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太湖爆發「藍藻」無錫市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2021-01-16 央視網
[視頻]太湖爆發「藍藻」無錫市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00:09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從29號晚開始,太湖無錫段「藍藻」大規模爆發,江蘇省無錫市的自來水開始出現變味發臭等現象,市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進入[午夜新聞]>>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從29號晚開始,江蘇省無錫市的自來水開始出現變味發臭等現象,市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在無錫市濱湖區的一戶居民家中,我們打開自來水管一聞就聞到一股強烈的臭味。可以看到,像這樣一杯自來水已經呈現出淡黃的顏色。

    一些居民告訴記者,30號一大早,許多人就開始搶購純淨水。一些超市、商店門口都排起了長隊。在無錫市的街頭記者看見了不少市民都騎著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往家裡運純淨水。

    當地居民: 這些水用來喝,這些用來洗菜做飯,這些用來洗臉刷牙。

    記者: 你們不喝自來水嗎?

    當地居民: 不喝,自來水沒法喝,發臭的洗衣服都臭。

    據了解,無錫市區的自來水取自太湖,而近來由於工業和生活汙水大量排入太湖,導致太湖無錫段「藍藻」大規模爆發,而高溫天氣和陽光的暴曬導致「藍藻」在岸邊死亡、腐爛,發出刺鼻的臭味,汙染了湖水。

    無錫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市自來水公司必須千方百計增加對自來水淨化的力度,不計成本,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同時要求進一步加大市場上純淨水的供應力度,保證純淨水市場的穩定。

    我們剛剛接到的消息,無錫市有關部門於30號晚上11點,打通了連接太湖與無錫市內河的閘口,通過水的循環流動來改善無錫市自來水取水的水質,來看本臺記者吳瑋剛剛發回的報導

    小知識:

    藍藻即藍藻門,又稱藍綠藻。是一門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現在已知約1500多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為淡水產。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甚至有些種類還會產生一些毒素,加劇了水質惡化,對魚類等水生動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嚴重時會造成魚類的死亡。

更多社會新聞:

