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生態學會在小清河上遊進行生態調查時,捕獲野生赤眼鱒,所獲個體體長25cm左右,這表明小清河上遊的水質現狀和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據了解,赤眼鱒是一種名貴的野生經濟魚類,因眼的上緣有一顯著紅斑而得名(上圖),又名紅眼魚,其它俗名還有紅眼棒、野草魚,在我國南方、北方的大江大河及湖泊均有分布,以南方居多。
赤眼鱒對水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據有關資料,赤眼鱒生長的水體溶氧需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保持1mg/l以下。我省境內的黃河段曾有分布記載,但此次在小清河發現此種魚類實屬罕見。
目前,小清河上遊已發現魚類12種,魚類多樣性逐漸豐富。山東省生態學會劉大勝研究員認為,考慮到赤眼鱒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將其作為非常見魚類中的指示物種,用於指示汙染河流水質和生態環境現狀進一步改善和恢復的程度及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