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東莞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東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一年一度的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
報告顯示,去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78.1%。今年1-3月,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2個國考斷面去年年底消除劣五類
報告顯示,2019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但劣五類斷面控制比例未達省目標要求。總體而言,2019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汙染形勢仍比較嚴峻。
報告也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4個國考斷面中,共和村、旗嶺斷面水質好轉並於去年年底消除劣五類,泗盛斷面水質平穩並於年底達到三類水質目標,樟村斷面水質自8月起有好轉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3月, 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此外,2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年均水質類別達二類。
大氣環境方面,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78.1%、同比下降9.8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此外,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汙染物已完成2019年省下達的減排任務。
報告還顯示,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全市聲環境質量保持平穩,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規模為286.28平方公裡。
聚焦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審議中,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委用了「環境狀況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果」來評價報告,但同時直指存在問題,認為「形勢仍然嚴峻」。例如,當前國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壓力大,截汙管網體系亟待全面打通。
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委建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聚焦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決勝碧水保衛戰。以樟村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為重點,圍繞石馬河、茅洲河等重點流域和國省考斷面,加緊開展截汙管網疏通補短、接口整改和驗收通水等工作,加快相關汙水處理站(廠)新改擴建和提標改造,儘快建立完善汙水廠網投資、建設和運行維護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規範管理倍增全市汙水廠網系統效益,確保汙水應收盡收、規範處理、達標排放,要引導和推動汙泥消納能力提升,多措並舉鞏固斷面水質提升、黑臭水體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的戰果,為確保2020年度任務順利完成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要以建設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聚焦產業、能源和交通結構調整,大膽創新工作機制,激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動力,多措並舉落實重點行業企業煤改氣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治理任務,確保源頭減量。同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以廚餘垃圾、建築垃圾和一般工業固廢的分類處理和資源化為抓手,壓減源頭總量。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