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1908年、原名為長春氣象站的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觀測場布滿自動化觀測儀器。 張瑤 攝
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長春市綠園區氣象局工作人員正在分析觀測數據。 張瑤 攝
按照《吉林省氣象局關於全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的要求,除長春觀測站按照國家要求長期保留人工觀測任務、天池觀測站為特殊氣候臺站部分觀測要素無法實現自動觀測外,全省5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全部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在應急或特別工作狀態下按要求開展應急觀測。
此次業務調整取消了人工定時觀測、人工連續觀測天氣現象、日常守班、重要天氣報編發、地面觀測記錄簿記錄、值班日記填寫、人工數據質量控制等7項任務,觀測業務工作量平均減少約30%,從業人員工作重心將向數據應用、設備維護、天氣預報和精細化氣象服務轉變,可有效提升基層氣象服務保障能力。
記者了解到,相比人工觀測,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觀測頻次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有效彌補了原有人工觀測數據的不足。同時,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提高至秒級,傳輸頻次從5分鐘提升至1分鐘,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大幅增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