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2018年-2019連續兩年、2020年前三季度近岸海域國考監測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穩定達到100%。
治海先治河,入海河流消除劣V類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河北省堅持治海先治河,突出抓好入海河流綜合治理。「河北省建立了入海河流水質監測考核體系,將全省49條入海河流99個斷面設定水質考核目標,並增加監測總氮,每月對監測結果實行全省通報,對超標斷面嚴重的市縣實行約談、扣繳生態補償金等,對總氮超基準值斷面所在縣區實施預警。2019年-2020年省級扣繳生態補償金2580萬元,壓實屬地政府治河主體責任。」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軍向記者介紹說。同時,河北省組織沿海城市開展入海河流達標攻堅和消除劣V類專項行動,秦皇島市對9條入海河流總投資約10億元實施河道整治、生態溼地建設等20餘項工程,滄州市投資約1.75億元對4條入海河流實施河道清淤、生態治理等五項工程,唐山市實施全域治水、清水潤城,使入海河流水質保持穩定達標。大力推進治汙攻堅,河北省入海河流水質實現全面改善。監測數據顯示,河北省13條國考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斷面,2019年、2020年1月-11月入海口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標準,達標率100%,其中達到Ⅲ類以上優良水質6條。
治河先治汙,陸源汙染物大幅削減
治河先治汙,河北省大力開展陸源汙染防治攻堅。全面推進重點流域26座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其中秦皇島、唐山市汙水處理廠排出的中水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滄州市達到地表水準V類。推動沿海地區大力開展城鄉綜合整治,基本實現農村汙水管控與治理全覆蓋,「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相繼推行海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做到涉氮重點行業816家企業持證排汙,持續削減總氮等汙染物入河入海量。管好直排海汙染源,有序推進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沿海三市持續加大直排海汙染源監測整治力度,對秦皇島港、山海關等區域企業直排口實施封堵,強化唐山、滄州直排海汙染源企業監測執法力度,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實現直排海汙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同時,河北省按照「查、測、溯、治」工作原則有序開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推動唐山試點先行,已完成1551個排汙口監測、2250個排汙口溯源和112個臨時排汙口和無排水功能的點位取締拆除。對秦皇島兩家私自破壞已封堵的入海排汙口企業依法依規進行清理拆除,完成了國家下達的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汙口清理工作。
推行灣長制,建立陸海協治新模式
「河北省全面推行灣長制,明確各級政府一把手擔任灣長,建立了省、市、縣、基層四級灣長及灣長制辦公室組織體系。」趙軍介紹說,河北省將全省海岸線劃分為16個責任灣區、111個責任灣段,明確各級灣長147人,其中省級灣長1人、市級灣長7人、區級灣長36人、基層灣長103人,使每一寸海灣都有人管,初步建立海洋環境治理新模式。目前河北省已初步建立了與灣長制相適應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並配套建立了巡查制度和反饋督察制度,把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和近岸海域汙染防治重點任務納入灣長制工作內容,其中縣區級灣長劃定責任區,基層灣長劃定責任段,責任區、責任段之間實現無縫銜接。各級灣長根據巡查制度加強巡灣督導,發現問題及時交辦,再按照督察反饋制度盯辦整改。截至目前,各市級灣長結合重點工作開展了巡灣,縣區級灣長累計巡灣140多次,基層灣長累計巡灣880多次,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多部門協調配合,深入實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河北省人大出臺了《關於加強船舶大氣汙染防治的若干規定》,加大削減沿海城市和海上大氣汙染物力度;開展近岸海域生態修復,沿海三市投資約4.7億元,修復海灣岸線17公裡,完成率121%,修復濱海溼地1229公頃,完成率154%;著力推進海水養殖汙染防控,連續兩年安排專項資金7400萬元,加強漁港汙染防治設備設施建設,清除違法或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海水養殖8000餘公頃。同時,持續實施渤海增殖放流和漁民減船轉產工作。2019年-2020年累計已放流水生生物苗種21.74億單位以上,海洋捕撈漁船從2017年的4113艘下降到2019年底的3480艘,削減了15%;治理船舶汙染,基本實現港口船舶生活汙水、含油汙水和船舶垃圾達標處理。這些措施的實施,保障了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十四五」分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處長郭電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下一步,河北省將以「美麗海灣」的保護與建設為統領,強化綠色發展引領,鞏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成果,切實解決老百姓身邊存在的突出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以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沿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北省結合實際,將近岸海域初步劃分為海洋生態功能區、旅遊休閒娛樂區、漁業資源保障區、港口和臨港產業區4類區域,共劃分灣段13個,其中跨市灣段1個、獨立灣段12個。按照「海灣環境質量良好、海灣生態系統健康、親海環境品質優良」等「美麗海灣」的基本要求,河北省擬利用3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分類有序推進「美麗海灣」的保護與建設工作。「十四五」期間,河北省擬完成秦皇島灣及秦皇島北部親海旅遊區、唐山灣國際旅遊島區塊、黃驊港綠色港口發展區等灣段的「美麗海灣」建設工作。「十五五」期間,河北省擬推進七裏海灣、灤河口生態功能區、唐山灣和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等綠色港口發展區的「美麗海灣」建設工作。「十六五」期間,河北省擬完成唐山東部及西部、滄州北部等生態健康養殖及漁業資源保障區和滄州南部親海空間拓展區等灣段的「美麗海灣」建設。通過3個「五年計劃」,15年的持續發力,逐步提升海灣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海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到2035年,河北省力爭基本建成「水清灘淨、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為實現「美麗中國」、「美麗河北」的建設目標貢獻環保力量。
來源:中國環境報
【來源: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