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環渤海溼地,候鳥失途,人類一敗塗地

2020-11-14 全現在

在 200 平方公裡候鳥停歇地上,是人的幾方角力。漁民、志願者、管理部門、盜獵者、開發商……有在明處的人,也有在暗處的人。

漁獲期在秋季到來。蘆花吐穗,塘中的花鰱長成壯碩,蝦蟹成熟。第一隻東方白鸛也從東邊的天際線現身,露出它黑色的喙。

從東北的三江平原出發,飛行 1500 多公裡後,抵達天津的白鸛身型消瘦,雙翼下垂。它需要在這裡休憩並補足體能,在冷空氣襲卷渤海灣,水面冰封之前,重整出發繼續向南。

如今,它落在了王金鎖的魚塘裡。

起先只是一隻,似乎是來偵查的。它從一千米的高空一路滑翔盤旋,降到三四百米的高度,在魚塘上方繞了許多圈。緊接著,一大群出現了。

王建民在這裡已經做了十年的護鳥志願者。他估算,10 月 19 日那天,100 多隻東方白鸛最先抵達天津,悄然降落在清河農場幾千畝的大魚塘。接下來,每天都有幾十或上百成群到達,到 11 月 1 日,這個數量已經增長到 1300 只。

王金鎖在此捕魚 27 年,從沒見過那麼多鳥。起初的驚喜,很快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東方白鸛,大型涉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鳥中大熊貓」之稱。3月末至4月初為繁殖期,在中國主要繁殖地為東北三江平原,9月末至10月初開始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到長江中下遊的湖泊沼澤地帶越冬。主要棲息於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圖片:王建民

無處棲身的,飢餓的鳥

它們本不該出現在這裡。

王金鎖的魚塘往西,僅 14 公裡的地方,便是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那裡有 3.5 萬畝的水域;往東 70 公裡是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溼地;往北則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

這些都是國際級的重要溼地,沿著渤海灣的海岸線,圍出一個三角。

一般來說,溼地會提供補給,讓東方白鸛能撐過漫長的飛行;而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和國際瀕危物種,東方白鸛也被作為保護區的門面,出現在各類宣傳文案中。幾乎每年,白鸛過境都會成為新聞。

但從去年開始,周邊漁民明顯感到,來魚塘的鳥變多了,而且是成倍成倍地變多。

平日魚塘水有幾米深,東方白鸛無法靠近。魚塘收穫出魚時,需要一點點往外抽水,它們便盯準了那些出魚的塘子。待水面下降,魚塘露出一點底,它們就集體出動,密密麻麻地落在塘子裡,站在不足半米的淺灘上,捕食坑底子裡剩下的小魚。

這幾乎是掃蕩式的「襲擊」,在七裏海周邊近 40 萬畝成片的魚塘中輪番上演。

大群的鷗落在魚塘裡。圖片:王建民

每年,出完大個的魚和蝦,王金鎖會將剩下的坑底子以幾萬塊包給漁民,任他們撈走剩下的小魚。今年也同樣如此。但誰知,前一天剛包出去,第二天底子就被吃得精光,被人氣衝衝地找上門來,「那這鳥吃了怎麼算呢」。

在清河農場西面,天津寧河區的造甲城鎮,馮老闆和幾個股東一起,承包了一千四百多畝的魚塘,算起來每畝都投資了三四千塊錢。他的兩個池子,原本一共能出 15 萬斤,「都給吃沒了,只剩下昨天出那幾百斤魚。孩子(指承包戶)擱那兒哭呢,說不幹了。」村幹部出來說。

拿炮轟,是一個方法。漁民的炮是簡陋的二踢腳,往鐵凳上一放,板磚夾著點燃,「砰」的一聲,在空中放出一聲悶響,呼啦啦驚起一片。每個清晨和傍晚,白鸛出發覓食,魚塘周圍便炮聲四起,將鳥群從這裡轟趕到那裡。

也有村民怕炸到白鸛被追究法律責任,改敲水桶、放高音喇叭,但不一會兒,似乎是習慣了這種「音效」,鳥兒又慢慢悠悠地落了回來。

鞭炮二踢腳

突如其來的數千隻鳥,讓所有人都有些茫然失措。

過去的近一個月中,每天上午天沒亮,王建民的團隊就鑽入蘆葦蕩,到處尋找覓食的大群,拍照統計數字。 11 月的第一周,抵達七裏海的東方白鸛數量已經達到 3170 只——遠超全球僅剩不到 2500 只的國際鳥盟官方數據。

