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第二大水庫藍藻爆發 水面漂起片片「綠絲帶」

2020-11-28 溫州新聞網

工作人員將鰱魚投放到水庫中。

吳家園水庫庫區的藍藻大量繁殖,水質呈現綠色。

  溫州網訊 被稱為蒼南縣第二大水庫的吳家園水庫連日來藍藻大規模爆發。蒼南有關部門決定調運40噸鰱魚來治理藍藻。昨天,來自江蘇吳江的首批8噸多鰱魚,運抵水庫進行投放。

  藍藻怎麼會爆發?水庫管理方說四原因

  吳家園水庫位於蒼南縣藻溪鎮,是蒼南龍港、金鄉、錢庫等平原地區60多萬人的大水缸。

  昨天,9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的水庫,大部分區域被藍藻覆蓋。一眼望去是綠油油的一片。

  蒼南縣水利局吳家園水庫管理所所長陳奇志說,上月26日,水庫方面就發現藍藻大規模爆發,並向上級部門匯報。

  陳奇志分析了藍藻爆發的原因。首先,上遊汙染物帶入水庫,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其次,受天氣因素影響,水庫水溫適宜藍藻大量繁殖。再次,水庫水位目前只有38.5米,遠低於正常水位44.5米,水庫裡面的水長期沒有流動,幾乎成一潭死水;最後,以前每年都會受颱風影響,今年沒有颱風影響到水庫,這些都給藍藻繁殖創造了便利條件。

  怎麼治藍藻?請來40噸鰱魚吃掉它

  陳奇志表示,從蒼南縣水利、環保等多方考慮,最後決定調運愛吃藻類的鰱魚來吃掉藍藻,這是一種生態無汙染的處理方法。與江蘇吳江一家鰱魚養殖場聯繫後,財政撥款40多萬元,合計購買40噸鰱魚投放到水庫裡。這些鰱魚,將分批在三天時間裡投放完畢。據介紹,2012年10月底,吳家園水庫藍藻小規模爆發,當年投入了10噸鰱魚,一周左右時間藍藻問題就解決了。

  昨天上午9時30分,首批8噸多鰱魚運到了吳家園水庫,為了避免魚碰傷後感染細菌,水庫工作人員將這些魚消毒後,投放到水庫裡。

  養殖場老闆老楊表示,鰱魚一般是在冬天運輸,最近幾天比較熱,死亡率會比較高。因此,原本一車能裝10噸鰱魚,他們減少數量只運8噸多,為的是讓鰱魚有活動空間。他們還在運輸過程中加冰塊保持水溫。首批運抵的鰱魚存活率約98%。

  鰱魚淨水靠譜嗎?以魚養水是治理經驗

  對於採購的鰱魚,個頭方面都有講究,每條鰱魚重量是0.5公斤左右,長了1年左右。這樣的鰱魚處於成長期,攝食量大,能吃大量藍藻。初步估算,投放的這40噸鰱魚,可以在一個多月時間裡,消滅藍藻。

  大量鰱魚入住水庫,會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陳奇志表示,鰱魚在水庫裡面缺少繁殖的條件,還有水庫洩洪以及一些偷捕行為,都會導致鰱魚數量減少。2012年底投放的10噸鰱魚,目前所剩的數量就很少。

  蒼南橋墩水庫管理處吳欽華擔任這次鰱魚投放的技術顧問。在過去三年時間裡,橋墩水庫通過潔水漁業(以魚養水)、閉庫三年(禁止垂釣、捕撈),外界幹預水生態平衡,水質有了明顯改善。通過監測,藍藻含量從2011年的82.6%下降至今年的10%。

  吳欽華表示,1958年就建成的吳家園水庫將複製橋墩水庫的治理經驗,接下來還要邀請專家通過對水環境評估,引入更多淡水魚種類,來改善吳家園水庫的水質。

  影響供水嗎?若藻毒素超標馬上停止取水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蒼南縣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章嶽蓬說,他們對水樣的PH值、氨氮、溶解氧、總磷、總氮等常規項目檢測,發現酸鹼度失去平衡,水體偏鹼性,以及水體中總氮超標。這兩項超標均與藍藻有關,但對飲用水安全影響不大。他說,藍藻大量繁殖死亡後產生的藻毒素,才會對飲用水帶來安全隱患。

  藻毒素是一種肝毒素,這種毒素是肝癌的強烈促癌劑。皮膚接觸含藻毒素水體水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膚過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腸胃炎;長期飲用則可能引發肝癌。淡水中藻毒素是全球性環境問題。

  負責對藻毒素檢測的是蒼南縣水務集團。該集團總工程師蘇劍平說,吳家園水庫飲用水管道,在位於10米以下水位取水,受漂浮在水面的藍藻影響不大。他們對藍藻密集區域的水質跟蹤監測,有檢測出藻毒素,但沒有超過國家飲用水強制標準。要是藻毒素出現超標,他們會馬上停止在吳家園水庫取水。

