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原標題: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3月22日19時15分,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在釋放探空氣球。
20世紀70年代測報人員開始使用電接風向風速計。
80年代宜賓地區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大氣環境評測。
90年代四川省氣象局極軌衛星遙感監測系統開始使用。
21世紀00年代自動氣象觀測站興建,觀測手段和儀器設備逐步走上現代化。
3月22日19時15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將一顆高2米、直徑1.5米的探空氣球釋放到天空。氣球最終會帶著無線電探空儀飛到30千米的平流層,在飛行過程中從低到高進行逐層掃描,獲得溫度、大氣壓力、溼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值。
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並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臺站觀測業務工作重心向設備維護維修、核查標校或檢測、數據處理分析、質量管理等轉移。
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會在早上、傍晚和午夜分別釋放不同的探空氣球。地面自動監測站將通過雷達接收到的氣象數據與全球的監測站進行共享,氣象預報員通過計算分析,繪製出全球高空變化的趨勢。目前,這種網絡化智能雲計算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氣象的發展趨勢。
曾經,我省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些「老三樣」啟動了我省氣象工作,氣象觀測在這幾十年間發生了巨大變化。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這意味著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四川日報記者 郝飛 攝影報導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