清晨,白鸛更有可能集體出沒,他們也選擇在這個時候計算白鸛的數量。一種方法是等一群鳥起飛時,拍下一張完整的照片回去數;一種方法是在他們原地休息時,通過望遠鏡,拿計數器一個一個數過去。3170 只東方白鸛,是四個大的群落相加而得出的數字。

食物很快就將殆盡。去年,在七裏海曾發現過一隻飢餓掉隊的白鸛,救助時已經瘦得只剩五六斤,不到正常體重的一半。而那年,這裡過境的白鸛不過 1000 多隻。

雖然立冬已過,氣溫仍徘徊在 20 度上下,這讓他們很著急。王建民得知,遼寧境內仍有白鸛尚未出發,這意味著,還有更多的鳥在趕來這裡的路上。

11 月 10 日,曹妃甸的志願者那裡傳來消息,上午看到大約 1000 多隻東方白鸛出現,在上空盤旋,遲遲沒有落下。下午,志願者摸進保護區內,查看監控,用無人機四處探尋它們的蹤跡,只找到 200 多隻。

王建民和他團隊的志願者馬青山猜想,其餘的大部隊可能也朝著這邊來了。

王建民正在透過相機鏡頭觀察、拍攝遠處的東方白鸛

危險的蘆葦蕩

他們已經連續數日發現數量上千的大群。

通常,白鸛大多幾十幾百隻小群落分散休憩、覓食;現在群落則越來越集中,遠望去是一線鋪開的白色。

受到鳥的襲擊,魚塘主今年都搶著時間加速出魚,試圖減少一些損失;或是乾脆蓄上水位,等到來年開春再出。能夠供白鸛覓食的塘子,一塊一塊地迅速減少。

馬青山是土生土長的七裏海人。每天 ,他從村幹部、魚塘主那裡,不斷收集著東方白鸛的實時情況,在各個微信群織出一張覆蓋萬畝魚塘的信息網。

有漁民說, 11 月 10 日清晨造甲鎮的魚塘落了一千多隻白鸛;第二天再去問,就只剩下零星幾隻——這意味著那裡已經沒有多少魚,這群白鸛又在尋找新的落腳點。

這時是 11 日早上八點,掛著薄霧。王建民正在另一個魚塘邊觀測。這個魚塘只剩下幾個很淺的水坑,也落著一千多隻白鸛。沒過一會,白鸛如同收到了什麼信號一般,幾百成隊地集體起飛。順著他們飛去的方向,一群紅嘴鷗也出現在天邊,後面跟著又是幾個大群的東方白鸛。

瞬時,鋪天蓋地的鳥兒從他的頭頂掠過。飛到遠處的低空,圍繞盤旋,形成一股小龍捲風似的大群。過幾分鐘,落了下去。

「這下肯定有 4000 多隻了。」王建民拿著望遠鏡,忙著估算白鸛的數量,激動又擔心。這群鳥落到了河流另外一邊的寧車沽,那裡屬於濱海新區,緊挨著高速路,有很多高壓電線,毒鳥的盜獵者眾多。

東方白鸛在出完魚的魚塘中覓食,遠處層樓林立。圖片:王建民

坑底子出完之後,人便陸續撤離。再不到半個月,廣大的魚塘溼地會變成蕭瑟的無人區,毒鳥人就要開始出沒。

毒鳥人大多於深夜行動,在葦叢遮蔽下,投下浸泡了農藥的小魚,清晨覓食的東方白鸛吃下後,很快會倒地,被撿走。根據王建民的救助經驗,毒鳥人用的是一種叫克百威,又名呋喃丹的劇毒農藥,會率先麻痺鳥類的中樞神經。如今雖已被禁,但仍在市場上打著捕鳥藥的旗號四處流通。

被毒殺的白鸛大多流入南方的野味市場,或被做成標本高價出售。 2012 年,北大港溼地發現數十隻中毒的東方白鸛,其中 20 只已經死亡。這次的重大毒殺東方白鸛案之後,天津極大加強了執法和懲罰力度,本地吃野味的情況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暗處的獵殺一直沒有停止:2019 年 12 月,7 只白鸛被毒殺,2020 年 1 月,又有 16 只白鸛的屍體在魚塘裡被發現。

