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機械正在清理湖面。
打撈上來的樹枝等將被運走。
部隊官兵正在巢湖邊清理湖面樹枝。
剛剛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汛情,當前巢湖水位正在緩慢下降。與此同時,受到洪水影響,巢湖內水草、樹枝和垃圾等雜物劇增。
在高溫天氣和洪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巢湖藍藻快速生長,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
8月6日上午,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當前,合肥以戰時狀態,全面打響巢湖藍藻防控攻堅戰,努力確保藍藻日產日清,防止近岸堆積,最大限度減輕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
現場情況 巢湖沿岸工人們緊張打撈作業
8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南廣場,站在沿岸上,一股刺鼻的異味撲面而來。
在東南風的帶動下,湖面上聚滿了水草、樹枝等雜物,水面是一層厚厚的藍藻,呈現出油漆狀的綠色,散發著一陣陣刺激性的味道。
在湖面上,一艘大型挖泥船正在作業,上面有一臺挖掘機,揮動著長臂打撈著水中雜物,每次探出水面都是滿滿一挖頭。在湖岸邊,數十名工人簡單清理著打撈上來的雜物,將樹枝雜物分離出來,裝車運往集中堆放點。
記者看到,打撈上來的雜物種類繁多,除了各種水草外,還有飲料瓶、塑膠袋、樹葉樹木、 泡沫板以及鞋、皮球等物。由於在水中浸泡多時,它們與藍藻混在一起,表面呈現出一層綠色。
「我們每天從早上6點開始打撈,雜物裡水草和垃圾都有,和藍藻泡在一起,天氣又熱,藍藻發白腐爛發出的味道很難聞。」一名打撈人員說。
高峰期近千人持續作業
為何水中會有如此多的垃圾雜物?
「今年水位上升,把岸邊的許多垃圾和雜物都帶到水裡,還有很多折斷的樹葉樹木,也一下子全流到巢湖了。」包河區環湖藍藻應急治理指揮部副指揮長方彪介紹。
方彪說,從7月20日起,他們就組織人員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進行打撈作業。「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6、7點,打撈人員有幾百人,高峰期有近千人,大家持續作業,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記者在一張「環湖藍藻應急治理作戰區域圖」上看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被劃分成三個區域,分片包幹,協同作戰。除了打撈人員外,還增強水上作業應急兵力。其中,快艇23艘、打撈船18艘、控藻船9艘、曝氣船4艘、磁捕船4艘、水上挖機6艘、水泵80臺等。在昨天上午的巢湖岸邊,記者還看到消防等人員也趕來支援。
「壓力還是很大!」方彪說,從7月20日至8月6日,在半個月時間內,他們已打撈出5000噸的雜物,每天都能打撈300多噸,甚至500噸。
原因分析
「百年不遇」汛情誘發藍藻集聚
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合肥加大對巢湖水質的治理,巢湖水質改善成效顯著,但湖區氮磷等汙染物濃度仍處於藍藻易發區間。為此,合肥市每年於4月啟動巢湖藍藻應急防控工作,開展機械化打撈,防止藍藻近岸堆積次生汙染。
但為何今年藍藻依然「來勢洶洶」?
方彪與藍藻打交道多年,在他看來今年巢湖藍藻確實比往年更加嚴重。這其中一個原因,與今年發生的「百年不遇」的汛情有關。
「今年巢湖水位最高到了13.43米,淹過了內圍堰,導致藍藻高度聚集,一旦沒有活動空間,又加上高溫,藍藻就容易死去腐爛。」方彪說,同樣也是在洪水的影響下,巢湖周邊流域河流的各類垃圾和雜物也順勢漂到了巢湖。「這些垃圾雜物助長了藍藻的生長和腐爛,也是導致今年藍藻防控形勢緊張的重要原因。」
除了汛情,方彪表示還與當前一直吹東南風有影響,導致藍藻水華在巢湖西北湖區即濱湖新區附近湖岸線集聚。
「巢湖八百裡,但受東南風的影響,將湖面的藍藻高度集中在十幾平方公裡範圍內,在沿岸邊形成濃藻。」方彪說,尤其是從十五裡河西岸到丙子河東岸,長約12公裡的範圍內是當前藍藻聚集的主要區域。
應對舉措
待巢湖水位下降重啟固定打撈設備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藍藻已有30億年的歷史,被稱為地球植物的祖先,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藍藻集聚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記者留意到,往年遇到藍藻集聚,合肥會啟用環湖藍藻固定打撈設備,及時清理抑制藍藻腐爛。但今年同樣是受洪水影響,環湖藍藻固定打撈設備均遭到不同程度損壞,4座藻水分離港配套的機械化打撈平臺和3座藍藻深井處理平臺均被淹沒,無法作業。
「當前巢湖水位在12米以上,等水位降到10米以下,藍藻深井處理平臺等打撈設備才能正常開啟。」方彪說,每座藍藻深井處理平臺每日可以處理藻槳86400方,每座藻水分離站日處理量為3360立方藻槳,處理藻泥約200噸。
「這些設備受巢湖水位限制,打撈效率受到限制,導致短時打撈不及時。」方彪說,隨著當前巢湖水位持續下降的趨勢,等到這些平臺啟動後,將為藍藻打撈添加一支重要力量,緩解當前藍藻防控形勢。
部門聲音
合肥全面打響巢湖藍藻防控攻堅戰
針對當前巢湖藍藻形勢,8月6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當前,合肥以戰時狀態,全面打響巢湖藍藻防控攻堅戰,努力確保藍藻日產日清,防止近岸堆積死亡發臭。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1日以來,隨著氣溫升高,巢湖藍藻快速生長,根據生態環境部遙感監測報告,巢湖湖區共監測到3次藍藻水華,水華面積分別為9.25、22.1和70.44平方千米,佔湖比均小於10%。依據國家環境監測總站藍藻水華分級規定,水華規模屬於「無明顯水華」。
「但受東南風、洪水等多重影響,導致藍藻短時打撈不及時,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臨湖居民反映強烈。」該負責人表示,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生態環境局、省巢湖管理局負責人坐鎮指揮,以戰時狀態全力以赴,全面打響巢湖藍藻防控攻堅戰。
記者了解到,當前環湖重點縣區包河區、肥東縣和肥西縣調配人員和設備,集中優勢力量,夜以繼日開展打撈。每天出動藍藻打撈人員近1000人,打撈船隻近60隻。
「同時加快搶修水毀藍藻打撈處置設備,截至8月5日上午,派河、塘西河藻水分離港正式恢復運行。」該負責人介紹,市生態環境局、省巢湖管理局會同有關研究機構,加密開展藍藻應急監測,結合自動監測數據和氣象條件,分析研判,強化預警預報,精準指揮打撈工作,目前藍藻近岸堆積發臭情況已得到初步緩解。但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巢湖藍藻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我們將全力以赴,努力確保藍藻日產日清,防止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最大限度減輕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請廣大市民對當前情況給予充分理解,並支持巢湖藍藻防控工作。記者 蔣瑜香/文
李福凱/攝 通訊員 李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