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侵蝕渤海三大灣近岸海水質量堪憂

2021-01-13 中國網

前年的唐山黑沿子

去年的唐山黑沿子

今年的唐山黑沿子

-五分之一以上海水被汙染

-六分之一海域面積為劣四類水質

-6個典型生態系統1個不健康5個亞健康

-94%重點排汙口不能滿足周邊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要求

每年此時,向南的第一批候鳥會飛過北方沿海城市上空,並在海灘、溼地上休憩、覓食,天津攝影家王建民總會邀上三兩好友,驅車趕往海邊,拿起相機捕捉下這些美麗的鏡頭。然而,這位年過五旬的攝影家根本無需往記憶的更深處尋找畫面,8月25日,他在個人微博上貼出了一組「前年,去年,今年。攝於唐山黑沿子」的照片,僅僅三年時間,碧海上空群鳥爭飛的場景變成了一隻反嘴鷸孤獨地站在開裂的大地上。

海岸線蒙汙

飛鳥肥魚不再

渤海是中國內海,這片7.7萬平方公裡的藍色海域,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隻「小海盆」,但她卻像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默默孕育著環渤海沿岸的十餘個大中小城市,也「包容」地承受著城市發展所帶給她的一切。

根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2年北海區海洋環境公報》顯示,在去年春、夏、秋三幅《渤海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中,整個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島、遼寧大連附近少量海岸線,其餘海岸線完全被汙染線圈住,幾乎無一城市可以倖免。

2008年以前,王建民在唐山沿海拍攝時,群鳥爭飛的場景仍在眼前,但近兩年,再次走訪唐山嘴東、南堡、黑沿子等地,工業區大張旗鼓地建設,伴隨著填海造陸、汙染輸出,美景仿佛只存於他的相機之中。

王建民告訴記者,從河北唐山往北,經樂亭再到遼寧盤錦,他所到的採風之地,這幾年的海灘和灘涂大多被嚴重破壞。「去年萬鳥競相落腳天津北大港溼地,實在是因為適合憩息的地方已經不多了。」

生態鏈環環相扣,同樣的無奈來自於天津漢沽大神堂像劉翠波這樣的漁民。記者查找資料獲悉,上世紀80年代,渤海三灣——山東的萊州灣、天津的渤海灣以及遼寧的遼東灣,尚是中國的黃金海洋漁場,有魚盆、蝦盆及聚寶盆之稱,海產品產量佔全中國海產的40%多。此外,渤海充當了黃海、東海相當品種水生動物的產卵場,但近年來魚蝦難覓。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巡視員王詩成曾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整個渤海年產野生對蝦4萬噸,僅萊州灣就1.6萬噸。但從1993年開始,渤海對蝦就形不成蝦汛了,最少的時候野生對蝦年產僅800噸。近幾年,渤海對蝦年產回升至幾千噸,主要是沿海各省人工培育放流的對蝦。

據悉,天津152公裡的海岸線,如今僅保留有漢沽大神堂一處漁村。王建民也時常去濱海的海灘上看一看,作為生長在漢沽的天津人,他不知道這樣的美麗能否保留住。

汙染線集中在

三大灣近岸海域

根據《2012年北海區海洋環境公報》顯示,2012年,渤海近岸海域海水汙染程度有所增加,海水環境質量總體一般。去年5月、8月、10月渤海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45760平方公裡、36160平方公裡、40510平方公裡,約佔渤海總面積的59%、47%、52%。受去年7月京津冀地區強降水影響,渤海灣8月份海水汙染面積顯著增加,渤海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增大。

根據國家海水水質標準,我國海水水質從一至四類逐次降低,功能和保護目標不同。而劣四類水是指劣於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中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水,其特徵為「有一般令人厭惡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是被嚴重汙染的海水。去年,渤海8月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約為13080平方公裡。

粗略計算,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汙染。數據顯示,2005年,渤海約有14%的海水被汙染。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就已上升至22%。

公報指出,渤海汙染較重海域主要集中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三大灣近岸海域。

2012年,北海分局以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為基礎,持續對雙臺子河口、錦州灣、灤河口-北戴河、渤海灣、黃河口、萊州灣等6個典型生態系統進行監測評價。結果顯示,錦州灣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其餘5個典型生態系統均處於亞健康狀態。

陸源汙染

應是元兇

今年夏天,在海鮮排檔的叫賣聲中,北京科技大學大一學生張曉磊第一次真正站在非旅遊景點的海邊,他覺得一陣陣反胃,「誰還有心情吃海鮮啊。」渤海的入港口處,漂浮著大量生活垃圾、廢棄塑膠袋、塑料瓶,張曉磊看著都覺得噁心,但他說,「你望向遠處,又覺得大海還是很壯觀。」

