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11月20日,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在遼寧、河北、天津、山東等多省市氣象部門投入使用。

  該平臺匯集了海上大風、能見度、氣溫、海浪、潮位等多種海洋氣象要素的精細化格點預報產品,實現了對西北太平洋二十多個海區的海洋氣象預報。同時該平臺提供了對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等區域的國內外主要港口的多要素精細化預報,並可實現對不同類型船隻開展航線航行氣象風險評估和西北太平洋多個海區的氣象風險評估。

  據悉,該平臺的建設得到了環渤海多省市氣象部門的支持。該平臺建成後,開通了省級和市級多部門共一百六十餘個共享終端,並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

  (作者:羅凱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天津海洋氣象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渤海預報解析度精細到1公裡
    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臺長劉彬賢說,5年來,本市海上氣象觀測站,從3個增加至18個,面向環渤海區域的海洋氣象觀測站網初步建成,全部實現自動化觀測,觀測數據上傳頻次從1小時加密為10分鐘。通過引進FY—4A垂直探測儀反演系統,實現對風雲衛星數據的反演,進而獲取北方海區海溫、海霧、海浪、海風等多種海上實況信息,精細到逐2小時101層16公裡解析度,為提升海洋精細化預報能力和突發天氣「捕獲」能力提供重要依據。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作為全國三大海洋中心氣象臺之一,承擔著黃渤海海域氣象服務職責。
  • 天津工生所承辦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
    8月26日至27日,由天津市微生物學會、河北省微生物學會、山東省微生物學會、遼寧省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南開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工生所舉辦。
  • 作為北方人一定要知道「環渤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天津
    環渤海經濟區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瀋陽、濟南、青島、煙臺;天津市是我國直轄市之一,同時也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天津(簡稱津),別名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 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發布倡議 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中新網天津10月18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港集團17日聯合環渤海各港口企業共同發布《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對外服務倡議》,深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建設;攜手助推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並肩助力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渤海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載體,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壯大對渤海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不斷加深。不合理的開發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頻發、水體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渤海地區的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治理主體較為單一,權力運行缺乏多維性,同時作為治理主體的市場和公眾未發揮其治理作用。在運用多中心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政府、市場、公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發揮市場在渤海環境治理中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為公眾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與制度,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 渤海汙染取得顯著成效 海洋汙染防治這盤「棋」剛開啟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指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戰,從渤海當前開展的河海共治「消劣行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圍填海嚴格管控等行動均是我國探索海洋汙染治理的新路子。渤海汙染治理範圍定為渤海全海區和環渤海的三省一市,重點是環渤海「1+12」城市,包括天津市、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省。
  • 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渤海石油公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1965年12月,渤海石油公司在塘沽建立,這是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也是新中國最早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
  • 為海洋強國發展提供支持——天津氣象保障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紀實
    與此同時,海洋經濟也成為天津發展的支撐力量。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氣象條件是影響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氣象部門緊跟步伐,積極踐行「海洋強國」發展理念,為天津海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被忽視已久的渤海,究竟有多美?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繼續忽視它的存在01海域位於環渤海景觀群中央的渤海海域由「三灣一盆一海峽」組成(渤海海域及周邊水系示意圖
  • 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 汙染令人擔憂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今日在此間發布《二00八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渤海是中國唯一半封閉型內海,海域面積約七點七萬平方公裡,渤海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
  • 海洋汙染需社會共同關注 保護渤海生態從我做起
    「面對渤海蒙汙,普通人能做什麼?」在這樣一則簡單的網絡調查中,眾多網友轉發關注,然而回答卻是無言——「除了憤怒還能做什麼呢?」就像一顆石子投進大海聽不見回聲。海洋汙染不容忽視老百姓在海洋保護意識上的淡漠,很大程度是源於不了解。
  • 「絕跡幾十年的魚又見面了」——河北環渤海漁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石家莊4月16日電題:「絕跡幾十年的魚又見面了」——河北環渤海漁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鞏志宏渤海綜合治理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記者走訪河北環渤海的滄州、唐山一些漁業鄉鎮了解到,攻堅戰實施一年多來,當地重點推動陸源汙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漁業生產轉型等工作,渤海環境明顯改善,一些絕跡幾十年的漁業資源重現渤海灣。(小標題)「渤海刀」重現渤海灣黃驊市南排河鎮是純漁業鄉鎮,全鎮5萬多人主要靠海洋捕撈和漁業養殖為生。受疫情影響,鎮裡的漁船從3月起才陸續出海作業,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
  • 環渤海高鐵方案和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哪個更好?真相一目了然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可以通汽車和火車,建造方案可以選擇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也可以是橋隧結合的方式,如果建設起來的話,我國東北地區將可以橫越渤海海峽直通山東,而山東也可以直通東北,使得東北地區與山東等華東地區真正地連為一體。
  • 渤海天津海域增殖放流 漁業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新華社天津9月3日電(記者 毛振華)隨著渤海3個月休漁期的結束,500餘艘大小漁船日前從天津濱海新區出發,前往渤海天津海域開網捕撈。在天津多年增殖放流的培育下,海域內漁業資源得到明顯改善,「休養生息」取得一定成效。    據悉,天津漁業部門從2006年開始增殖放流,已累計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毛蚶、梭子蟹、半滑舌鰨等各類海淡水苗種30多億尾。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平臺根據汙染防治攻堅戰熱點、難點問題開設技術專題,「無廢城市」技術專版已於近期上線,重點展示該領域的技術成果和需求對接情況。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先後在長江沿岸(成都、長沙)和廣東、天津等省市多次舉辦平臺的線下技術成果推介活動,覆蓋工業行業、農業面源、城鎮生活、黑臭水體治理、水體生態修復等汙染控制以及水環境管理等方面。
  • 渤海的組成和資源
    渤海是我國最北的近海,古稱滄海,也有北海之稱,是我國最大的內海。它是由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三大海灣和中央海盆組成的,其地理位置位於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四省市之間,面積在我國四大海域中是最小的,7.7284萬平方公裡,只有我國海域面積的1.63%。
  • 我國的內海「渤海」的存在,對於我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沿海國家,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我國大陸海岸線的總長度約為1.8萬千米,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至南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其中位於最北部的「渤海」被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包圍,只通過東南方向相對狹窄的水道和外海相連,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1/4) >今日(10日)上午9時56分,天津市氣象臺發布海上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今天白天到明天白天,渤海西部中部海面將有西南風轉東北風6-7級。
  • 觀天地 | 天津大學召開「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啟動暨建設方案諮詢研討會
    2021年1月12日,天津大學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啟動暨建設方案諮詢研討會在衛津路校區科學圖書館一層報告廳舉行。學校將紮實推進研究站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引領我國地球科學原始創新和應用發展的重要策源地,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王鳳雲代表天津市科技局致辭。她指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生態環境領域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申報和建設工作。
  • 天津建立「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 助力海洋環境保護
    津雲新聞訊:12月19日,記者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綜合防控體系」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天津市海事局堅持「廣泛撒網」與「重點防控」相結合、「科學分析」與「經驗做法」相結合、「動態管理」與「閉環管理」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實現了對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的綜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