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2020-12-03 中國青年網

水豐草茂的七裏海溼地,吸引大量候鳥居留。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

秋深冬起,木落霜飛。往年這時,天津養魚大戶馮義豹正忙著出魚,但今年撈魚不及時,魚塘卻近乎空空如也。

「十幾萬斤魚,說沒就沒了。」站在離七裏海溼地不遠處的魚塘邊,老馮束手無策,語氣裡滿是無奈。

「偷」走他魚的,是烏泱烏泱的候鳥,尤以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最為惹眼。這些通體雪白、飛羽泛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北向南長途遷徙,這裡是重要的「驛站」。

七裏海位於天津東北部的寧河區,是京津唐三角地帶重要的一片溼地,核心區面積44.85平方公裡,被稱為「京津綠肺」和「華北之腎」。

曾經,過度的旅遊開發和生產經營使這顆「明珠」失色。近些年,經過大力修復和養護,這裡逐步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水豐草茂的七裏海溼地,吸引大量候鳥居留。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

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

11月3日拍攝的七裏海溼地。本報記者李然攝

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

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

他承包的魚塘,兩片寬闊的水面,被一條「穿心溝」分開,加起來1400多畝。

去年,這片魚塘給他和股東們帶來了100萬元左右的收益。他原本合計著,今年雖然遇上疫情,銷售渠道和價格受了影響,但不至於虧太多。然而現在,他撈魚不及時,魚塘幾乎被橫掃一空。

「今年來的候鳥也太多了,成群成群地飛到魚塘吃魚。帶頭的是鸕鷀,後來是東方白鸛,滿塘的魚說沒就沒了。」老馮幹這行已第五個年頭,因為溼地的生態越來越好,每年都會有不少候鳥來覓食,但像今年這種場面,他還是第一次見。

在他手機的視頻裡,烏泱烏泱的候鳥在魚塘上空盤旋,鏡頭移下來,魚塘的水面上也「鋪」滿了鳥,「如果拍成照片還挺美。」他調侃道。

最開始,馮義豹當然是氣惱。

「10月初為了捕魚,我們開始降低魚塘水位,水一降鸕鷀就浩浩蕩蕩來了。這種鳥聰明又能吃,飛遊潛全會,把魚從魚塘一頭轟到角落就開始猛吃,吃飽了還在附近等著,餓了再吃。」

11月初,東方白鸛也來了。「魚塘當時正在抽水撈『底魚』,水位越來越低露出底部不平整的灘涂時,它們就來了,半斤以下的『底魚』和低水位,剛好符合它們站在淺灘吃魚的習慣。」原本不懂鳥的馮義豹,已經摸清了它們的習性。

為了解釋給養殖戶帶來了多大經濟損失,他算了筆帳,「一隻鳥一天要吃2到3斤魚,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多的時候來的鳥上千隻,我兩片魚塘一共損失了15萬斤魚,差不多損失了50萬元左右。」

七裏海溼地附近,有眾多像馮義豹一樣的農戶,都靠養殖魚蝦蟹為生,受損失的,也遠不止他一家。在70多公裡外的北大港溼地,農戶們面臨同樣的窘境。

「今年鳥兒咋這麼多?」馮義豹與其他魚塘主一樣困惑。

11月18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專門召開了一場發布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解釋了緣由:今年抵達天津的東方白鸛是往年同期的3倍。

「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截至目前,天津市監測到的數量超過5000隻。其中,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就有4000多隻。」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官方數據上,全球的東方白鸛僅3000隻左右。

天津是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而七裏海溼地又是重要的遷徙中轉站。最新數據裡,今年秋冬季以來,七裏海溼地已迎來累計超過10萬隻候鳥,比去年同期多了3萬隻左右。

「數量多是一方面,還有就是今年北方明顯的寒潮導致水面結冰,使東方白鸛集中南遷,而京冀地區,適合它們棲息的環境在縮減,所以它們被壓縮到了天津,產生了聚集。」天津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師莫訓強解釋。

