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2020-11-28 OFweek

  今年8月,湖北省武漢市楚河暴發藍藻水華,2公裡的河道像塗上了一層綠油漆。作為連通沙湖和東湖的景觀工程,楚河水華事件再次給城市水環境保護敲響警鐘。

  據介紹,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藍藻水華問題似乎比往年更突出。

  理性看待藍藻水華

  2007年5月,江蘇太湖暴發了嚴重藍藻水華,造成無錫等地自來水汙染,居民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嚴重短缺,超市、商店裡的桶裝水被搶購一空。

  事實上,類似的事件不只發生在中國。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漢斯·波爾在接受採訪時說,2014年在美國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汙染事件,導致當地150萬人的飲用水受到影響。

  藍藻水華是淡水中部分藍藻種類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過度生長,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現象。因形成水華的種類產生藍藻毒素,如最為常見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種肝毒素,被認為是肝腫瘤的潛在促進劑。

  「公眾對藍藻水華問題要重視,不要過分恐慌。」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上,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表示,總體而言,我國藍藻水華研究和治理工作成效明顯,應該理性看待藍藻水華問題,不必「談虎色變」。

  此次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為什麼選擇在中國開會?宋立榮認為,一方面是我國水環境汙染引起的藍藻水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我國在水華藍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經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近20年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單位在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國內主要淺水湖泊展開了相關研究和治理示範,成效明顯。

  比如從大時空尺度上,解析了我國典型大中型湖泊藍藻水華的暴發歷程、強度和趨勢;在水華藍藻生物學方面,發現了微囊藻優勢種適應環境的生理和分子機理;在毒理學方面,系統闡明了產毒藍藻的毒物和毒性毒理以及相關分子機理等。

  此外,我國科研人員還制定了藍藻毒素的國家標準,研製了一系列用於分析、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的儀器設備與技術。

  今年已經72歲的劉永定,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早從事水華問題研究的專家之一。會上他介紹了他和團隊長期紮根滇池從事水環境治理的成績和經驗。劉永定認為,從數據分析來看,滇池藻華的強度逐年變小,水華暴發連續發生的時間逐年變短,發生的面積也在縮小,這說明滇池的水環境正在逐漸改善。

  加強水源地的保護

  得益於中科院水生所的科技創新,江蘇省無錫市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功研發出藻水分離集成技術及成套設備,解決了富營養湖泊藍藻治理的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

  「我們通過機械打撈,把湖泊的藍藻清除掉,並且變廢為寶,分別做成有機肥、用於沼氣發電和生產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公司董事長胡明明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在滇池、太湖、巢湖和三峽庫區建設了14座藻水分離站,並成功將處理後的太湖藍藻出口到了美國,用於製造生物塑料。

  在本次大會上,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研究和治理藍藻水華必須有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協作,它涉及到生態學、氣候分析、水文處理、遙感監測和數學模型等多個領域。

  「藍藻水華不僅僅只是一個科學問題,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宋立榮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水文水動力的變化以及土地利用格局的改變,將是影響中國水體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暴發情勢的主要因素。

  英國斯特靈大學微生物學名譽教授蔻德·傑奧弗裡也認為,「每個國家都會面臨藍藻水華問題。城市化導致更多的廢水排入水體,農業中肥料的使用也使水體富營養化加重。應控制過多的營養物流入河流湖泊。」

  對此,宋立榮建議採取「標本兼治、因湖施策」的策略。生態系統的維護和修復需要對水體結構和功能進行認識,重點要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同時要重視我國北方以及西部乾旱缺水等地方的水環境問題。