本文轉自:溫州網

相關焦點

  • 蒼南第二大水庫藍藻爆發 水面漂起片片「綠絲帶」(組圖)
    浙江在線09月11日訊  被稱為蒼南縣第二大水庫的吳家園水庫連日來藍藻大規模爆發。蒼南有關部門決定調運40噸鰱魚來治理藍藻。昨天,來自江蘇吳江的首批8噸多鰱魚,運抵水庫進行投放。  藍藻怎麼會爆發?
  • 浙江一水庫藍藻爆發 40噸鰱魚被運來當「救兵」(圖)
    本報通訊員錢鵬鶴攝   原標題:蒼南第二大水庫藍藻爆發   請來40噸鰱魚當「救兵」專家說,鰱魚以浮遊植物為主食,正好是藍藻的天敵   「以魚養水」在當地有過成功經驗,今後將嘗試引進更多魚類改善水質   白天氣溫30℃以上;到了傍晚,電閃雷鳴、大雨傾瀉。
  • 浙江餘姚海塗現七彩油汙續:實為廢棄水庫藍藻爆發
    8月31日,記者實地採訪獲悉,圖片拍攝的地方實際上是一處廢棄的水庫,此處距離杭州灣海塘5公裡,且並未與杭州灣水系相通。浙江省餘姚市環保局副局長單世農告訴記者,該「七彩油汙」帶系藍藻爆發造成,檢測顯示該處庫底積水葉綠素的標準雖高於正常水庫標準200倍,而石油類指標,經檢測為0.5毫克/升,符合地表水四類水質。
  • 水庫被責令全面清理藍藻
    《萬豐山水庫藍藻暴發變「綠湖」》後續 水庫被責令全面清理藍藻 2016年9月18日     本報長沙訊 9月13日,網友發帖稱,瀏陽萬豐山水庫藍藻暴發,水庫一夜變綠湖,水庫屬地蕉溪鄉政府稱是水質富營養化所致(
  • 珊溪水庫藍藻類型為微藍藻和魚腥藻 防治要三步走
    【溫州網·原創報導】8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專題詢問,就珊溪水庫水汙染整治問題,面對面向市政府領導及有關地方、部門負責人提出詢問。  市環保局就大家最關心的藍藻對水體的危害和治理方法進行介紹。市環保局相關人員介紹說,這次珊溪水庫藍藻的異常增殖與往年相比,發生的時間比較早,而且範圍廣、密度大、複雜性增強。
  • 藍藻爆發,如何防控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在富營養水體中,夏季藍藻易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層綠色,叫「水華」,大規模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種類:微囊藻,席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等#藍藻#藍藻的危害:藍藻過多形成「綠潮」會大量好氧,造成水體缺氧,嚴重時會導致螃蟹、青蝦死亡。藍藻中有些種類會產生藻毒素(微囊藻),會對水體動物造成危害,產生中毒現象,魚腥藻可以快速產生致死因子,破壞螃蟹的鰓組織,幹擾螃蟹呼吸新陳代謝,麻痺神經造成螃蟹缺氧,促使螃蟹上邊上草甚至死亡。
  • 安徽巢湖藍藻爆發 水面如潑綠漆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
  • 新研製「吃藻船」每小時可清除10多畝水面藍藻
    新研製「吃藻船」待命張家浜  每小時可清除10畝以上水面的藍藻  晨報訊 申城河道治理專家已發明用超微氣泡系統治理藍藻的成套新技術,每小時清除10畝以上水面藍藻的「吃藻船」已在浦東張家浜內待命,明年可望開進太湖「吃藻」。
  • 安慶西小湖藍藻爆發惡臭難聞 附近居民難開窗
    記者探頭望向湖內,看到湖面有很多藍藻,綠油油的浮在水面上。8月17日上午,記者又來到西小湖西南角,遠遠就聞到一股腐臭味。走近湖邊,看到湖面漂浮著一層綠色藻類,約有1500平方米,湖面稍遠處的藻類呈褐紅色,在微風的吹動下向西南角逐漸聚集過來。湖邊有20幾位工人正利用工具對藍藻進行打撈,然後將藍藻裝進塑料桶運走。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取得了很大成效:保證了供水安全;水質改善,從劣Ⅴ類提升為2019年的Ⅳ類,期間TN削減了削減36.6%;同時打撈藍藻使太湖藍藻爆發時的視覺、嗅覺等感覺效果達到明顯改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第二,明確提出打撈藍藻越撈越多原文在肯定治理太湖成效的同時,實事求是提出了客觀存在的大問題,如原文第3節的標題就是「為什麼藍藻越撈越多?」
  • 茂名高州水庫藍藻突增湖水變綠
    >    羊城晚報訊 記者全良波攝影報導:高州水庫是茂名最大的飲用水源,水庫藍藻數量突增後,飲用水質量引起各方關注。18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水庫的確遭遇藍藻襲擊,管理方正採用增氧措施治理。管理方鑑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稱,採用治理措施後,把藍藻危害控制到最小,未危及飲用水安全。    18日上午,記者來到高州水庫看到,本來清澈透明的水變成綠色,幾臺增氧機不停工作,讓水面滾動。有市民拿出水庫新舊相片對比,發現3月高州水庫水面呈淡藍色,4月16日水面變成綠色,類似覆蓋著稠密的綠漿。
  • [視頻]太湖爆發「藍藻」無錫市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視頻]太湖爆發「藍藻」無錫市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大規模爆發,江蘇省無錫市的自來水開始出現變味發臭等現象,市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一些超市、商店門口都排起了長隊。在無錫市的街頭記者看見了不少市民都騎著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往家裡運純淨水。    當地居民: 這些水用來喝,這些用來洗菜做飯,這些用來洗臉刷牙。    記者: 你們不喝自來水嗎?    當地居民: 不喝,自來水沒法喝,發臭的洗衣服都臭。
