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2021-01-13 閩南網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從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標誌著我國正式邁入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時代,將以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安康。

應用衛星遙感、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著重要依據。上世紀,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老三樣」,開啟了中國氣象事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1999年至2008年,中國氣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推廣建設和應用。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行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序幕。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發展,通過配備自動觀測設備及應用衛星遙感、多源數據自動綜合判識、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手段,全面自動化觀測逐漸具備現實基礎。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此前已經歷試點運行、全國業務試運行兩個階段。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黑龍江、安徽、山東、湖南、廣西、新疆、青海等7省(區)氣象局開展了試點運行工作。從2019年6月15日起,這項工作由試點運行階段轉為全國業務試運行階段。

增強氣象觀測「監測精密」能力

  3月31日21時,隨著全國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完成臺站業務軟體中總雲量、雲高等參數設置,數據完成傳輸並正常入庫,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切換工作圓滿成功。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時監控顯示,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比人工觀測約提高4倍到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數據量比人工觀測約增加10倍;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優化至秒級,到報完整率達99%以上,傳輸頻次從5分鐘提升至1分鐘,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大幅提高。地面氣象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強調,要對標「監測精密」要求,確保觀測系統的安全運行,用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充分評估效益,結合各省(區、市)實際,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和業務流程;統籌推進布局,完成業務切換後,由原來的觀測向觀測裝備維護維修和現場核查、標校或檢測、質量管理等轉變,做實做細對系統和設備的保障。

  目前,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等單位,正在就自動化改革對預報服務業務等方面的影響開展評估,並緊盯觀測數據接入、解碼、業務平臺應用等環節,確保平穩有序。

助力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往,很多氣象觀測員入行學到的第一課就是:觀測時間一到,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到觀測場把數據讀取回來,按時報出去。有的觀測員在大風呼嘯時用繩子捆住身體完成觀測,有的觀測員在寒冬清晨手碰到冰冷的設備被生生粘住,有的觀測員在瓢潑大雨中全身溼透奔向觀測場……

  59歲的高繼才,從1978年至今,一直在山東泰山氣象站從事地面觀測工作。他到泰山氣象站之初,山上不通公路,工作器材和生活用品都靠大家挑上去,一趟至少也得五六個小時。高繼才和同事們不但是觀測員,還是「挑山工」,每次負重上山後便是20多天「與世隔絕」的日子。

  「以前值班期間,24小時不敢合眼,生怕一眯瞪就錯過發報。大家腦子裡時刻繃著一根弦,每天7次繪圖報、24次航空報,還有不定時的危險報、重要報,每份都不能遲發。時間久了,多夢變成了觀測員的『職業病』。」高繼才說,雖然經常夢見日照紙被風吹飛,但現實中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大風天,我們會格外小心,總是兩人結伴觀測,一人收舊紙,一人換新紙。」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後,全國氣象觀測員的工作發生顯著變化。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地面觀測全面自動化,讓我們充滿了喜悅,期待未來觀測更加智能化,期待『智慧氣象』更硬核。」在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氣象局從事地面觀測業務的於丁,是一名90後觀測員。雄安新區成立以來這3年,他發現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迅速,一個個以前從未見過的氣象設備接踵而至。

  「剛學會測量室內氣壓,觀測自動化了;剛熟悉各種雲類,觀測自動化了;緊接著,冬季降水、能見度、天氣現象,都實現了自動化觀測。」於丁說。

  隨著雄安新區「未來站」的建設,實施了智慧氣象示範、氣象科技創新引領、氣象服務數據融入新區數字城市建設等項目,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齊裝上陣,觀測場裡矗立著越來越多讓人驚嘆的儀器設備。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的巨大變化,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不斷發展後的水到渠成。以此為新起點,氣象觀測人員將著力解決應急觀測、維護設備、研究分析和提升服務能力等面臨的新考驗。中國氣象事業將瞄準「監測精密」的目標,著力發展全時全域全要素的綜合氣象觀測,深耕業務能力建設,以現代化建設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劉 毅

原標題:四月一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4月1日起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記者今日從福建省氣象局獲悉,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要求,4月1日起,福建省氣象部門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 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甘肅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起全面自動化 來看看氣象觀測今昔變化(組圖)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3月31日,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從4月1日起,甘肅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感受甘肅地面氣象觀測的今昔變化。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4月1日,在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氣象觀測儀器。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4月1日,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全自動觀測儀正在運行。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全面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從4月1日起,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青海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工作人員胡文珺向記者介紹道。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入全面自動化
    湖南省氣象部門全新的自動化設備。賀煒 攝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施佳馳 呂冠儒)3月31日晚上8點,湖南省氣象信息中心順利完成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業務運行省級傳輸流程切換工作,這標誌著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實現全面自動化,觀測資料傳輸流程全面優化,極大提升傳輸效率和傳輸時效。
  • 一起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今天是什麼日子根據中國氣象局統一部署2020年4月1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在這個載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史冊的日子裡總需要有些儀式感!下面3、2、1,倒數讓我們一起左滑,進入自動化時代!左滑,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晚上誤發報的噩夢少了,能睡踏實覺了。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 王亮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進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為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立下堅實根基。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6月15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在全國試運行。新發展——更多觀測項目實現優化從6月15日起,全國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將優化調整為39項,其中中國氣象局統一布局的觀測項目包括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能見度、地面溫度、淺層地溫、深層地溫、大型蒸發、日照、輻射、總雲量、雲高、凍土、毛毛雨、雨、雪、雨夾雪、冰雹、大風、露、霜、霧、輕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結冰、
  • 密織一張「測天網」 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在這一天也同步實現了自動化,紙、筆、電報機曾經被稱為觀測員的「老三樣」,如今早已被電腦、網絡所取代。
  • 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原標題: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原標題: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3月22日19時15分,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在釋放探空氣球。21世紀00年代自動氣象觀測站興建,觀測手段和儀器設備逐步走上現代化。3月22日19時15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將一顆高2米、直徑1.5米的探空氣球釋放到天空。
  • 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之路——德國走了快120年
    從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人工採集氣象數據成為歷史,氣象人迎來了智能化的未來。與此同時,與中國相距約八千公裡,跨過七個時區的德國也在馬不停蹄地抓緊本國地面氣象觀測系統自動化建設。
  • 地面氣象觀測正式進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老照片回顧這些年「觀天」之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曾經,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啟動了中國氣象事業。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
  • 氣象站之變:從默默陪伴到遙遙守望——新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冬梅3月13日10時,新疆喀什英吉沙縣氣象局值班員買爾豔·買買提明跟平常一樣,查看夜間自動站運行數據入庫情況。「單軌運行實現了我們多年的願望。將人工守班改為值班制,不僅數據質量有保障,我們還可以有更多時間用於預報、服務和各類觀測裝備維護保障。」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導讀 與以往的人工觀測相比,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自動化氣象觀測所帶來的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的大幅提升,讓氣象預報更精準的同時為人類活動帶來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