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2020年首次消除劣Ⅴ類水體

2021-01-08 環球網

光明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劉坤)

5年來,長江經濟帶發生了哪些轉折性變化?當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應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羅國三介紹,5年來,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提高到2019年的91.7%,2020年1至11月進一步提升至96.3%;長江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從2016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

「長江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羅國三說,長江流域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一大批高汙染高耗能企業被關停取締,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超過八千家;長江岸線整治全面推進,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濱水空間回歸群眾生活;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羅國三表示,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46.6%。新興產業集群帶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另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形成,長江幹支線高等級航道裡程達上萬公裡,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高,綠色發展試點示範走在全國前列,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事實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促進的。」羅國三說,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困難,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仍然薄弱,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問題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現象還時有發生。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王善成表示,今後要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樹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意識;堅持標本兼治,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推動以化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沿江省市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新興產業;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肆意破壞環境、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

「要準確把握規律,立足當下、常抓不懈,持續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力爭早日實現從水質逐步好轉的量變到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的質變,真正走出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王善成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7日 10版)

相關焦點

  • 鹹陽出臺水汙染防治方案 2017年消除劣Ⅴ類水體
    鹹陽出臺水汙染防治方案 2017年消除劣Ⅴ類水體時間:2016-08-30 15:17:09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    該方案除了與國務院、省政府在目標任務上持平或提高外,提出到2020年,鹹陽全市在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口下遊、汙染較重的支流入河口以及重點排汙口,共安排建成各類人工生態溼地公園13個,其中國家級5個,佔地面積15.7萬畝。另外,主城區要在2030年達到海綿城市各項技術要求。    方案還提出,到2017年,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恢復。
  • 上海:2020年已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總河長,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8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目標。市民普遍感受到河道更乾淨更美麗了。在這背後實際上是我們深化了長三角水汙染聯防聯控的機制,全面落實河湖整治,全面推進生態修復工作。
  • ...奮進新昆明」系列|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 滇池連續三年水質達IV類
    市滇管局:滇池連續三年水質達IV類 滇池保護治理是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2016年,滇池水質由持續了20多年的劣V類改善為全湖V類,2017年滇池全湖水質繼續保持Ⅴ類,2018年上升為Ⅳ類,2019年、2020年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
  • 2020年第一季度東莞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今年1-3月,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2個國考斷面去年年底消除劣五類報告顯示,2019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但劣五類斷面控制比例未達省目標要求。總體而言,2019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汙染形勢仍比較嚴峻。
  • 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
    本報9月2日訊  9月2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會議,專題調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大專項行動、尾礦庫和化工汙染防治等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作新一輪攻堅動員部署。    記者獲悉,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大專項行動、尾礦庫和化工汙染防治15項具體工作中,目前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基本完成,工業園區環境整治、飲用水水源整治、尾礦庫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入河排汙口整治等5項工作進展相對滯後,其他9項達到序時進度。    全省持續推進重點斷面專項整治行動,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
  • 前9月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劣Ⅴ類斷面比例為5.3%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號消息,9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公布,前9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2.4% ,劣Ⅴ類斷面比例為5.3%。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等十大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佔75.7%,劣Ⅴ類佔5.3%。
  • 天津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 12條入海河流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2019年,天津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12條入海河流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首先要解決陸源汙染問題。天津市為此制定了攻堅行動方案並升級提速。為確保12條入海河流兩年內消除劣Ⅴ類,天津市從幹流到支流逐河摸排,從下遊到上遊逐區分析,確定了「控源、治汙、擴容、嚴管」的治理思路,啟動實施4584項治理工程。
  • 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後 水務行業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截至2019年底,全國2899個黑臭水體的消除比例達86.7%,其中重點城市消除比例為96.2%,到2020年底,我國將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後,我國水環境治理將呈現哪些新特徵?針對新的社會需求,水務行業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 國家發改委: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升至96.3%
    中新網1月5日電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5日指出,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
  • 提升水環境 南京建成區將消除劣五類水
    根據南京水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我市要在建成區啟動消除劣五類水行動,未來要在全市域消除劣五類水。南京去年已經完成建成區黑臭河道整治,消除劣五類水和消除黑臭水體是什麼關係?對提升城市水環境的意義何在?
  • 《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附全文)
    日前,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規劃將《水十條》水質目標分解到各流域,明確了各流域汙染防治重點方向和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水環境保護重點,第一次形成覆蓋全國範圍的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
  • 長春市9個國考斷面歷史首次全部達到考核要求 劣五類水體比例同比...
    記者從長春市水汙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結果顯示:2020年1~7月,長春市此前唯一的國家考核劣五類水質斷面——飲馬河劉珍屯斷面,氨氮指標濃度均值為1.98毫克/升,達到國考五類水質標準,歷史首次消除劣五類。至此,長春市9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考核要求。
  • 2020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準備這樣打……
    2020年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 全省62個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V類
    原標題:全省62個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V類   大慶市市民李東順,2020年夏天常常會帶著相機來到黎明湖拍下美麗的景色,一灣清池,鳥飛魚躍。
  • 雲南黑臭水體整治消除比例達100%
    人民網昆明1月13日電 (曾智慧)1月12日,雲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新聞發布會召開。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督查專員柳明林介紹,近年來,通過雲南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已圓滿完成,整治消除黑臭比例達100% ,為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作出積極貢獻。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9月27日,「世界河流日」當天,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澎湃新聞共同主辦的「把脈長江 科學施策」《長江生命力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上海召開。2020》。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雲南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83%
    趙嘉 攝中新網昆明12月29日電 (杜瀟瀟)記者29日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11月,雲南省200個重要河湖庫渠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9.5%,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優良水體(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83%。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大理州洱海流域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州委、州政府18位州級領導擔任州級河長,流域鄉鎮推行「溝渠長制」。流域245條溝渠設置257名「溝渠長」。河湖水域岸線設置「岸線段長」。為加強水域岸線水生態空間管控,設置「岸線段長」48名。洱海流域實現了148公裡環湖岸線和29條入湖河流岸上、水面、流域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據了解,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上述八家科研院所於2018年啟動該項目。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當前,圍繞長江保護修復,飲用水源地、排汙口整治、清廢行動專項整治行動相繼開展,各地亦紛紛提出沿江化工園區搬遷轉型等行動計劃[30].總體上,未來常規水汙染態勢有望好轉,但因化工行業是高風險行業的本質未改變、長江是受納水體的本質未改變,未能從根本上消除長江面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風險.未來10年沿江化工石化進入優化調整、綠色轉型發展階段.石油煉製、基礎化工原料、農藥等依靠產業政策淘汰現有落後工藝和產能或將實施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