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

2020-11-28 中安在線網站

 2013年07月25日 10:27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新聞摘要

  據合肥日報報導,據市環保部門權威發布,今年以來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巢湖湖區藍藻水華面積、頻次及藍藻密度均低於往年同期水平。

  「湖泊治理歷時漫長,一時半會難出政績,但不能因為這個理由就不做。」7月23日,在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二期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的一番話,再次向世人表明合肥治理環巢湖生態的堅定決心。繼去年11月,總投資逾502.5億元的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一期項目集中開建後,合肥市決定再投資534.48億元開工建設二期項目。

  至此,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一期、二期項目建設總投資達到1036.98億元,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治水之功,利在後人。伴隨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合肥市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環巢湖水環境治理初見成效。據市環保部門權威發布,今年以來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巢湖湖區藍藻水華面積、頻次及藍藻密度均低於往年同期水平。

  水質好轉巢湖水華大幅減少

  藍藻的生長與水質的總磷、總氮含量密切有關,氣溫、風力、風向及水體更新程度也影響其生長。巢湖是大型淺水型湖泊,富營養化由來已久。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巢湖就有藍藻記錄,每年5月至11月間,在陽光、水文、氣象的綜合作用下即可能出現藍藻。

  藻類密度和面積,是水華評定的兩個依據指標。據市環保部門權威發布,今年6月,巢湖東、西半湖藻類密度平均值約200萬個/升和400萬個/升,較去年同期均下降50%以上。4月至6月間,巢湖出現藍藻水華11次,水華最大面積65平方公裡,水華累計面積約190平方公裡。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藍藻水華評判標準,水華程度為輕微水華,水華規模為零星性水華,較2012年同期分別減少7次和130平方公裡。

  「水華降低是因為水環境治理削減了入湖汙染負荷,今年巢湖湖區總氮、總磷濃度有所降低,有效抑制了藍藻的產生。」市環保部門分析說。今年1~5月,全市納入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考核的10個斷面中有6個達標,巢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次數、面積和藻密度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綜合治理全面改善環巢湖生態

  藍藻減少,只是巢湖水環境改善的第一步。對於巢湖治理的長期性、複雜性,市委、市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會上,吳存榮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不可能今天治了,明天水就能清,因為巢湖治理是個長期任務,但是只要我們把該做的工作做好了,巢湖的水質一定會有改善,遲早會達標。」

  因此,合肥市並沒有就水治水,而是從改善環巢湖生態環境的高度,掀開了治理巢湖的宏偉篇章。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包括水環境治理、農業結構調整、道路交通、綠化造林等多個項目,實現環巢湖生態環境的綜合改善。截至目前,環巢湖生態示範區項目一期7大類113個項目已全面開工,森林增長工程及城鄉綠化大會戰工程全面完成,生態農業類項目完成投資32.41億元,建成溫控大棚、花卉苗木、蔬菜基地等高效生態農業面積8.08萬畝,農業結構調整面積39.62萬畝,共整治土地10.37萬畝。

  即將開工的二期項目,總投資534.48億元。其中,水環境項目102個、總投資154.45億元;交通項目17個、總投資146.75億元;綠化造林項目10個、總投資66.93億元;拆遷復建點項目6個、總投資35.81億元;農業結構調整項目5個、總投資114.81億元;土地整治項目12個、總投資4.71億元;旅遊項目7個、總投資10.96億元。

  千秋工程項目建設實行終身責任制

  環巢湖生態治理,將是一項光照後人的千秋工程。為此,對於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合肥市將建立嚴格的責任體系。吳存榮要求:「每個項目主要負責人、具體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是誰,必須實行終身追究制度,並張榜公示,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監督。」

  根據計劃,環巢湖生態示範區一期項目今年年內主體工程將完工,完成80%的投資量;二期項目年底見形象,明年完成80%的投資量;三期項目將以湖區調水引流和流域面源控制為主,並精心組織實施引江濟巢工程。一、二期工程實施後,將實現流域境內有防洪任務河流和受汙染河道治理的全覆蓋,實現流域境內城區、園區及鄉鎮汙水集中處理的全覆蓋。三期工程全面實施後,將實現綜合治理措施的全覆蓋,巢湖水質改善取得顯著效果,達到2015至2020年國控斷面水質標準。(梁昌軍)

