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環境堪憂生態整治「箭在弦上」

2020-11-26 華夏經緯

  

 主持人:本報記者 方正飛
  

  嘉賓: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關道明
  

  《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作了分析。針對渤海生態環境的狀況、問題與治理措施,《中國海洋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關道明。
  

  主持人:渤海目前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關道明: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多年來,為支撐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
  

  一是汙染物入海量居高不下,近岸海域汙染嚴重。「十二五」期間,渤海的河流攜帶入海汙染物年均總量為85萬噸左右,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2001~2015年,渤海優良水質(符合一、二類海水標準)海域由95.7%下降到78.3%,劣四類嚴重汙染海域由1.8%增加至5.2%。目前,渤海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域已擴展到除遼東灣東岸以外的幾乎全部近岸海域,汙染嚴重的海域主要集中在雙臺子河口-遼河口、天津濱海新區、萊州灣等近岸海域。
  

  二是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部分已出現退化。受到陸源排汙和海岸帶開發活動等影響,環渤海地區近岸和近海生態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2016年,6個海洋生態監控區監測結果顯示,渤海重要的河口和海灣生態系統均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錦州灣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雙臺子河口和灤河口-北戴河口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狀態,渤海灣、萊州灣和黃河口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渤海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退化嚴重,漁業資源衰退,重要經濟漁業資源大幅減少。
  

  三是環境風險突出,災害事故頻發。渤海的油氣產量佔我國海上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加之進出渤海船舶年均約60萬艘次,導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風險增大。2006年至今,渤海共發生了132起不同規模的溢油事件。赤潮災害頻發,2010~2015年,年均出現赤潮9.8次,累計發生面積2021平方公裡。渤海濱海平原地區還是我國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的高發區。主持人:造成渤海汙染嚴重的原因是什麼?關道明:渤海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複雜,造成渤海汙染嚴重的基礎因素是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半封閉性內海的地理特徵導致水交換周期長,汙染自淨能力差。根本原因是環渤海地區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和重型化的產業結構,在僅佔全國總面積5.4%的環渤海地區內,集中分布了全國總人口的18.5%、國民生產總值的22%,陸源汙染物排放和海岸帶開發利用活動導致海洋資源環境不堪重負。
  

  渤海80%以上的汙染為陸源,80%以上的陸源汙染來自河流入海排放。近年來,雖然各部門高度重視渤海汙染問題,在渤海實施了很多管控措施和整治行動,但渤海的地理特徵造成汙染物難以通過水動力條件向外遷移。汙染物在渤海長期積累,部分汙染物含量超標。
  

  同時,渤海較差的自淨能力決定了需要長時間治理才能消除汙染影響。一旦發生氣候變化等狀況,渤海局部區域環境可能會惡化。因此,渤海環境整治仍需長期關注和持續投入。
  

  主持人:國家海洋局在渤海環境汙染治理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關道明:為遏制渤海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家海洋局會同有關部門將渤海作為「十三五」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域,在渤海實施最嚴格的綜合管控措施,力爭渤海主導生態功能不退化、環境質量不降低。
  

  一是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率先在渤海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將渤海35%以上的管理海域和30%以上的自然岸線劃定為紅線區,實施嚴格管控。不斷完善渤海海洋保護區體系,在渤海建成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18處,總面積約3429平方公裡。
  

  二是全面推進環境整治修復。「十二五」期間,在環渤海地區累計投入21.77億元,用於開展63個整治修復項目和7個海島保護項目。2016年,國家海洋局與財政部共同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給盤錦、秦皇島、大連、錦州和煙臺等城市匹配資金,支持開展濱海溼地修復、水質汙染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等。
  

  三是狠抓監督管理和汙染防治。嚴格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環境治理要求,把好海洋工程環評報告核准關,嚴禁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項目落地渤海。健全完善渤海海洋溢油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渤海石油勘探開發定期巡查制度。在天津等地積極開展入海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和試點。
  

