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跡幾十年的魚又見面了」——河北環渤海漁村走訪見聞

2021-01-10 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4月16日電題:「絕跡幾十年的魚又見面了」——河北環渤海漁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鞏志宏

渤海綜合治理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記者走訪河北環渤海的滄州、唐山一些漁業鄉鎮了解到,攻堅戰實施一年多來,當地重點推動陸源汙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漁業生產轉型等工作,渤海環境明顯改善,一些絕跡幾十年的漁業資源重現渤海灣。

(小標題)「渤海刀」重現渤海灣

黃驊市南排河鎮是純漁業鄉鎮,全鎮5萬多人主要靠海洋捕撈和漁業養殖為生。受疫情影響,鎮裡的漁船從3月起才陸續出海作業,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

「絕跡30年的『渤海刀』、20多年沒見的大黃花,這兩年陸續又出現了,老漁民都覺著新鮮。」從事海洋捕撈四十年的老船長任建生說,「渤海刀」是渤海特有的帶魚,比別處帶魚眼睛小、嘴巴短,肉質更肥嫩,2019年他們合作社出了十幾萬斤。

黃驊是黃渤海大型洄遊經濟魚蝦類和各種地方性經濟魚蝦蟹貝類產卵、繁育、生長的重要場所。一些漁民告訴記者,過去渤海灣物產豐富,以盛產三疣梭子蟹、中國對蝦等知名。但由於捕撈強度加大、海洋水體汙染等原因,到2000年左右,漁業資源明顯減少,中國對蝦基本絕種,野生梭子蟹、「渤海刀」、毛蚶等幾乎沒了。

近年來,渤海汙染問題受到關注。2018年11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啟動,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黃驊市有關領導說,一年多來,黃驊圍繞重點河流、近岸海域、農業農村汙水、漁業生產、海洋生態等,確定了投資6.8億元的水汙染治理項目,各項工程全面實施。

記者從黃驊水產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渤海漁業資源數量和種類穩步恢復,絕跡幾十年的渤海帶魚、大黃花、牙鮃、毛蚶等重現,可形成漁汛的已有梭子蟹、皮皮蝦、鮁魚、鯧魚等品種。

(小標題)漁村變美了 河流變清了

垃圾入箱、汙水入池,如廁不再是過去的旱廁,而是嶄新的生態廁所。記者來到南排河鎮排河村,村民講起村裡的新鮮事。

村裡的生活汙水收集池由收集池和收集罐組成,打開收集池蓋子,是一層鐵製濾網。「這樣可以把固體垃圾攔在外頭,每個收集罐儲存量2.5立方米,縣裡環衛車定期來抽走汙水。」村幹部任國東說,按每個收集池覆蓋10多戶村民的標準,村裡建了7個這樣的設施,投資小、運行成本低,符合農村實際。

記者來到村裡剛投入使用的一座生態廁所。廁所是一間封閉的屋子,配備了洗手池,屋外有三個化糞池。「為防冬天上凍,給廁所做了保溫處理。」南排河鎮副鎮長於佳新說,漁村習慣用公廁,家裡一般沒廁所。去年全鎮建成113座生態廁所,徹底改變了漁區旱廁標準低、糞汙隨排的狀況。

入海河流也變了樣。捷地鹼河是黃驊近海一條調水河道,過去曾密布著7000多畝養殖蝦池。現在,這裡不見養殖池痕跡,已恢復為自然河道。為有效改善入海河流水質,黃驊按「一河一策」推進重點河流治理,對38家涉水企業實施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去年5條重點河流均值全部達到考核要求。

(小標題)生態養殖悄然興起

在環渤海漁村,高密度、大換水等傳統養殖方式正在改變,循環水養殖、海洋牧場等生態養殖方式悄然興起。

唐山市樂亭縣已建成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興樂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負責人楊基珍說,投放人工礁相當於給海洋生物蓋房子,一般壘三層、六米高,捕撈船、拖拉網都進不去,魚蝦蟹等可在裡頭安心生長、繁殖。目前,牧場已投放礁體5000畝,石鱸魚、螃蟹、章魚等明顯增多,其中石鱸魚增長了四五倍。