相關焦點

  •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 將得到初步遏制 2018-12-14 08:55:06   來源:市場星報
  • 安徽巢湖湖區2016年藻類密度下降明顯 水華情況好轉
    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以藻類密度評價,水華程度以「無明顯水華」為主;以水華發生面積評價,水華規模以水華面積佔全湖面積比例小於10%的「零星性水華」為主;水華區域主要位於西半湖,未發生影響飲用水安全的藍藻暴發事件。
  • 安徽省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作出部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從今年起,應急監測時間由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延長為每年的3月15日—11月15日。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藍藻水華常常『來無影、去無蹤』,其出現和消失呈現較大的時空差異,以往研究無法很好地解釋這種現象。」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課題組研究發現了藍藻水華發生的動態特徵及其驅動機制,並提出藍藻水華暴發過程的概念性解釋。5月初,太湖、巢湖等大型淺水湖泊進入了藍藻水華高發期。
  • 漢江下遊出現「水華」現象
    根據長江水文局監測結果,近日在漢江下遊仙桃江段出現了「水華」現象,水體顏色加深,呈褐色,影響範圍從鍾祥皇莊至武漢入江口約379公裡。
  • 鄱陽湖不具備水華發生條件 優勢限制藻類繁殖
    就此問題,記者日前前往湖區調查—— 鄱陽湖納入藻類監測試點 為適應水資源管理與水生態保護工作的需要,水利部水文局在去年分區域試點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藻類試點監測工作範圍,今年將三峽水庫、小浪底水庫、太湖、巢湖等30多個水域納入試點監測區域,我省鄱陽湖名列其中,承擔監測重任的是江西省水文局。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
    其中,就包括將水華的治理納入綠色債券目錄。水華,是指伴隨著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間接發生的現象。近年,隨著城市和工業廢水的增加而出現了富營養化,水華成了我國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湖泊的一大頭疼問題、一種公害。往往,大量水華現象生物死亡後,在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 奉節梅溪河水突變暗紅系汙染導致水華現象
    本報訊(記者劉虎)上月月底開始,奉節梅溪河水域與長江交匯處,發生大面積水華。昨日,來自奉節縣環境監測站的消息說,目前大部分水華已經消失。  水面異常  上月底,奉節縣環保局接群眾報告:梅溪河與長江交匯處出現大面積水域異常現象,河水呈暗紅色,並有死魚現象發生。
  • 水華 - 水華-海洋 -中國天氣網
    水華「水華」(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絕大多數的水華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華現象是由浮遊動物——腰鞭毛蟲引起的。「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另外,水中出現此現象(一般呈紅色)則為赤潮。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遊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
  • 長江支流「水華」現象如何調控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非常關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副省長趙斌多次就做好水華應急處置工作作出批示,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啟動環保應急預案,省直部門及沿線各級政府迅速出擊,積極部署,將其作為事關民生、極有緊迫的一件大事來抓。長江支流「水華」現象繼去年太湖藍藻事件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綠會BASE建言三部門
    其中,就包括將水華的治理納入綠色債券目錄。水華,是指伴隨著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間接發生的現象。近年,隨著城市和工業廢水的增加而出現了富營養化,水華成了我國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湖泊的一大頭疼問題、一種公害。往往,大量水華現象生物死亡後,在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湞江河突發「水華」現象
    調查顯示,河面出現大量綠色漂浮物其實是藻類大量生長的「水華」現象。什麼是「水華」?王帆解釋,「水華」是指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汙水進入水體後,藍藻、綠藻、硅藻等大量繁殖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海水中若出現類似現象(一般呈紅色)則稱為赤潮。「水華」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安徽啟動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按照《2020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及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自3月15日起,2020年巢湖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工作啟動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巢湖如何走出藍藻困局
    全湖藻類密度同比有所下降,局部區域可見明顯藍藻集聚  「你知道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什麼嗎?藍藻!已知最早的藍藻類化石發現於南非的古沉積巖中,是34億年前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證據。 」在巢湖北岸塘西河藻水分離港裡,巢湖藍藻科普館新近建成開放,展廳的醒目位置如是介紹。
  • 太湖巢湖水源地檢出藻毒素 最高超標2600倍
    合肥市中垾鎮溫家套巢湖岸邊。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9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首次針對中國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兩個地區—太湖和巢湖,進行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微囊藻毒素最高超國標2600倍。
  • 研究發現太湖藍藻水華暴發時間提前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科研人員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計算,發現隨著氣候變暖,近些年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顯著提前。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今年水位上升,把岸邊的許多垃圾和雜物都帶到水裡,還有很多折斷的樹葉樹木,也一下子全流到巢湖了。」包河區環湖藍藻應急治理指揮部副指揮長方彪介紹。方彪說,從7月20日起,他們就組織人員到16.8公裡的巢湖沿岸進行打撈作業。「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6、7點,打撈人員有幾百人,高峰期有近千人,大家持續作業,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 北京亮馬河現大量綠色漂浮物 稱系水華現象(圖)
    本報訊(實習記者甘昕鑫)昨日,亮馬河被大量綠色漂浮物覆蓋,市防汛辦稱此為「水華現象」。  市民陳先生說,昨天下午他來亮馬河附近散步時,發現河道被大片綠色漂浮植物覆蓋。陳先生是附近小區的居民,他說亮馬河以前都沒有出現過綠色漂浮植物,今年是第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