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志願者從溼地中的人造水坑中,打撈出一個印著「克百威」字樣的農藥袋。
11月14日,天津市北大港區域,一家飯館大門緊鎖,招牌上寫著有野味出售。
11月15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和護鳥志願者在溼地裡搜索,打撈起多種鳥類屍體,共幾十隻。
■ 簡介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隸屬鳥綱鸛形目鸛科,體長約1.2米,翼展近2.2米,除飛羽黑色外,餘部體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區和腳為紅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同時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目前全球數量已不足2500隻。
在德國,它的近親白鸛被奉為國鳥,保護甚佳。德國人在屋頂築巢迎接它們,尊稱它們為「白衣騎士」,德國人相信,白鸛能為他們帶來幸福。
它修長的尖嘴裡流出黏液,行動遲緩。
中毒之後,它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急促痙攣,呼吸艱難。這痛苦的過程,一直要持續到它死去。
可它仍想飛翔。護鳥志願者莫訓強看到,它撲扇著展開近兩米的黑白羽翼,掙扎著,卻幾次栽倒在冬日的溼地裡。
它是東方白鸛。
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遷徙中棲息於此的東方白鸛遭遇投毒。數天來,志願者們跋涉溼地,救出13隻,但更多的東方白鸛痛苦死去。如果不是志願者們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的屍體,它們最終將以每隻200多元的價格售給餐館,成為盤中餐。
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保護區周邊,投毒者、餐館老闆、食客、售賣農藥的銷售商,成為害死東方白鸛等珍禽直接或間接的兇手。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面積超過60萬畝,當地林業部門的巡護力度卻捉襟見肘。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張文續說:「科裡就4個人,繞保護區巡護一圈,就得一整天。」
每年3月,東方白鸛在俄羅斯東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繁殖,9、10月份離開繁殖地,成群分批往南遷徙。
莫訓強,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他說,據很多護鳥志願者和專家的觀測,遷徙時,它們常在開闊的草原湖泊和蘆葦沼澤地帶活動,「近幾年,它們每年都在北大港溼地停留半個月左右,這次我們觀測到約500隻東方白鸛。」莫訓強說。
可莫訓強們沒想到,在這棲息的半個月,有20隻東方白鸛卻沒能再展翅遷徙。
【毒鳥者】
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天津北大港水庫西側的蘆葦田裡,靠養魚、養蟹為生的漁民石學友,經常見水庫旁的路邊有很多玉米粒,最近一次看見有人拋撒玉米粒,是在半個月前。
「11月初,我看見泥土路上被撒了很多玉米粒,我就知道是毒鳥的,沿著玉米粒一路走,果然撿到2隻藥死的山雞。」石學友說,他把這2隻「免費」山雞燉了吃了。
最開始,石學友不知道這些人拋撒的玉米粒毒性有多大,「我找一個毒鳥的人,要了點他的藥,拿來幾條魚一泡,我的小貓湊上來吃,貓吃完魚,沒走出五步就死了。」
林龍(化名)是天津大港人,他和幾個朋友,靠擒鳥為生幾十年。
「以前拿獵槍打,後來天津獵槍管得嚴,現在改用農藥毒(殺),結果發現農藥比槍管用多了。」林龍說。
「藥著了嗎?」這成為大港地區的毒鳥者們近年來的見面語。
他們把鳥愛吃的食物同農藥浸泡,再投撒於鳥類的棲息地,鳥類進食死亡後,投毒者撿走鳥屍,販賣。
「藥不同的鳥,得用不同的誘餌。」林龍說,像野雞這樣喜歡在林中出沒的鳥類,多用農藥浸泡玉米粒6到7小時,拋撒在林中小路邊。
水鳥分為食素和食葷兩種。「如果想藥天鵝、大雁、野鴨,可以用玉米粒或穀粒當毒餌;尖嘴的水鳥,比如鸛類、鷗類,我們就用泡過藥的小魚蝦,或者乾脆撒毒沙。」林龍說。
在林龍的印象中,光是在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經常出沒的投毒者就超過50人。
林龍介紹,毒鳥者有一半是天津本地人,但他們的獵殺,僅局限在居住地附近。
「還有更專業的獵鳥者。」林龍說,他們大多是外地人,沿著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路投毒,什麼季節,鳥在哪兒落腳,是什麼種群,他們了如指掌。
【致命毒藥】
魚還在鳥嘴毒性就發作
11月12日下午,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中的「萬畝魚塘」水域,水深多不超過1米,上有泥地、蘆葦地。