為減少漁業養殖汙染,黃驊劃定灘涂養殖、近海海水養殖功能區,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控制養殖尾水直接入海。「全市已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28家,嚴控冰鮮雜魚直接投喂,並在池塘適量投放貝類、藻類淨化水質。」黃驊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忠鋒說。

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13個國省考入海河流入海口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水質目標要求,全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均達到第一類標準。「資源恢復了,說明渤海治理有成效了,漁民也更有盼頭了。」任建生說。(完)

相關焦點

  • 汙染侵蝕渤海三大灣近岸海水質量堪憂
    海岸線蒙汙飛鳥肥魚不再渤海是中國內海,這片7.7萬平方公裡的藍色海域,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隻「小海盆」,但她卻像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默默孕育著環渤海沿岸的十餘個大中小城市,也「包容」地承受著城市發展所帶給她的一切。
  • 渤海會成為死海 恢復清潔需要二百年
    據介紹,自2001年9月至今,已有數億立方米汙水通過漳衛新河排入渤海,經監測,80%測點的水質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域受汙染面積大概有10到15海裡。2000年9月以來這條河的溶解氧一直為零,生命力最強的黃眼蟹都已經絕跡。  這位漁民說:「現在汙水已汙染到大約10海裡以外的海域。過去漳衛新河的水質很好,農業、人畜用水都靠這條河,可是現在它已無法用作飲用水源了。
  • 渤海化工網——以平臺為「媒」,深化務實合作
    5月18日,河北中捷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捷石化)董事長王振華、黨委書記於國臣,下轄河北華鑫洺源石油儲運公司董事長包長江、總工程師耿萍,滄州臨港華辰石油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強、黃驊市華悅凱旋大酒店董事長張鵬、河北新啟元能源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暉一行到訪融貿通集團,深化合作交流。
  • 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發布倡議 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中新網天津10月18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港集團17日聯合環渤海各港口企業共同發布《環渤海港口企業聯合對外服務倡議》,深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建設;攜手助推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並肩助力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
  • 環渤海高鐵方案和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哪個更好?真相一目了然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可以通汽車和火車,建造方案可以選擇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也可以是橋隧結合的方式,如果建設起來的話,我國東北地區將可以橫越渤海海峽直通山東,而山東也可以直通東北,使得東北地區與山東等華東地區真正地連為一體。
  • 漁村生意火爆,無人機基地二期建設……上海金山靠這些出圈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金山嘴漁村的祥魚湖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金山嘴漁村的祥魚湖邊,張亞妹老人的家被改造為四星級民宿「我兒子買了房,住在城區,我們老兩口住在漁村裡,幫兒子收房租。」她樂呵呵地說。9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訪了位於上海金山工業區的華東無人機基地、山陽鎮的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和金山嘴漁村,對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實踐,有了切身感受。
  • 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
    11月20日,天津海洋氣象共享平臺實現環渤海多省市互聯應用。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在遼寧、河北、天津、山東等多省市氣象部門投入使用。同時該平臺提供了對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等區域的國內外主要港口的多要素精細化預報,並可實現對不同類型船隻開展航線航行氣象風險評估和西北太平洋多個海區的氣象風險評估。  據悉,該平臺的建設得到了環渤海多省市氣象部門的支持。該平臺建成後,開通了省級和市級多部門共一百六十餘個共享終端,並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
  • 2020年12月16日至22日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比上行
