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

2020-12-05 中國天氣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1/4)

今日(10日)上午9時56分,天津市氣象臺發布海上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今天白天到明天白天,渤海西部中部海面將有西南風轉東北風6-7級。自入秋以來,天津逐漸轉涼,海上出現大風的天數也日漸增多。作為天津唯一有人值守的海上氣象臺站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氣象觀測站,那裡的氣象觀測人員無論颳風下雨、不分白晝黑夜地堅守在那片海上,每天堅持開展天氣觀測,保證了天津海上觀測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文/張妍 圖/劉國強)

2016年10月10日 11:38

渤海埕北A平臺距離天津港38海裡,目前有2位觀測員輪班值守在平臺上的觀測站,一般情況下每隔28天輪換一次。在海上,觀測員要每天三次將自動氣象站採集到的觀測數據編寫成報文抄錄下來,通過電話上傳至濱海新區氣象臺,新區氣象臺再形成自動識別的統一數據格式自動上傳至市氣象臺。(文/張妍 圖/劉國強)

2016年10月10日 11:39

目前,海上觀測站已經由人工觀測改為自動觀測,雖然無需觀測人員去「看天」觀測,但隨時也要關注觀測站、採集器等儀器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如果有問題要及時修理。(文/張妍 圖/劉國強)

2016年10月10日 11:40

海上沒有建築遮擋物,如果颳起大風是非常危險的,儘管如此,不論颳風下雨,海上觀測員都要確保自動氣象站的正常運轉,如果風杆上的儀器出現了故障,不論刮多大風,他們都要爬上去檢修,為的就是保障海上觀測數據的完整性。(文/張妍 圖/劉國強)

