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 人民網 薛丹 攝
人民網昆明12月26日電 (薛丹)九大高原湖泊是雲南省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治理好九大高原湖泊,對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意義重大。雲南省水利廳廳長、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表示,通過治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汙染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滇池海東溼地 人民網 薛丹 攝
在先行推行河(湖)長制的昆明市滇池流域、玉溪市撫仙湖流域和大理州洱海流域治理中,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入湖河道和灘涂岸線管護保潔、環湖截汙和生態溼地建設、「四退三還」、拆臨拆違、生態補水、上下遊生態補償等治理保護。撫仙湖關閉徑流區26家企業、49個砂石場;建成汙水處理廠4個,實現了村莊汙水收集全覆蓋,城鎮汙水處理率達87%,城鎮生活垃圾處置率達98%,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81.67%,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率達80%;拆除塑料大棚4827畝,實施退田還湖3528畝;搬遷沿湖群眾8122人,拆除房屋92萬平方米;對撫澄河等8條河道實施綜合整治,建成人工溼地2394.99畝、湖濱緩衝帶7425畝,8條河流入湖水質均達到了Ⅲ類;全力推進撫仙湖一級保護區中央、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退出;沿湖2.74萬平方米人工沙灘已恢復為自然岸線。
大理州洱海流域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州委、州政府18位州級領導擔任州級河長,流域鄉鎮推行「溝渠長制」。流域245條溝渠設置257名「溝渠長」。河湖水域岸線設置「岸線段長」。為加強水域岸線水生態空間管控,設置「岸線段長」48名。洱海流域實現了148公裡環湖岸線和29條入湖河流岸上、水面、流域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全湖植被面積達到32平方公裡,為近15年來最大面積,近岸水體感觀明顯好於往年同期。
瀘沽湖 人民網 薛丹 攝
滇池流域通過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已累計向滇池生態補水22億立方米,與滇池環湖截汙、入湖河道整治等綜合治理措施聯動,使滇池水體汙染指數明顯下降,水體透明度上升,滇池水質和水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滇池流域從2017年4月20日起在滇池流域試行生態補償機制,已在昆明市滇池流域31條河道推開。納入「國考」的16條入滇池河道水質全部達標。2017年1-9月滇池全湖水質與「十二五」初期(2011年)比較,滇池全湖水質由劣Ⅴ類好轉為Ⅴ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4.8%,滇池藍藻水華發生程度由重度逐步向中度和輕度過渡。
2017年上半年,撫仙湖和瀘沽湖水質保持Ⅰ類;洱海水質為Ⅱ類;陽宗海水質為Ⅲ類;程海水質為Ⅳ類;滇池、星雲湖、杞麓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Ⅴ類,滇池30年來首次達到Ⅴ類;異龍湖水質雖為劣Ⅴ類,但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部分主要汙染物指標下降明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