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2020-12-08 騰訊網

新的一年,小清河將以嶄新的面貌亮相。2020年1月1日起,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工程二環路以內17公裡長的靜享樂活、濟濼風情、古濟新貌三個風貌段,將全線對市民開放,二環路以外區域將於2020年5月1日前全部對外開放。

這一年,小清河摘掉長達4年的督辦牌

小清河起源於槐蔭區睦裡莊,自壽光羊角溝入渤海,全長237公裡,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裡。小清河濟南段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全長70公裡。

小清河歷史上曾經是航運的黃金水道,承載著濟南清波獨運、河海復通的夢想。由於小清河是濟南市主城區唯一一條排水水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湧入,使小清河受到嚴重汙染,變成了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生態治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綜合施策和全面治理,今年1月24日以來,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省生態環境廳於今年4月26日解除了長達4年之久的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超標問題掛牌督辦。

這一年,為加強河道管護,濟南建立了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由專業保潔隊伍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

這一年,小清河水質創有監測以來最佳水平

從過去的小「黑」河,到如今名副其實的「小清河」,2019年,小清河迎來她的「高光時刻」:1月下旬以來小清河連續達標。5月1日以來,辛豐莊斷面水質已由地表水V類標準提高到Ⅳ類標準,部分時間階段甚至達到了Ⅲ類標準,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水清」的目標基本實現,為下一步小清河全線通航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省政府通報,今年上半年濟南市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一名。9至11月更是連續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今年以來,小清河水質連上三個臺階,水環境質量實現了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徹底告別了「劣五類」水體。小清河,這條昔日的小髒河,正逐步擺脫惡名,煥發出美麗迷人的風採。

這一年,小清河努力補齊補牢生態環境短板

為在短時間內快速扭轉小清河水質惡化問題,市委、市政府多次聘請專家現場調研指導,充分開展論證,深入查找癥結所在。經過認真分析,認為當前小清河汙染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水質淨化一、二廠收水範圍內汙水不能全部處理,城區上遊收集的汙水在小清河生產路橋、黃崗路橋處溢流進入小清河,每天溢流量約6萬噸。二是管網系統雨汙合流。受老城區合流管網改造難制約,城區尚有少量合流管線,汛期汙水通過南大槐樹溝、萬盛大溝等河道進入小清河。三是城市面源汙染影響。濟南市城市面源汙染防治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降雨時初期雨水攜帶的汙染物進入河道,對水質造成影響。

針對存在的問題,市委、市政府堅持問題導向,迅速採取強有力措施,堅決補齊補牢問題短板。2018年,全市建成區31條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全面完成了水質淨化一、二廠擴建等7個汙水處理項目,新增處理能力29.1萬噸/日。2019年繼續實施濟南東站片區汙水處理廠、柳埠、西營、玉頂山汙水處理站,以及唐冶片區汙水處理廠一期等汙水處理項目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汙水處理廠連通工程,目前水質淨化三廠與華山水質淨化廠實現連通,每日可從三廠向華山廠調水2萬噸;已經啟動水質淨化一、二廠連通工程、水質淨化三廠與東站片區汙水處理廠連通工程。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消除了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短板,解決了汙水溢流小清河的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小清河幹流水質。

同時,加快推進雨汙分流建設。重點開展了南大槐樹溝、全福河、黃臺南路邊溝等河道雨汙分流工程,以及唐冶、南北康、文莊、雪山等片區配套排水管網建設,力爭用三年時間,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雨汙分流、清汙分離。

小清河及其支流河道清淤行動也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著。這一年,濟南完成排水設施「清網行動」,對城區範圍內雨水鬥及雨汙水管線進行全覆蓋清淤疏浚。開展河道「清潔行動」,按照河長責任制要求,落實河道管護責任,按照河道保潔管理標準配備河道保潔工作人員,實現保潔全覆蓋,減少垃圾汙染。

濟南市投資3.7億元,對小清河城區段30.472公裡河道進行生態清淤,總計完成清淤工程量216.5萬立方米,有效擴大了河道行洪斷面,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減少了底泥汙染物釋放對河道水質的影響。

啟動小清河生態景觀提升改造。市規委會第四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小清河生態景觀帶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市規劃局會同市城市投資集團綜合考慮實施難度、場地條件、景觀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分期實施建議,指揮部確定了「徵遷工作全面啟動、景觀工程跟進落實」的推進實施原則。

