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洗牙,超聲波治癌,但是你聽說過超聲波治理藍藻嗎?軍運會期間,中科院水生所的專家就用這項新神器,開展了鐵人三項賽區的除藻和水質提升工程。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李仁輝和其團隊。
人物簡介
李仁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從事藍藻水華的研究30多年,對藍藻的分類、藍藻水華的監測以及藍藻水華的治理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用新技術改善軍運會賽事水域水質
11月10日,李仁輝團隊撤掉設在梁子湖一片水域的隔離帶。當天這裡水清見底,但9月這裡的水還是黃色的,新型藍藻水華在生長。
9月中旬,為了給軍運會鐵人三項項目提供良好的賽事水域環境,李仁輝團隊受命治理片區的藍藻水華。「這是新型藍藻水華,在國際上沒有成功的治理案例,我們也只是保守估計能治理。」接過軍令狀,李仁輝心裡還是有些忐忑。和團隊成員實地考察後,李仁輝結合近期正在開展的太湖治理項目,想到了一種秘密武器。
10月13日至10月25日,梁子湖的水面上,一艘小船每天來回穿梭6小時,船上裝載著秘密武器正在水中大顯身手。它能利用集群式的超聲波打破藻裡面的氣囊結構,藻就會沉下去,超聲波的能量也可以大到直接把藻細胞打破,使藻死亡。和化學藥劑除藻相比,這種物理除藻方法更安全,不會對水體形成化學汙染。
「超聲波技術不是單獨使用,它和傳統的絮凝沉降技術共同作用。先用絮凝沉降將藍藻水華沉降到湖底,部分藍藻會發生反彈、上浮。我們就用超聲波把『殘餘部隊』打掉。」李仁輝說,這項技術2006年在雲南滇池就嘗試過,他的團隊又進行了改良。
近日,中國—以色列藍藻水華控制與生物土壤結皮研究雙邊研討會在武漢召開,超聲波治理藍藻技術受到國內外藍藻研究專家的肯定,認為在未來的水環境保護工作中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他已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
藍藻水華外形看起來是綠色,但是其實它種類繁多。目前國內還有很多藍藻水華的種類未被認知,李仁輝科研道路上的第一個成就,就是在寫碩士畢業論文時發現了藍藻水華的新記錄種「綠色微囊藻」。
這種偶然的似乎又是必然的,這是李仁輝做科研的一個態度。他告知記者,科研就是你在這條路上不斷的探索,總會發現一些新東西,並且通常是會帶給你很多驚喜,很多時候會是「種瓜得豆」。
「藍藻水華跟我們的水資源環境密切相關,研究意義重大,但是藍藻的分類學其實是一個冷門的領域。」李仁輝已經在該領域做了30多年「不時髦」的研究。2005年回國組建團隊後,他們已發現幾十個藍藻的新種和新記錄種,在亞洲領先。最近這次超聲波治理的新型藍藻水華也是其發現,並命名的中文名字。
來源:楚天都市報 見習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孫慧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責任編輯 張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