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啟動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按照《2020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及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自3月15日起,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啟動
-
安徽巢湖湖區2016年藻類密度下降明顯 水華情況好轉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2016年巢湖湖區藻類密度下降明顯,水華情況呈現持續好轉的趨勢。根據《巢湖藍藻應急監測工作方案(試行)》,2016年4月至11月,環境監測部門共開展常規監測33次、加密應急監測45次,啟動黃色預警1次、紅色預警4次。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課題組研究發現了藍藻水華發生的動態特徵及其驅動機制,並提出藍藻水華暴發過程的概念性解釋。5月初,太湖、巢湖等大型淺水湖泊進入了藍藻水華高發期。藍藻水華是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生在大型淺水富營養化湖泊。其暴發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最為明顯的是飲用水供水安全和水體生物多樣性。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包河區環湖藍藻應急治理指揮部副指揮長方彪介紹。方彪說,從7月20日起,他們就組織人員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進行打撈作業。「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6、7點,打撈人員有幾百人,高峰期有近千人,大家持續作業,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記者在一張「環湖藍藻應急治理作戰區域圖」上看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被劃分成三個區域,分片包幹,協同作戰。
-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18-12-14 08:55:06 來源:市場星報
-
今年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
伴隨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合肥市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環巢湖水環境治理初見成效。據市環保部門權威發布,今年以來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巢湖湖區藍藻水華面積、頻次及藍藻密度均低於往年同期水平。 水質好轉巢湖水華大幅減少 藍藻的生長與水質的總磷、總氮含量密切有關,氣溫、風力、風向及水體更新程度也影響其生長。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巢湖如何走出藍藻困局
派河口左岸至南淝河口沿岸水域以及巢湖市飲用水水源地附近等關注度高、敏感度強的區域,均未見明顯藍藻集聚。蓮花圩沿湖岸邊可見明顯藍藻集聚,蓮花圩和派河口附近區域可聞到異味。今年4月至6月的監測數據顯示,巢湖全湖藻類密度較上年同期下降三成。最新監測數據顯示,8月中旬,水華規模多為「零星性水華」。
-
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2019年1月至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流域1-5月氣溫與多年平均氣溫相比增加0.5-2℃,利於藍藻水華發生。
-
合肥網第e時間:合肥啟動防控藍藻監測和預警,東半湖藻類密度平均值...
核心提示:隨著伏天的到來、洪水的漸退,巢湖藍藻的防控被提上日程,記者今天獲悉,合肥市下發巢湖藍藻防控工作方案。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 (記者 張沛)隨著伏天的到來、洪水的漸退,巢湖藍藻的防控被提上日程,記者今天獲悉,合肥市下發巢湖藍藻防控工作方案。 在巢湖藻類水華監測期間,啟動Ⅲ級(藍色)預警。
-
「水華」催生一個新產業 德林海讓藍藻治理不再難
⊙周健記者邵好○編輯邱江12年前,太湖突發「水華」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藍藻」一詞就此進入公眾視野;12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水華災害」未再重現,藍藻治理產業從0到1、規模漸現;12年後的今天,藍藻治理行業的先行者已突出重圍,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超過150家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覆蓋科創板七大創新領域。
-
生態環境部要求加大滇池藍藻防控
記者趙偉攝近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做好太湖、巢湖、滇池、 洱海等流域藍藻水華防控。藍藻水華指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汙水進入水體後,藍藻、綠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後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
-
今年重點湖庫暴發藍藻水華風險較大,環境部印發通知部署防控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生態環境部 獲悉,近期,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分析重點湖庫形勢,就防控藍藻水華暴發提出要求。
-
太湖巢湖水源地檢出藻毒素 最高超標2600倍
合肥市中垾鎮溫家套巢湖岸邊。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9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首次針對中國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兩個地區—太湖和巢湖,進行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微囊藻毒素最高超國標2600倍。
-
漢江部分江段發生輕度「水華」
長江商報消息 水流偏小氣溫升高為主要原因,環保部門已啟動應急預案本報訊(記者 徐靚麗)近日,有不少人反映,漢江沙洋取水口附近江面呈微黃色,疑似發生藻類「水華」現象。湖北省環保部門通過調查取樣監測後,判斷此次狀況為輕度硅藻「水華」,環保、水務部門已採取相應措施應對。
-
長江支流「水華」現象如何調控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非常關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副省長趙斌多次就做好水華應急處置工作作出批示,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啟動環保應急預案,省直部門及沿線各級政府迅速出擊,積極部署,將其作為事關民生、極有緊迫的一件大事來抓。長江支流「水華」現象繼去年太湖藍藻事件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近年來我國多地發生藍藻水汙染事件
事發地:南京玄武湖1986年,南京玄武湖首次暴發藍藻,4月,玄武湖出現了「黑水」,湖水發臭;5月,全湖發現大面積死魚,有時一天能打撈起萬斤以上的死魚。2005年7月,玄武湖再次暴發藍藻,從8月6日開始,每天能清理出藍藻200卡車,至9月18日,玄武湖3平方公裡的湖面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嚴重的地方因藍藻腐爛還發出陣陣惡臭。 事發地:雲南滇池滇池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藍藻水華暴發的次數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1999年達到最高峰,水華覆蓋面積達到20平方公裡,厚度達到幾十釐米。
-
科技治藍藻汙染遇尷尬 產業化背後是否暗影重重
5月29日,因太湖無錫流域大面積藍藻集中暴發,導致無錫部分地區自來水發臭,無法飲用。 6月15日,在太湖水情衛星監測圖中,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了大範圍藍藻。經估算,太湖晴空區內的藍藻覆蓋範圍約800平方公裡。 同一日,在安徽巢湖西北部也出現藍藻,覆蓋範圍約280平方公裡左右。
-
研究發現太湖藍藻水華暴發時間提前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科研人員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計算,發現隨著氣候變暖,近些年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顯著提前。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湖泊富營養化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尤其在當下中國已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水生態難題,藍藻水華是其重要的體現形式。因此,藍藻水華的防治已成當務之急!目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中的藍藻打撈被認為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儘管其成本相對較高,但其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仍被廣泛運用!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太湖藍藻不僅在無錫引發了水危機,也引起太湖流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東太湖蘇州水域,藍藻暴發還導致了大量魚類死亡。 太湖藍藻的暴發似乎只是一根引線。隨後,巢湖、滇池、長春等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出現藍藻水華汙染。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衛星監測發現,2007年6月中旬,巢湖西北部藍藻覆蓋範圍達280平方公裡,岸邊湖水大部分呈綠色,嚴重區域湖水呈粘稠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