  • 河蟹養殖容易爆發藍藻,爆發的原因有哪些,應該要怎麼處理
    隨著市場上對河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河蟹養殖業進入了非常火爆的階段。和諧到底有什麼好的呢?當然是因為它好吃,而吃河蟹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可能有很多朋友覺得河蟹吃起來很麻煩,需要一點一點的吃需要有耐心,要不然的話你就會浪費掉很多好吃的蟹肉。雖然河蟹的體積比較小,但是架不住它好吃而且肉多。海鮮還有很多是空殼呢,河蟹不說別的,它裡邊的肉都是非常飽滿的。
  • 廣東梅州大水面水庫養殖特點及面臨問題分析
    廣東梅州大水面水庫養殖特點及面臨問題分析2014-08-28 17: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形成以梅縣為中心,輻射全市其他各縣區的水產養殖基地,其中,興寧、五華大水面水庫這2-3年也陸續加入養殖行列,直接經濟效益顯著。近期,《農財寶典》記者前往梅州,了解當地水庫養殖情況,在此為您呈現一二。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全市山地面積佔24.3%,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佔5.4%。    梅州水產養殖主要集中為大水面水庫養殖。
  • 中煤地質總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狠抓項目現場施工和質量管理,有力推動了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二期)實施進程。 藍藻是原核生物,大規模爆發後會引起水質惡化,被稱為「綠色牛皮癬」。據了解,目前全國近三分之二湖泊水庫處於富營養化,不同程度受到藍藻汙染。2007年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汙染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至今讓人心有餘悸。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飽受藍藻侵襲,被列入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當地政府2012年開始就啟動了巢湖綜合治理工程。
  • 長沙縣積極防控撈刀河局部水面藍藻水華現象
    長沙縣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立即派工作人員赴現場調查核實處理,目前該處水面藍藻水華已清理完畢,水面恢復清潔。下一步,長沙縣將繼續採取措施,確保藍藻水華現象得到有效防控。接到群眾反映後,長沙縣環保局、生態辦、水務局等部門,以及安沙鎮、湘龍街道等鎮街對現場進行了全面巡查。
  • 氧化藍藻處理系統:吃進的是藍藻 吐出的是清水
    據報導,今年9月11日,武漢中山公園內5000平方米人工湖暴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9月9日,南昌市進賢縣軍山湖水質明顯變差,藍藻爆發,連村民家養的牛都不願意喝湖水了。9月8日,溫州市政府表示,在供水覆蓋500萬人的珊溪水庫,藻類汙染程度有所趨緩。……藍藻已成為我國湖泊、河流等水體的主要汙染之一。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藍藻是原核生物,大規模爆發後會引起水質惡化,被稱為「綠色牛皮癬」。據了解,目前全國近三分之二湖泊水庫處於富營養化,不同程度受到藍藻汙染。2007年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汙染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至今讓人心有餘悸。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飽受藍藻侵襲,被列入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當地政府從2012年開始就啟動了巢湖綜合治理工程。
  • 科技治藍藻汙染遇尷尬 產業化背後是否暗影重重
    5月29日,因太湖無錫流域大面積藍藻集中暴發,導致無錫部分地區自來水發臭,無法飲用。  6月15日,在太湖水情衛星監測圖中,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了大範圍藍藻。經估算,太湖晴空區內的藍藻覆蓋範圍約800平方公裡。  同一日,在安徽巢湖西北部也出現藍藻,覆蓋範圍約280平方公裡左右。
  • 藍藻基本介紹
    目前尚未發現藍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使用價值  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主要危害  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