這個季節,魚塘主都警覺起來。那些外地牌照的車、在魚塘周圍轉悠的陌生面孔,會被他們攔下詢問。兩三天前,王金鎖就在自家魚塘附近發現幾名預備盜獵的人,「給他罵跑咯」。

王金鎖在魚塘邊

沒有鳥的保護區

如今魚塘人鳥衝突激烈,白鸛無處覓食的情況,早前並不是沒有跡象。

白鸛從東方來,每年總是先到達曹妃甸溼地。往年,那裡分流了大量的白鸛,各個地區承載候鳥的壓力不會過重。今年年初,曹妃甸全面啟動「退養還溼」,叫停了核心區所有的人工魚塘。但到五月初,當地誌願者發現,溼地的水都還沒有重新蓄上。而這個時候,保護區外,個人魚塘早早連魚苗都已經下完。

現在曹妃甸保護區內,水域大幅減少,缺少食物,停留的東方白鸛數量較往年大幅減少。志願者觀察到,許多白鸛經過曹妃甸上空時沒有落腳,或是僅停留一兩天,就又匆匆趕往七裏海的方向。

七裏海和北大港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大刀闊斧的改造之後,卻沒有帶來更多的鳥。

2018 年底,這兩個保護區開始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進行封閉式管理。原本裡面大部分都是魚塘,現在所有的養魚活動都被停止。據天津《今晚報》報導,截至今年 9 月,七裏海溼地保護區預計總投資 165.42 億元的生態「十大工程」,已完成投資 76.79 億。

根據上證債券信息網的公開文件,2019 年第一批寧河區生態保護項目目擬使用專項債券資金 10 億元。拆除區域內的建築,對五個村莊 2.5 萬人進行生態移民之外,項目還在七裏海保護區內修復和新增 12 平方公裡的蘆葦,堆積了 20 個鳥島。

通過無人機,志願者一直在跟蹤保護區內的情況,發現今年幾乎沒有白鸛選擇在保護區停歇。電視臺的朋友去北大港拍攝,回來告訴王建民,「裡面水都臭了」。

11 月 11 日下午,王建民再次進入七裏海溼地。裡面很安靜,沒有東方白鸛的一點跡象,水面落著零星的野鴨子、白琵鷺。

水面中心一個個鳥島上長滿高大的蘆葦。他解釋道,白鸛無法在蘆葦叢中落腳,無法在這樣的島上停歇,島邊緣的緩坡坡度對它們來說也太大了些。過去這裡是開闊的魚塘,複種的蘆葦叢將水面分隔開來。現在的情況會影響白鸛棲息,視野的狹窄會讓它們不安。

有時候志願者還會帶一個網,撒下去測試魚群的密度。幾天前他們在這裡撒過一次,只撈上兩三條,遠遠達不到足夠白鸛覓食的密度。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水位。這兩年,保護區內因為蓄水補水,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位。一個月前開始,王建民就告知寧河區有關部門,目前保護區內的水位過高,將不適宜東方白鸛前來覓食。

在十月底天津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組織的東方白鸛保護會議上,他建議保護區儘快降低水位,投放魚苗,預備大批的東方白鸛過境。七裏海保護區也的確遵循著他們的建議,將水降到半米的深度,但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投放魚類手續繁多,還要求將魚送檢,檢測報告需要一周才能開出。投魚苗的計劃到現在仍然沒有執行。

2015 年,研究者曾在 6 只東方白鸛身上綁定衛星追蹤器,跟蹤發現,因為覓食地較少,遷徙的一路上它們很少歇腳——而幾乎每隻白鸛,都會在渤海灣沿岸的這幾個保護區長時間停歇。但現在,它們則轉向周邊的魚塘,來滿足對食物的大量需求。

保護區變成了無人區,兩道鐵門後面,蘆葦肆意生長。但人與鳥,似乎並不天然地這樣分界。「你想啊,這些魚塘實際上就是溼地,是東方白鸛的家。」王建民說。

人們世代在此養魚,在馬青山看來,魚塘早已是與東方白鸛共生的狀態——白鸛習慣了來魚塘覓食;一些養蝦的漁戶,有時也會刻意降下些水位,讓白鸛將池中的雜魚清掉一些。

東方白鸛。圖片:王建民

在魚塘造一片溼地

在魚塘停留時間越長,鳥就暴露在越大的風險中。

依據東方白鸛的遷徙特性,它們通常到 11 月中下旬,水面凍結時才會全部遷走。預計還將在這裡停歇至少一個半月。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如果體力不支,無法達到一定的體重,它們的停留時間就會愈發拉長。去年冬天,一批 600 多隻的白鸛甚至一度滯留到次年一月,最終依然有大約 120 只沒有順利過境,不得不留在七裏海越冬。

