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2020-11-30 人民網

大理洱海 人民網 薛丹 攝

人民網昆明12月26日電 (薛丹)九大高原湖泊是雲南省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治理好九大高原湖泊,對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意義重大。雲南省水利廳廳長、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表示,通過治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汙染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滇池海東溼地 人民網 薛丹 攝

在先行推行河(湖)長制的昆明市滇池流域、玉溪市撫仙湖流域和大理州洱海流域治理中,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入湖河道和灘涂岸線管護保潔、環湖截汙和生態溼地建設、「四退三還」、拆臨拆違、生態補水、上下遊生態補償等治理保護。撫仙湖關閉徑流區26家企業、49個砂石場;建成汙水處理廠4個,實現了村莊汙水收集全覆蓋,城鎮汙水處理率達87%,城鎮生活垃圾處置率達98%,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81.67%,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率達80%;拆除塑料大棚4827畝,實施退田還湖3528畝;搬遷沿湖群眾8122人,拆除房屋92萬平方米;對撫澄河等8條河道實施綜合整治,建成人工溼地2394.99畝、湖濱緩衝帶7425畝,8條河流入湖水質均達到了Ⅲ類;全力推進撫仙湖一級保護區中央、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退出;沿湖2.74萬平方米人工沙灘已恢復為自然岸線。

大理州洱海流域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州委、州政府18位州級領導擔任州級河長,流域鄉鎮推行「溝渠長制」。流域245條溝渠設置257名「溝渠長」。河湖水域岸線設置「岸線段長」。為加強水域岸線水生態空間管控,設置「岸線段長」48名。洱海流域實現了148公裡環湖岸線和29條入湖河流岸上、水面、流域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全湖植被面積達到32平方公裡,為近15年來最大面積,近岸水體感觀明顯好於往年同期。

瀘沽湖 人民網 薛丹 攝

滇池流域通過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已累計向滇池生態補水22億立方米,與滇池環湖截汙、入湖河道整治等綜合治理措施聯動,使滇池水體汙染指數明顯下降,水體透明度上升,滇池水質和水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滇池流域從2017年4月20日起在滇池流域試行生態補償機制,已在昆明市滇池流域31條河道推開。納入「國考」的16條入滇池河道水質全部達標。2017年1-9月滇池全湖水質與「十二五」初期(2011年)比較,滇池全湖水質由劣Ⅴ類好轉為Ⅴ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4.8%,滇池藍藻水華發生程度由重度逐步向中度和輕度過渡。

