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之路——德國走了快120年

2021-01-12 氣象學家


從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人工採集氣象數據成為歷史,氣象人迎來了智能化的未來。與此同時,與中國相距約八千公裡,跨過七個時區的德國也在馬不停蹄地抓緊本國地面氣象觀測系統自動化建設。德國氣象局(Deutsche Wetterdienst)2019年報告中提出,德國致力於2023年完成全國範圍內氣象觀測自動化建設。



(圖2:德國氣象局總部)


縱觀全世界範圍內,德國是最早發展氣象事業的國家之——德國連續氣象數據記錄可追溯到1881


1900,德國開始建立氣象數據觀測網。以今天的角度看,100多年前德國的氣象觀測系統已出具規模、堪稱先進。當時全境約有350人工氣象站,15探空氣球釋放點,2400降水測量點與1500雷暴天氣報告處。氣象業務員需要記錄的觀測變量包括了:雲量、雲狀、能見度、風力、風向、氣溫、最高溫、最低溫、氣壓、溼度、降水、天氣現象、日照時長、積雪厚度。這些觀測量也一直沿用至今。


 (圖3:1900年當時的探空風箏)


1935年,德國境內氣象站數量增加至552個,降水測量點增加至約4400個。


1955年,德國氣象局確立了11氣象觀測中心,190地面觀測站點、13高空氣象觀測點與3992降水觀測點。另外還新增了4觀測變量:輻射強度、地表溫度、雲高、雪水當量。

 

60年代氣象衛星數據的使用標誌著世界範圍內天氣預報系統的重大革新——數值天氣預報開始發展。眾所周知,天氣預報準確率主要依靠兩方面:氣象觀測數據、預報算法。為了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德國開始大力發展氣象監測系統,包括提高地面與探空觀測數據的採集頻次、使用氣象衛星遙感數據、雷達數據等等。


(圖4:1966年的德國氣象衛星數據圖像)

 

1966德國氣象局首次結合氣象衛星數據使用大型計算機進行了數值天氣預報


1967年第一顆天氣雷達在萊比錫投入使用。


1970年,氣溫數據的採集頻率由每天四次提高至每小時一次


1977年第一顆歐洲氣象衛星發射並投入使用。


1982年,風向風速數據採集頻率也提高到每小時一次。


1985年,德國氣象雷達網建立


1986年,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EUMETSAT)成立,衛星氣象數據得以共享。


1989-1992年,雲高、降水、能見度、氣壓、溼度、日照時長、地表溫度數據採集頻次均提高到每小時一次。溫溼度闊線探測頻次為每三小時一次。


(圖5:德國奧芬巴赫氣象觀測站一角)


1999年,氣象飛機探測投入使用。溫、溼、壓、風速、風向的數據採集頻次提高到每30分鐘一次。


2003-2007年,所有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採集頻次均提高到每30分鐘一次。


2008年,氣象衛星數據分析、資料同化技術廣泛應用。


直至2019年,總部位於美茵河畔奧芬巴赫(Offenbach am Main)的德國氣象局全境範圍內擁有5局地氣候與環境諮詢中心、5航空氣象諮詢中心、3農業氣象諮詢中心、182個一級氣象站、1735二級天氣與降水監測站、1082物候觀測站、18天氣雷達站點、10探空觀測點(每年釋放約7000探空氣球)。

 

德國氣象局的目標是:2023年全面實現氣象觀測系統自動化,包括地面觀測、探空觀測、雷達、衛星、車載、船載氣象數據的採集。

 

氣象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科技發展史,德國氣象事業發展至今已有120年,整個發展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上半葉德國花了50年的時間摸索著建立了氣象觀測站、確定了氣象觀測要素,奠定了地面、探空觀測網的基礎;第二階段,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德國數值天氣預報得以大力發展。衛星、雷達數據的使用、計算機的進步、資料同化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使得預報準確率大幅提高


(圖6:德國氣象局統計的自1968年來對北大西洋、中歐地區的氣壓預報準確率。圖中可以看出,幾十年來預報準確率大幅提升,1-3天預報準確度可達95%,目前的7天預報準確率和1970年24小時預報準確率相當。)

 

可以想像的是,在未來的第三階段,在氣象觀測網全面實現自動化之後,德國氣象的發展重點一定圍繞著完善預報系統、精進算法、提高預報、預警時空精度、準確率等方面。而這些部分也勢必成為各國氣象部門必爭的科學研究高地

相關焦點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4月1日,在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氣象觀測儀器。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4月1日,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全自動觀測儀正在運行。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全面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
  • 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入全面自動化
    湖南省氣象部門全新的自動化設備。賀煒 攝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施佳馳 呂冠儒)3月31日晚上8點,湖南省氣象信息中心順利完成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業務運行省級傳輸流程切換工作,這標誌著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實現全面自動化,觀測資料傳輸流程全面優化,極大提升傳輸效率和傳輸時效。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從4月1日起,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青海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工作人員胡文珺向記者介紹道。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 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密織一張「測天網」 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在這一天也同步實現了自動化,紙、筆、電報機曾經被稱為觀測員的「老三樣」,如今早已被電腦、網絡所取代。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進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為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立下堅實根基。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氣象觀測自動化帶來的改變,必然不是「單兵突擊」,而是一次涉及全國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綜合變革。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導讀 與以往的人工觀測相比,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自動化氣象觀測所帶來的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的大幅提升,讓氣象預報更精準的同時為人類活動帶來環境保障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 4月1日起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記者今日從福建省氣象局獲悉,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要求,4月1日起,福建省氣象部門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原標題: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原標題: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3月22日19時15分,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在釋放探空氣球。21世紀00年代自動氣象觀測站興建,觀測手段和儀器設備逐步走上現代化。3月22日19時15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將一顆高2米、直徑1.5米的探空氣球釋放到天空。
  • 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分析:數據更多,你的天氣預報會更準
    而這種天氣預報水平的突飛猛進與近年來氣象觀測水平的進步也密切相關,人們研究天氣的基礎就是從地面氣象觀測開始的,可以說它是氣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但在以前,數據傳輸還不發達的年代,中國氣象觀測員們靠筆、紙、電報機等設備艱難的展開了氣象觀測事業,而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自動觀測正在迅速推進,部分站點開始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數據採集傳輸和質量控制流程等信息化水平也迅速提升,我國氣象觀測水平正在迅速變化。
  • 地面氣象觀測正式進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老照片回顧這些年「觀天」之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曾經,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啟動了中國氣象事業。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
  • 一起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今天是什麼日子根據中國氣象局統一部署2020年4月1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在這個載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史冊的日子裡總需要有些儀式感!左滑,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正是那段漫長的時光,養成了我們一絲不苟、認真嚴謹對待每個氣象數據的態度。左滑,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無悔於半生觀雲測天,很幸運能在退休前見證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 從人工到全面自動化 氣象觀測員的風雨故事
    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氣象觀測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在數代氣象人兢兢業業的耕耘下,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各個環節精準施策、環環相扣、穩步推進,最終迎來了劃時代的時刻。站在這一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節點上,回望人工觀測到全面自動化這一路,一代代觀測員都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