曾因誤毒候鳥入獄,如今養魚小心翼翼

尚星河與東方白鸛的故事,則更為波折。

「第一次認識它,是在派出所。」尚星河說,三年前,他承包了1400畝魚塘,直線距離七裏海溼地不過十多公裡。

每年年底,養殖戶都會清塘——魚塘清空後,在塘底撒藥殺毒,以備來年養殖。去年12月初,他也按慣例進行了清塘,但從網上買的清塘藥裡,卻有農藥甲拌磷。

「去年冬天,東方白鸛本應在清塘前就離開天津,但直到12月都沒有走。」尚星河說。

結果,29隻野生鳥類就這樣被「毒死」在了魚塘,其中7隻是東方白鸛。

隨後,他被判刑入獄。「出了事,我才第一次知道這種鳥。」

出獄後,尚星河又幹起了本行,可有了去年的教訓,他開始小心又小心。

「我塘裡的魚比馮義豹家的大,鸕鷀和東方白鸛吃不下去,就可勁用嘴叨,叨得魚鱗都破了,本來能賣五塊五一斤的,後來只賣了2塊多一斤。大魚撈完剩下的小魚本來還能賣點 錢,可我怕出事啊,就放在那裡讓鳥吃。」尚星河說。

候鳥在七裏海溼地上空飛翔(11月3日攝)。本報記者李然攝

雖然放棄了「底魚」,但尚星河依舊每天去魚塘巡邏。「魚塘是開放的,總是擔心會有外面的人進來逮鳥,為了防電鳥,電我都斷了。」

政府也進一步加緊了管理。寧河區農委一名工作人員和造甲城鎮農辦主任劉福友說,候鳥到來之前,區裡、鎮上就多次給農戶開會叮囑。

「我們組織了培訓,發了明白紙、宣傳畫,講清楚哪些藥可以用哪些不能用,還讓養殖戶們籤了承諾書,承諾不使用禁藥、不獵捕傷害鳥類。村裡組織了專人每日巡查。」劉福友說。

趕來護鳥的志願者們,也幾乎日日出現在附近的魚塘,不僅關注著鳥兒們的變化,也注視著魚塘主的一舉一動。

「有志願者說,候鳥來了不能轟,說它們飛了老遠飢腸轆轆,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有的甚至有可能餓死在半路上,所以就讓它們吃,不然受了驚嚇它們甚至不懷孕了。」尚星河並不能分辨這些信息是否準確,他只知道一件事情,再也不能傷害它們一分一毫。

近些年,養殖戶們儘管心疼損失,但大都選擇和鳥兒「和平相處」。

「過去可不是這樣。」護鳥志願者王建民說,以前候鳥棲息地時常發生驅趕覓食候鳥的事件,簡單一點的是敲盆、搖旗、放喇叭,放炮嚇鳥也十分普遍,甚至毒鳥、電網偷捕都時有發生。

「那時候沒有這個意識,不僅僅是我們這裡,全國各地也都是。」王建民坦言。

劉福友也坦言,2015年以前,造甲城鎮「遍地都是鳥網」。而這些年,人傷鳥的事情幾乎消失。

「其實,去年天津的保護措施就已經非常嚴格了,可是趕上了暖冬,東方白鸛離開得晚,清塘又出了事。所以今年我們格外重視,候鳥來的時候24小時巡邏。」劉福友說。

政府投食引鳥,漁民關心今年損失咋辦

溼地裡明明也有不少魚,它們為什麼偏偏專挑魚塘「下口」?養殖戶感到困惑。

「此前我們聯合高校進行了捕撈測試,溼地裡的魚類密度,基本上能夠滿足鳥類棲息的要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說。

莫訓強有自己的看法,「動物捕食的時候也考慮投入產出,溼地讓它們歇腳,可它們發現魚塘裡魚密度更大,捕魚成功率更高,所以肯定去魚塘捕魚。相比之下,自然水體裡魚的密度肯定達不到這麼高。」

為了和解這場人與鳥的「衝突」,當地政府儘快行動了起來。

在七裏海溼地,記者看到水位已經比往年有明顯下降,鳥兒或成片棲居或成群盤旋。11月2日,七裏海溼地管委會召開了專家諮詢會,最後提出了「保育放流」的解決方案。

「我們想把周圍更多的鳥類,吸引到自然的溼地生態環境中來。」陳力說,通過一系列水位調節,已經營造出了近2萬畝的淺灘,各種各樣的水深環境可以供不同鳥類生存。隨後,又投放了1萬斤的魚苗,以大小在5到10釐米的鯽魚為主,比較適合鳥類食用。另一邊的北大港溼地,也投入了新的魚苗。

溼地積極引走候鳥,是漁民們樂見的,可是他們更關心的是,今年的損失怎麼辦?

