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2020-12-05 閩南網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目前,氣象站的「心臟」——氣象觀測場已在崎山山頂處完成建設,安裝了新型氣象自動站,與舊址設備實行同步數據觀測,數據將進行至少一年的對比分析,為實現觀測站整體搬遷做好準備。

  為何搬家?原觀測點影響天氣預報準確性

  近年來,隨著晉江地方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位於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的原晉江氣象觀測站腹地已失去了往日的觀測優勢。

  晉江市氣象局副局長陳雅蓮介紹:「觀測場四周布滿了建築物,障礙物累計遮擋面積達2434.2平方米,氣象探測環境逐漸受到較大影響和破壞。」據了解,氣象觀測的環境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在觀測站旁邊建一座高樓很可能會影響日照的觀測,建一排房子就會影響風向風速的觀測,周邊焚燒垃圾或莊稼就會影響溫度的觀測。「可以說觀測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每一個氣象數據的真實程度,進一步影響著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準確性。」

  如今的120號氣象觀測站,觀測的氣象數據已無法滿足氣象觀測工作的核心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三性」要求,2007年,在全國氣象臺站觀測環境調查評估中觀測場還被評定為不合格臺站,整改搬遷迫在眉睫。

  「新家」如何?裝備精良氣象科普基地落戶

  此番晉江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的「新家」,位於晉江即將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城市自然生態山體公園——崎山公園的山頂,海拔高度約135米,距原址直線距離約2600米,高差80米。根據前期的調研和方案設計,位於崎山山頂的「新家」佔地面積27.85畝(185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04.8平方米,總投資約1820萬元。

  「新家」雖尚未落地,但其探測環境優良,氣候條件相近,觀測數據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符合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探測環境保護要求,目前正在加速推進「新家」的搬遷速度。「能見度將實行機器自動觀測取代人工觀測,每分鐘自動形成能見度數據上傳到相關平臺,不僅更精確,也能減輕人工投入成本。」晉江氣象臺臺長吳徐燕表示,除了原有的氣溫、風向、降水早已實現自動化觀測外,搬家後,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今後專業氣象人員將更多地往維護保障方面轉移。

  為了讓晉江市民和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氣象知識,親身感受預報天氣的科技魅力,新址將同時建設氣象科普基地,構成生態公園的氣象科普功能區。屆時,市民可以通過近距離觀摩和聲畫一體的形式,揭開氣象知識的神秘面紗。

  家當幾許?軟硬兼備提升預報準確率

  對氣象部門來說,做好對風雲變幻、陰晴冷暖等天氣情況的準確預測和精細傳播,讓市民真正享受氣象服務是關鍵。不少市民常常會調侃天氣預報不準,其實,在保證預報準確度方面晉江已經下了不少功夫。天氣預報的準確與否,在於軟硬體設施兼備。

  除了上述提及的觀測儀器逐步自動化外,晉江的氣象預報網絡也遍及各鎮(街道)。據了解,晉江現有的國家一般氣象站是泉州5個一般氣象站之一,此外,晉江19個鎮街都有氣象信息服務站,承擔著「上傳下達」的橋梁作用,確保氣象信息及時準確傳入百姓耳中。

  硬體設備日臻完善,那麼軟體上又有何保障呢?吳徐燕告訴記者,氣象站的工作人員在工作狀態下,從早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這24小時內都要進行預報服務和綜合觀測,根據監測信息開展預報預警服務,如遇複雜天氣或災害性天氣,除值班人員及時做好監測預報外,副班還得跟上,加強短時臨近服務工作。(記者 林文婧)