作為該校暑期社會實踐團的一員,張曉磊等百餘位北科大同學連續兩年走訪環渤海沿海城市,令他們震驚的是當地可怕的工業廢水偷排亂排、汙水灌溉等現象,「這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小了。」團隊負責人宋泮園說。「當地環保政府部門對當地排汙企業了如指掌,覺得我們是大學生不管用,向我們一一道來。而我們走訪的河流中,有些用肉眼就能看出已經被嚴重汙染了,呈現『五彩斑斕』的顏色。」

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條河流,在過去30多年裡不停注入渤海。在這些河流中,湧入大海的還有沿岸造紙廠、化工廠等排出的汙水。山東省環保部門負責人曾對當地媒體透露,小清河難治,主要原因是排汙大戶均為省內「響噹噹的大企業」,不少還是上市公司。無論主流還是支流,造紙和化工等行業的大企業星羅棋布。

2012年,渤海沿岸主要江河徑流攜帶入海的化學需氧量、石油類、營養鹽(氨氮、總磷)、重金屬(銅、鉛、鋅、鎘、汞)、砷等主要汙染物總量約為114萬噸。2012年,渤海沿岸實施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汙口(河)共82個,全年4次檢測均超標的有22個排汙口。94%的重點排汙口臨近海域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周邊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要求,其中,33%的重點排汙口對其臨近海域環境質量造成較重或嚴重影響。

渤海究竟為何蒙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夏青曾指出汙染80%源於陸地。天津科技大學海洋學院黨委書記、海洋環境專家劉文嶺更是直言:「應該都是陸源汙染造成的。」

公報指出,生態系統持續處於不健康狀態的錦州灣典型生態系統,海水環境質量較差,無機氮和重金屬汙染嚴重,無機氮濃度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重金屬鋅濃度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沉積物環境受重金屬(鎘、鋅、汞、砷、鉛、銅)和石油類汙染較重,局部海域沉積物中鎘、汞和鋅含量超第三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浮遊生物密度偏離正常水平,大型底棲生物種類很少,魚卵仔魚密度極低。錦州灣沿岸聚集的冶金、石油、化工等眾多大中型工廠成為該海域海水和沉積物重金屬汙染嚴重的直接原因。

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其他幾個典型生態系統,海水環境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無機氮或活性磷酸鹽汙染。近年來,灤河口-北戴河海域文昌魚數量呈減少趨勢。陸源汙染都是影響其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本版圖片王建民攝

 

