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圖)

2020-11-28 中國網

11月13日,志願者從溼地中的人造水坑中,打撈出一個印著「克百威」字樣的農藥袋。

11月14日,天津市北大港區域,一家飯館大門緊鎖,招牌上寫著有野味出售。

11月15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和護鳥志願者在溼地裡搜索,打撈起多種鳥類屍體,共幾十隻。

■ 簡介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隸屬鳥綱鸛形目鸛科,體長約1.2米,翼展近2.2米,除飛羽黑色外,餘部體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區和腳為紅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同時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目前全球數量已不足2500隻。

在德國,它的近親白鸛被奉為國鳥,保護甚佳。德國人在屋頂築巢迎接它們,尊稱它們為「白衣騎士」,德國人相信,白鸛能為他們帶來幸福。

它修長的尖嘴裡流出黏液,行動遲緩。

中毒之後,它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急促痙攣,呼吸艱難。這痛苦的過程,一直要持續到它死去。

可它仍想飛翔。護鳥志願者莫訓強看到,它撲扇著展開近兩米的黑白羽翼,掙扎著,卻幾次栽倒在冬日的溼地裡。

它是東方白鸛。

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遷徙中棲息於此的東方白鸛遭遇投毒。數天來,志願者們跋涉溼地,救出13隻,但更多的東方白鸛痛苦死去。如果不是志願者們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的屍體,它們最終將以每隻200多元的價格售給餐館,成為盤中餐。

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保護區周邊,投毒者、餐館老闆、食客、售賣農藥的銷售商,成為害死東方白鸛等珍禽直接或間接的兇手。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面積超過60萬畝,當地林業部門的巡護力度卻捉襟見肘。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張文續說:「科裡就4個人,繞保護區巡護一圈,就得一整天。」

每年3月,東方白鸛在俄羅斯東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繁殖,9、10月份離開繁殖地,成群分批往南遷徙。

莫訓強,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他說,據很多護鳥志願者和專家的觀測,遷徙時,它們常在開闊的草原湖泊和蘆葦沼澤地帶活動,「近幾年,它們每年都在北大港溼地停留半個月左右,這次我們觀測到約500隻東方白鸛。」莫訓強說。

可莫訓強們沒想到,在這棲息的半個月,有20隻東方白鸛卻沒能再展翅遷徙。

【毒鳥者】

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天津北大港水庫西側的蘆葦田裡,靠養魚、養蟹為生的漁民石學友,經常見水庫旁的路邊有很多玉米粒,最近一次看見有人拋撒玉米粒,是在半個月前。

「11月初,我看見泥土路上被撒了很多玉米粒,我就知道是毒鳥的,沿著玉米粒一路走,果然撿到2隻藥死的山雞。」石學友說,他把這2隻「免費」山雞燉了吃了。

最開始,石學友不知道這些人拋撒的玉米粒毒性有多大,「我找一個毒鳥的人,要了點他的藥,拿來幾條魚一泡,我的小貓湊上來吃,貓吃完魚,沒走出五步就死了。」

林龍(化名)是天津大港人,他和幾個朋友,靠擒鳥為生幾十年。

「以前拿獵槍打,後來天津獵槍管得嚴,現在改用農藥毒(殺),結果發現農藥比槍管用多了。」林龍說。

「藥著了嗎?」這成為大港地區的毒鳥者們近年來的見面語。

他們把鳥愛吃的食物同農藥浸泡,再投撒於鳥類的棲息地,鳥類進食死亡後,投毒者撿走鳥屍,販賣。

「藥不同的鳥,得用不同的誘餌。」林龍說,像野雞這樣喜歡在林中出沒的鳥類,多用農藥浸泡玉米粒6到7小時,拋撒在林中小路邊。

水鳥分為食素和食葷兩種。「如果想藥天鵝、大雁、野鴨,可以用玉米粒或穀粒當毒餌;尖嘴的水鳥,比如鸛類、鷗類,我們就用泡過藥的小魚蝦,或者乾脆撒毒沙。」林龍說。

在林龍的印象中,光是在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經常出沒的投毒者就超過50人。

林龍介紹,毒鳥者有一半是天津本地人,但他們的獵殺,僅局限在居住地附近。

「還有更專業的獵鳥者。」林龍說,他們大多是外地人,沿著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路投毒,什麼季節,鳥在哪兒落腳,是什麼種群,他們了如指掌。

【致命毒藥】

魚還在鳥嘴毒性就發作

11月12日下午,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中的「萬畝魚塘」水域,水深多不超過1米,上有泥地、蘆葦地。

