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支浜河從劣五類水質,到現在的四類水標準
清淤、排查、截汙、生態駁岸,一樣都不能少
記者昨天在位於新北區河海街道的柴支浜河看到,河面上沒有任何漂浮物,水體較為乾淨且無異味,河道兩岸已經搭起了生態駁岸。據了解,就在2017年河海街道進行清淤工作前,這條河還是常年發黑髮臭的劣五類水質,而現在已經達到了四類水的標準。
排查出水口,倒查汙染源
河海街道建設管理服務站站長陳志峰說:「柴支浜河雖然不長,作用卻極大。它不僅經過了新北區人口居住密集區,且涉及到40多個小區的行洪功能。」
整治黑臭水體,第一步就是清淤。2017年起,河海街道聘請了專門的清淤人員,花了半年時間,對整條柴支浜河進行清淤工作,共清出32000多立方淤泥。
「清淤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對出水口進行排查。」陳志峰說。根據排查結果,河海街道將沿河的88個出水口全部編號,再從出水口倒查汙染源,把沿線所有的市政道路、小區、廠區、企事業單位等的排汙口進行梳理,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據悉,去年,街道工作人員發現廬山橋下的河道內老是有黑水冒出,經第三方機構排查,確認是有6處汙水井向雨水井滲漏,後來利用內壁修複方案,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解決了該問題。
將解決生活汙水排放問題
陳志峰說,要從根源上解決排汙問題,就要從源頭上進行截汙。柴支浜河周圍有6個老小區,老小區的雨汙管道通常不分流,直接通到河裡。隨著周圍廠區陸續搬離,老小區的生活汙水排放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目前,街道已經完成蘭翔新村、燕興新村、滙豐二村、滙豐三村的老小區內部管網改造工作,剩下的兩個小區將在明年完成,屆時將徹底解決生活汙水排放問題。
此外,針對老小區周圍的商鋪,街道工作人員在相關部門的陪同下,將每個商鋪前的井蓋全部打開進行排查,發現有違規排放的問題責令商鋪進行整改。目前發出的55張整改通知書中,已經有45家商鋪整改完畢。
打造生態駁岸「樣板工程」
從峨眉山路橋到華亭苑橋,總共300米的距離,如今已經被打造成了生態駁岸的「樣板工程」。據介紹,原本這一段河道特別窄、水流不暢通,且周圍的駁岸已全部塌陷。去年年底街道跟區水利局等單位合作以後,今年2月份就完成了南北兩岸生態駁岸的建設工作。
「我們將駁岸向兩邊拓展,加寬了河道,還根據兩岸地勢的不同,北面做了木樁駁岸,南面做了水泥矮擋牆駁岸,並在岸邊加種了美人蕉、菖蒲、蘆葦等植物,既能美化環境又能淨化水質。」 陳志峰說。
河長辦 董逸 文
圖片由河海街道提供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