王建民不打算等了。他要自己劃出一片魚塘,留給這些白鸛。在他看來,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

幾天前他便開始計劃這件事情。這兩天,他上午起早去觀測,下午便跑去和王金鎖協商。

在渤海灣眾多漁民中,王金鎖算是異類。周邊的漁民大多仇視這些搶魚吃魚的鳥,他卻很喜歡,講起來儘是溫柔。平時工人要放炮趕鳥,如果有東方白鸛在附近,他就趕緊上去攔著,讓他「看著白鸛就別放了」。

多年前,他曾經在自家魚塘的道邊上,救過一隻中毒的東方白鸛。那時,東方白鸛還很少見,不曾想如今能夠見到成百上千隻,還都落在他的塘子裡。

在清河農場的地界裡,王金鎖有一片大約一千畝的塘,平時用來養蝦,現在已經出完,只剩下一些水窪,這兩天也落了不少東方白鸛。旁邊還有兩處剛出完蝦的小坑底子,遊著一些手指長的小魚,當地人叫「麥穗」。

王建民想借來這片魚塘,註上半米的水,留出一些淺灘,再買一些魚往裡扔,模擬出一個人工溼地的樣子來。

休憩中的白鸛。圖片:王建民 ​

10 日下午,他跑去把計劃告訴王金鎖。王金鎖一口答應下來,但卻告知,他們不能再往裡注水。「這地方已經給佔了。」他解釋,清河農場位於北京飛地,在這裡,首創集團開發的 38 平方公裡的京津合作示範區正在建設。

不遠處,工地的圍擋已經拉起來。過去一年,王金鎖家已有五六千畝魚塘的承包合同不再續籤。很快,這裡的魚塘將不復存在,變成建設用地。而被佔的魚塘,他被告知,則不允許再放水養魚。無人機一天到晚地飛著,盯著漁民的動向。

放眼更大的範圍,天津環渤海岸的溼地上,魚塘的地界一直在不斷縮小。周邊工廠、住宅樓、商務區拔地而起,三條高速路從中穿過,魚塘夾在公路之間和高壓電線下狹小的地界裡。

魚塘邊,京津合作示範區的效果圖已經張貼出來

說著,王金鎖生氣起來,「他們又要護鳥,不讓放炮!又不讓我們放水!」

這不是最理想的情況,但似乎沒有什麼選擇。魚塘的另一邊,志願者發現遠處還剩一片淺水,只能先將小魚投到那裡。

東方白鸛很警覺。剛抵達的那幾天,它們對人並沒有那麼害怕,靠得很近也不會飛走。在半個月的炮轟和驅趕之後,這些白鸛變得容易受驚。旁邊的坑底子已經包給漁民,每天都要下地籠到淺灘。地籠是十多米長的細網和鋼筋構造,用來撈捕一些小魚,等魚遊入,再打撈上來——出魚的活動也會將白鸛驚走。

王建民打算掏錢把坑底子買下來。「麥穗」比大魚賣得更貴,對方開出一口價一萬九。第二天,到了收地籠的現場,對方又臨時變卦,多要了五千。

其實再過幾天,坑底子的魚可能就會出完,漁民自然會撤走。但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了,馬青山計算,周邊魚塘最多還能維持三四天的量。他們需要馬上行動。

人的角力

去年,寧河區出現 7 只白鸛死亡的事件,今年有關部門格外重視,不能讓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林業局、公安、綠化局全體出動,24 小時巡邏。

在保護白鸛的指示下,漁民被要求籤保證書,不能放炮趕鳥,不能下藥清塘。

但東方白鸛並不是這裡唯一的鳥類。每年,天津的濱海溼地會迎來 100 多種鳥類,大半以魚為食。其中最為漁民心頭恨的,是鸕鷀,說起來都罵罵咧咧的,「這些黑鴨子,不僅吃魚,還霍霍,給(魚)眼睛啄瞎咯,玩兒死了扔到一邊。」

近兩年,不僅白鸛變多,鸕鷀的數量也出現急劇增長。「下一米水,吃一米魚。」附近漁民損失慘重。

東方白鸛。圖片:王建民

手忙腳亂地將一個魚塘出完,馮老闆不打算繼續出魚了。他給魚塘又蓄上些水,將四周的洞堵上,打算等到來年春天化凍再出魚,儘量減少一些損失。整個冬天,他都需要僱人在這裡看守,變壓器不停地轉給魚塘供氧,這又是一筆開銷。