「這就是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溼地,很多珍稀飛禽的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也被稱為鳥類的樂園。」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莫訓強說。

在溼地的淺水水域,可見多個人工痕跡明顯的水坑,這些水坑直徑約1米,四周用土堆起,與周邊水域隔絕,用蘆葦稈掩蓋在四周。

12日,莫訓強在這種坑中撈起一個帶有「克百威」字樣的農藥袋。

此前幾天,護鳥志願者陸續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屍體,天津警方取走部分內臟做化驗。對於水坑中的水樣,警方也取樣送檢。

11月16日,天津警方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東方白鸛死於農藥中毒。

「克百威是這兩年藥鳥圈興起的新農藥,毒性很高,水鳥吃了中毒的小魚,往往魚還在嘴裡,毒性就發作了。我們傍晚撒毒餌,第二天就扛麻袋去撿鳥。」林龍說。

「克百威又稱呋喃丹,是一種氨基甲酸酯類的高毒農藥,尤其對魚、鳥毒性較大。」北京農學院研究昆蟲毒理與害蟲綜合防治的副教授王進忠說。

「克百威是一種廣譜殺蟲劑,對很多種害蟲都有殺滅效果。它能被植物根部吸收,輸送到地上植物各器官而殺死害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0到60天,殘留時間非常長。」王進忠說。國家已明令禁止給蔬菜、果樹、茶葉噴灑這種農藥,此藥對人的毒性也較強。數十年前,曾有農民噴灑此農藥,皮膚大量接觸,農藥由皮膚滲入體內,施藥農民不治身亡。

【賣藥者】

賣藥銷售信息夾帶毒鳥方法

在溼地中,志願者們隨後又發現數十個克百威的農藥袋和藥瓶。

「這種藥都是有渠道從外地運來的,十幾塊錢一包(或一瓶)。」毒鳥者林龍說。

王進忠副教授介紹,高毒農藥克百威,對部分農作物來說是嚴格禁用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市面上很難買到。」

記者發現,很多網站都在出售農藥克百威(又稱呋喃丹)。搜索「呋喃丹」,可見數十條克百威農藥的出售信息,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記者隨機進入3家賣藥商家的頁面,銷售信息中都夾帶了毒殺鳥類的用藥方法。僅有1個商家註明「禁止用來毒殺野生動物」,但該店所用的宣傳圖,卻是一張滿是各種珍禽頭像的圖片。

廣州市越秀區的經營商朱先生說,本月,他已賣出30多袋半斤裝的農藥,「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買去毒用,前天,有個人一次買走了十多袋。」

對於毒性,朱先生表示「絕對放心」。「混好藥後,鳥只要吃了一粒糧食,30秒內就不能動了,2分鐘之後保證死。」

「如果想藥水鳥,你可以買另一種液體的克百威,直接把藥噴在水面上,或者拌上沙子灑在水裡,鳥吃了被毒死的魚,就能被藥死了。」朱先生說。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莫訓強分析,照此估算,半斤藥能夠拌10斤大米,10斤大米有20多萬粒米粒,假設一隻鳥吃了5粒毒米就能致死,照此合理推算,這半斤藥拌出的20多萬粒米,就能毒死4萬多隻鳥。

「毒死4萬多隻鳥什麼概念?意味著經過天津的將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鳥都得死掉。」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莫訓強說。

【野味餐館】

「東方白鸛進餐館一隻200多元」

15日,藍天救援隊帶船從北京馳援,對北大港「萬畝魚塘」水域全面搜尋,新發現60具鳥類屍體,其中包括一隻東方白鸛和一隻大天鵝。

「毒死的鳥,我們自己肯定不吃,都是賣到當地餐館裡。」林龍說。

被毒死的東方白鸛,被投毒者賣到餐館的價格,並不與它們的稀有程度成正比。它們與蒼鷺(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尖嘴長腿鳥類似,值200多元。

毒鳥者林龍說,野生鳥類在當地大多按只論價,從幾元錢到上千元不等。國人常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所以天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肉賣價最高,每隻能賣1000多元;其次是大雁(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肉,能賣400元上下;野鴨(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類通常幾十元錢;那些跟麻雀差不多大的鳥,幾塊錢一隻。

在林龍看來,這生意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一瓶藥才十幾塊錢,夠泡好幾盆魚的;那種拌糧食的藥,半斤也才70元錢,能泡10斤糧食,運氣好的話,藥到一隻白天鵝,就賺大了。」