2016年10月10日 11:40

相關焦點

  • 鐵嶺縣氣象局開展冬季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巡查維護工作
    冬季來臨,鐵嶺縣氣象局裝備保障人員於近期對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巡查維護,確保各類氣象儀器正常運轉、氣象數據採集傳輸穩定。此次巡查維護包括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和觀測站觀測設施兩大部分。裝備保障人員對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各類參數、報警設置、通訊指示燈狀態、軟體運行版本進行了基礎檢查,並校對時間,確保實時數據及時上傳,監控軟體和備份自動氣象站正常運行。其次對觀測場溫溼度、氣壓、風向風速傳感器運行情況,各分採狀態指示燈和主採集器箱體密封情況,以及觀測場四周探測環境進行了檢查,並對降水現象儀進行維護,確保觀測設備正常運行,氣象監測數據精準有效,為氣象服務工作提供第一手可靠數據依據。
  • 8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臺站完成試點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6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並部署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討論了試點運行方案的可行性,並對試點運行方案提出了改進建議。
  • 泉州三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
    閩南網6月19日訊 泉州3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昨天上午,泉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主任會議透露,由於城市範圍逐漸擴大等原因,原有的氣象站逐漸圈在城市中央,恐影響氣象監測結果。2010年,晉江市政府向省氣象局請求,搬遷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
  • 天津海洋氣象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渤海預報解析度精細到1公裡
    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臺長劉彬賢說,5年來,本市海上氣象觀測站,從3個增加至18個,面向環渤海區域的海洋氣象觀測站網初步建成,全部實現自動化觀測,觀測數據上傳頻次從1小時加密為10分鐘。通過引進FY—4A垂直探測儀反演系統,實現對風雲衛星數據的反演,進而獲取北方海區海溫、海霧、海浪、海風等多種海上實況信息,精細到逐2小時101層16公裡解析度,為提升海洋精細化預報能力和突發天氣「捕獲」能力提供重要依據。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作為全國三大海洋中心氣象臺之一,承擔著黃渤海海域氣象服務職責。
  • 富寧縣平臺通用機場臨時氣象觀測站正式投入使用
    5月29日下午,富寧縣氣象局安排氣象觀測人員正式進駐富寧縣平臺通用機場臨時氣象觀測站,該站在北京時間2018年6月1日00時正式開始氣象數據的觀測。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氣象處的指導下,富寧縣氣象局將臨時觀測站的位置選定在板侖鄉平臺村。
  • 海南氣象護航海上絲綢之路
    自2012年海南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籤署共同推進氣象為國際旅遊島建設服務合作協議以來,海南省氣象部門推動中國南海氣象預警工程項目建設的腳步就沒有停歇。圍繞三亞六道嶺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西沙永興島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建設,加強南海海域氣象觀測體系建設,強化對海洋氣象的監測分析。
  • 山東:規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自2016年1月1日起,《山東省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狀況通報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山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開始實行嚴格的通報與評估制度。
  • 地面氣象觀測:從人工到全面自動的跨時代轉變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氣象觀測員成為歷史。
  • 內蒙古119個國家級觀測站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日電(記者哈麗娜、魏婧宇)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119個國家級觀測站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
  • 淄博市首家自動氣象觀測站今日上線
    21日,淄博市智慧城市項目首家自動氣象觀測站投入運行啟動儀式在張店區科苑街道泰苑社區舉行。站點投入運行後,泰苑社區的居民將會獲得更加精準的數據推送,不出社區就能隨時了解本地的天氣實況和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並且還將進一步優化淄博市綜合氣象觀測站網布局,進一步充實淄博市觀測項目和觀測手段,更好地滿足城市短歷時暴雨、強對流、城市內澇等災害性天氣服務需求,對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提升社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一、觀測分類地面氣象觀測臺站按承擔的觀測業務屬性和作用分為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三類,此外還有無人值守氣象站。承擔氣象輻射觀測任務的站,按觀測項目的多少分為一級站、二級站和三級站。  國家基準氣候站--簡稱基準站。
  • 山西:開展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武雅麗 通訊員王宛萌報導 今年4月至6月,山西省氣象局對全省國家級臺站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地面氣象觀測站》(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高空氣象觀測站》和《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和高空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
  • 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投入運行
    2月7日,由中國海油工程建設部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統一規劃的首座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在渤海歧口18-1平臺完成安裝調試。經現場測試,監測系統工作穩定,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成功實現了系統連接和數據交換。   歧口18-1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象參數和水文參數。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
    在評估分析現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的探測環境、空間布局、所在區域天氣特徵和對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的基礎上,以現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為主體,在我國天氣系統移動路徑、氣象災害多發區、資料稀疏區、氣象服務重點區、天氣預報關鍵區,建設一批國家級無人自動氣象站,增強觀測數據獲取能力,優化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網(布局草案見附圖2)。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年:從地面人工到空天地一體化自動觀測
    從21人的延安清涼山氣象訓練隊到如今十餘萬之眾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從觀測預報服務業務基礎薄弱到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以服務國防為主到走入尋常百姓家……70年新中國氣象事業史波瀾壯闊,盪氣迴腸。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兩年19個氣象臺站探測環境遭破壞今年4月,株洲市規劃局修改城東一個名為「紫東苑」的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7棟房子由原來22層高分別不等地降低了5至8層。株洲市氣象局終於鬆了口氣。該樓盤位於株洲氣象觀測站北面約200至300米之間,這個觀測站是國家最高級別站——基準氣候站,其觀測數據要參與國際交換。
  • 海洋一所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
    本報訊 (記者 王 晶 通訊員 齊 敏)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舉行自然資源部渤海海峽生態通道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渤海野外站」)揭牌儀式,全面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與建設工作。  渤海野外站前身為海洋一所2014年聯合煙臺長島共建的「渤海海峽野外臺站」,2019年10月通過自然資源部評估並納入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系列,旨在提升對渤海的現場觀測能力和研究水平。
  • 青島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近日,青島市氣象部門加強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全市氣象監測精密水平。據悉,該項工作計劃於2022年完成,內容主要包括評估優化氣象觀測站網、跟蹤調研氣象探測新設備新技術應用、構建市級主導、區(市)一體的裝備保障業務。
  • 這些氣象科技,愛了愛了!
    面對寒潮,中國氣象局於1月6日18時啟動四級應急響應,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預警和海上大風預警。其中,1月6日18時31分,監測顯示,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天氣愈冷,服務愈熱!來看極寒天兒的氣象神器!
  • 北京新增61個自動氣象觀測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近日,依託市政府、區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北京市氣象局組織在門頭溝、房山、通州、朝陽區加密布設自動氣象站。截至6月底,新增61個自動氣象站,全市自動氣象站總數達到43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