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小清河上遊發現野生赤眼鱒 又名紅眼魚
今年4月,幾名初中生在小清河上遊發現了幾條「紅眼魚」。經環境專家確認,這幾條魚可不一般。它們叫赤眼鱒,身嬌肉貴,對「居住環境」很挑剔,上一次在小清河發現還是在2011年。 4月份,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幾名初一學生結合課堂知識,利用課餘時間來到小清河上遊進行課外環境實踐活動。為了調查小清河水質,這幾名同學採集了一些水產樣本。
-
小清河上遊發現野生赤眼鱒 專家稱非常罕見/圖
近日,山東省生態學會在小清河上遊進行生態調查時,捕獲野生赤眼鱒,所獲個體體長25cm左右,這表明小清河上遊的水質現狀和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據了解,赤眼鱒是一種名貴的野生經濟魚類,因眼的上緣有一顯著紅斑而得名(上圖),又名紅眼魚,其它俗名還有紅眼棒、野草魚,在我國南方、北方的大江大河及湖泊均有分布,以南方居多。 赤眼鱒對水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據有關資料,赤眼鱒生長的水體溶氧需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保持1mg/l以下。我省境內的黃河段曾有分布記載,但此次在小清河發現此種魚類實屬罕見。
-
這位濟南人繪製15米長卷,再現100年前小清河全貌
小清河流經山東境內,是濟南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說起小清河,每個生活在濟南的人都不陌生。楊勇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對小清河的感觸更加深刻。從1995年開始,他就喜歡拿著相機在小清河附近拍照,臨近退休,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繪製完整的小清河」!
-
濟南半導體50年前全國領先 第B02版:財經·主打 20131030期 濟南時報
圖片由濟半所提供□本報記者 田珊 石曉丹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1973年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誕生、1975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都有濟南產的半導體元器件的功勞。
-
15米長卷《小清河東流圖》首現小清河全貌
12月24日,歷史上第一幅描繪小清河全境風貌的繪畫長卷亮相「首屆泉城老年文化藝術季頒獎儀式暨作品展覽活動啟動儀式」。這幅長卷的作者是楊勇,他耗時6年繪製的長15米、寬0.5米的長卷《小清河東流圖》首次與濟南市民公開見面。
-
濟南版「江南水鄉」,「泉城第四大名勝」呼之欲出……
,是濟南地區現存最大規模的古建築群,也是濟南寺觀中神仙供奉最多、觀內古樹最多、壁畫最為精美的寺觀,被稱為「江北第一大觀」和「濟南巨觀」。早在1979年就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泉 位於華陽宮前2001年砌築泉池,並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了泉名。
-
濟南水環境提升顯著 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
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氨氮2020年較2018年改善75.68%,總磷改善54.6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達到水質考核要求,圓滿完成省考核目標。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2019年,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實現三連升,2020年在通航拓寬工程影響下,小清河仍然保持了地表水V類水體標準,落實了省委、省政府「小清河不達標不通航」的基本要求,為小清河復航工程提供水質保障。
-
生態濟南丨再增一處國家級!濟南這處溼地公園通過驗收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山東省9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其中,濟南萊蕪雪野湖國家溼地公園名列其中。擦亮「生態濟南」名片濟南已有四處國家溼地公園除濟南萊蕪雪野湖國家溼地公園是國家溼地公園外,濟南還有三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分別是濟西國家溼地公園、濟南白雲湖溼地公園、玫瑰湖國家溼地公園。濟西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城區的西部,南臨南水北調濟平乾渠,東臨玉清湖水庫,西北臨黃河,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城市溼地。
-
山東首對大食蟻獸來濟南了!螞蟻當零食,狗糧貓糧也能吃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9日訊 (記者 李金珊 陳俞印)山東首對大食蟻獸安家濟南野生動物園,3月16日,來自蘇利南的兩隻「南美怪獸」
-
全才小生包飛 表演主持身兼兩職 第A18版:文娛 20160704期 濟南時報
時報訊(記者武文佳)7月17日,由濟南時報和北京京劇院聯合打造的「祝賀《濟南時報》創刊20周年,慶祝建黨95周年」京劇名家流派演唱會將在歷山劇院唱響。
-
濟南旅行▊你不用去非洲了,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帶你一起穿越千裡之外的肯亞
而今,你如果想一睹這些與生命跳舞的動物們,你不用再去策劃與設想到遙遠的非洲去親臨一場獅子、大象的尊容了,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為您和您的孩子開啟了一扇通往動物世界的大門。 請跟隨攝影師斬雲劍的鏡頭,走進秋日的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吧,去看看這些可愛的動物們是如何在濟南幸福的安家,生子,開啟了動物王國的新紀元吧。
-
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寶寶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正式與大家見面
元旦將近,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這個冬天看點多多、玩法多多!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寶寶自即日起正式與遊客朋友見面啦!更有5元預訂元旦特惠票購票權、198元(原價:388元/張)超低價2021暢遊年票等您來購……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承包你的新年專屬願望。萌翻眾人!