「說實話,對於鳥類魚塘捕食肇事情況的補償,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沒有比較成功、成熟的範例,對天津而言,我們只能積極探索、研究,看如何制定更有效的辦法。」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教效同說。

教效同介紹,最近,政府已經開始開展全市範圍內的摸底調查,評估各區受到候鳥捕食的影響面有多大,涉及的養殖戶、養殖面積、損失情況,「摸底調查評估,將對我們後序制定更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具體辦法做一個前期準備。但是也有難點,就是損失魚的數量很難準確評估。」

漁民們盼著政策快點出臺,另一場更深層的探討也在繼續。

莫訓強提出了他的擔憂,「是否對候鳥進行投喂,我們專家團隊的意見向來都比較一致,那就是『非必要不幹預』,尤其是鸛類很容易對投餵產生依賴性,這是我們不希望存在的。另外投餵可能會使它們更加密集地聚集,這也是一個風險,尤其是在禽流感暴發的時期。」

陳力也有他的為難。「2020年全年,七裏海觀測到的鳥類數量接近50萬隻,鳥類品種達到258種。我們更多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需要滿足不同物種的需要。」

從更大範圍去看,一項規模宏大的建設,可能緩解目前的困境。在天津市的版圖上,一條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正在鋪展開來,同時七裏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塊總計875平方公裡溼地保護修復和153公裡渤海海岸線綜合治理也正在進行,也許,來年途經此地的候鳥,將擁有更廣闊的覓食天地。

「現在野生動物所處的環境,已經不再是一個純自然的環境,而是人類高度參與的環境,所以人與鳥,以及其他動物都必定會發生非常深刻的互動,我們應該一起去尋找一個可以共生共存的平衡。」莫訓強說。