?北京擬禁止非垂釣區"野釣" 違者沒收釣具罰款500

?武漢「大胃王」束胃減肥 把3/4的胃"訂"起來

?農村學校體育"貧血" 農村孩子如何每天鍛鍊1小時

?警察「見死不救」屢屢發生 應按瀆職罪追究刑責

?日軍暴行又添新證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獲文物資料

?傷殘軍人買半價票乘車 售票員稱倒黴一路嘲諷

?內蒙古發生一起交通事故 4人死亡10人受傷

責編:石光輝

相關焦點

  • 藍藻給太湖亮紅燈 專家建議:跳出怪圈共同治理
    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圖為太湖中的藍藻。丁煥新 攝    太湖藍藻暴發,無錫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養了千百年的江蘇無錫,眼下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用水危機!    進入5月份以來,太湖藍藻提前暴發,水體變色發臭。
  • 藍藻圍困無錫 守著太湖沒水吃
    在事件發生之後,江蘇省環保廳綜合無錫市水利、公用事業局的信息和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結果,初步分析判斷:4月以來,因氣溫、水文、氣象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太湖藍藻提前大量產生並向北部湖區集聚,導致梅梁湖北部水質下降,於梅梁湖與貢湖交界處的無錫市沙渚取水口因此受到影響,水域水質氣味異常主要是因為水體中藻類分解所產生的土味素所致。
  • 無錫水汙染事件背後:治理太湖非一日之功
    5月28日,因太湖水域藍藻爆發,導致無錫部分地區自來水水質發生變化,居民生活用水出現異味,引發供水危機。     對於他而言,這場危機已經過去了。「我家半個月前就開始將自來水直接燒開了喝。」他說,而在5月28日水危機爆發後的兩個星期中,他和眾多無錫人一樣,只敢使用購買來的純淨水。     「好在都過去了。」他笑笑。
  • 【砥礪奮進的五年】江蘇無錫:打撈藍藻 治理太湖
    近年來,太湖流域的水質正在逐漸好轉,但是,因為受到2016年暖冬、今年氣溫偏高而降水偏少的影響,今年太湖的藍藻出現的時間比往年都提前。為了確保居民飲用水的安全,無錫採取了很多措施打撈藍藻,記者在現場見證了工作人員的努力。
  • [視頻]今年太湖藍藻水華出現時間推遲
    進入[午夜新聞]>>    央視網消息(午夜新聞):2007年無錫市藍藻暴發,導致居民飲用水出現危機。現在,又值藍藻暴發的敏感期,由於這兩年無錫市加大對太湖治理和汙染減排工作的力度,今年太湖藍藻積聚程度有所改善。
  • 科技在太湖藍藻治理中顯成效
    資料圖片:2006年6月15日,江蘇省無錫市黿頭渚風景區太湖邊部分水域積聚了大量的藍藻。據介紹,藍藻的出現主要是有機汙染、農業汙染和生活汙染所致。
  • 藍藻局部發生 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考驗
    特別是受高溫少雨等因素影響,藍藻集中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今年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   歷經多年治理,為何太湖藍藻仍會年年局部發生?目前,在太湖藍藻防控防治上,用上了哪些治水新方法新技術?下一步該從哪些方面發力,以科學系統地推進太湖治理,確保沿湖城市飲用水安全?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國內相關專家。
  • 太湖藍藻局部發生,該如何確保「安全度夏」?
    ◎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李麗雲 劉廉君 通訊員 宋麗娜 徐燕華日前,有媒體報導:因氣溫快速升高,太湖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特別是受高溫少雨等因素影響,藍藻集中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會進一步加大,今年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太湖水體長年處於富營養化狀態記者從無錫市水利局了解到,媒體在網上報導的藍藻泛濫現象,的確存在。但圖片中顯示的一堤之隔碧波蕩漾的湖面,並不是湖,而是堤內經專業公司治理過的池塘。因此,圖片說明不了實質問題,也沒有代表性。但今年,由於前些時候天氣炎熱,確實已發生局部藍藻水華。目前,無錫已經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全力安全度夏。
  • 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如何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日前,有媒體報導:因氣溫快速升高,太湖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特別是受高溫少雨等因素影響,藍藻集中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會進一步加大,今年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無錫市濱湖區馬山環湖大堤上看到,這裡靠岸堤的一側確實已集聚著大量藍藻,呈現線條形狀分布,並散發出一陣陣難聞的特殊氣味。
  • 太湖藍藻暴發治理存在的問題與治理思路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強烈人為活動的影響,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太湖水體受到汙染,富營養化程度加重,並出現嚴重的藍藻水華暴發(簡稱藍藻暴發)和「湖泛」等問題,致使發生2007年供水危機[1]。2007年之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採取諸多治理措施,加大了太湖的治理力度,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太湖富營養化呈減輕趨勢,供水安全得到較好保障。
  • 提升太湖控藻能力 保障河湖生態安全
    2007年以來,每到夏季,藍藻水華就開始了它們對梅梁灣的「例行造訪」,這些藍綠色的「小怪物」在北太湖快速生長和蔓延,隨著風向向湖岸帶漂移,常常形成數公裡長的水華濱岸堆積帶,並隨連通河道的河湖水力交換,大量漂入連通河道,既影響了連通河道的水面景觀和水質,還會腐爛發臭,嚴重影響沿河居民生活。為此,絕大多數連通太湖的河道都實施了閘控,切斷河湖自然水體交換。
  • 太湖治理 解決的不僅是藍藻問題
    張運林供圖   2007年暴發的太湖藍藻危機,為太湖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按下快進鍵。此後的12年,從水中到岸上,城鄉汙水處理、工農業汙染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以及太湖藍藻水華監測預警等舉措,漸漸讓太湖恢復本來面目。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治理太湖思路必須有個大轉變,從打撈水面藍藻發展到深度打撈、消除水面、水體和水底的藍藻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消除藍藻爆發。所以應徹底改變治理太湖的思路、策略、措施,採用一切可以治理太湖起到消除藍藻爆發作用的技術並進行集成。2、治理藍藻爆發的緊迫性及目標原文中提到「太湖富營養化及其藍藻水華治理已成為國家和全民關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
  • 太湖巢湖水源地檢出藻毒素 最高超標2600倍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9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首次針對中國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兩個地區—太湖和巢湖,進行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微囊藻毒素最高超國標2600倍。  近年來,我國太湖、巢湖、滇池等多地藍藻多發。僅在今年8月上半月,巢湖就出現2次藍藻區域性聚集和1次局部聚集,其中區域性聚集面積佔整個湖區面積近一半。
  • 網友爆太湖汙染無水用 無錫稱考慮炸壩引長江水
    5月30日下午13點,新民網連線無錫市自來水公司,就當地網友所指水汙染事件進行核實,該公司負責人向新民網表示,網友所述水汙染情況屬實,有市民家裡自來水發臭也是事實,水質變差的主要原因是從昨天開始無錫市的水源水受到汙染。
  • 夏季無錫太湖淡黃色藍藻泛濫 與水中環境汙染有關嗎?
    日前,有媒體在網上報導,隨著夏季高溫來臨,無錫太湖出現大量淡黃色藍藻泛濫現象,遍布湖面十幾公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工作人員在打撈藍藻 受訪者供圖淡黃色藍藻是怎麼形成的?除了與高溫有關,與水中環境汙染有關係嗎?
  • 藍藻成太湖揮之不去的憂傷 每年要花7000萬治理
    太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自2007年藍藻事件爆發以來,沿岸江浙兩地"九年抗藻",而尷尬的是,今年的藍藻,已經在無錫、湖州等地,提早來了。藍藻之於太湖,已成每年揮之不去的憂傷。
  • 藍藻基本介紹
    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巖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 科技治藍藻汙染遇尷尬 產業化背後是否暗影重重
    但是,不管是化學殺藻、生物抑藻,還是生態治藻,也不管技術有多先進,效果有多好,還是未能阻止藍藻的頻繁爆發。技術並沒有發揮出認人信服的巨大威力。  綠色汙染來臨  這次太湖藍藻爆發,市民飲水源首當其衝。在無錫,雖然進行了現場打撈,無奈藍藻爆發太嚴重而控制乏力。遭到藍藻汙染的、散發著惡臭味的水最終還是湧進了自來水廠,然後通過管道流進了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