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地 | 天津大學召開「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啟動暨建設方案諮詢研討會

2021-02-15 天津大學地科院

2021年1月12日,天津大學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啟動暨建設方案諮詢研討會在衛津路校區科學圖書館一層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於貴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克林,天津市科技局總工程師王鳳雲,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站長、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天津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古瑤等出席研討會。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元英進主持會議。

金東寒在致辭中向與會專家出席此次諮詢論證會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表示,天津大學高度重視地學學科發展。早在北洋大學時期,學校就設有與地學高度關聯的礦物學和地輿學學科。近年來,學校先後成立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和地球系統科學學院,持續加強地學學科建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此次獲批建設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不僅彌補了海岸帶關鍵帶觀測站在國際觀測網絡中的空白,更將為我國環渤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學校將紮實推進研究站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引領我國地球科學原始創新和應用發展的重要策源地,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王鳳雲代表天津市科技局致辭。她指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生態環境領域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申報和建設工作。此次天津大學聯合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氣象局、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共同建設的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獲批成為國家野外站將對推動天津及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起到重要作用。天津市科技局將為國家野外站建設發展做好全方位支持和服務,為環渤海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天津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劉叢強對該站建設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他指出,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是世界上第一個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以位於環渤海的天津濱海地區為重點觀測研究區,以地球系統科學和關鍵帶科學理念為指導,通過多圈層、多要素、多尺度系統觀測,多學科交叉和綜合集成研究,將填補環渤海地區生態環境系統監測研究和國際地球關鍵帶觀測網絡中濱海地區觀測研究的空白,為我國環渤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功能提升、資源開發、重大工程建設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應用範式。

與會專家隨後對建設方案進行了研討,並對方案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建設方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和地方的重大要求,定位準確、立足長遠。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站建成後將具備長期監測、科學研究、應用示範以及服務國家和地方的能力。專家們強調,關鍵帶野外站是國家野外站中的新系列,臺站建設要注意和其他關鍵帶國家野外站統籌銜接,希望能制定出統一的關鍵帶野外站的監測標準體系。

相關焦點

  • 天津首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建設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科技部批覆「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成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這標誌著天津市國家野外站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天津:我市首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建設
    近日,科技部批覆「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成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這標誌著我市國家野外站建設實現零的突破。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天津市首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建設
    新華社天津1月16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6日從天津市科技局獲悉,依託天津大學建設的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獲科技部批准建設,成為天津市首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於天津大學濱海工業研究院園區,由天津大學聯合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氣象局、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組織建設。
  • 福建有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中新網福州1月7日電 (記者 林春茵)福建省科技廳7日透露,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已獲批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這是福建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首次進入國家級行列
  •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張逸菲)為貫徹落實天津大學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地學建設,為學科整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提升創新能力和重要成果產出,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地科院)於12月7日-8日在校召開了院科技工作會議,研討地球科學發展新動向以及地科院科技工作目標。
  •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召開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  本次會議由森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試點站——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清原站)承辦,會議主旨是為做好中科院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網絡科研樣地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保證試點站科研樣地建設順利實施;同時,論證清原站「次生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方案」,討論並確定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樣地建設內容與標準等。
  • 中美「地球關鍵帶科學」研討會召開
    中美「地球關鍵帶科學」研討會召開 2015-10-12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最近8年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地球關鍵帶觀測網絡陸續建立,成為研究關鍵帶巖石、土壤、水、空氣、有機物和人類調控的重要對象和工具。  會議以主旨報告、大會討論、小組討論的方式就當今地球關鍵帶研究的內涵、國際合作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地球關鍵帶觀測的基本要素、方法和手段及中美雙方就關鍵帶方面未來的合作研究計劃等方面展開了系統討論。
  • 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召開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工作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董玥欣)6月11日下午,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工作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兩校聯合籌備組相關人員出席了會議,雙方重點圍繞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
  • 海洋一所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
    本報訊 (記者 王 晶 通訊員 齊 敏)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舉行自然資源部渤海海峽生態通道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渤海野外站」)揭牌儀式,全面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與建設工作。  渤海野外站前身為海洋一所2014年聯合煙臺長島共建的「渤海海峽野外臺站」,2019年10月通過自然資源部評估並納入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系列,旨在提升對渤海的現場觀測能力和研究水平。
  • 亞熱帶生態所召開「地球關鍵帶」中英重大研究計劃學術研討會
    6月5日至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英重大研究計劃「喀斯特關鍵帶水文-生物地球化學耦合機理及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機制」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來自格拉斯哥大學、阿伯丁大學、斯特林大學、蘇格蘭大學,河海大學、天津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單位的30名學者參與交流。亞熱帶生態所副所長譚支良代表主辦單位致詞。
  • 首屆表層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
    3月27日,首屆表層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會議樓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主辦。首屆表層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    圖片:天津大學為期兩天的會議旨在展示表層地球系統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地球科學與其他多學科的交叉發展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發展,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地球科學基礎研究並更好服務民生。
  • 我省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69個獲批新建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我省3個野外站獲批建設,它們分別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建設的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與地表通量野外觀測研究站,關中平原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的神木水蝕風蝕交錯帶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陝西省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報訊 (記者 張梅)日前,科技部公布了69個獲批新建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我省3個野外站獲批建設,它們分別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建設的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與地表通量野外觀測研究站,關中平原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的神木水蝕風蝕交錯帶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報訊 (記者 張梅)日前,科技部公布了69個獲批新建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我省3個野外站獲批建設,它們分別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建設的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與地表通量野外觀測研究站,關中平原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的神木水蝕風蝕交錯帶生態環境變化與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關於組織申報新建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通知
    國科基函【2005】10號各有關單位: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是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1999年,科技部將野外臺站工作納入國家「十五」科技發展計劃,並從各部門的野外臺站中擇優遴選出35個作為國家野外站試點站給予支持。為落實《2004-2005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我部將重點在生態環境、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地球物理等方面有計劃地建設和完善國家野外站體系。
  • 三峽大學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納入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新聞...
  • 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
    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地科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大學科學圖書館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叢強院士、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校長李家俊、副校長元英進等出席了儀式。李家俊在儀式上發表講話。校領導和來賓一同為「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揭牌。天津大學相關部處、院系負責人及環境學院、化工學院、理學院的教職工和學生代表等100餘人參加了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
  •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科技部擇優建設名單
    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部研究決定將69個野外站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依託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建設的「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南嶺站」)位列其中,正式進入國家級野外平臺行列。
  • 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612項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我校有9個項目入選,項目總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4月9日,主題為「擁抱新工業革命的『新工科』教育」的國際「新工科」教育研討會在我校召開,國內外150餘名60所知名高校和一批領先型企業代表參會,共同籤署了《關於成立「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的倡議》,全球首個「新工科」教研基地——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成立。
  •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個在神木~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個在神木~ 2021-01-11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