在德國,很多人尊稱白鸛為「白衣騎士」。但在捕鳥者和餐館老闆口中,東方白鸛與蒼鷺一同被稱呼為「長脖老等」。因為這種鳥有著長脖子,捕魚時站立不動,等在水中。

15日、16日,根據大港當地多名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走訪多家以前出售野味的餐廳。

千米橋南側,一家餐廳的招牌上標著:出售野鴨、野兔等野味,但該餐廳大門緊鎖。

在甜水井村,當地村民稱,村周邊此前至少有3家餐館出售野味。「東方白鸛被毒死」的事件很轟動,最近當地對野味的出售販賣查得非常嚴,很多餐館現在都不敢賣了。

在北大港水庫的西側水閘邊,可見3家規模數百平米的酒店。當地村民說,此前這些酒店的野味生意非常好。

進入一家招牌上畫著野鴨的飯店裡,服務員主動說,「店內沒有野味。」

更奇怪的是,這家約500平方米的餐廳裡,服務員卻說,餐廳沒有菜單。「有蔬菜,可以選幾個蔬菜炒著吃,此外只能做一些魚。」

【食客】

秋冬季節食鳥客最多

「沒有熟人介紹,風聲又這麼緊,你不可能吃到野味,他們(野味餐館)都不敢賣了。」張華說。

張華在天津大港區做了3年生意,是一位喜好吃野味的食客,多次吃過「長脖老等」。那時他不知道,這「長脖老等」就可能是在地球上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

「端上桌時,也分辨不出來是什麼鳥,是店裡早就醬好了的,完整的一隻,尖尖的嘴,長長的腿,放在洗腳盆大小的盤子裡。」張華張開雙臂比劃著。

張華記得一個細節,一次,他和朋友吃完了「長脖老等」的肉,拎起盤中鳥骨,讓骨頭在盤子中「站起」。「光骨架就一米多高。」

張華說,這些餐廳多分布在水庫邊的村子裡,秋冬季節候鳥最多,吃野味的食客也最多。「因為比較貴,來的都是想嘗鮮的老闆,我也有北京的朋友專門過來吃。」

今年7月,張華去了趟德國,他看到當地人的房頂上就是白鸛們搭的巢,農田裡,鳥類追逐著大型收割機嬉戲,「看到這些,想到之前我吃過的鳥,心裡不是滋味。」

回國後,張華下定決心,再也不吃野味了。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猛禽康復師張率表示,人一旦食用被克百威毒死的鳥類,會產生類似酒精中毒的症狀,但由於很多人吃鳥肉時還喝酒,所以難以察覺。「如果大量食用,人也會受到威脅,即使吃得不多,也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永久性肝損傷。」

【監管者】

監管缺人、缺錢、缺物

11日,發現東方白鸛死亡的志願者們報警後,一名民警到場後顯得很驚訝,「這些年,我頭一次知道這片荒地裡還有東方白鸛。」

這片溼地的監管者,也有自己的難處。

張文續,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他說,科裡只有4個人,要巡護60多萬畝水域。「開車巡護繞一圈就要一整天,巡護車還是一輛轎車,在泥路上很難開。」

救援初期,志願者們找到張文續,希望能有一輛能在溼地上開的灘涂機。「那是我第一次聽說灘涂機這個東西。而且我們也沒有船,沒有夜視望遠鏡。缺人、缺錢、缺物」。

當地有人承包了這「萬畝魚塘」,漁民周女士說,她受僱在「萬畝魚塘」養了3年魚,「老闆專門僱了人巡視魚塘,看見陌生人投擲,也會制止他們進入魚塘。」

但魚塘老闆僱用的巡視員吳先生說,「魚塘太大,我們不可能24小時巡視,夜裡走路不方便。下雨時就更沒法巡邏了。」

張文續感嘆,如果這片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麼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經費投入,都能被更好地保護起來。同時,他還希望能在這裡設一個保護站,「不知能不能呼籲民間募捐一下,蓋好保護站,我們可以僱人在候鳥來時定點值守。至於經費如何花,花到哪,我們完全可以接受志願者的監督。」

這些想法與護鳥志願者們不謀而合。志願者劉慧莉說,他們正在起草一封公開信,希望呼籲把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由市級升級為國家級溼地保護區。

15日晚,志願者與大港管委會開的一個內部協調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工商、衛生等部門,嚴禁周邊餐館收購、食用野生鳥類,開展護鳥行動。

