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上遊發現野生赤眼鱒 專家稱非常罕見/圖

2021-01-08 齊魯網

 

  近日,山東省生態學會在小清河上遊進行生態調查時,捕獲野生赤眼鱒,所獲個體體長25cm左右,這表明小清河上遊的水質現狀和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據了解,赤眼鱒是一種名貴的野生經濟魚類,因眼的上緣有一顯著紅斑而得名(上圖),又名紅眼魚,其它俗名還有紅眼棒、野草魚,在我國南方、北方的大江大河及湖泊均有分布,以南方居多。

  赤眼鱒對水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據有關資料,赤眼鱒生長的水體溶氧需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保持1mg/l以下。我省境內的黃河段曾有分布記載,但此次在小清河發現此種魚類實屬罕見。

  目前,小清河上遊已發現魚類12種,魚類多樣性逐漸豐富。山東省生態學會劉大勝研究員認為,考慮到赤眼鱒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將其作為非常見魚類中的指示物種,用於指示汙染河流水質和生態環境現狀進一步改善和恢復的程度及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濟南小清河上遊發現野生赤眼鱒 又名紅眼魚
    今年4月,幾名初中生在小清河上遊發現了幾條「紅眼魚」。經環境專家確認,這幾條魚可不一般。它們叫赤眼鱒,身嬌肉貴,對「居住環境」很挑剔,上一次在小清河發現還是在2011年。  4月份,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幾名初一學生結合課堂知識,利用課餘時間來到小清河上遊進行課外環境實踐活動。為了調查小清河水質,這幾名同學採集了一些水產樣本。
  • 野生赤眼鱒安家小清河 第A08版:濟南人 20150506期 濟南時報
    時報5月5日訊 (記者趙璐)今年4月,幾名初中生在小清河附近發現了「紅眼魚」。經生態專家確認,這幾條魚可不一般,上一次發現是2011年,它們的出現揭示小清河上遊的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現狀不僅有了較大改善,而且逐漸進入穩定的良性生態平衡階段。
  • 15米長卷《小清河東流圖》首現小清河全貌
    小清河,發源於濟南城區,東流入海。這是一條全國罕見的發源城區直流入海的內河,是一條由泉水匯集為源頭的河流。而且,小清河作為山東的內河,也是山東省內唯一一條具有水陸聯運、河海聯運、農田灌溉、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的河流。
  • 我國發現罕見野生動物白狍 專家:古代被視為神物
    新華社長春5月13日電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13日發布消息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近期在野外發現一隻白色的鹿科動物。經專家鑑定,確認為罕見的野生動物白狍。2020年4月5日,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興溝分局轄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拍攝到一段極為罕見的動物視頻,視頻中一隻全身白色的鹿科動物正在覓食。
  • 金鄉河流重現珍稀野生魚 毛刀魚、赤眼鱒重現世
    本報金鄉訊 春節前後,金鄉縣農民在金濟河、西沙河、老萬福河等河道相繼捕撈到絕跡多年的毛刀魚、赤眼鱒等野生魚類。珍稀野生魚類的悄然出現,得益於該縣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和河道水質的逐年改善。  毛刀魚、赤眼鱒等野生魚類,原來是金鄉縣河流中主要優質經濟魚類。
  • 釣魚技巧:解鎖新魚種,赤眼鱒的兩種垂釣方法,一釣一個準!
    赤眼鱒俗稱紅眼,最大的特點就是眼的上緣有一塊紅斑。赤眼鱒分布極為廣泛,在四大水系均有分布,只在西南地區極為罕見。別看赤眼鱒的分布很廣,但是很多釣友都沒釣到過。首先來說野生赤眼鱒本身就比較稀少,而且對水質有一定要求,環境不好的地方難以見到赤眼鱒。
  • 淡水魚介紹系列之(七)赤眼鱒魚
    然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魚類信息理所當然的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到底全國各地的魚類都有什麼區別?很多類似的魚類又該如何區分?最主要的是怎麼去釣獲這些魚?針對這些問題,所以我總結自己多年垂釣經驗結合廣大釣友的交流信息,將這些問題的相關知識陸續發表,希望能給廣大釣友提供一些幫助。
  • 小清河曾放「醬油水」毒死魚蝦 今靠溼地擺脫汙名
    原標題:小清河上遊一開閘「醬油水」入海 魚蝦死一片15日,在小清河入海口的灘涂上,當地漁民正在逮沙蠶。據她們介紹,魚蝦少了,沙蠶多了,與水質惡化不無關係。  對於入海口壽光羊口鎮的兩萬多漁民來說,小清河是一條生命河,他們就仗著這一片近海捕魚為生。
  • 造成赤眼鱒傷害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要點很重要,高溫天氣要注意