這兩天,寧河區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來了他這裡好幾次,媒體、電視臺也來了許多撥。但好像沒有人能幫他解決問題。 區林業局局長陳妍卉表示,目前,全國的生態補償機制都還在探索。關於對於漁民的生態補償,天津市裡已經定下一個大的方向,」但我們這邊的矛盾比較大,還需要討論如何能夠達到公平的問題。「

「天津作為沿海城市,生態補償主要由鳥類造成。」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副處長教效同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講到這個矛盾,「鳥類種類、數量龐大,習性不一,日常活動和覓食的魚塘範圍都很廣,這些都客觀上加大了生態補償測算的難度。」

而對於一些漁民提出的,是否能以減免承包費來作為補償的方式,陳妍卉表示,這也非常困難,因為利益主體不一樣,」魚塘是集體所有,承包費是交給村集體,並不是國家所有。「

同時天津市,每個區之間的政策又不一樣。村落之間的劃分混亂,無法形成統一管理。」可能一道堤,這一邊放炮,那邊就不放。但對於鳥,並沒有什麼地界之分啊。「王建民說。

清河農場及周邊村莊鳥瞰圖。上圖為 2015 年 9 月,下圖為 2020 年 9 月。圖片:谷歌地球

近年來的全國生態建設,正在逐漸顯現出它的影響。黑龍江省洪河自然保護區的科研科科長朱寶光告訴王建民,根據他們今年春天最新的統計,東方白鸛的數量已經達到 6500 多隻。

「但你不能覺得,鳥多了,生態就變好了。」王建民說,「現在我們看到它們這麼密集地出現,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棲息地變少了,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他知道,這片在魚塘中的人工溼地只是權宜之計。之後的每一年,這個問題都會重複上演。而且隨著周邊建設加速,只會更加嚴重。

但現在,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緊急的問題,該如何讓這裡聚集的東方白鸛,能安全地獲得足夠的食物。志願者一直在和各地的保護站聯絡,申請東方白鸛的衛星定位信息,試圖理清這些鳥目前的行動軌跡。

買魚的渠道也已經聯繫好,要買大約一丈長的小鯽魚——再大一些東方白鸛吃不進去,再小又會引來吃小魚的紅嘴鷗。這種魚的價格大概是3 到 4 塊錢一斤,一隻東方白鸛一天能吃至少兩斤魚,一千隻白鸛一天就是 6000 元的開銷。但到現在為止,他們只籌集到三萬元的捐款。

一旦開始投魚,四五個志願者將開始 24 小時輪班倒,給魚塘安攝像頭,一刻不停地盯著,防止偷魚和盜獵的人。他們好像踏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前方充滿了未知。

