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小清河將以嶄新的面貌亮相。2020年1月1日起,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工程二環路以內17公裡長的靜享樂活、濟濼風情、古濟新貌三個風貌段,將全線對市民開放,二環路以外區域將於2020年5月1日前全部對外開放。
這一年,小清河摘掉長達4年的督辦牌
小清河起源於槐蔭區睦裡莊,自壽光羊角溝入渤海,全長237公裡,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裡。小清河濟南段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全長70公裡。
小清河歷史上曾經是航運的黃金水道,承載著濟南清波獨運、河海復通的夢想。由於小清河是濟南市主城區唯一一條排水水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湧入,使小清河受到嚴重汙染,變成了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生態治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綜合施策和全面治理,今年1月24日以來,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省生態環境廳於今年4月26日解除了長達4年之久的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超標問題掛牌督辦。
這一年,為加強河道管護,濟南建立了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由專業保潔隊伍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
這一年,小清河水質創有監測以來最佳水平
從過去的小「黑」河,到如今名副其實的「小清河」,2019年,小清河迎來她的「高光時刻」:1月下旬以來小清河連續達標。5月1日以來,辛豐莊斷面水質已由地表水V類標準提高到Ⅳ類標準,部分時間階段甚至達到了Ⅲ類標準,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水清」的目標基本實現,為下一步小清河全線通航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省政府通報,今年上半年濟南市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一名。9至11月更是連續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今年以來,小清河水質連上三個臺階,水環境質量實現了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徹底告別了「劣五類」水體。小清河,這條昔日的小髒河,正逐步擺脫惡名,煥發出美麗迷人的風採。
這一年,小清河努力補齊補牢生態環境短板
為在短時間內快速扭轉小清河水質惡化問題,市委、市政府多次聘請專家現場調研指導,充分開展論證,深入查找癥結所在。經過認真分析,認為當前小清河汙染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水質淨化一、二廠收水範圍內汙水不能全部處理,城區上遊收集的汙水在小清河生產路橋、黃崗路橋處溢流進入小清河,每天溢流量約6萬噸。二是管網系統雨汙合流。受老城區合流管網改造難制約,城區尚有少量合流管線,汛期汙水通過南大槐樹溝、萬盛大溝等河道進入小清河。三是城市面源汙染影響。濟南市城市面源汙染防治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降雨時初期雨水攜帶的汙染物進入河道,對水質造成影響。
針對存在的問題,市委、市政府堅持問題導向,迅速採取強有力措施,堅決補齊補牢問題短板。2018年,全市建成區31條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全面完成了水質淨化一、二廠擴建等7個汙水處理項目,新增處理能力29.1萬噸/日。2019年繼續實施濟南東站片區汙水處理廠、柳埠、西營、玉頂山汙水處理站,以及唐冶片區汙水處理廠一期等汙水處理項目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汙水處理廠連通工程,目前水質淨化三廠與華山水質淨化廠實現連通,每日可從三廠向華山廠調水2萬噸;已經啟動水質淨化一、二廠連通工程、水質淨化三廠與東站片區汙水處理廠連通工程。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消除了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短板,解決了汙水溢流小清河的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小清河幹流水質。
同時,加快推進雨汙分流建設。重點開展了南大槐樹溝、全福河、黃臺南路邊溝等河道雨汙分流工程,以及唐冶、南北康、文莊、雪山等片區配套排水管網建設,力爭用三年時間,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雨汙分流、清汙分離。
小清河及其支流河道清淤行動也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著。這一年,濟南完成排水設施「清網行動」,對城區範圍內雨水鬥及雨汙水管線進行全覆蓋清淤疏浚。開展河道「清潔行動」,按照河長責任制要求,落實河道管護責任,按照河道保潔管理標準配備河道保潔工作人員,實現保潔全覆蓋,減少垃圾汙染。
濟南市投資3.7億元,對小清河城區段30.472公裡河道進行生態清淤,總計完成清淤工程量216.5萬立方米,有效擴大了河道行洪斷面,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減少了底泥汙染物釋放對河道水質的影響。
啟動小清河生態景觀提升改造。市規委會第四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小清河生態景觀帶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市規劃局會同市城市投資集團綜合考慮實施難度、場地條件、景觀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分期實施建議,指揮部確定了「徵遷工作全面啟動、景觀工程跟進落實」的推進實施原則。
經環保、農業、城管等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排水排汙許可管理、小清河流域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漁業養殖汙染防治及餐廚廢棄物、垃圾中轉站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實現小清河跨行政區間、支流河道入小清河斷面水質全覆蓋監測,每月上半月、下半月分別對全市重點河流斷面COD、氨氮、總磷、氟化物等四項指標進行水質監測考核。
未來可期:五部門聯合發文「治水」再加碼
2019年12月26日,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濟南市城市管理局、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五部門聯合印發《濟南市城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全市建成區基本消除生活汙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汙水收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中心城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區、高新區)生活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較2018年提高3個百分點,汙水處理廠平均進水BOD5濃度達到120毫克/升。
與水汙染全面作戰的2019年即將結束,有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成績,然而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仍在繼續,更加艱苦的鬥爭依然考驗著濟南。未來可期,未來的小清河將以更加清澈的水質,更高的「顏值」向世人展示她的風採。(新時報記者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