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張成)「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與此同時,在九大高原湖泊當中,依然有四個水質為劣Ⅴ類。8月2日,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張紀華在省人大常委會2015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工作匯報會上向省人大常委會介紹。
在當天的會議上,省環境保護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科技廳、公安廳、財政廳等12個政府職能部門及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介紹了過去一年中我省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情況。2015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穩定向好,但局部地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2015年,我省圍繞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生態環境狀況等開展了環境保護等工作。在空氣品質方面,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7.3%,其中,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標準收嚴、指標增加的情況下,我省空氣品質總體呈現出改善趨勢。
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六大水系的99條主要河流(河段)的184個監測斷面中,78.3%的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包括昆明、曲靖市麒麟區、宣威市、玉溪市紅塔區、保山市隆陽區、文山市、景洪市、大理市等在內的全省19個主要城市水域斷面(點位)達標率為74%。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的3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生態環境狀況方面,根據環境保護部和中科院2015年聯合完成的全國生態環境十年(2000-2010)變化調查評估結果顯示,我省森林和農田面積減少,城鎮建設增加31.5%,石漠化問題依然嚴重。森林、灌叢生態系統質量總體向好,草地生態系統質量無明顯變化。
汙染物減排是備受關注的一大問題,在2015年,我省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順利通過國家考核,成績綜合評價為優。此外,和2014年相比,我省2015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出現了下降,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接近10%。和五年前相比,這四個汙染物排放監測指標下降幅度最大的超過了15%,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
此外,在生態保護和農村環境整治方面,2015年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投入資金9045萬元,轎子雪山等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累計建成了85個國家生態鄉鎮、3個國家生態村、430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以及29個省級生態文明村,昆明市西山區等8個縣市被命名為第一批雲南省生態文明縣市區。
2015年,我省還廣泛開展了環境安全隱患大檢查。排查工業園區129個,對化工、冶金、有色等工業重點行業的3760家企業、受過環境保護行政處罰或發生過汙染事件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企業1438家,飲用水水源地238個,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土政策」13件。通過檢查,發現並整改一批環境安全隱患,查處了一批典型環境違法案件。
目前,我省環境保護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也在不斷改善中,省環保廳在會上提出,但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落實不到位、保護不到位、汙染治理不到位、監管執法不到位的情況。在九大高原湖泊當中,依然有4個水質為劣Ⅴ類,全省的99條主要河流(河段)的184個監測斷面中,有40個水質在Ⅲ類標註之下。而空氣品質等保持優良的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樹立「生態環境質量只升不降」的底線思維,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到2020年,要努力實現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達到國家要求,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得到基本控制,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功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建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