而距離這些東方白鸛順利南遷,至少還有一個月。

(頭圖來源:王建民。文內未標註圖片均來源於作者)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勺嘴鷸,全球極度瀕危鳥類,攝於東臺條子泥溼地公園。近年,中國在一系列國際重要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生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涵蓋的重要領域。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事務領域,中國尤其重視生態保護。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渤海-黃海海岸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列出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4處受到國際關注的關鍵候鳥棲息地。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溼地,是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豐富營養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溼地,也是候鳥長途遷徙中棲息的地方。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
  • 天津工生所承辦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
    8月26日至27日,由天津市微生物學會、河北省微生物學會、山東省微生物學會、遼寧省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南開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工生所舉辦。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水豐草茂的七裏海溼地,吸引大量候鳥居留。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秋深冬起,木落霜飛。往年這時,天津養魚大戶馮義豹正忙著出魚,但今年撈魚不及時,魚塘卻近乎空空如也。「十幾萬斤魚,說沒就沒了。」
  • 天津溼地為鳥類提供天然庇護所,四大溼地帶你發現城市獨特之美
    這座古老城市裡的溼地,同樣大美,同樣迷人,央視是這樣介紹的:「團泊窪的秋天,七裏海的螃蟹,大黃堡的蘆葦,北大港的東方白鸛──天津的四大溼地,從中學課本的經典名篇中走來,從唇齒留香的味覺記憶中走來,從燕王湖的百年傳說中走來,從愛鳥一族的「千裡追鸛」中走來,在我們的腦海中,印刻出一幅幅詩意般的畫面。」
  • 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
    11月20日,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在遼寧、河北、天津、山東等多省市氣象部門投入使用。同時該平臺提供了對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等區域的國內外主要港口的多要素精細化預報,並可實現對不同類型船隻開展航線航行氣象風險評估和西北太平洋多個海區的氣象風險評估。  據悉,該平臺的建設得到了環渤海多省市氣象部門的支持。該平臺建成後,開通了省級和市級多部門共一百六十餘個共享終端,並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
  • 作為北方人一定要知道「環渤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天津
    環渤海經濟區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瀋陽、濟南、青島、煙臺;天津市是我國直轄市之一,同時也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天津(簡稱津),別名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
    黃渤海溼地已成世界遺產,以前卻沒聽說過它,它有啥重大生態價值,黃(渤海溼地),如果昨天世界遺產大會上沒有宣布黃渤海溼地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很多朋友都不會關注,實際上,這是世界上候鳥移動路線的重要場所,主要位於中國的黃海渤海沿岸,這裡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灘,從亞洲最危險的物種物種轉移到亞洲最重要的物種
  • 海洋汙染需社會共同關注 保護渤海生態從我做起
    這一次,在收到「渤海早報」官博的私信後,她報名前往汙染當地探訪。在一家大型熱電廠的門口,翻滾著的泡沫多到難以令人形容,她詢問岸邊的釣魚者,老鄉回答說「魚也不吃泡沫啊。」更令她震驚的是,她和記者來到海邊,翻開沙子底下全是黑色的泥土,因為重金屬超標,海水也呈現出異樣的黑褐色。回到天津後,韓春靜一直難以忘懷。
  • 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
    本報訊(記者 王睿)又到候鳥遷徙季,北大港溼地拉開候鳥遷徙序幕。目前,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預計本月中旬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期。最新觀測數據顯示,現有東方白鸛500多隻、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這些鳥類一部分會留在北大港溼地越冬,一部分將停歇1至2個月,待水面封凍後繼續南遷。
  • 翠湖溼地候鳥戴遷徙環志
    本報訊(通訊員潘雪)翠湖溼地公園鳥類環志工作站2015年春季鳥類環志工作日前順利結束。截至目前在公園一期環志到鳥類79隻,公園二期環志到鳥類346隻。  環志到的鳥類中,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棕頭鴉雀、樹麻雀、黃喉鵐、小鵐、紅喉姬鶲、褐柳鶯數量較多,還有少量公園相對較少見或較難環志到的普通翠鳥、樹鷚、白眉鵐、灰頭鵐、黃眉柳鶯、黃腰柳鶯、冕柳鶯、紅喉歌鴝、藍喉歌鴝、東方角鴞、灰頭綠啄木鳥、星頭啄木鳥、斑鶇、紅尾鶇、虎斑地鶇、黃腹山雀、戴勝、灰鶺鴒、環頸雉、鱗頭樹鶯等,其中冕柳鶯、藍喉歌鴝、紅尾鶇、虎斑地鶇和鱗頭樹鶯是公園第一次觀測到。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天津北方網訊:「候鳥有信,應時而歸」。靜海區團泊湖面之上,一輪紅日初升於瀲灩湖光之中,引得候鳥翩飛,覓食嬉戲,叫聲連片。起落間,似驚起一片「飛羽」,在藍天綠水間構成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生態畫面。
  • 被忽視已久的渤海,究竟有多美?
    為它把守著東大門日夜與海浪激蕩(長島,攝影師@張自榮)▼無數極致美景環繞組成了一個相當豐富的環渤海景觀群>繼續忽視它的存在01海域位於環渤海景觀群中央的渤海海域由「三灣一盆一海峽」組成(渤海海域及周邊水系示意圖
  • 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發布倡議 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中新網天津10月18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港集團17日聯合環渤海各港口企業共同發布《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對外服務倡議》,深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建設;攜手助推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並肩助力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劉元旭、白佳麗、黃江林)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候鳥把魚塘當「食堂」,養殖戶卻「惹不起」——天津七裏海溼地生態修復之後平添新煩惱,當地政府正在求解難題》的報導。 秋深冬起,木落霜飛。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5月底,這裡正好處在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路線上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據了解,2016年以來,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先後出臺了《天津市溼地保護條例》、天津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天津市關於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天津市加強野生動物管理若干規定》,為全市溼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天津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已達到100餘萬隻。
  • 北大港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天津日報  2020/09/09  記者昨日從北大港溼地獲悉,根據國家林草局發布的2020年第15號公告,經《溼地公約》秘書處按程序核准,北大港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