「這就是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溼地,很多珍稀飛禽的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也被稱為鳥類的樂園。」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莫訓強說。
在溼地的淺水水域,可見多個人工痕跡明顯的水坑,這些水坑直徑約1米,四周用土堆起,與周邊水域隔絕,用蘆葦稈掩蓋在四周。
12日,莫訓強在這種坑中撈起一個帶有「克百威」字樣的農藥袋。
此前幾天,護鳥志願者陸續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屍體,天津警方取走部分內臟做化驗。對於水坑中的水樣,警方也取樣送檢。
11月16日,天津警方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東方白鸛死於農藥中毒。
「克百威是這兩年藥鳥圈興起的新農藥,毒性很高,水鳥吃了中毒的小魚,往往魚還在嘴裡,毒性就發作了。我們傍晚撒毒餌,第二天就扛麻袋去撿鳥。」林龍說。
「克百威又稱呋喃丹,是一種氨基甲酸酯類的高毒農藥,尤其對魚、鳥毒性較大。」北京農學院研究昆蟲毒理與害蟲綜合防治的副教授王進忠說。
「克百威是一種廣譜殺蟲劑,對很多種害蟲都有殺滅效果。它能被植物根部吸收,輸送到地上植物各器官而殺死害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0到60天,殘留時間非常長。」王進忠說。國家已明令禁止給蔬菜、果樹、茶葉噴灑這種農藥,此藥對人的毒性也較強。數十年前,曾有農民噴灑此農藥,皮膚大量接觸,農藥由皮膚滲入體內,施藥農民不治身亡。
【賣藥者】
賣藥銷售信息夾帶毒鳥方法
在溼地中,志願者們隨後又發現數十個克百威的農藥袋和藥瓶。
「這種藥都是有渠道從外地運來的,十幾塊錢一包(或一瓶)。」毒鳥者林龍說。
王進忠副教授介紹,高毒農藥克百威,對部分農作物來說是嚴格禁用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市面上很難買到。」
記者發現,很多網站都在出售農藥克百威(又稱呋喃丹)。搜索「呋喃丹」,可見數十條克百威農藥的出售信息,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記者隨機進入3家賣藥商家的頁面,銷售信息中都夾帶了毒殺鳥類的用藥方法。僅有1個商家註明「禁止用來毒殺野生動物」,但該店所用的宣傳圖,卻是一張滿是各種珍禽頭像的圖片。
廣州市越秀區的經營商朱先生說,本月,他已賣出30多袋半斤裝的農藥,「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買去毒用,前天,有個人一次買走了十多袋。」
對於毒性,朱先生表示「絕對放心」。「混好藥後,鳥只要吃了一粒糧食,30秒內就不能動了,2分鐘之後保證死。」
「如果想藥水鳥,你可以買另一種液體的克百威,直接把藥噴在水面上,或者拌上沙子灑在水裡,鳥吃了被毒死的魚,就能被藥死了。」朱先生說。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莫訓強分析,照此估算,半斤藥能夠拌10斤大米,10斤大米有20多萬粒米粒,假設一隻鳥吃了5粒毒米就能致死,照此合理推算,這半斤藥拌出的20多萬粒米,就能毒死4萬多隻鳥。
「毒死4萬多隻鳥什麼概念?意味著經過天津的將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鳥都得死掉。」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莫訓強說。
【野味餐館】
「東方白鸛進餐館一隻200多元」
15日,藍天救援隊帶船從北京馳援,對北大港「萬畝魚塘」水域全面搜尋,新發現60具鳥類屍體,其中包括一隻東方白鸛和一隻大天鵝。
「毒死的鳥,我們自己肯定不吃,都是賣到當地餐館裡。」林龍說。
被毒死的東方白鸛,被投毒者賣到餐館的價格,並不與它們的稀有程度成正比。它們與蒼鷺(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尖嘴長腿鳥類似,值200多元。
毒鳥者林龍說,野生鳥類在當地大多按只論價,從幾元錢到上千元不等。國人常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所以天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肉賣價最高,每隻能賣1000多元;其次是大雁(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肉,能賣400元上下;野鴨(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類通常幾十元錢;那些跟麻雀差不多大的鳥,幾塊錢一隻。
在林龍看來,這生意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一瓶藥才十幾塊錢,夠泡好幾盆魚的;那種拌糧食的藥,半斤也才70元錢,能泡10斤糧食,運氣好的話,藥到一隻白天鵝,就賺大了。」
在德國,很多人尊稱白鸛為「白衣騎士」。但在捕鳥者和餐館老闆口中,東方白鸛與蒼鷺一同被稱呼為「長脖老等」。因為這種鳥有著長脖子,捕魚時站立不動,等在水中。
15日、16日,根據大港當地多名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走訪多家以前出售野味的餐廳。