  各級海洋部門每年開展海洋環境質量、入海排汙口、生態監控區、赤潮監控區、海洋保護區、海水浴場等14類約3000餘個站位的監測工作,年均獲取各類監測數據近100萬組,全面掌握渤海生態環境狀況。(來源:中國海洋網)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山東省政府日前印發《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以下簡稱《作戰方案》),就渤海區域環境整治定目標、劃重點,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告訴記者:「按照『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的思路,《作戰方案》在國家確定的渤海海域以及沿渤海4市基礎上,拓展了作戰範圍,將全省管轄海域以及小清河、海河、半島流域範圍11市全部納入作戰範圍,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全面推進陸、岸、海汙染綜合防治,努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 ...渤海生態保護修復專項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
    2018年11月5日至12月5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遼寧省開展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同步開展渤海生態保護修復專項督察。2019年5月15日,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督察意見,並移交了6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要求認真調查,嚴肅處理。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2019年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渤海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通過三級排查,實現渤海三千多公裡的海岸線有口皆查,為有效管控陸源汙染源、提升渤海生態環境質量奠定基礎。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三省一市13個沿海城市(區)一級和二級排查,正在進行三級排查。2019年6月,我部印發了《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將消除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打造為渤海攻堅戰的標誌性成果。
  • 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汙染堪憂,十個嚴重空氣汙染城市...
    近日,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 生態環境部第一艘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出海 為渤海深度「體檢」
    它是生態環境部第一艘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也是系統性能最強的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7月16日,「中國海監108」船從大連出發執行入列後的首個任務,為渤海做全身深度「體檢」。監測48項指標為配合打贏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準確掌握渤海水質狀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了這次夏季航次監測。相較冬季航次、春季航次和秋季航次,本次為全測項航次,監測內容更為豐富全面。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在尚未完成整治任務的省份中,廣東、江蘇餘下問題數量較多,分別為73個和49個,兩省剩餘問題數佔剩餘問題總數的44%。對仍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問題,生態環境部將緊盯不放,督促落實地方黨委政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責任,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確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務。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銘賢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葫蘆島治理海洋生態培育壯大海洋經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我省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讓遼寧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初秋時節,本報全媒體記者深入遼瀋大地,聆聽綠色發展的鏗鏘足音,感受綠色發展的美好生活,推出「碧海藍天看遼寧」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現在大家看到的山南浴場是覺華島上最好的浴場,水好,沙灘更好。」
  • 堅決抓好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
    1月13日,郫都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2021年第一次工作例會,傳達學習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和成都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對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區政府副區長徐傳峰出席會議並講話,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汙染侵蝕渤海三大灣近岸海水質量堪憂
    根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2年北海區海洋環境公報》顯示,在去年春、夏、秋三幅《渤海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中,整個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島、遼寧大連附近少量海岸線,其餘海岸線完全被汙染線圈住,幾乎無一城市可以倖免。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措施與行動中央環保督察5月15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渤海生態保護修復專項督察意見。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印發全市「回頭看」整改方案,建立了「工作專班」、「掛圖作戰」、「跟蹤問效」三項整改工作機制,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見底見效。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李幹傑說,生態環境部的基本職責定位是「監管」,統一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者職責,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  制度制定,即統一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政策、規劃和標準,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制定自然保護地體系分類標準、建設標準並提出審批建議等;  監測評估,即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評估生態環境狀況,統一發布生態環境信息;  監督執法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國環境報)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新疆艾比湖生態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央廣網博樂1月7日消息(記者張雷 博州臺記者劉傳祺 王景濤 黃根喜)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新疆艾比湖提出的整改意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開始對艾比湖生態環境進行整治,目前取得了顯著成效。從1996年開始開採,20多年來大量開採導致艾比湖生態繩系統受到嚴重影響。一到打撈期,來這裡的人們多達上千人,他們的活動對艾比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組的督查,艾比湖滷蟲捕撈區立即進行整治,短期內就取得明顯成效,現在艾比湖滷蟲捕撈區的民房建築全部消失,恢復一片寧靜的湖岸。
  • 生態環境系統開展海洋垃圾專項整治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巴家偉)4月17日,市生態環境局圍繞海灘垃圾專項整治,對西崗區北部沿海單位海灘垃圾整治工作開展專項檢查,各屬地分局對轄區浴場、岸線區域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巡查、督導。    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經現場勘查,廠區近岸海域可視範圍內均未發現漂浮垃圾。
  • 尹中卿:目前海洋生態環境壓力較大,近海汙染情況嚴重
    四是海洋生態環境壓力較大,近海汙染情況較嚴重,生物資源衰減狀況未得到根本好轉。此外,據尹中卿介紹,此次調研,在常委會分組審議國務院專項工作報告中,對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出了很多建議,包括科學用海、產業興海、科技強海、生態護海、開放活海等。
  •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招遠分局三舉措加強水汙染防治 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到國家長遠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招遠分局紮實進取,真抓實幹,在改善水環境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以來,界河、大沽河兩條國控河流年均值全部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其中,界河達到地表水五類水質標準,大沽河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
  • 渤海汙染取得顯著成效 海洋汙染防治這盤「棋」剛開啟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指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戰,從渤海當前開展的河海共治「消劣行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圍填海嚴格管控等行動均是我國探索海洋汙染治理的新路子。渤海汙染治理範圍定為渤海全海區和環渤海的三省一市,重點是環渤海「1+12」城市,包括天津市、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省。
  • 區生態環境分局推進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
    本報訊  (融媒體記者樊芸  通訊員番環宣)日前,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主持召開專題工作會議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然而,目前我國沿海地區黑水入海、非法圍填海、垃圾漫灘等環境問題突出。機構改革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圍繞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以及整治工作,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非法圍填海和海洋微塑料汙染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