    12月16日至12月22日環渤海各交割港口動力煤價格運行結果長城網訊(記者 李代姣 通訊員 齊波)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12月16日至22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82元/噸,環比上行4元/噸。
  • 天津工生所承辦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
    8月26日至27日,由天津市微生物學會、河北省微生物學會、山東省微生物學會、遼寧省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南開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工生所舉辦。
  • 2021年1月6日至12日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比上行
    2021年1月6日至1月12日環渤海各交割港口動力煤價格運行結果長城網訊(記者 王守一 通訊員 齊芙)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2021年1月6日至1月12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96元/噸,環比上行3元/噸。
  • 天津市場難覓渤海灣野生魚 70餘種漁業資源降至10種
    出處:渤海早報        瀏覽量: 6063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任東海&nbsp李鴿  隨著9月1日渤海開魚,渤海早報記者走訪天津市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
  • 作為北方人一定要知道「環渤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天津
    環渤海經濟區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著名景點有五大道、天津之眼等。天津之眼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衝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 2020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比上行
    11月25日至2020年12月1日環渤海各交割港口動力煤價格運行結果長城網訊(記者 李代姣 通訊員 齊紅)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11月25日至12月1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70元/噸,環比上行4元/噸。
  • 史前生物「殭屍魚」七鰓鰻絕跡200年後重現英國(圖)
    有「殭屍魚」之稱的七鰓鰻(lamprey),已在英國絕跡200年之久,沒想到近日卻被發現再次出現在英國當地的河道內,讓許多人感到相當不可思議,環保團體表示,當年因為英國工業發展蓬勃,加上興建水壩,導致河道汙染問題嚴重,才導致其絕跡。
  • 新聞1+1:渤海汙染難治理歸根結底是法治問題
    我們再去詳細地了解一下渤海的汙染狀況。解說:七八成扇貝死亡,剩下的只有指甲蓋大小,養殖戶基本絕收。因為懷疑是漏油事件所致,前天煙臺牟平區120家扇貝養殖戶在公訴代表書上登記籤名,按下手印,決定集體起訴康菲公司。從河北樂亭到河北昌黎,再到山東牟平,儘管目前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海產品大面積死亡與石油汙染直接相關,但是對於目前的渤海灣,海洋生態的保護已經到了懸崖邊上。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9000多年來一直秀美動人的渤海,變為如今汙穢不堪的模樣,僅僅用了30多年  9000多年來一直秀美動人的渤海,變為如今汙穢不堪的模樣,僅用了30多年。  翻開《2008年渤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春、夏、秋三幅汙染海域分布示意圖讓人心情壓抑——整個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島南、北戴河和大連附近少量海岸線,其餘海岸線完全被汙染線圈住。
  • 直擊農村「網上新生活」——廣西鄉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南寧3月24日電 題:直擊農村「網上新生活」——廣西鄉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偉、陳一帆、李俞輝  直播帶貨、網上上課、數字網絡圖書館學習……記者近日在廣西多地農村走訪發現,當地幹部群眾在嚴格防範疫情的同時,積極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生產、生活和學習,開啟「網上新生活
  • 七裡灘漁村的「喀納斯湖怪」養成記
    而七裡灘漁村的總經理王忠良便選擇了七裡灘作為自己的企業名稱。王忠良從基層幹起,在國企任過總經理,歷經了四個企業,有著豐富的企業經營經驗,2016年退休後,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了布爾津縣託洪臺水庫,並接手了大紅魚養殖工作。
  • 河北唐山再現鳥網捕鳥,警方:案件已受理,正調查
    河北唐山再現鳥網捕鳥,警方:案件已受理,正調查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10-10 19:10 來源:澎湃新聞
  • 駁所謂拆分河北、撤銷河北省的謠言
    謠言稱:撤銷河北省,將河北省一分為三,即環北京區域、環渤海區域、環石家莊區域。 這句話不僅是無稽之談,而且本身邏輯就有問題。順著原話的意思,既然河北省已經被一分為三,也就是說河北省被分為互不統屬又相互獨立的三個部分,那麼又何談環XX區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