千米橋南側,一家餐廳的招牌上標著:出售野鴨、野兔等野味,但該餐廳大門緊鎖。
在甜水井村,當地村民稱,村周邊此前至少有3家餐館出售野味。「東方白鸛被毒死」的事件很轟動,最近當地對野味的出售販賣查得非常嚴,很多餐館現在都不敢賣了。
在北大港水庫的西側水閘邊,可見3家規模數百平米的酒店。當地村民說,此前這些酒店的野味生意非常好。
進入一家招牌上畫著野鴨的飯店裡,服務員主動說,「店內沒有野味。」
更奇怪的是,這家約500平方米的餐廳裡,服務員卻說,餐廳沒有菜單。「有蔬菜,可以選幾個蔬菜炒著吃,此外只能做一些魚。」
【食客】
秋冬季節食鳥客最多
「沒有熟人介紹,風聲又這麼緊,你不可能吃到野味,他們(野味餐館)都不敢賣了。」張華說。
張華在天津大港區做了3年生意,是一位喜好吃野味的食客,多次吃過「長脖老等」。那時他不知道,這「長脖老等」就可能是在地球上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
「端上桌時,也分辨不出來是什麼鳥,是店裡早就醬好了的,完整的一隻,尖尖的嘴,長長的腿,放在洗腳盆大小的盤子裡。」張華張開雙臂比劃著。
張華記得一個細節,一次,他和朋友吃完了「長脖老等」的肉,拎起盤中鳥骨,讓骨頭在盤子中「站起」。「光骨架就一米多高。」
張華說,這些餐廳多分布在水庫邊的村子裡,秋冬季節候鳥最多,吃野味的食客也最多。「因為比較貴,來的都是想嘗鮮的老闆,我也有北京的朋友專門過來吃。」
今年7月,張華去了趟德國,他看到當地人的房頂上就是白鸛們搭的巢,農田裡,鳥類追逐著大型收割機嬉戲,「看到這些,想到之前我吃過的鳥,心裡不是滋味。」
回國後,張華下定決心,再也不吃野味了。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猛禽康復師張率表示,人一旦食用被克百威毒死的鳥類,會產生類似酒精中毒的症狀,但由於很多人吃鳥肉時還喝酒,所以難以察覺。「如果大量食用,人也會受到威脅,即使吃得不多,也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永久性肝損傷。」
【監管者】
監管缺人、缺錢、缺物
11日,發現東方白鸛死亡的志願者們報警後,一名民警到場後顯得很驚訝,「這些年,我頭一次知道這片荒地裡還有東方白鸛。」
這片溼地的監管者,也有自己的難處。
張文續,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他說,科裡只有4個人,要巡護60多萬畝水域。「開車巡護繞一圈就要一整天,巡護車還是一輛轎車,在泥路上很難開。」
救援初期,志願者們找到張文續,希望能有一輛能在溼地上開的灘涂機。「那是我第一次聽說灘涂機這個東西。而且我們也沒有船,沒有夜視望遠鏡。缺人、缺錢、缺物」。
當地有人承包了這「萬畝魚塘」,漁民周女士說,她受僱在「萬畝魚塘」養了3年魚,「老闆專門僱了人巡視魚塘,看見陌生人投擲,也會制止他們進入魚塘。」
但魚塘老闆僱用的巡視員吳先生說,「魚塘太大,我們不可能24小時巡視,夜裡走路不方便。下雨時就更沒法巡邏了。」
張文續感嘆,如果這片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麼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經費投入,都能被更好地保護起來。同時,他還希望能在這裡設一個保護站,「不知能不能呼籲民間募捐一下,蓋好保護站,我們可以僱人在候鳥來時定點值守。至於經費如何花,花到哪,我們完全可以接受志願者的監督。」
這些想法與護鳥志願者們不謀而合。志願者劉慧莉說,他們正在起草一封公開信,希望呼籲把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由市級升級為國家級溼地保護區。
15日晚,志願者與大港管委會開的一個內部協調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工商、衛生等部門,嚴禁周邊餐館收購、食用野生鳥類,開展護鳥行動。
從16日開始,大港林業行政執法部門在多個路口豎立了護鳥警示牌,並張貼了宣傳標語。志願者劉慧莉表示,經過溝通,「當地農林局正在考慮制定野生動物救援應急預案,並計劃在明年建立瞭望塔,全面監控溼地人員活動,堅決禁止盜獵。」
【救援者】
獲救東方白鸛戴上環志標記
同時,護鳥志願者們撰寫的一份《亟待解決北大港溼地保護問題調查》也呼籲:「儘快建設幾個永久瞭望塔,監查萬畝魚塘,也為志願者提供永久的觀測平臺。
17日下午,在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工作人員劉洋很開心,被打撈上來的13隻奄奄一息的東方白鸛,都能自主進食了。
判斷東方白鸛是否完全康復,除了進食量,還可以看它的脖子是否直立,羽毛是否有光澤,糞便是否成型。
康復中的東方白鸛顯然有了精神,個個豎直了脖頸,有的還會張開雙翅,陽光下,黑白色的羽毛再現光澤。
「如果不出意外,這13隻東方白鸛能組成一個遷徙的小隊,即使脫離大部隊,它們也能並肩飛往南方。」劉洋說。
志願者劉慧莉說,放飛的13隻東方白鸛,全部會戴上環志標記。從中選出最強壯的兩隻,將戴上衛星信號發射器,做跟蹤觀察。
志願者們正想著為兩隻被選中的東方白鸛起名。
不如就叫「濱濱」和「海海」吧,它們死裡逃生的地方。公益人士鄧飛說。(記者易方興 記者王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