相關焦點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明年搬遷 由梅嶺街道搬至崎山山頂
    閩南網7月21日訊 昨天,海都記者從晉江市政府了解到,《晉江市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已正式出臺,方案提出2016年完成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並實現觀測站搬遷,突發氣象災害的臨近預警信息提前10分鐘發布。
  • 泉州三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
    閩南網6月19日訊 泉州3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昨天上午,泉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主任會議透露,由於城市範圍逐漸擴大等原因,原有的氣象站逐漸圈在城市中央,恐影響氣象監測結果。2010年,晉江市政府向省氣象局請求,搬遷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兩年19個氣象臺站探測環境遭破壞今年4月,株洲市規劃局修改城東一個名為「紫東苑」的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7棟房子由原來22層高分別不等地降低了5至8層。株洲市氣象局終於鬆了口氣。該樓盤位於株洲氣象觀測站北面約200至300米之間,這個觀測站是國家最高級別站——基準氣候站,其觀測數據要參與國際交換。
  •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正式啟用
    衡陽日報訊(通訊員 張秀環 李輝 見習記者 李佳玲)去年12月31日20時,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觀測數據順利入庫上級信息處理中心,標誌著該站正式投入運行。 據悉,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同年12月完成對比氣象觀測站建設。2019年6月完成了觀測場基礎設施建設,11月通過省氣象局專家驗收,12月底獲得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啟用新址,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在衡山縣黃花新區武廣大道旁,觀測場海拔159.1米,氣壓傳感器海拔160.1米。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12月31日訊(記者 李冉 通訊員 尚建設)12月31日,記者從德州市氣象局獲悉,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時01分起,位於德城區黃河涯鎮黃河涯村東北950米、幸福大道南
  • 國家氣象計量站完成輻射觀測儀器校準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通訊員邊澤強報導 3月4日至6日,國家氣象計量站輻射實驗室工作人員抓住晴好天氣過程,對各省級氣象部門送檢的輻射觀測儀器進行檢定和測試。  太陽和地球輻射(以下簡稱輻射)是我國氣象觀測的基本要素之一,定期對輻射觀測儀器進行檢定,可確保其量值準確、可靠和統一,保障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輻射觀測儀器計量工作對天氣條件的要求十分嚴格,通常只有在晴朗無雲的天氣條件下才能開展輻射儀器的室外檢定或校準。
  • 開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工程進展順利
    {"title":"開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工程進展順利",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kaizhouqu/kaizhouquxinwen/2020-10-13/3111712.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
  • 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成功進入國家百年氣象站名錄
    本網訊 記者 (尚飛 譚俊 )9月27日,國家氣象局公布第二批百年氣象站名錄,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名列其中。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工作,是為了加強氣象站的保護以及人文與科技的傳承,促進氣象站持續穩定運行,是對當地氣象部門工作的高度認可,分百年站、七十五年站和五十年站認定三類。各類氣象站在申報時都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此次認定共計226個入選,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名列其中,至此,我國百年氣象站共計659個。
  • 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開工建設
    12月2日上午,邵東市重點項目——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市政府黨組成員、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指揮長胡國彬宣布項目開工。邵陽市氣象局、邵東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成立於1960年,實行全球統一編號57769,氣象探測資料參與國際交換,承擔著邵東天氣預報預測、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職能。近年來,隨著邵東市城市建設的發展,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現址探測環境與城市建設的矛盾日益突出。
  •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一、觀測分類地面氣象觀測臺站按承擔的觀測業務屬性和作用分為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三類,此外還有無人值守氣象站。承擔氣象輻射觀測任務的站,按觀測項目的多少分為一級站、二級站和三級站。  國家基準氣候站--簡稱基準站。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入選「中國百年氣象站」
    日前,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被中國氣象局正式認定為「中國百年氣象站」,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就此成為全國僅有的12個百年氣象站之一,這也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全國百年臺站  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始建於1880年3月,由法國人金式玉在蕪湖鶴兒山(今吉和街天主教堂)建立蕪湖測候站開展氣象觀測,距今已有138年。  蕪湖氣象站目前開展觀測的氣象要素包括氣壓、氣溫、溼度、風向、風速、降水、草溫、淺層深層地溫、雪深、日照、電線積冰、凍土、能見度、天氣現象等。
  • 安鄉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奠基動工
    施工現場   紅網安鄉縣分站3月31日訊(分站記者 李蓉 通訊員 楊春浩丁澤宇)3月28日上午,湖南安鄉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奠基動工該項目的設計和建設與書院洲溼地公園的規劃設計相結合,並作為溼地公園的一個氣象科普基地來打造。   目前,在完成建設用地調規、徵用,規劃、建設許可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後,安鄉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前項目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預計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設和氣象觀測儀器安裝調試,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始對比觀測。
  • 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優化調整名單公布 氣象部門兩站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28日,科技部公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氣象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河北固城農業氣象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列其中。
  • 山西:開展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武雅麗 通訊員王宛萌報導 今年4月至6月,山西省氣象局對全省國家級臺站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地面氣象觀測站》(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高空氣象觀測站》和《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和高空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
  • 中國氣象局布局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指南》(簡稱《指南》),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態監測網,著力增強生態系統綜合氣象觀測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 長江安慶段將新設9個微型氣象觀測站
    安慶新聞網訊 記者1月5日從市氣象局獲悉,長江安慶段將新設9個微型自動氣象觀測站,以進一步提高長江航道中小尺度、局地突發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保障長江幹線航道運輸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目前,市氣象局已完成所有觀測站選址及市區2個觀測站安裝工作。
  • 尖扎: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通過驗收
    11月24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通過業務驗收。該站新址試運行以來,儀器設備運行穩定,數據採集及傳輸正常,探測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為加快實現氣象現代化起到推動作用。
  • 關於《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觀測站》幾點學習心得
    一、地面氣象觀測站:為開展長期連續的地面氣象觀測,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以及國務院其它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其它有關部門設立地面觀測場所。(1)國家基準氣候站:根據國家氣候區劃,以及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的要求,為獲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長期、連續資料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50年不變。(2)國家基本氣象站:根據全國氣候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需要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30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