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

2020-12-05 海報新聞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12月31日訊(記者 李冉 通訊員 尚建設)12月31日,記者從德州市氣象局獲悉,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時01分起,位於德城區黃河涯鎮黃河涯村東北950米、幸福大道南500米的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正式啟用,觀測數據每分鐘實時上傳中國氣象局。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為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是國家天氣氣候站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觀測德州三區(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開發區)範圍內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為確保氣象觀測要素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國家級氣象觀測站都有著嚴格的環境條件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氣相法》以及有關氣象觀測環境保護的法規、規章對其也有明確要求。觀測站應設在能較好反應本地較大範圍的氣象要素條件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響,觀測場四周必須空曠平坦,避免高大建築物等影響。據了解,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原址位於長河公園內,處於行政中心2公裡範圍內,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周邊逐步建成行政、服務中心和商住區,氣象站周邊環境變為城市區域站環境,不能再反映本地較大範圍的氣象要素特點,失去了代表性。為有效的解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問題,保持氣象探測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一致性,經德州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遷站到更符合探測環境要求的地區,並將該項目列入德州市中心城區重點城建項目。新址佔地面積14904平方米(約22.6畝),總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左右。該項目2018年10月開工,2019年11月底通過省氣象局專家驗收,12月底獲得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啟用新址,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新址建設完成後將成為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基地,探測環境評分由63分提升至92分,氣象業務質量和氣象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更好服務德州市經濟社會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記者了解到,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遷站後,原觀測站列入德州市區域氣象觀測網,觀測項目全部保留,繼續觀測各類氣象要素,為開展德州市城市熱島效應等生態環境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據悉,德州市氣象臺對新址觀測資料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驗證了新址氣象觀測資料有效避免了城市熱島效應、高層建築等對氣溫、風等氣象要素的影響,更能代表德州三區範圍內的氣象條件。