經環保、農業、城管等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排水排汙許可管理、小清河流域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漁業養殖汙染防治及餐廚廢棄物、垃圾中轉站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實現小清河跨行政區間、支流河道入小清河斷面水質全覆蓋監測,每月上半月、下半月分別對全市重點河流斷面COD、氨氮、總磷、氟化物等四項指標進行水質監測考核。

未來可期:五部門聯合發文「治水」再加碼

2019年12月26日,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濟南市城市管理局、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五部門聯合印發《濟南市城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全市建成區基本消除生活汙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汙水收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中心城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區、高新區)生活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較2018年提高3個百分點,汙水處理廠平均進水BOD5濃度達到120毫克/升。

與水汙染全面作戰的2019年即將結束,有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成績,然而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仍在繼續,更加艱苦的鬥爭依然考驗著濟南。未來可期,未來的小清河將以更加清澈的水質,更高的「顏值」向世人展示她的風採。(新時報記者趙璐)

相關焦點

  • 濟南水環境提升顯著 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
    2020年,濟南市國控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由71.4%提升至85.7%,7個國控斷面水質100%達標、其中6個優於水質目標,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類水體;瀛汶河徐家汶斷面2020年較2018年氨氮改善69.59%;牟汶河賀小莊斷面2020年較2018年氨氮改善79.01%。
  • 野生赤眼鱒安家小清河 第A08版:濟南人 20150506期 濟南時報
    時報5月5日訊 (記者趙璐)今年4月,幾名初中生在小清河附近發現了「紅眼魚」。經生態專家確認,這幾條魚可不一般,上一次發現是2011年,它們的出現揭示小清河上遊的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現狀不僅有了較大改善,而且逐漸進入穩定的良性生態平衡階段。
  • 【犀牛說】荒誕不經的劣五類水質分級標準?
    【犀牛說】荒誕不經的劣五類水質分級標準?因為劣五類水質水是喪失任何使用功能和環境功能的水體,這類水通常又叫黑臭水,對這類水質的水再分級制定質量標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不論它被汙染的程度如何,是輕還是重,都改變不了它已經是劣五類水質的性質。
  • 鹹祥河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
    現狀 鹹祥河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在王宏標和鹹祥鎮村鎮建設辦主任鄭蘭的陪同下,代表委員從治水主題公園出發,對流經公園的鹹祥河進行了考察。王宏標告訴代表委員,治水主題公園共投資500多萬元,是在原來一個村級公園的基礎上通過景觀改造提升打造的。
  • 西湖水質是「劣五類」?評判標準遭質疑
    這條新聞稱:《中國發布2002年環境狀況公報》稱,「2002年度城市內湖水質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質達到三類水質外,杭州西湖、武漢東湖和濟南大明湖水質均為劣五類。」  「水質一般分為五類,一類為最好,五類為最差,而達不到五類的統稱為劣五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綜合處主任朱建平告訴記者。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是全國各地江河湖泊水質的權威監測部門,他們掌控著全國各地江河湖泊的水質數據。
  • 6月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較好 無劣五類水質斷面
    本報訊 記者趙靜報導 記者8月10日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今年6月,我省水環境質量狀況較好,全省無劣五類水質斷面;62個在用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61個符合或優於三類水質標準。
  • 從劣V類到IV類 武漢楊春湖水質變化有秘訣
    「環境好了,人的心情也就舒暢了,我們小區的人就經常到湖邊跳廣場舞,偶爾拍點小視頻發到朋友圈,獲點讚無數。」水質改善後的楊春湖今年4月至8月,楊春湖水樣檢測結果顯示,水質持續達到IV類標準,監測數據保持穩定,終於從數年的徘徊於Ⅴ類和劣Ⅴ類之間穩升至IV類。
