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月桂通訊員戴澤亮向德龍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本位於鄉郊僻壤的氣象觀測站,漸漸進入城市高樓的包圍圈,面臨難以準確預測天氣的威脅,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壓力日趨嚴峻。
兩年19個氣象臺站探測環境遭破壞
今年4月,株洲市規劃局修改城東一個名為「紫東苑」的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7棟房子由原來22層高分別不等地降低了5至8層。株洲市氣象局終於鬆了口氣。
該樓盤位於株洲氣象觀測站北面約200至300米之間,這個觀測站是國家最高級別站——基準氣候站,其觀測數據要參與國際交換。3月份,株洲站的工作人員發現,「紫東苑」樓盤違規施工,其中兩棟樓房建設高度已接近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高度。通過多方協調,規劃部門修改了該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保護了株洲國家基準氣候站的氣象探測環境。
面積擴張、高樓林立,本是一個城市發展進步的標誌,但卻給氣象觀測出了一道難題。一般來說,氣象觀測站應該設在能較好反映本地較大範圍的氣象要素特點的地方,四周必須空曠平坦。由於城市的擴容和建築物過高的影響,我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氣象探測臺站進入了城市高樓的夾縫中,城鄉建設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據省氣象局統計,近兩年來,我省97個氣象觀測站中就有19個臺站的探測環境因建築施工遭到破壞,此外還有大量觀測站面臨著被破壞的危險。
氣象觀測環境對天氣預報影響較大
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對天氣情況做出準確預報,除了預報員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外,還要有現代化的科技儀器,比如雷達、監測氣象站等。其實除了這些,氣象觀測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當氣象觀測站東面和西面的建築物超過探測環境保護的控制高度後,將遮擋日照計和地溫場的太陽光,減少日照記錄,降低地面溫度。」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副處長鄭麗春說,觀測場四周出現超過探測環境保護控制高度的建築物後,將對臺站的風向、風速、溫度、溼度、降水等造成影響,影響雲、能見度、天氣現象的觀測。
此外,觀測場周圍探測環境遭到破壞後,觀測資料將出現非均一性和突變性,對研究氣候變化帶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報預測造成不利影響,影響到全省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處置能力。
氣象事業發展應列入城市發展規劃中
氣象探測數據是記錄氣候變化和準確進行天氣預報的基礎,世界氣象組織對氣象數據的觀測環境有明確要求。
根據我國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高空氣象探測站四周的障礙物對探測系統天線形成的遮擋仰角不得大於5度;在探測氣球施放場地半徑50米範圍內,不得有架空電線、建築物、樹木等障礙物;其他建築物和火源與氫氣房的距離不得小於50米;自動氣象站四周不得有致使氣象要素發生異常變化的幹擾源……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氣象工作的特殊性,把氣象事業的發展也列入到城市發展的規劃當中。」鄭麗春說。城市的發展往往不考慮氣象觀測點,逼著一些氣象站只好「搬家」,而氣象觀測站不停「搬家」,直接導致氣象資料不連續,無法系統地開展氣候變化分析研究。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和連續性一旦受破壞,對研究和科學評估區域乃至全國、全球氣候和氣候變化等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可恢復的。
今年5月12日,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氣象、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等管理部門要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和城鎮的控制性規劃統一管理,切實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