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工...

2020-11-28 澎湃新聞

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工職業技能競賽正式開幕

2020-11-0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廣泛開展「72行大練兵,360行出狀元」競賽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加強滇池治理宣傳、提升滇池保護意識、打造滇池治理工匠精神。近日,由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昆明市總工會主辦,昆明市職工技術協會辦公室、昆明市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昆明地區職工技能提升活動辦公室、昆明市城建工會、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滇池湖泊治理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昆明市第一屆「滇投杯」滇池藍藻打撈處理工職業技能競賽拉開帷幕。

本次技能競賽開幕式由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勇主持,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馬振華、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主任許昀、市城建工會主席尹雲龍、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趙紹碧出席。本次競賽還邀請了滇管領域和生態環境業界的資深專家組成了競賽專家團隊,以及來自11家單位的82名參賽選手。

許昀同志希望廣大滇池藍藻打撈處理工學技能強本領,承辦單位把競賽辦成品牌賽事、精品賽事;

尹雲龍同志號召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到技能競賽和勞動競賽中,當好滇池治理的主力軍;

馬振華同志動員全體幹部職工,堅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踐行「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奮鬥使命,通過昆明滇池藍藻打撈處置技術比拼等活動,加強滇池治理宣傳、提升滇池保護意識、打造滇池治理工匠精神,建設一支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為滇池治理工作實現提質增效貢獻技術動力,為昆明市加強汙染防治、奮力開創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增添人才力量。

最後,根據開幕式議程,競賽隊員代表與裁判員代表先後上臺進行宣誓。此次競賽活動將本著「公平、公允」的原則,由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紀檢監察進行全過程監督。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昆明市第一屆「滇投杯」滇池藍藻打撈處理工職業技能競賽正式開始!

此次競賽由實操考試和理論筆試兩部分構成。實操考試包括定點除藻應急操作、船舶油汙應急操作兩項內容,各參賽人員按抽籤結果臨時組隊,交替進行比拼。定點除藻應急操作主要考核准備並啟動汽油機水泵、衝擊規定區域內模擬汙染物等技能,該項考核能準確體現除藻人員對專業設備使用的熟練程度和水面作業的精準程度。船舶油汙應急操作主要考核的是船舶啟停操作、鋪設圍油欄、吸附油汙、處置油汙等技能,該項考核體現了參賽人員的船舶駕駛專業技術、應急處置能力、安全生產理念。

理論筆試分別從滇池生態生物基礎知識、滇池治理政策法規常識、安全生產制度體系、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專業設備使用保養等方面進行測試,全面體現參賽人員的理論知識儲備。

通過以賽代練、以賽促訓的方式,使參賽職工們立足崗位、學技練藝,在藍藻打撈及應急處置上亮絕活、見真功,在行業內評先進、樹典型,不僅激發了職工練技增能的積極性,磨鍊了職工精益求精的勞動精神,更為滇池治理工作實現提質增效注入強大的技術力量、人才力量,為昆明市加強汙染防治、奮力開創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做出卓越貢獻。