    【本文由「我想要的答案」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在現在的魚類養殖當中,許多優秀的野生魚類已經能夠被人們培養出來,所以對於一些有養殖需求的小夥伴們來說,現在的魚類養殖已經能夠帶來許多的便捷,同時魚類也得到了大家的青睞和喜歡。
  • ...珠江水系 研究發現 珠江出海口 鰣魚 中華鱘 產卵場 赤眼鱒...
    珠江與長江不同,長江中、上遊進行水電開發,下遊尚有千裡自然河道,理論上壩下還具備形成新產卵場的條件,而珠江比較短,長洲水利樞紐工程距離珠江廣州一帶的出海口,最遠的也才300多公裡,所以近七成的洄遊性魚類中,魚寶寶可能在未發育成熟前就掉進鹹水中活活鹹死了。李新輝在調查中發現,珠江水系廣東段中少見或不見的魚類種類達到131種,約佔珠江水系魚類總數的1/3。
  • 17種野生魚納入二級保護 違法捕撈者可追刑責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這些瀕危魚類,社會的知曉率很低,城裡高檔餐廳中的食材很難辨別是野生還是養殖,一些郊區的農家樂也還在公然捕撈銷售。&nbsp發布17種野生魚納入二級保護違法捕撈者可追刑責不但有罕見的多鱗白甲魚、中華多刺魚、赤眼鱒,還有一些農貿市場上常見的桂魚、銀魚……市農業局近日發布了《北京市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17種魚類榜上有名。「如今有了《保護名錄》,上榜的魚兒就有了『護身符』,未經批准隨意捕撈和經營利用,屬於違法行為。
  •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野生動物向周邊擴散
    北京野保專家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赤水大瀑布上遊的黃荊老林
    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大瀑布景區上遊不遠的四川瀘州市古藺縣黃荊老林景區八節洞外面的赤水河支流風溪河溪谷邊,村民發現草叢裡的一根枯枝上停著一隻「大怪鳥」。赤水河支流風溪河溪谷邊發現的大怪鳥村民靠近時,看到「大怪鳥」只是動了一下翅膀,並沒有飛走的意思,便扒開草叢,小心翼翼地走近它,這才發現,這隻「大怪鳥」耷拉著翅膀,根本飛不起來。
  • 「白色神獸」出沒,極為罕見!專家:在古代被視為「神物」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13日發布消息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近期在野外發現一隻白色的鹿科動物
  • 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小清河濟南段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全長70公裡。 小清河歷史上曾經是航運的黃金水道,承載著濟南清波獨運、河海復通的夢想。由於小清河是濟南市主城區唯一一條排水水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湧入,使小清河受到嚴重汙染,變成了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 中國罕見野生鳥種嘰咋柳鶯現身萊州[圖]
    山東萊州市野生鳥類攝影協會的會員在該市郭家店鎮吳家村採風時,意外發現攝到一種我國罕見的野生鳥種——嘰咋柳鶯。這一偶然發現,引起有關生物學家的密切關注。  據萊州市野生鳥類保護專家介紹,嘰咋柳鶯是一種體形略小的綠褐色鶯,其眼紋黑,眉紋皮黃,無頂紋且一般無顯著翼斑,翼角淡黃,上體灰色,下體灰白。此鳥偶爾在我國新疆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和天山有發現,在廣東北部和香港有記錄。山東地區以前從來沒有嘰咋柳鶯的記錄,此次在萊州能發現這種野生鳥種實屬罕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
  • 南京現不明動物 專家稱其是野生狗獾(圖)
    朱先生稱可能是狗獾,但他的鄰居又認為是果子狸。記者將拍攝的照片提供給動物專家,有專家認為是狗獾,但也有專家說更像是貉。  這些野生動物究竟是什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平時的生活狀態又是如何?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這幾年清涼山其實很不清靜,豬獾、野兔、野貓都在鬧騰。
  •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萬寧發現3億年前變質巖群  地質專家稱,其體量之大在海南少見,具觀賞價值  「體量碩大,身上樹藤纏繞,斷口處似被斧頭劈砍過,像一棵倒下的大樹幹,還有清晰的木頭紋理,有孔洞回聲,這是木化石嗎?」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美媒:澳大利亞發現罕見野生三眼蛇
    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導 美媒稱,澳大利亞護林員遇到一條頭上有3隻能發揮功能的眼睛的野生蛇。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日報導,這是一條地毯蟒,額頭上有3隻眼睛。美國密蘇利南部州立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戴維·彭寧說,這種情況極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