2017年上半年,撫仙湖和瀘沽湖水質保持Ⅰ類;洱海水質為Ⅱ類;陽宗海水質為Ⅲ類;程海水質為Ⅳ類;滇池、星雲湖、杞麓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Ⅴ類,滇池30年來首次達到Ⅴ類;異龍湖水質雖為劣Ⅴ類,但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部分主要汙染物指標下降明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相關焦點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透視—新聞—科學網
    陽宗海屬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這九大高原湖泊的保護治理是世界級的難題,而砷汙染的成功治理,為飽受汙染之苦的九大高原湖泊帶來了曙光。   水質好轉   中國地圖西南部紅土高原上,九個湖泊如同九粒珍珠鑲嵌在滇中和滇西北,形成兩串熠熠生輝的「珍珠鏈」。這九粒「珍珠」就是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洱海、瀘沽湖、程海、異龍湖,合稱九大高原湖泊(簡稱九湖)。
  • 雲南:重塑生態體系 呵護高原湖泊
    2020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雲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  作為雲嶺高原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九大湖泊的保護治理成為雲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據了解,目前九大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開工率達77%,累計完成投資285億元,佔總投資的49%。
  • 雲南省「一湖一策」精準治理
    滇池、洱海、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陽宗海、程海、瀘沽湖,九大高原湖泊如同鑲嵌在雲嶺高原上的一顆顆明珠,山水相映,靜謐幽美。「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圍繞九湖水環境狀況和流域生態特點,因地制宜「一湖一策」精準治理,讓高原九湖清波蕩漾。  前幾年,因環湖垃圾堆積、廢水滲透,瀘沽湖生態受到威脅。
  • 【「浙」裡問道 「雲」上觀潮】「兩山論」 的雲南實踐
    在這一重要理念引領下,雲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學習探索浙江的豐富發展經驗,立足自己生態環境優勢特點,努力拓展「兩山論」的雲南實踐。  持續開展「森林雲南」建設,全省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現「雙增長」,2019年,全省森林面積3.59億畝,森林覆蓋率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前列。    雲嶺大地湖泊眾多,是中國五大湖區之一,湖泊面積30平方公裡以上的有9個。滇池、洱海、撫仙湖、瀘沽湖……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猶如鑲嵌在雲貴高原上的9顆璀璨明珠。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③】雲南九大高原湖泊劣V類水體數量由...
    記者 熊強 攝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12月1日,記者從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五個歷史性突破之一,其成就可主要概括為:完善一個體系、優化一個空間、築牢一方屏障,生態環境持續優良、綠色發展更加深入,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
  • 雲南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83%
    趙嘉 攝中新網昆明12月29日電 (杜瀟瀟)記者29日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11月,雲南省200個重要河湖庫渠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9.5%,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優良水體(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83%。
  • 滇池面源汙染治理案例
    滇池水質近80年以來經歷的幾個曲折變化過程:根據滇池保護治理的實際情況,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下圖是十三五以來,滇池每年的水質變化:2016年首次告別劣V類,2017年穩定保持在V類,2018年首次全年達到Ⅳ類,重度藍藻水華僅發生一天。
  • 汙水處理率5年提高8.26%,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敏感區域城鎮汙水處理...
    汙水處理率5年提高8.26%,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敏感區域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全面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 2021-01-14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 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流域治理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國家重點治理「三河三湖」的難點,滇池治理一直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雲南都對滇池治理作了重要指示。滇池概況——資源豐富、魚肥水美的「高原明珠」滇池屬於長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是雲貴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
  • 2015年昆明空氣品質全國第八 九大湖泊四個劣Ⅴ
    雲南網訊(記者張成)「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與此同時,在九大高原湖泊當中,依然有四個水質為劣Ⅴ類。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六大水系的99條主要河流(河段)的184個監測斷面中,78.3%的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包括昆明、曲靖市麒麟區、宣威市、玉溪市紅塔區、保山市隆陽區、文山市、景洪市、大理市等在內的全省19個主要城市水域斷面(點位)達標率為74%。
  • 視界| 走遍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生命之歌·我們的湖泊》宣傳片
    視界 | 走遍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生命之歌·我們的湖泊》宣傳片 2020-12-02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會「潛泳」的樹:憑「一己之力」加速了雲南滇池的生態修復
    滇池汙染滇池的水質從7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逐年下降、富營養化。只是在發展的大環境下,當時滇池的變化並不明顯,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1世紀初,滇池汙染問題全面爆發:2005年滇池的草海水質為劣Ⅴ級,綜合營養指數76.1,屬重度富營養狀態。
  • 我國雲貴高原最大的湖泊—滇池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紅帶你放鬆心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國雲貴高原最大的湖泊—滇池滇池,緊傍春城昆明西南,是我國雲貴高原最大的湖泊,它風姿秀逸,煙波浩渺,被譽為雲貴高原上一道明媚的眼波。滇池,湖面海拔1885米,湖面南北長39公裡,東西寬13.5公裡,面積330平方公裡,湖岸線長199.5公裡。
  • 雲南程海在保護中延續(多圖)
    據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程海的水質其實沒有下降,依然澄清,主要因為湖水是鹼性的,被列為三類水質。正因為鹼性的水質(程海水的PH值是9),成為了中國唯一適合天然螺旋藻生長的湖泊。全球僅有三大鹼水湖泊能夠生長天然螺旋藻,除中國的程海外,還有墨西哥的Texcoco湖和非洲的查德湖。
  • 富滇銀行綠色金融為七彩雲南添彩
    圍繞茶葉、肉牛、花卉、食用菌、水果、蔬菜等重點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創新推出雲菌貸、雲牛貸、雲花貸等特色化產品服務模式,從產業基礎設施提升、種養殖規模化發展、農產品產業鏈建設等方面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累計投放783筆貸款,投放金額4億元。重點支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項目,為滇池、洱海、撫仙湖、異龍湖、瀘沽湖等五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累計提供授信支持120億元。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從「九五」規劃就被納入國家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滇池治理是事關雲南全局的大事和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雲南省、昆明市全面實施「六大工程」,一屆接著一屆幹。2016年全湖水質由劣Ⅴ類上升為Ⅴ類,首摘「劣Ⅴ類」帽子;2018年上升為Ⅳ類,為30年來最好;2019年滇池全湖水質繼續保持在Ⅳ類。鍥而不捨20多年,滇池治理成效明顯,也從單一治汙向「汙染治理與生態恢復並重」轉變。
  • 富滇銀行:綠色金融添彩"七彩雲南"
    運用資管計劃、信託計劃提供43.5億元資金支持汙染治理、水系連通、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為綠色金融發展積極提供資金保障。在「綠色能源」領域積極支持綠色鋁產業發展,累計為綠色鋁項目提供了39.3億元授信支持。在「綠色食品」領域重點支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農業全面升級、農民脫貧致富。
  •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持續下降 氮磷含量減少
    掌上春城訊 2018年,滇池氣溫和水溫相對較高,雖然局部零散藍藻水華較多,但全年僅一天發生重度藍藻水華,中度藍藻水華也只有5天,成為近30年來滇池藍藻水華防控最好的一年。近年來,相關部門和機構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滇池藍藻水華會不會出現反覆現象?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多位水環境治理專家以及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相關負責人。
  • 雲南水利廳長:百年大旱敲響警鐘
    九大高原湖泊5個重度汙染周運龍介紹,雲南水資源總量2222億立方米,排名全國第三,但同時又是一個水資源「窮省」,目前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6.9%,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除去自然因素外,全省水功能區水質總體達標率僅為54.8%,符合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標準的河長僅佔評價總河長的74.4%。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長江經濟帶湖泊一直是國家水環境治理的重點,此前已著重開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洱海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防治工作。儘管投入力度很大,但治理成效較慢。1 長江經濟帶西部湖群位於我國西南橫斷山區該區域大、中型湖泊均位於較低海拔,多為構造斷陷湖泊(如雲南九大湖泊),系青藏高原隆升伴生的產物。而在山地不同海拔處則分布著眾多的小型湖泊,主要以冰川遺蹟湖和堰塞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