(應受訪者要求,尚星河為化名)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劉元旭、白佳麗、黃江林)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候鳥把魚塘當「食堂」,養殖戶卻「惹不起」——天津七裏海溼地生態修復之後平添新煩惱,當地政府正在求解難題》的報導。 秋深冬起,木落霜飛。
  • 魚塘變食堂:國家保護動物吃光十幾萬斤魚,養殖戶卻「惹不起」
    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
  • 魚塘變「食堂」:國家保護動物吃光十幾萬斤魚,養殖戶損失百萬卻束...
    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 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 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 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
  • 「十幾萬斤魚,說沒就沒了!」養殖戶卻誰都「惹不起」!
    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連結:200畝塘只出了10斤魚?養殖戶欲哭無淚!1300多隻白鸛圍著吃,不吃完魚蝦不走!3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對於養殖戶來說,畢竟鳥類吃魚塘中的魚給他們造成了損失,漁戶在不傷害鳥類的前提下驅趕也無可厚非,而且在吃魚的候鳥中,東方白鸛的數量還是相對較少,在天津高峰期也不到兩千多隻,在魚塘大量吃魚蝦更多的還是鷗類。
  • 十幾萬斤的魚,咋說沒了就沒了?養殖戶眼睜睜看著卻說「惹不起」
    但今年天津七裏海等地的一些養殖戶,卻有苦說不出來,魚塘裡面十幾萬斤的魚,說沒就沒了,而且還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發生的,自己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魚逐漸的消散,卻無可奈何無能為力。,以往年份之中,也會有東方白鸛和其他的鳥類前來,但數量都比較的少,這些數量很少的候鳥再加上停留的日子不多,對於魚塘的威脅是很小的,村民反而會樂呵呵的看著鳥兒捕魚,但今年的候鳥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老馮將近二百畝的塘裡面,候鳥幾乎把魚吃的絕跡,老馮打撈了一塊魚塘,裡面的魚僅剩下十幾斤,其他的魚都被鳥兒給吃掉了。
  • 天津環渤海溼地,候鳥失途,人類一敗塗地
    它從一千米的高空一路滑翔盤旋,降到三四百米的高度,在魚塘上方繞了許多圈。緊接著,一大群出現了。王建民在這裡已經做了十年的護鳥志願者。他估算,10 月 19 日那天,100 多隻東方白鸛最先抵達天津,悄然降落在清河農場幾千畝的大魚塘。
  • 魚塘內獸藥濫用違禁藥私用 養殖戶:從不吃自養的魚
    私人魚塘無證養魚,養殖、投藥均無記錄,獸藥亂用、違禁藥私用,上市銷售無需檢疫合格證,水產部門抽檢難顧所有魚塘……有養殖戶甚至對記者說,「我們不吃自己養的魚。」這就是記者近日在天津塘沽附近魚塘見到的。   「哪個魚塘不用藥?」
  • 江西都昌:老漁民「上岸」,護鳥又護魚
    央廣網都昌12月24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江建峰)「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逢候鳥遷徙季,飛抵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多達70萬隻,其中白鶴數量最多,可佔全球白鶴種群的98%以上。
  • 魚塘裡六七萬斤魚一夜死光,養殖戶:懷疑被投毒,已報警
    養殖戶和農民伯伯他們的工作都非常辛苦,需要早起晚睡的工作,然後才能夠賺到一些生活所需的費用。近日,在福建漳州的一處魚塘的所有魚都一夜死光了,讓這位養殖戶損失慘重。12月3日,在漳州的一個魚塘上面全都飄著翻著肚子的魚,而且有很多村民在幫這位養殖戶打撈死魚,養殖者老陳說他們的損失將近40萬。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觀鳥護鳥主題黨日活動
  • 護鳥南飛!廣東三大舉措確保候鳥安全遷徙
    每年秋冬季 大量候鳥遷徙途經廣東 正是觀鳥、賞鳥的最佳時機! 12月初,9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飛抵江門,這是廣東省歷史上首次觀測記錄到白鶴。
  • 常德澧縣:護鳥衛士譚登雙 20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候鳥
    常德全媒訊(記者 樊西俊 翟濤)常德澧縣夢溪鎮彭家廠村64歲的譚登雙,二十年如一日地義務守護候鳥。他通過自己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讓家鄉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環境。這片山林是候鳥棲息繁衍的場所。
  • 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林龍介紹,毒鳥者有一半是天津本地人,但他們的獵殺,僅局限在居住地附近。「還有更專業的獵鳥者。」林龍說,他們大多是外地人,沿著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路投毒,什麼季節,鳥在哪兒落腳,是什麼種群,他們了如指掌。此前幾天,護鳥志願者陸續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屍體,天津警方取走部分內臟做化驗。對於水坑中的水樣,警方也取樣送檢。11月16日,天津警方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東方白鸛死於農藥中毒。「克百威是這兩年藥鳥圈興起的新農藥,毒性很高,水鳥吃了中毒的小魚,往往魚還在嘴裡,毒性就發作了。我們傍晚撒毒餌,第二天就扛麻袋去撿鳥。」林龍說。
  • 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圖)
    林龍介紹,毒鳥者有一半是天津本地人,但他們的獵殺,僅局限在居住地附近。「還有更專業的獵鳥者。」林龍說,他們大多是外地人,沿著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路投毒,什麼季節,鳥在哪兒落腳,是什麼種群,他們了如指掌。此前幾天,護鳥志願者陸續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屍體,天津警方取走部分內臟做化驗。對於水坑中的水樣,警方也取樣送檢。11月16日,天津警方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東方白鸛死於農藥中毒。「克百威是這兩年藥鳥圈興起的新農藥,毒性很高,水鳥吃了中毒的小魚,往往魚還在嘴裡,毒性就發作了。我們傍晚撒毒餌,第二天就扛麻袋去撿鳥。」林龍說。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原標題: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一線講述】 編者按 秋冬季是我國候鳥大規模南遷和集群越冬的季節。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願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
  • 生態宜居 | 來得更早數量更多,天津怎樣招待「鳥類大熊貓」?
    志願者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在天津過境停留規模超過往年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其原因之一是天津以外往年東方白鸛棲息停留的溼地公園「退養還溼」後魚塘減少,東方白鸛缺乏進食所必需的魚類,而天津擁有相對更好地棲息環境,導致東方白鸛大規模集中向天津遷徙,來此做向南過冬的儲備。
  • 氣溫低魚價更低,養殖戶心冷似冰窖!明年恐有大量黑魚養殖戶出逃!
    去年魚價高漲,圍繞著黑魚這個品種的話題很多,育苗戶高價求購種魚,養殖戶一苗難求急上火,流通商到處搜刮大魚事倍功半,飼料廠生魚料訂單多如雪花飄來,雞腸鴨腸銷量持續升溫,諸如此類。到了今年下半年,情況就完全相反了,連收購種魚的消息都非常少了,很多養殖戶魚都賣不完更談不上放苗了,市場銷量跑不動流通商熬一天是一天,飼料廠年底回款難度迅速加大。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火烈鳥群紮營北大港小半年 長期群居天津罕見
    原標題:火烈鳥群紮營北大港小半年 長期群居天津罕見  在今年3月春季候鳥遷徙期,天津北大港溼地迎來5隻火烈鳥,這是它們第3次來做客了,但與此前不同的是,這回來了一個小群落,並且就此紮營不走了。截至目前,這5隻火烈鳥已經停留了小半年,依然沒有要離開的跡象。
  • 針對《解毒護水寶變「殺手」?9萬餘斤魚蝦死亡,養殖戶損失70萬元...
    針對《解毒護水寶變「殺手」?9萬餘斤魚蝦死亡,養殖戶損失70萬元!》文章的聲明2016-09-09 11:4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11947 次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