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2日16:13

工作人員高溫下在聚精會神進行勘測。  

工作人員在高溫下測量四周障礙物仰角和斜距。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運國 李鶴華 白紅霞報導 7月30日~8月1日,河南省舞陽縣氣象局在漯河市氣象局業務科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成了對舞陽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的調查評估工作,為全面掌握和科學評估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現狀,切實加強探測環境保護和管理工作以及氣象觀測站網布局調整和氣象觀測數據質量控制提供基礎資料。

  期間,工作人員對舞陽國家氣象觀測站基本情況,觀測場周圍20公裡範圍內土地使用情況,觀測場四周可視範圍內障礙物仰角記錄表,觀測場四周可視範圍內障礙物仰角圖及地面觀測場四周全景照片,觀測場四周2000米範圍內障礙物登記表,觀測場四周2000米、1000米和800米範圍內障礙物仰角和斜距記錄表,觀測場四周500米範圍內鐵路公路大型水體及幹擾源體登記表,地面氣象站探測環境評分表,地面觀測場全景照片和地面站址平面示意圖,地面觀測場四周情況平面示意圖等有關內容進行了認真調查、測定、計算、記錄、繪製和評估。  

(責任編輯:連濤)

 

  相關新聞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山西:開展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武雅麗 通訊員王宛萌報導 今年4月至6月,山西省氣象局對全省國家級臺站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地面氣象觀測站》(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高空氣象觀測站》和《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和高空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
  • 青島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近日,青島市氣象部門加強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全市氣象監測精密水平。據悉,該項工作計劃於2022年完成,內容主要包括評估優化氣象觀測站網、跟蹤調研氣象探測新設備新技術應用、構建市級主導、區(市)一體的裝備保障業務。
  • 8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臺站完成試點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6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並部署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討論了試點運行方案的可行性,並對試點運行方案提出了改進建議。
  • 關於《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觀測站》幾點學習心得
    一、地面氣象觀測站:為開展長期連續的地面氣象觀測,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以及國務院其它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其它有關部門設立地面觀測場所。(1)國家基準氣候站:根據國家氣候區劃,以及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的要求,為獲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長期、連續資料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50年不變。(2)國家基本氣象站:根據全國氣候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需要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30年不變。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3月份,株洲站的工作人員發現,「紫東苑」樓盤違規施工,其中兩棟樓房建設高度已接近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高度。通過多方協調,規劃部門修改了該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保護了株洲國家基準氣候站的氣象探測環境。面積擴張、高樓林立,本是一個城市發展進步的標誌,但卻給氣象觀測出了一道難題。一般來說,氣象觀測站應該設在能較好反映本地較大範圍的氣象要素特點的地方,四周必須空曠平坦。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除此之外,此次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還將探索取消臺站日常守班、人工定時觀測、人工連續觀測天氣現象、重要天氣報、地面觀測記錄簿記錄、值班日記填寫、人工數據質量控制等7項任務,對人力資源進行更為合理的優化配置。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是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建成現代化氣象強國的必然要求,是適應國際、國內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
  • 尖扎: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通過驗收
    11月24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通過業務驗收。該站新址試運行以來,儀器設備運行穩定,數據採集及傳輸正常,探測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為加快實現氣象現代化起到推動作用。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始建於1908年、原名為長春氣象站的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觀測場布滿自動化觀測儀器。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1999年至2008年,中國氣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推廣建設和應用。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行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序幕。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發展,通過配備自動觀測設備及應用衛星遙感、多源數據自動綜合判識、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手段,全面自動化觀測逐漸具備現實基礎。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4月1日,在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氣象觀測儀器。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4月1日,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全自動觀測儀正在運行。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全面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
  • 地面氣象觀測:從人工到全面自動的跨時代轉變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氣象觀測員成為歷史。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正式啟用
    衡陽日報訊(通訊員 張秀環 李輝 見習記者 李佳玲)去年12月31日20時,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觀測數據順利入庫上級信息處理中心,標誌著該站正式投入運行。 據悉,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同年12月完成對比氣象觀測站建設。2019年6月完成了觀測場基礎設施建設,11月通過省氣象局專家驗收,12月底獲得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啟用新址,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在衡山縣黃花新區武廣大道旁,觀測場海拔159.1米,氣壓傳感器海拔160.1米。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從4月1日起,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青海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工作人員胡文珺向記者介紹道。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