-
塑造一條城市遊憩帶 明年5月1日前小清河風貌帶將全線貫通
「別墅園林文化」、「鹽文化」、「碼頭文化」及歷史文化遺存和故事傳說,緣水而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信仰等,豐富了濟南的民俗文化,成為濟南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近期,小清河主城區段將蓄水通航。屆時,老濟南人印象中那條清澈悠長、魚肥水美的小清河將有望重現。
-
...次全會精神」產業培育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 濟南書寫「黃河文章」
再把視野投向濟南東部,濟南已落地的14家「中科系」科研機構,大多數紮根在這裡。聚集了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一批研發機構、高科技園區的「齊魯科創大走廊」,已經成為全省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
濟南華山華陽宮,歷史悠久、殿宇眾多,被稱為「濟南巨觀」
濟南華陽宮是濟南市一處古老的道教官觀,因地處濟南華山之陽而得名。華陽宮地處濟南市東北向,在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帶。華陽宮北依華山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相間有序,布局有致,是濟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古建築群體,遺有五百餘平方米的古壁畫。
-
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小清河濟南段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全長70公裡。 小清河歷史上曾經是航運的黃金水道,承載著濟南清波獨運、河海復通的夢想。由於小清河是濟南市主城區唯一一條排水水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湧入,使小清河受到嚴重汙染,變成了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
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在濟南野生動物園自然繁育成功
12月26日,山東省濟南野生動物園人工圈養自然繁育的雙角白犀牛「奔奔」首次與觀眾見面,這標誌著我國北方自然繁育珍稀野生動物的水平再上新臺階。據了解,小「奔奔」出生在2020年的10月17日凌晨,「奔奔」媽媽「朵朵」經過了493天的辛苦孕育,終於順利產下了「奔奔」。
-
最近頻頻炒作的天橋區,會成為濟南樓市的下一個宇宙中心嗎?
結合生態濟南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兩大戰略,未來天橋區將打造2個生態帶。1)黃河生態文化旅遊風貌帶,建設黃河國家公園。打造一個寬約6公裡、長約120公裡的全國最大的公園。沿岸設置溼地公園、灘涂旅遊、田園旅遊等內容。並融合黃河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打造黃河文化尋根之地。2)小清河生態景觀軸,船行市內,水上觀覽。
-
百餘座博物館展示濟南文明與記憶
博物館珍藏「古城輝煌」 西漢的樂舞雜技彩繪陶俑,1969年出土於濟南市無影山西漢墓葬,這組樂舞雜技彩繪陶俑呈現於陶盤之上,共塑造有21人,集觀賞、舞蹈、音樂、雜技於一體,場面完整,妙趣橫生;西漢載人載鼎彩繪陶鳥,鳩鳥昂首伸頸,雙目直視前方,雙翼左右平展,長尾微微上翹,鳩背上立有三人,兩翼上還各載一鼎,整個陶器刻畫細膩,製作極為精巧;明宣德青花束蓮紋盤,盤壁繪一周纏枝荷花
-
回眸2020,大河潮再起,這是全體濟南人的奮鬥史詩
越是重大時刻,越是緊要關頭,越考驗人、越鍛鍊人,越需咬緊牙關、上緊發條。過去一年,在形勢的變化面前,在突然的衝擊之下,濟南人保持了強大的戰略定力、發展定力,用每個人奮鬥的涓涓細流,匯聚成這座城市一往無前的時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