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清河上遊一開閘「醬油水」入海 魚蝦死一片
15日,在小清河入海口的灘涂上,當地漁民正在逮沙蠶。據她們介紹,魚蝦少了,沙蠶多了,與水質惡化不無關係。
對於入海口壽光羊口鎮的兩萬多漁民來說,小清河是一條生命河,他們就仗著這一片近海捕魚為生。然而,昔日水清魚肥的小清河如今送入大海的卻是劣五類的汙水,魚蝦大量減產,漁民出海一趟經常賠本。他們說,最怕的就是小清河上遊開閘放水,臭泥混著汙水奔流入海,色如醬油,好不容易長大點的魚扛不住就死了,「心疼」。
近海捕撈減產三分之一,十幾種魚蝦已難覓
15日中午,羊口鎮小清河入海口,天色灰黃,水天相接處,水色比天色更灰更黃。六級大風呼呼地吹著,大量黏稠的白沫隨著波浪一起翻湧。
「河裡還是有魚的,主要是梭魚,這種魚適應在汙水裡活,兩三年前入海口還發現了少量銀魚,水裡還有點水草。」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會長孫效寶指著浮萍中一點顏色較淺的草綠說,「那就是大米草,這種草會分解水裡的髒東西,也適合在髒水裡長。」說著,孫效寶又把手伸出去指著遠方一片模糊的黑色,「那裡有些水鳥棲息,主要是海鷗,不過數量比以前少多了。
二十年前,一大片水鳥『呼啦啦』飛起來,能把太陽遮住,現在不行了。」回憶起小時候的小清河,53歲的孫效寶口氣裡帶著一絲唏噓,「那時候真是水清魚肥,河水是能喝的,小清河就是羊口的母親河,我們還在水裡遊泳,現在河底都是汙泥,唉。」
本地漁民馬長華從1968年就開始出海捕魚,經歷了小清河半個世紀的變遷。據他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清河的水質開始變差,河裡和近海的魚蝦開始變少。在此之前,不分淡旺季,只要出海用拖網,一網能捕到六萬多斤水產,現在最好的時候一網也就四萬斤,減少了三分之一。到了90年代中期,小清河水質汙染達到頂點,成了一條醬油河。中國對蝦、面魚、毛刀魚等十幾種魚蝦,自那之後幾乎都絕跡了。
出海怕虧本,九成漁船剛開春就「休假」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15日下午,壽光漁港小清河道上,九成以上的漁船卻挨個停泊在岸邊,絲毫沒有出海的意思。碼頭邊,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的屋子裡,不少漁民和船主聚在一起靠打牌消磨時間。「春天近海幾乎就是絕產,出海一趟基本掙不到錢,弄不好就虧本。」孫效寶說。
「早些年春天,漁船基本都會出港捕撈作業,開春至今,羊口600條漁船,只有一成出海,另外400多條漁船就在小清河上靜靜地呆著。以前每天平均能捕幾萬斤水產,現在也就兩千斤,大不如前。這幾年要不是有國家對漁船的燃油補貼,得連續三年虧本。」作為兩條船的船主,孫效寶深有體會。
船主王光榮算了一筆帳,他的船上需要一名船長和八名船員,船長一天的工資900元,8名船員一天工資共2000元,漁船一天用1萬元的柴油,算下來漁船出海一天成本將近13000元。出一次海在3天左右,總成本大概是4萬元。「前幾天有朋友出了一次海,帶回來4000斤海鮮,賣了不到4萬元,還不夠本。」
15日下午,一艘漁船歸來,帶回來的水產多為海螺和對蝦,海魚寥寥無幾。負責接貨的老孫是本地人,他向記者感慨,好多稀少的魚如今都絕跡了,「螃蟹少了一半多,毛蛤也不大見了。」多位漁民提到,導致魚蝦大幅減產的原因中,除過度捕撈外,最重要的就是小清河導致的近海汙染。
上遊一「發河水」,長了幾個月的魚蝦就白瞎了
小清河汙染對漁業的影響由來已久,但這幾年,羊口鎮漁民們又有了新的擔憂。「漁民現在最怕的就是上遊開閘,我們叫『發河水',指不定幾個月開一次閘。這河水一發,入海口附近的魚蝦立馬就少了。」孫效寶說。
孫效寶說,自從2010年小清河大規模治理以後,上遊多個城市設立了攔河壩用作景觀和灌溉,汙水和垃圾長時間得不到排放。等到下雨洩洪提閘放水,衝來沉積已久的汙水和垃圾,顏色跟醬油一樣。