原標題:《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工職業技能競賽正式開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要求加大滇池藍藻防控
    記者趙偉攝近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做好太湖、巢湖、滇池、 洱海等流域藍藻水華防控。藍藻水華指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汙水進入水體後,藍藻、綠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後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
  • 下真功夫治滇池藍藻 「黑科技」打出組合拳
    經過多年努力,去年滇池保護治理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全湖水質30年來首次上升到Ⅳ 類,僅有一天發生重度藍藻水華。藍藻的過度繁殖,曾經一度讓滇池「變色」。那麼,藍藻是如何得到有效控制的?用上了哪些「黑科技」?近日,記者從昆明滇池湖泊治理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僅去年一年,公司就新增了28套藍藻打撈處置設備,正是得益於這些設備的靈活調配,才使得藍藻得到有效防控。
  • 滇池藍藻「現身」時間推遲
    這說明滇池治理的成效已逐步顯現出來。「以往這個時候滇池裡的藍藻已在瘋長,可今年還沒看到藍藻,是不是藍藻不會出現了?」昨日,帶著一些市民的疑問,記者採訪了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研究所何風工程師解答說:水體富營養化是發生藍藻水華的根本原因。滇池目前水質依然為重度富營養化,發生藍藻水華仍然無法避免。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對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意義重大。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 百餘名家長娃娃開啟滇池除藻科普之旅
    藍藻處置:今年已累計打撈藻水約1712萬m作為負責滇池全湖藍藻打撈處理工作的單位,多年來,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滇投公司」)不斷強化滇池藍藻水華治理專業化隊伍和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滇池藍藻水華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削減滇池內源汙染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持續下降 氮磷含量減少
    掌上春城訊 2018年,滇池氣溫和水溫相對較高,雖然局部零散藍藻水華較多,但全年僅一天發生重度藍藻水華,中度藍藻水華也只有5天,成為近30年來滇池藍藻水華防控最好的一年。近年來,相關部門和機構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滇池藍藻水華會不會出現反覆現象?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多位水環境治理專家以及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相關負責人。
  • 滇池應急除藻有效 「綠漆」正在「洗白」
    昨日,省政府滇池專家督導組調研滇池外海北部沿岸藍藻處理處置工作,目前滇池北岸富藻水處理工作有序進行,處置能力每天可達42萬方,外海北部藍藻水華天數也逐年減少。督導組指出,各相關部門要繼續高度重視滇池藍藻處理處置工作和滇池治理工作,堅持標本兼治,做好滇池藍藻除控工作。  省滇池專家督導組組長晏友瓊參加調研,市「一湖兩江」督導組組長李培山陪同調研。
  • ...奮進新昆明」系列|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 滇池連續三年水質達IV類
    滇池清、春城綠、昆明藍,已經成為了昆明獨特的標籤。「十三五」以來,昆明市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名片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無錫水利 朱喜(13861812162 2570685487@qq.com)閱讀「學術論壇:(三)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原創 史小麗 Algae Hub 藻智匯 2019-10-19,很有感想。現對文中的部分觀點提出一些看法,與作者、編輯、讀者及關心治理湖泊特別是消除「三湖」(太湖巢湖滇池)藍藻爆發人士探討交流、共同提高。
  • 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 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滇池治理難:如何實現流域治理和經濟發展雙贏?上世紀60年代滇池水質為Ⅱ類,70年代為Ⅲ類,80年代初期逐漸被汙染,90年代滇池水質迅速惡化為劣Ⅴ類,經過近30年的治理,水質得到逐步恢復。難點二:巨大社會發展壓力使得實現滇池治理與流域社會經濟發展雙贏的任務更加艱巨。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太湖富營養化及其藍藻水華治理已成為國家和全民關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江蘇省政府和無錫市政府加強了太湖藍藻水華的監測和預警工作,以及藍藻處置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和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多年來江蘇省政府和無錫市政府在藍藻監測、預警和處置等方面投入巨大,也取得了豐富的「藍藻鬥爭」經驗。
  • 滇池流域汙染負荷已超環境容量 昆明「十三五」擬追投200億治理
    2015年,來自昆明市人民政府的材料顯示,20年來,滇池治理累計完成投資488.93億元。對於滇池治理,《規劃》顯示,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水汙染防治成效逐步顯現,營養狀態已由重度富營養轉變為中度富營養,水質企穩向好,藍藻水華發生規模和頻次不斷下降,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湖泊富營養化仍然存在,產生規模化藻類水華風險依然較大,水生態系統仍然脆弱。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2007年6月下旬,因氣溫較高,雲南滇池藍藻大量繁殖,湖水變得跟綠油漆一般,散發出陣陣腥臭味,滇池藍藻再次暴發。   2007年7月,作為長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庫突現藍藻。   雖然巢湖、滇池等地的藍藻汙染沒有造成飲水危機,但是藍藻汙染所造成的水質惡化、水體缺氧以及對人畜潛在的毒素傷害等仍不容忽視。
  • 滇池面源汙染治理案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滇池的改變自「九五」以來,滇池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汙染治理的標誌性工程。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滇池成為水環境治理的表率和優等生,是多家媒體爭相報導的寵兒。
  • 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上,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表示,總體而言,我國藍藻水華研究和治理工作成效明顯,應該理性看待藍藻水華問題,不必「談虎色變」。  此次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為什麼選擇在中國開會?宋立榮認為,一方面是我國水環境汙染引起的藍藻水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我國在水華藍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經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 「水華」催生一個新產業 德林海讓藍藻治理不再難
    此外,滇池、洱海、巢湖等也出現過藍藻暴發,其最直接的表現是散發出惡臭、水面漂浮著「綠色油漆」。藍藻暴發導致的問題,遠不止「綠色油漆」那麼簡單。首先,藍藻暴發會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次,藍藻暴發導致水質變差,影響當地飲用水安全;再次,藍藻暴發造成水體變差、降低水體溶氧,造成生態系統失衡;最後,藍藻暴發也會進一步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形成惡性循環。
  • 生態保護進行時 昆明向滇池投放20萬尾魚苗
    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帶領下,市民和遊客共同向滇池投放了20萬尾鰱、鱅魚魚苗。2010年,在昆明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發起了「放魚滇池生態保護行動」,讓「保護滇池,從我做起」從一句口號變成了實際行動,推動滇池保護治理進入全民時代。
  • 人民日報點讚:滇池金線䰾重現折射生態治理成效
    、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報導認為,滇池治理是事關雲南全局的大事和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從點源汙染治理到流域系統治理,從單一治汙向汙染治理與生態恢復並重,多年來,雲南省和昆明市鍥而不捨,滇池治理成效明顯。隨著近年來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以及增殖放流活動持續開展,如今在入滇河流盤龍江上遊,滇池金線䰾種群身影重現。
  • 滇池為何重現藍藻水華
    入夏以來,雲南滇池北岸似乎成了藍藻的「避風港」,大量藍藻水華在這裡匯集,湖面猶如綠色的油漆,還能聞到濃重的腥臭味。這一事件引起當地群眾普遍關注。  「在水質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藍藻的多少和聚集程度,與溫度、風、陽光息息相關,在這三大氣象條件的共同作用下,滇池今年再次出現了藍藻水華。」昆明市氣象局局長李文祥分析說。
  • 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2019年1月至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流域1-5月氣溫與多年平均氣溫相比增加0.5-2℃,利於藍藻水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