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13日發布消息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近期在野外發現一隻白色的鹿科動物。經專家鑑定,確認為罕見的野生動物白狍。
2020年4月5日,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興溝分局轄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拍攝到一段極為罕見的動物視頻,視頻中一隻全身白色的鹿科動物正在覓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利民說,狍通常情況下都是黃色的,白狍是因為狍子發生了罕見的白化現象。白化現象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在白化動物體內由於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從而導致毛色等呈現白色,形成白化現象。
▲4月5日,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興溝分局轄區,一隻白狍在覓食(監測視頻截圖)。新華社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馮利民說,白狍、白鹿等在古代被視為國寶或神物,歷史上發現白狍的記錄非常罕見。除了1981年在內蒙古發現一次後,文獻記載的白狍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
狍隸屬於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狍屬,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狍是最常見的鹿科動物之一,在我國分布廣泛,常棲息於森林、灌叢等環境,食物包括草類、樹葉、樹皮等,性格溫順。
隨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種群增長迅速,包括東北虎、東北豹等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呈現增長態勢,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形勢喜人。
微信又改版啦!
完成以下三步,將我們設置成星標!
這樣,就能每天及時收到新聞推送啦!
▼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浙江之聲,一路相伴!
人與動物,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