相關焦點

  •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正式啟用
    衡陽日報訊(通訊員 張秀環 李輝 見習記者 李佳玲)去年12月31日20時,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觀測數據順利入庫上級信息處理中心,標誌著該站正式投入運行。 據悉,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同年12月完成對比氣象觀測站建設。2019年6月完成了觀測場基礎設施建設,11月通過省氣象局專家驗收,12月底獲得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啟用新址,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在衡山縣黃花新區武廣大道旁,觀測場海拔159.1米,氣壓傳感器海拔160.1米。
  • 跨年夜,多地觀測站迎來新舊站業務切換
    寒潮中,我國6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和兩個國家高空氣象觀測站迎來新舊兩站觀測業務切換,為保障業務平穩切換,基層氣象工作人員在氣象觀測站裡迎接新年。  「南昌,切換成功!」2020年12月31日20時03分,南昌國家級臺站搬遷技術小組收到省局信息中心消息,全市三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數據接收齊全,這標誌著南昌市順利完成國家基本氣象站新站切換工作。
  • 尖扎: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通過驗收
    11月24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通過業務驗收。該站新址試運行以來,儀器設備運行穩定,數據採集及傳輸正常,探測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為加快實現氣象現代化起到推動作用。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 泉州三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
    閩南網6月19日訊 泉州3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將面臨搬遷。昨天上午,泉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主任會議透露,由於城市範圍逐漸擴大等原因,原有的氣象站逐漸圈在城市中央,恐影響氣象監測結果。2010年,晉江市政府向省氣象局請求,搬遷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安鄉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奠基動工
    施工現場   紅網安鄉縣分站3月31日訊(分站記者 李蓉 通訊員 楊春浩丁澤宇)3月28日上午,湖南安鄉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奠基動工。該項目的設計和建設與書院洲溼地公園的規劃設計相結合,並作為溼地公園的一個氣象科普基地來打造。   目前,在完成建設用地調規、徵用,規劃、建設許可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後,安鄉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前項目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預計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設和氣象觀測儀器安裝調試,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始對比觀測。
  • ——走進國家氣象計量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張宏偉  1月29日8時20分,在國家氣象計量站(以下簡稱計量站)老辦公區門口,職工丁紅英將用保險箱裝好的精密儀器放到班車上,前往位於中國氣象科技園區的新辦公區。
  • 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成功進入國家百年氣象站名錄
    本網訊 記者 (尚飛 譚俊 )9月27日,國家氣象局公布第二批百年氣象站名錄,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名列其中。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工作,是為了加強氣象站的保護以及人文與科技的傳承,促進氣象站持續穩定運行,是對當地氣象部門工作的高度認可,分百年站、七十五年站和五十年站認定三類。各類氣象站在申報時都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此次認定共計226個入選,鹹豐國家氣象觀測站名列其中,至此,我國百年氣象站共計659個。
  • 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開工建設
    12月2日上午,邵東市重點項目——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市政府黨組成員、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指揮長胡國彬宣布項目開工。邵陽市氣象局、邵東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成立於1960年,實行全球統一編號57769,氣象探測資料參與國際交換,承擔著邵東天氣預報預測、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職能。近年來,隨著邵東市城市建設的發展,邵東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現址探測環境與城市建設的矛盾日益突出。
  • 富寧縣平臺通用機場臨時氣象觀測站正式投入使用
    5月29日下午,富寧縣氣象局安排氣象觀測人員正式進駐富寧縣平臺通用機場臨時氣象觀測站,該站在北京時間2018年6月1日00時正式開始氣象數據的觀測。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氣象處的指導下,富寧縣氣象局將臨時觀測站的位置選定在板侖鄉平臺村。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入選「中國百年氣象站」
    日前,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被中國氣象局正式認定為「中國百年氣象站」,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就此成為全國僅有的12個百年氣象站之一,這也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全國百年臺站  蕪湖國家氣象觀測站始建於1880年3月,由法國人金式玉在蕪湖鶴兒山(今吉和街天主教堂)建立蕪湖測候站開展氣象觀測,距今已有138年。  蕪湖氣象站目前開展觀測的氣象要素包括氣壓、氣溫、溼度、風向、風速、降水、草溫、淺層深層地溫、雪深、日照、電線積冰、凍土、能見度、天氣現象等。
  • 問政山東|單位宿舍、楊樹林……氣象觀測站周圍障礙物真不少!
    5月7日,《問政山東》如期直播,圍繞群眾關心的防災減災問題,邀請山東省氣象局、地震局、海洋局相關負責人,接受問政訪談。節目中提到,近年來隨著城鄉的發展,不少氣象監測站點周邊有了新障礙,影響了監測的精確性。
  •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氣象觀測站的怎麼分類  一、觀測分類地面氣象觀測臺站按承擔的觀測業務屬性和作用分為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三類,此外還有無人值守氣象站。承擔氣象輻射觀測任務的站,按觀測項目的多少分為一級站、二級站和三級站。  國家基準氣候站--簡稱基準站。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過往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 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 日啟用全球首顆彩圖觀測靜止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7月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7日正式啟用靜止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它是全球首顆可進行彩色圖像觀測的靜止氣象衛星,性能較此前大幅提升,有望對颱風和暴雨等進行精密預測。向日葵8號7日試拍的圖像清晰捕捉到了處於日本南面的3個颱風。
  • 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24小時捕風捉雨 氣象觀測故事多
    至今,韋雨汶還清楚地記得她 1995 年剛參加工作時的情形,第一次值班在凌晨 2 時,她 0 時就做好接班並值守,1 時 40 分觀測本往腋下一夾,拿上手電筒 , 就趕到觀測場。一個氣象要素觀測時間只有 2 分鐘 , 要求 1 時 56 分回到值班室繼續觀測風向風速和氣壓,2 時準時編報,2 時 03 分必須將編好的報文發出。當時的緊張令她至今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