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包河區環湖藍藻應急治理指揮部副指揮長方彪介紹。方彪說,從7月20日起,他們就組織人員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進行打撈作業。「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6、7點,打撈人員有幾百人,高峰期有近千人,大家持續作業,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記者在一張「環湖藍藻應急治理作戰區域圖」上看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被劃分成三個區域,分片包幹,協同作戰。
-
納米技術治理巢湖:水中加點「白麵粉」藍藻變「泥土」
專家正在向水池中投放納米材料。昨天上午,巢湖岸邊開展了一場運用納米技術治理巢湖藍藻的實驗。現場抽出巢湖水放到大水池中,接著專家向水池裡倒進粉末狀納米材料。約一個半個小時後,墨綠色的巢湖水變成了土黃色。專家解釋,通過納米分解,把藍藻變成像泥土一樣的物質,然後經過沉澱,水就會變清澈。
-
中煤地質總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巢湖沿岸藍藻防控治理項目二期航拍圖 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巢湖項目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狠抓項目現場施工和質量管理,有力推動了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二期)實施進程。
-
安徽巢湖藍藻爆發 水面如潑綠漆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
-
巢湖東半湖出現藍藻聚集 威脅市民飲水安全
中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1時25分報導,受高溫天氣以及開閘洩洪等因素影響,水質長期好於西半湖的巢湖東半湖水質下降為中度汙染,巢湖市飲水安全受到威脅。
-
安徽省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作出部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從今年起,應急監測時間由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延長為每年的3月15日—11月15日。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2020-05-01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18-12-14 08:55:06 來源:市場星報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課題組研究發現了藍藻水華發生的動態特徵及其驅動機制,並提出藍藻水華暴發過程的概念性解釋。5月初,太湖、巢湖等大型淺水湖泊進入了藍藻水華高發期。藍藻水華是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生在大型淺水富營養化湖泊。其暴發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最為明顯的是飲用水供水安全和水體生物多樣性。
-
科大團隊發現藍藻「天敵」尋找治藻新思路
湖水發臭「真兇」「微囊藻」在瘋狂生長和腐爛7、8月份,氣溫升高,巢湖的局部水面會出現一層油漆狀的綠色,散發著一陣陣刺激性的味道,這是人們俗稱的「藍藻」。多年來從事藍藻研究的周叢照向記者介紹,藍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大約產生在25億—35億年前,是最古老的自養生物之一。「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藍藻獲得了極強的生存力和適應力。
-
科大團隊發現藍藻「天敵」 尋找治藻新思路
多年來從事藍藻研究的周叢照向記者介紹,藍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大約產生在25億—35億年前,是最古老的自養生物之一。「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藍藻獲得了極強的生存力和適應力。它只需要有營養元素就可以生存繁殖,不像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於食物鏈。」周叢照說。
-
今年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
7月23日,在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二期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的一番話,再次向世人表明合肥治理環巢湖生態的堅定決心。繼去年11月,總投資逾502.5億元的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一期項目集中開建後,合肥市決定再投資534.48億元開工建設二期項目。 至此,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一期、二期項目建設總投資達到1036.98億元,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治水之功,利在後人。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巢湖如何走出藍藻困局
全湖藻類密度同比有所下降,局部區域可見明顯藍藻集聚 「你知道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什麼嗎?藍藻!已知最早的藍藻類化石發現於南非的古沉積巖中,是34億年前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證據。 」在巢湖北岸塘西河藻水分離港裡,巢湖藍藻科普館新近建成開放,展廳的醒目位置如是介紹。
-
藍藻並不可怕:抑滅藍藻及其實用對策
湖面上藍藻所到之處死去的魚、蟹隨處可見。黿頭渚歷來是太湖水太湖美的最佳觀景點,但由於藍藻成禍,腥味撲鼻而來,遊客已不敢與太湖水親密接觸,昔日美麗的太湖已看不見了。隨後,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成為我國進入「水汙染密集暴發階段」後凸顯的經濟高速成長下的環境之痛案例之一。
-
「水華」催生一個新產業 德林海讓藍藻治理不再難
⊙周健記者邵好○編輯邱江12年前,太湖突發「水華」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藍藻」一詞就此進入公眾視野;12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水華災害」未再重現,藍藻治理產業從0到1、規模漸現;12年後的今天,藍藻治理行業的先行者已突出重圍,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超過150家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覆蓋科創板七大創新領域。
-
太湖巢湖水源地檢出藻毒素 最高超標2600倍
合肥市中垾鎮溫家套巢湖岸邊。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9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首次針對中國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兩個地區—太湖和巢湖,進行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微囊藻毒素最高超國標2600倍。
-
科技日報:一條吞藍藻、吐清水的機器「魚」
■ 將新聞進行到底你吃過鰱魚、胖頭魚吧?當它們成為你盤中美餐的時候,有位中科院的專家卻仿照其濾食原理,造了一臺過濾藍藻的機器。在藍藻幾欲成災的水面上,只要遊來這臺「機器魚」,水質很快就恢復安全水平。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巢湖研製出「大型仿生式水面藍藻清除設備」,並立即投入巢湖市水源地藍藻災害防治進行實戰檢驗,取得顯著成效。———— 案例回放 ————巢湖水源的「救火隊員」今年入夏以來,安徽巢湖市水源地藍藻災害比較嚴重。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太湖藍藻不僅在無錫引發了水危機,也引起太湖流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東太湖蘇州水域,藍藻暴發還導致了大量魚類死亡。 太湖藍藻的暴發似乎只是一根引線。隨後,巢湖、滇池、長春等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出現藍藻水華汙染。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衛星監測發現,2007年6月中旬,巢湖西北部藍藻覆蓋範圍達280平方公裡,岸邊湖水大部分呈綠色,嚴重區域湖水呈粘稠狀。
-
近年來我國多地發生藍藻水汙染事件
事發地:南京玄武湖1986年,南京玄武湖首次暴發藍藻,4月,玄武湖出現了「黑水」,湖水發臭;5月,全湖發現大面積死魚,有時一天能打撈起萬斤以上的死魚。2005年7月,玄武湖再次暴發藍藻,從8月6日開始,每天能清理出藍藻200卡車,至9月18日,玄武湖3平方公裡的湖面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嚴重的地方因藍藻腐爛還發出陣陣惡臭。 事發地:雲南滇池滇池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藍藻水華暴發的次數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1999年達到最高峰,水華覆蓋面積達到20平方公裡,厚度達到幾十釐米。
-
安徽啟動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按照《2020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及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自3月15日起,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