  • 2020年第一季度東莞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報告顯示,去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78.1%。今年1-3月,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2個國考斷面去年年底消除劣五類報告顯示,2019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但劣五類斷面控制比例未達省目標要求。
  • 北京地表水環境調查:劣五類水質河長佔42.1%
    據華北督查中心透露,由該中心進行的此次調查範圍涉及永定河、大清河、北運河、潮白河以及薊運河五大水系的50條河流(溝),基本覆蓋了北京南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所有水系的所有河流。  5月31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2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表示,北京市地表水總體保持穩定,略有改善。
  • 提升水環境 南京建成區將消除劣五類水
    記者從水務部門了解到,消除黑臭水體只是水環境整治中最基礎的第一步,很多消除黑臭的河道,其水質依然是劣五類。治水,南京還需乘勝追擊,久久為功。黑臭是劣五類地表水中最差等級黑臭河道整治中提到的提升水質,是指地表水等級。
  • 柴支浜河:從劣五類水質轉身為現在的四類水標準
    柴支浜河從劣五類水質,到現在的四類水標準    清淤、排查、截汙、生態駁岸,一樣都不能少據了解,就在2017年河海街道進行清淤工作前,這條河還是常年發黑髮臭的劣五類水質,而現在已經達到了四類水的標準。    排查出水口,倒查汙染源    河海街道建設管理服務站站長陳志峰說:「柴支浜河雖然不長,作用卻極大。它不僅經過了新北區人口居住密集區,且涉及到40多個小區的行洪功能。」    整治黑臭水體,第一步就是清淤。
  • 一季度水質濰坊達標率最低 濟南COD惡化幅度最大
    2016年一季度,省控河流COD平均濃度、氨氮平均濃度分別同比改善17.8%和37.2%。從四大流域水質情況看,淮河流域水質穩步改善,特別是氨氮濃度均值已達到地表水Ⅱ類;小清河、海河流域COD和氨氮同比出現較大幅度改善。全省17市中,COD平均濃度最低的是棗莊市,為14.6mg/L;最高的是東營市,為40.3mg/L。
  • 治理後水質仍為最差劣五類水 呼倫湖生態環保不樂觀
    治理後有關指標不降反升水質仍為最差的劣五類水  呼倫湖生態環保形勢不容樂觀  監測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呼倫湖水質在2016至2017年雖然總氮、高錳酸鹽指數有所下降,但COD、總磷、氟化物指標卻不降反升。
  • 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
    全省持續推進重點斷面專項整治行動,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今年1-7月,除大通湖外,其他7個重點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    截至7月底,生態環境部下發我省的長江經濟帶自然保護地重點問題臺帳中未完成整治的99個問題,其中已有58個問題完成整治,完成率59%;剩餘41個問題正在推進整改。
  • 小清河曾放「醬油水」毒死魚蝦 今靠溼地擺脫汙名
    然而,昔日水清魚肥的小清河如今送入大海的卻是劣五類的汙水,魚蝦大量減產,漁民出海一趟經常賠本。他們說,最怕的就是小清河上遊開閘放水,臭泥混著汙水奔流入海,色如醬油,好不容易長大點的魚扛不住就死了,「心疼」。  近海捕撈減產三分之一,十幾種魚蝦已難覓  15日中午,羊口鎮小清河入海口,天色灰黃,水天相接處,水色比天色更灰更黃。
  • 水質改善魚類增多江風清新 記憶裡的松花江又回來了
    記者走訪發現,這幾年,松花江哈爾濱段能吸引那麼多人前來遊玩,主要與水質的改善有關。記者從環保、漁政等部門了解到,通過對松花江流域風險企業進行搬遷和關閉,管控進入松花江的汙染源,並進行投放魚苗、延長禁漁期等生態修復,松花江的水質越來越好,魚類種類數量也得到恢復,沒有了腥臭,江風清新,遊人如織。
  • 廣東惠州淡水河水質為何能連跳兩級?
    2020年廣東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今年1月-8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看到檢測結果時有些不敢相信,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並特意將微信頭像設為淡水河風景照。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
  • 更大力度消滅五類水劣五類水
    紹興市領導專題督查不達標水質斷面治理工作 更大力度消滅五類水劣五類水 2014年07月14日 17:18:33   昨天上午,紹興市委書記錢建民再次督查不達標水質斷面治理和鑑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 納米人工瀑布亮相昆明小清河
    1月13日,昆明市官渡區小清河上「突然」出現1個橫跨河道兩岸,數十根水柱直流而下形成水簾的「人工瀑布」,吸引了過往市民的注意。「這是運用納米技術處理汙水的裝置」,工作人員為大家揭開了謎底。小清河是官渡區15條入滇河道中的一條,不僅承擔著小板橋街道、六甲街道片區汛期洩洪排澇功能,更是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周邊的主要景觀河道,在這條「不起眼」的河道上,卻隱藏著多個高科技環生態修復的淨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