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啟動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

2021-01-09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按照《2020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及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自3月15日起,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啟動。

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和今年2月份以來巢湖總氮和總磷濃度水平及氣象條件,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時間由往年的4月1日-10月31日,調整為3月15日至11月15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調度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對巢湖12個湖體監測點位,其中東半湖6個測點為巢湖龜山、巢湖船廠、黃麓、東半湖湖心、忠廟和兆河入湖區,西半湖6個測點為南淝河入湖區、十五裡河入湖區、塘西、派河入湖區、新河入湖區和西半湖湖心的水溫、pH、溶解氧、透明度、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氮、總磷、葉綠素a、藻類密度(鑑別優勢種)等10項指標每周開展1次藍藻預警監測,根據藍藻發生情況適時開展加密和應急監測。按照《重點湖庫水華預警工作機制(試行)》要求,及時啟動預警響應並報送相關信息。Ⅰ級(紅色)監測預警時,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統一調度下,合肥市環境監測站(中心)應全力配合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完成藍藻應急監測工作。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依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有關水華程度、衛星遙感監測結果和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現場巡查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將巢湖藍藻發生、發展變化情況第一時間上報省生態環境廳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相關焦點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巢湖如何走出藍藻困局
    沿湖各地按日監測巡查,對重點湖灣藍藻實施近岸打撈  夏季高溫下,死藻聚集對水質及周邊大氣環境產生汙染,防控巢湖藍藻被納入全省環保重點工作。前年修訂的《巢湖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明確規定了巢湖藍藻的監測、預警預報、打撈處置等工作。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藍藻水華是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生在大型淺水富營養化湖泊。其暴發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最為明顯的是飲用水供水安全和水體生物多樣性。據預測,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今年1月~5月氣溫與多年平均氣溫相比增加0.5~2°C,利於藍藻水華發生。早在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就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
  • 安徽巢湖湖區2016年藻類密度下降明顯 水華情況好轉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2016年巢湖湖區藻類密度下降明顯,水華情況呈現持續好轉的趨勢。根據《巢湖藍藻應急監測工作方案(試行)》,2016年4月至11月,環境監測部門共開展常規監測33次、加密應急監測45次,啟動黃色預警1次、紅色預警4次。
  • 安徽省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作出部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從今年起,應急監測時間由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延長為每年的3月15日—11月15日。
  •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18-12-14 08:55:06   來源:市場星報
  • 合肥網第e時間:合肥啟動防控藍藻監測和預警,東半湖藻類密度平均值...
    合肥網第e時間:合肥啟動防控藍藻監測和預警,東半湖藻類密度平均值大於等於500萬個/升即可啟動黃色預警 資訊標籤: 合肥網第e時間
  • 今年重點湖庫暴發藍藻水華風險較大,環境部印發通知部署防控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生態環境部 獲悉,近期,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分析重點湖庫形勢,就防控藍藻水華暴發提出要求。
  • 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2019年1月至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流域1-5月氣溫與多年平均氣溫相比增加0.5-2℃,利於藍藻水華發生。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記者在一張「環湖藍藻應急治理作戰區域圖」上看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被劃分成三個區域,分片包幹,協同作戰。除了打撈人員外,還增強水上作業應急兵力。其中,快艇23艘、打撈船18艘、控藻船9艘、曝氣船4艘、磁捕船4艘、水上挖機6艘、水泵80臺等。在昨天上午的巢湖岸邊,記者還看到消防等人員也趕來支援。「壓力還是很大!」
  • 藍藻水華不再令人「談虎色變」—新聞—科學網
    據介紹,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藍藻水華問題似乎比往年更突出。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藍藻水華危機,成為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共同命題。 理性看待藍藻水華 藍藻水華是淡水中部分藍藻種類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過度生長,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現象。
  • 中國加強對新型環境汙染問題監測力度
    記者從中國環境保護部了解到,中國正不斷加強對這些新型環境汙染問題的監測力度。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23日在西安閉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中國環保部門針對新型環境汙染問題和潛在的環境風險,積極拓展新的監測領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說,從2008年起,中國逐步開展持久性有機物、揮發性有機物、痕量超痕量汙染物、臭氧和細顆粒物監測。
  • 案例| 貴州省興義市龍井村滑坡(2019)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成都理工大學許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參與我國近年來發生的數十起重大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工程實踐的基礎上, 通過二十餘年的研究積累和實踐總結, 形成了一套科學實用的大型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理論和技術方法。  ▼表 滑坡變形演化階段的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 安徽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全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全省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推進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牽頭做好重汙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指導和督促各市加強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和秸稈禁燒工作;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啟動和響應措施落實的監督檢查。
  • 寧國7月5日深夜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寧國發布」發布《關於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的通知(寧防指明電〔2020〕12號)》。根據《寧國市防汛搶險應急預案》規定,寧國市防指決定於7月5日23時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要求強化防汛責任落實。
  • 安徽省啟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
    據安徽日報報導,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等下發通知要求,我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工作全面啟動。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承擔相關研究和技術支撐,有望於今年6月底形成我省首份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報告。
  • 雄安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和II級應急響應
    >應急響應的通知雄縣、容城、安新縣人民政府,新區各部門,雄安集團:根據雄安新區重汙染天氣預報會商情況,結合周邊區域保定市重汙染天氣應急啟動情況和省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聯合會商結果,預計11月30日夜間-12月2日,受南風和逆溫等不利氣象因素影響
  • 中國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結合天氣形勢,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應急響應為三級,要求國家級氣象業務單位及相關地區氣象部門強化會商研判,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充分運用氣象現代化成果,滾動做好預報預警和信息報告,發揮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主動對接應急管理、水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 邯鄲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二級應急響應
    根據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聯合會商,預計11月24日至26日,大氣擴散條件較為不利,邯鄲市可能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部決定11月24日8時起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全市域嚴格按照應急減排有關要求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解除時間另行通知。
  • 內蒙古安徽四川貴州4省份應急廣播試點播發氣象預警
    「今夜到明天小雨轉暴雪……」2020年12月28日,一條寒潮天氣預警在安徽省金寨縣流波村的應急廣播中播發。聽到提示的村民陳聖武趕在雨雪之前加固自家大棚,「在應急廣播裡聽到天氣預報,這還是頭一回!」
  • 霜凍預警升級,氣象部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隨著冷空氣再次發力,霜凍預警信號從藍色升級為最高級別橙色。正值寧夏經濟林果生長關鍵期,霜凍災害尤為致命。4月21日,記者從寧夏氣象局了解到,氣象部門已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霜凍四級應急響應,多措並舉,應對霜凍災害,預防、減輕霜凍對經濟林果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