相關焦點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無錫水利 朱喜(13861812162 2570685487@qq.com)閱讀「學術論壇:(三)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原創 史小麗 Algae Hub 藻智匯 2019-10-19,很有感想。現對文中的部分觀點提出一些看法,與作者、編輯、讀者及關心治理湖泊特別是消除「三湖」(太湖巢湖滇池)藍藻爆發人士探討交流、共同提高。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湖泊富營養化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尤其在當下中國已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水生態難題,藍藻水華是其重要的體現形式。因此,藍藻水華的防治已成當務之急!目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中的藍藻打撈被認為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儘管其成本相對較高,但其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仍被廣泛運用!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技術主義的治理線路不能治本   80年代初以來,已開發幾十種技術與方法,但都未能阻止藍藻的暴發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趙進東說:「藍藻暴發只是表面現象,並不是藍藻把太湖弄髒了,實際上是人把太湖弄髒了。」   他認為,藍藻水華來源於水體汙染,是大量的不加控制的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的排放,導致了水體嚴重汙染。
  • 和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 武漢科學家巧用超聲波治理藍藻
    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李仁輝和其團隊。人物簡介李仁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從事藍藻水華的研究30多年,對藍藻的分類、藍藻水華的監測以及藍藻水華的治理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 科技在太湖藍藻治理中顯成效
    新華社發(張立偉 攝)南京6月10日電(記者 孫彬)記者從無錫市政府了解到,自去年太湖藍藻暴發以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科技部門投入7億多元,先後實施了88個「科技治太」項目,涉及藍藻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飲用水安全保障、工業廢水處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湖泊生態修復等方面。目前,這些科技項目已取得成效。
  • 太湖藍藻暴發治理存在的問題與治理思路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 摘要 2007年5月29日太湖供水危機以來,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太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但太湖仍存在入湖汙染負荷量大幅度超過水環境容量,蘆葦溼地面積大幅度減少,藍藻水華現象頻發等問題。
  • 下真功夫治滇池藍藻 「黑科技」打出組合拳
    經過多年努力,去年滇池保護治理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全湖水質30年來首次上升到Ⅳ 類,僅有一天發生重度藍藻水華。藍藻的過度繁殖,曾經一度讓滇池「變色」。那麼,藍藻是如何得到有效控制的?用上了哪些「黑科技」?近日,記者從昆明滇池湖泊治理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僅去年一年,公司就新增了28套藍藻打撈處置設備,正是得益於這些設備的靈活調配,才使得藍藻得到有效防控。
  • 藍藻生態治理解決方案
    (3)家畜及動物飲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後會出現腹瀉、乏力、厭食、嘔吐等症狀,甚至可能引起死亡。(4)藍藻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人在水中嬉戲洗澡、遊泳時皮膚接觸含藻毒素的水體可引起皮膚過敏,不慎喝入會引起急性腸胃炎。
  • 太湖治理 解決的不僅是藍藻問題
    蠡湖生態修復區與對照區水質對比,網格內水清處是實施生態修復的區域。張運林供圖   2007年暴發的太湖藍藻危機,為太湖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按下快進鍵。此後的12年,從水中到岸上,城鄉汙水處理、工農業汙染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以及太湖藍藻水華監測預警等舉措,漸漸讓太湖恢復本來面目。
  • 「水華」催生一個新產業 德林海讓藍藻治理不再難
    ⊙周健記者邵好○編輯邱江12年前,太湖突發「水華」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藍藻」一詞就此進入公眾視野;12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水華災害」未再重現,藍藻治理產業從0到1、規模漸現;12年後的今天,藍藻治理行業的先行者已突出重圍,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超過150家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覆蓋科創板七大創新領域。
  • 越城區追根溯源,探索藍藻治理新模式
    越城區以靈芝街道曲屯河水域為試點,實施「以魚養水」的藍藻生態治理模式,建立魚--植物--水循環系統,有效解決藍藻爆發問題,持續改善維護周邊水生態環境。一是調研考察究其因。
  • 中煤地質總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巢湖沿岸藍藻防控治理項目二期航拍圖 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巢湖項目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不同於傳統打撈、藻水分離等藍藻處理工藝,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與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要採用深潛式高壓滅活藍藻技術處理藍藻。2019年5月,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在巢湖合肥包河區段建設的藍藻治理試驗深井,就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合肥市相關部門高度認可。此次施工的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兩口藍藻治理深井直徑均超過2米、深度超過70米。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方彪說,從7月20日至8月6日,在半個月時間內,他們已打撈出5000噸的雜物,每天都能打撈300多噸,甚至500噸。原因分析「百年不遇」汛情誘發藍藻集聚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合肥加大對巢湖水質的治理,巢湖水質改善成效顯著,但湖區氮磷等汙染物濃度仍處於藍藻易發區間。
  • 【全球聽說】B肝新藥讓「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不存在的!
    編者按:近期EASL2020線上會議召開,公布了多個B肝新藥的最新研究結果,不乏有自媒體大號蹭熱點,喊著「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的口號吸引關注,肝霖君今天好好來理一理。 02 「功能性治癒」都深入探索階段了 咋還曙光初現? 2015年我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提出了臨床治癒的概念,當時就已經有OSST,NEW SWITCH等研究證實了臨床治癒可實現,且總結了哪些優勢患者能獲得更好的臨床治癒率。曙光初現不是應該在2015年之前麼?
  • 全國多地爆發藍藻之謎:治理方法效果多一般
    「中國湖泊富營養化問題嚴重,生長藍藻明顯,特別是有著大江、大湖的東邊沿海城市比較多,」李仁輝說,但富營養化還存在於更多的地方,「像北京的護城河、北海、水庫等也都有藍藻,北京護城河裡藍藻也超標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陳昌傑進一步指出:「藍藻需要的營養物質比較多。一般水裡的氮都比較多,其他營養也都夠用,就是磷比較缺。
  • 新研製「吃藻船」每小時可清除10多畝水面藍藻
    新研製「吃藻船」待命張家浜  每小時可清除10畝以上水面的藍藻  晨報訊 申城河道治理專家已發明用超微氣泡系統治理藍藻的成套新技術,每小時清除10畝以上水面藍藻的「吃藻船」已在浦東張家浜內待命,明年可望開進太湖「吃藻」。
  • 科技治藍藻汙染遇尷尬 產業化背後是否暗影重重
    太湖藍藻不僅在無錫引發了水危機,也引起太湖流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目前,太湖藍藻已呈全湖性分布;在東太湖蘇州水域,藍藻爆發還導致了大量魚類死亡。  雖然巢湖、滇池等地的藍藻汙染沒有造成飲水危機,但是藍藻汙染所造成的水質惡化、水體缺氧以及對人畜潛在的毒素傷害等仍不容忽視。
  • 藻水變清水!百餘名家長娃娃開啟滇池除藻科普之旅
    藍藻處置:今年已累計打撈藻水約1712萬m作為負責滇池全湖藍藻打撈處理工作的單位,多年來,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滇投公司」)不斷強化滇池藍藻水華治理專業化隊伍和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滇池藍藻水華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削減滇池內源汙染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 藍藻成太湖揮之不去的憂傷 每年要花7000萬治理
    2007年在無錫發生的那場水危機是因為大量死亡藍藻汙水團進入了無錫貢湖水廠的取水口,一般淨水工藝無法消除,髒水進入了千家萬戶百姓水龍頭,停水近一周,致使居民、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造成了巨大損失。」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巢湖沿岸藍藻防控治理項目二期航拍圖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巢湖項目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狠抓項目現場施工和質量管理,有力推動了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二期)實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