孫效寶說,沒有上遊帶來的汙水,小清河入海口附近的水質還是可以的,但是上遊一放水,下遊魚蝦受衝擊非常大,「好不容易長了幾個月,這一放水,已經適應水質的魚蝦一下子扛不住汙染加劇,一死一大片,漁民都很心疼。」如果把水閘拆掉,讓河水活起來,影響還小一些。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年小清河的水質已經比汙染最嚴重的時候好轉了。孫效寶說,最近三四年,小清河裡梭魚的數量增加了不少,漁民在小清河入海口處還見到了已經絕跡二十年的銀魚。壽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副隊長吳德光說,目前要讓小清河的魚類達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樣子還不太現實,但現在已經在逐漸恢復。
要想小清河入海口重返水清魚肥,每個河段都不能坐視汙水橫流。與濟南段途經鬧市不同,東營與濰坊段的小清河大多從郊區流過,汙水來源相對集中。地處小清河下遊的廣饒和壽光,根據河段和沿線汙染源的特點,試圖從就近建設汙水處理廠和廣建人工溼地兩個方面,為小清河擺脫汙名,為漁民分憂解難。
一鎮一個汙水廠 汙水家門口淨化
從淄博流出後,小清河又經過東營的廣饒縣。平緩的河流兩岸多是田野和馬路,沒有集中居民點。記者在王道閘看到,小清河水色綠中帶黃,略顯渾濁,並無異味。一位村民說,以前澆出來的麥苗都長得不旺。
如今水質有所改善,「沒有臭味了,河裡有時能看到魚。」下遊水質的改善與當地新的環保思路不無關係。要想讓小清河重返清白,排入河裡的水就不能髒。以前的汙水處理廠多是一個廠覆蓋一大片,結果往往是鞭長莫及,要想入河的水更乾淨,必須就近建處理廠。
廣饒縣環保局總量辦主任王淑梅說,廣饒6鎮4鄉全部都有建成的汙水處理廠,另外還在大王鎮李橋工業園區、稻莊鎮東工業園區和廣饒街道北工業園區三處工業園區增設汙水處理廠,實現鎮區和工業集中區廢水和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廣饒是東營唯一實現各鄉鎮都有汙水處理廠的縣。
穿過人工溼地 黑水擺脫汙名
除了普及汙水處理廠、就近處理汙水,東營和濰坊兩地近幾年紛紛投資建設人工溼地,發揮生態自淨能力。
15日傍晚,廣饒新淄河人工溼地工地邊,縣環保局溼地工程負責人燕仁貴指著百餘畝的水面,描繪起建成後的圖景:「 水裡種上了蘆葦、香蒲和睡蓮,睡蓮已經長出六七釐米了,預計再過半個月就能露出水面。」新淄河人工溼地建成後,上遊淄河溼地的出水將全部引到這裡進一步淨化。
位於淄河孫武湖下遊的織女河-淄河人工溼地工程已於2012 年7月建成投用。溼地佔地千畝,日處理水量達到6 萬噸。織女河水自流導入溼地,最後匯入小清河。
2013年,廣饒縣環保局對人工溼地進水口和出水口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入口處的水質COD濃度平均60毫克/升,出口則穩定在40毫克/升以下,氨氮濃度穩定在2毫克/升以下,達到地表水五類水質。
價格槓桿處理費上漲倒逼企業減排
壽光羊口鎮有兩處工業園區,空氣中瀰漫著明顯的化學異味,企業排出的廢水是否達標?四下查看,卻未發現排汙口。這是咋回事?
壽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副隊長吳德光說,企業排汙進小清河要過兩道關。先是企業自行處理,廢水達標排放,之後通過管網由汙水廠再處理,最後排入小清河。汙水處理費用全部由排汙企業自行承擔。目前壽光市總共有13家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28萬噸,實際日處理15萬到17萬噸,不存在汙水處理缺口。
2012年7月,壽光把汙水處理費用從1 . 1元/噸上調到1 . 9元/噸,事實證明價格槓桿效果明顯-- - 全市排汙企業為壓縮成本,內部採取節水措施,每天減少汙水7萬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