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藍藻爆發 水面如潑綠漆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張婭子 攝)

相關焦點

  • 中煤地質總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巢湖沿岸藍藻防控治理項目二期航拍圖 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巢湖項目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狠抓項目現場施工和質量管理,有力推動了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二期)實施進程。
  • 巢湖東半湖出現藍藻聚集 威脅市民飲水安全
    中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1時25分報導,受高溫天氣以及開閘洩洪等因素影響,水質長期好於西半湖的巢湖東半湖水質下降為中度汙染,巢湖市飲水安全受到威脅。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巢湖沿岸藍藻防控治理項目二期航拍圖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巢湖項目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狠抓項目現場施工和質量管理,有力推動了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二期)實施進程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巢湖如何走出藍藻困局
    全湖藻類密度同比有所下降,局部區域可見明顯藍藻集聚  「你知道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什麼嗎?藍藻!已知最早的藍藻類化石發現於南非的古沉積巖中,是34億年前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證據。 」在巢湖北岸塘西河藻水分離港裡,巢湖藍藻科普館新近建成開放,展廳的醒目位置如是介紹。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在高溫天氣和洪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巢湖藍藻快速生長,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8月6日上午,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當前,合肥以戰時狀態,全面打響巢湖藍藻防控攻堅戰,努力確保藍藻日產日清,防止近岸堆積,最大限度減輕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
  • 納米技術治理巢湖:水中加點「白麵粉」藍藻變「泥土」
    昨天上午,巢湖岸邊開展了一場運用納米技術治理巢湖藍藻的實驗。現場抽出巢湖水放到大水池中,接著專家向水池裡倒進粉末狀納米材料。約一個半個小時後,墨綠色的巢湖水變成了土黃色。專家解釋,通過納米分解,把藍藻變成像泥土一樣的物質,然後經過沉澱,水就會變清澈。
  • 藍藻爆發,如何防控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在富營養水體中,夏季藍藻易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層綠色,叫「水華」,大規模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種類:微囊藻,席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等#藍藻#藍藻的危害:藍藻過多形成「綠潮」會大量好氧,造成水體缺氧,嚴重時會導致螃蟹、青蝦死亡。藍藻中有些種類會產生藻毒素(微囊藻),會對水體動物造成危害,產生中毒現象,魚腥藻可以快速產生致死因子,破壞螃蟹的鰓組織,幹擾螃蟹呼吸新陳代謝,麻痺神經造成螃蟹缺氧,促使螃蟹上邊上草甚至死亡。
  • 科技日報:一條吞藍藻、吐清水的機器「魚」
    當它們成為你盤中美餐的時候,有位中科院的專家卻仿照其濾食原理,造了一臺過濾藍藻的機器。在藍藻幾欲成災的水面上,只要遊來這臺「機器魚」,水質很快就恢復安全水平。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巢湖研製出「大型仿生式水面藍藻清除設備」,並立即投入巢湖市水源地藍藻災害防治進行實戰檢驗,取得顯著成效。
  •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18-12-14 08:55:06   來源:市場星報
  • 安徽啟動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按照《2020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及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自3月15日起,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啟動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無錫水利 朱喜(13861812162 2570685487@qq.com)閱讀「學術論壇:(三)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原創 史小麗 Algae Hub 藻智匯 2019-10-19,很有感想。現對文中的部分觀點提出一些看法,與作者、編輯、讀者及關心治理湖泊特別是消除「三湖」(太湖巢湖滇池)藍藻爆發人士探討交流、共同提高。
  • 安徽巢湖湖區2016年藻類密度下降明顯 水華情況好轉
    安徽省環保廳廳長汪瑩純介紹,與2015年相比,巢湖湖區藻類密度下降64.6%,水華程度有所減輕;水華面積佔全湖面積比例大於10%的大面積藍藻水華發生頻次減少27.3%,單次最大水華面積下降26.2%,水華規模有所好轉。2016年巢湖水質總體穩定,全湖平均水質為Ⅳ類、輕度汙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
  • 再過四年 巢湖向藍藻說「拜拜」
    2012年11月03日 05:07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到2016年,巢湖流域富營養化問題將基本解決——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到了這一目標。
  • 科技治藍藻汙染遇尷尬 產業化背後是否暗影重重
    5月29日,因太湖無錫流域大面積藍藻集中暴發,導致無錫部分地區自來水發臭,無法飲用。  6月15日,在太湖水情衛星監測圖中,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了大範圍藍藻。經估算,太湖晴空區內的藍藻覆蓋範圍約800平方公裡。  同一日,在安徽巢湖西北部也出現藍藻,覆蓋範圍約280平方公裡左右。
  • 識藍藻「廬山真面目」 探究藍藻水華暴發之因
    安徽巢湖,巢湖西壩口至雙橋河段1.5公裡沿湖水面藍藻泛濫。本版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6月14日,安徽巢湖西壩口至雙橋河段1.5公裡沿湖水面出現大片藍藻集聚現象,一時間湖水被染成綠色。小小的藍藻究竟為何物?我們一起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   藍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據考證,大約在34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藍藻能進行光合自養。
  • 蒼南第二大水庫藍藻爆發 水面漂起片片「綠絲帶」
    溫州網訊 被稱為蒼南縣第二大水庫的吳家園水庫連日來藍藻大規模爆發。蒼南有關部門決定調運40噸鰱魚來治理藍藻。昨天,來自江蘇吳江的首批8噸多鰱魚,運抵水庫進行投放。  藍藻怎麼會爆發?  昨天,9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的水庫,大部分區域被藍藻覆蓋。一眼望去是綠油油的一片。  蒼南縣水利局吳家園水庫管理所所長陳奇志說,上月26日,水庫方面就發現藍藻大規模爆發,並向上級部門匯報。  陳奇志分析了藍藻爆發的原因。首先,上遊汙染物帶入水庫,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其次,受天氣因素影響,水庫水溫適宜藍藻大量繁殖。
  • 科大團隊發現藍藻「天敵」尋找治藻新思路
    湖水發臭「真兇」「微囊藻」在瘋狂生長和腐爛7、8月份,氣溫升高,巢湖的局部水面會出現一層油漆狀的綠色,散發著一陣陣刺激性的味道,這是人們俗稱的「藍藻」。多年來從事藍藻研究的周叢照向記者介紹,藍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大約產生在25億—35億年前,是最古老的自養生物之一。「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藍藻獲得了極強的生存力和適應力。
  • 科大團隊發現藍藻「天敵」 尋找治藻新思路
    湖水發臭「真兇」「微囊藻」在瘋狂生長和腐爛7、8月份,氣溫升高,巢湖的局部水面會出現一層油漆狀的綠色,散發著一陣陣刺激性的味道,這是人們俗稱的「藍藻」。周叢照介紹,當前巢湖水面局部增多的藍藻其實主要就是「微囊藻」,這種單細胞微生物在氣溫升高時能瘋狂生長,並分泌出膠狀物質,類似糖漿一樣,將一個個細胞粘在一起,聚集成大至肉眼可見的群體,所以人們看到的藍藻呈現出粘液狀。
  • 安徽省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作出部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從今年起,應急監測時間由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延長為每年的3月15日—11月15日。
  • 蒼南第二大水庫藍藻爆發 水面漂起片片「綠絲帶」(組圖)
    浙江在線09月11日訊  被稱為蒼南縣第二大水庫的吳家園水庫連日來藍藻大規模爆發。蒼南有關部門決定調運40噸鰱魚來治理藍藻。昨天,來自江蘇吳江的首批8噸多鰱魚,運抵水庫進行投放。  藍藻怎麼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