相關焦點

  • 渤海環境堪憂生態整治「箭在弦上」
    一是汙染物入海量居高不下,近岸海域汙染嚴重。「十二五」期間,渤海的河流攜帶入海汙染物年均總量為85萬噸左右,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目前,渤海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域已擴展到除遼東灣東岸以外的幾乎全部近岸海域,汙染嚴重的海域主要集中在雙臺子河口-遼河口、天津濱海新區、萊州灣等近岸海域。    二是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部分已出現退化。
  • 廣東惠州部分區域海水受汙染海水質量變差
    藍天、白雲、沙灘、海浪,描繪出巽寮灣的詩情畫意,讓人對這片美麗的海灣充滿了想像和嚮往。然而,在今年(2010年)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重點督辦的10個議案建議中,《關於加強巽寮灣海水汙染治理工作的建議》名列其中。建議中指出,國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及深圳市科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巽寮灣海水和海沙取樣檢測的結果顯示,巽寮灣部分區域海水的各項指標達不到一類標準,海水及海沙成分中石油類超標。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銘賢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國環境報)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渤海是中國惟一的內海,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攜帶著GDP洶湧增長伴生的高汙染,在過去30多年裡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汙染。  渤海面積僅7.7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隻「小海盆」。水體交換緩慢,汙染易,治理難。此次海洋溢油,不過是在渤海病軀之上增加了一根稻草。
  • 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 汙染令人擔憂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今日在此間發布《二00八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渤海是中國唯一半封閉型內海,海域面積約七點七萬平方公裡,渤海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
  • ...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入海汙染居...
    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海域共計發現赤潮35次,累計面積2809平方公裡,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入海汙染居高不下,海洋環境災害仍然突出。 海洋生態基本穩定 「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公報》稱。 去年,國家海洋局深入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布設監測站位約11000個,獲取監測數據約200萬個。
  • 我國近海環境赤潮3900多次 近海環境汙染堪憂
    魚類種群的滅絕、自然災害的頻發等等,不得不使我們考慮如何有效地治理海洋汙染問題。這是一項艱巨又長久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治理汙染,推進海洋的健康發展。據資料,2008年我國近岸海域監測面積共281012平方公裡,其中Ⅰ、Ⅱ類海水面積212270平方公裡,Ⅲ類為31077平方公裡,Ⅳ類、劣Ⅳ類為37665平方公裡。
  • 我國海洋生態基本穩定 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圖)
    蔡華偉製圖人民日報北京3月17日電(記者餘建斌)據國家海洋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2014年,我國管轄海域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汙染嚴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質量良好。春季、夏季和秋季,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5.2萬、4.1萬和5.7萬平方公裡,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汙染要素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 《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全文)
    近岸海域是陸地和海洋兩大生態系統的交匯區域,陸地和海洋環境因素都對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有著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綜合反映了各類涉海排汙行為的強度和汙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做好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工作,不僅可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而且能夠促進陸域、海域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帶動各相關行業的生產和治汙技術進步,有利於實現陸海統籌和區域間的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 環保部就《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答記者問
    具體答問如下:  問:環境保護部發布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主要依據有哪些?  答:近岸海域是指與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大陸海岸、島嶼、群島相毗連,《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規定的領海外部界限向陸一側的海域。渤海的近岸海域,為自沿岸低潮線向海一側12海裡以內的海域。近岸海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我部高度重視近岸海域的環境保護工作。
  • 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告訴記者:「按照『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的思路,《作戰方案》在國家確定的渤海海域以及沿渤海4市基礎上,拓展了作戰範圍,將全省管轄海域以及小清河、海河、半島流域範圍11市全部納入作戰範圍,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全面推進陸、岸、海汙染綜合防治,努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 新聞1+1:渤海汙染難治理歸根結底是法治問題
    40%的重點排汙口鄰近海域水質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27%的重點排汙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有所惡化。1/4以上的渤海海域海水環境受到不同程度汙染。一連串的數據似乎讓我們明白,康菲對渤海的汙染並非個案,由於渤海是中國半封閉內海,自淨能力差,周邊又都是工業發達城市,海水汙染非常嚴重。為了治理渤海,多年來國家海洋局一直在推動建立專門的保護渤海環境的立法,但是一直難以有實質性的進展。
  • 造一個全球最大淡水海,渤海灣圍起來300年,中國能完成嗎?
    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的渤海灣,位於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至山東省黃河口,由薊運河、海河等注入,海床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沉積物以粉砂和細顆粒泥沙為主,渤海灣石油儲量豐富。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西邊塘沽是重要的港口。
  • 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汙染堪憂,十個嚴重空氣汙染城市...
    水汙染:水域汙染海河最重,地下水汙染堪憂《公報》顯示,在各大流域,海河流域汙染最重,為中度汙染;其次是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流域,為輕度汙染。我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堪憂。2017年,全國5100個水質監測點位中,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佔比近七成。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刊發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第1期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主要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三大海灣,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壯大,對於渤海及其海灣的開發強度日益增強。由於渤海是封閉性內海,年降水量少,水體的交互作用和稀釋作用差,加之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致使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嚴重,對於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 將渤海灣圍起來,造一個全球最大的淡水海,以中國實力能完成嗎
    同時近些年有一種聲音湧現出來,能不能將渤海灣圍起來,,將渤海變成一個內海,隨著黃河、海河以及遼河的不斷注入,未來的渤海灣遲早會變成一個大型的內陸淡水湖泊,到時候不僅能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還會加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聯繫,可謂一舉兩得。但是,這種宏偉工程可以實現嗎?第一,從基建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完全有實力造得出來。
  • 我國四大海區中,哪一個汙染最嚴重?
    很多人依靠主觀推測,認為渤海汙染最嚴重,而且是非常肯定地說,理由有:渤海是內海,海域較封閉;渤海周邊人口密集,經濟發達,重工業多。這其實都是想當然的看法,根據官方的一些調查公報來看,東海汙染最嚴重,其次是南海和渤海,黃海的汙染最輕。
  •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徵求...
    第二部分 數據處理(徵求意見稿)4.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質監測(徵求意見稿)5.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四部分 近岸海域沉積物監測(徵求意見稿)6.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徵求意見稿)7.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監測(徵求意見稿)8.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 渤海大型魚類已近枯竭 十張圖了解2018年中國海洋開發現狀與趨勢
    全國約十分之一的海灣受到嚴重汙染,部分地區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溼地等生態系統破壞退化問題較為嚴重,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多發頻發,溢油、危化品洩漏等環境風險持續加大。根據海洋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近海海域低於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域面積按春、夏、秋、冬季節分別為4.11萬、3.36萬、4.68萬、4.81萬平方公裡,分別佔據近岸海域面積的14%、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