從16日開始,大港林業行政執法部門在多個路口豎立了護鳥警示牌,並張貼了宣傳標語。志願者劉慧莉表示,經過溝通,「當地農林局正在考慮制定野生動物救援應急預案,並計劃在明年建立瞭望塔,全面監控溼地人員活動,堅決禁止盜獵。」

【救援者】

獲救東方白鸛戴上環志標記

同時,護鳥志願者們撰寫的一份《亟待解決北大港溼地保護問題調查》也呼籲:「儘快建設幾個永久瞭望塔,監查萬畝魚塘,也為志願者提供永久的觀測平臺。

17日下午,在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工作人員劉洋很開心,被打撈上來的13隻奄奄一息的東方白鸛,都能自主進食了。

判斷東方白鸛是否完全康復,除了進食量,還可以看它的脖子是否直立,羽毛是否有光澤,糞便是否成型。

康復中的東方白鸛顯然有了精神,個個豎直了脖頸,有的還會張開雙翅,陽光下,黑白色的羽毛再現光澤。

「如果不出意外,這13隻東方白鸛能組成一個遷徙的小隊,即使脫離大部隊,它們也能並肩飛往南方。」劉洋說。

志願者劉慧莉說,放飛的13隻東方白鸛,全部會戴上環志標記。從中選出最強壯的兩隻,將戴上衛星信號發射器,做跟蹤觀察。

志願者們正想著為兩隻被選中的東方白鸛起名。

不如就叫「濱濱」和「海海」吧,它們死裡逃生的地方。公益人士鄧飛說。(記者易方興 記者王嘉寧)

相關焦點

  • 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它是東方白鸛。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遷徙中棲息於此的東方白鸛遭遇投毒。數天來,志願者們跋涉溼地,救出13隻,但更多的東方白鸛痛苦死去。如果不是志願者們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的屍體,它們最終將以每隻200多元的價格售給餐館,成為盤中餐。
  • 東方白鸛棲息地喪失 專家呼籲建自然保護地法規
    不遠處,東方白鸛、反嘴鷸、豆雁、銀鷗等候鳥,正在這片即將消失的溼地中覓食。  渤海灣,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咽喉地帶」。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渤海灣沿線的關鍵區域的濱海溼地消失了59%,情況將持續惡化。  相對於人類捕獵而言,鳥類專家們調查發現,棲息地喪失,才是導致候鳥死亡的「頭號殺手」。
  • 東方白鸛
    一周來,一隻遷徙途中落單的東方白鸛每天都會來到福州森林公園水庫邊的溼地覓食,黎明即來,天黑離去。
  • 東方白鸛在這裡逗留
    秋冬交替之際,又到了一年一度候 鳥遷徙的日子。坐落於天津市境內 的清河分局因為生態良好、河湖縱 橫、魚蝦肥美,成為了一些珍稀候 鳥理想的落腳點。東方白鸛,腿長喙尖、體態優美,屬於世界一級瀕危物種,號稱「鳥類大熊貓」,全球存量較少。
  • 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傷愈在中國北疆被放飛
    6日,一隻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黑龍江省寶清東升自然保護區內被環志放飛。中國鳥類專家為這隻東方白鸛佩戴了GPS衛星跟蹤器,可以實時監測放飛後的情況,為保護東方白鸛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工作人員為東方白鸛環志。
  • 為了吃垃圾和小龍蝦,白鸛都不願意遷徙了!
    圖片:Carlos Delgado / Wikipedia1822年,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人們驚訝地找到了一隻頸部中箭的白鸛,經過鑑定發現這隻箭矢竟然來自於非洲中部!這類發現證實了一些鳥的確能夠長距離遷徙抵達越冬地,而絕不是人們想像的沉睡水底。感謝這位頸部中箭的小可憐,讓人們得以認識到鳥類遷徙的習性。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秋冬季數十萬候鳥過境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來津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本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天津作為遷徙的必經之地。今年10月以來,本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2021-01-04 17:08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通訊員 語冰/圖 責任編輯:馬琳琳記者從泰山景區森防站了解到,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泰山愛鳥協會會員「清渠」「鬍鬚飛揚」「張老貓」等在泰山區域進行鳥類觀測調查時,發現了
  • ...對現有保護區的科學整改,徹底解決人鳥爭食矛盾 | 保護東方白鸛
    當天正午12:41分,綠會天津、河北的志願者從鳥類跟蹤器確知:27號成功放歸的兩隻東方白鸛,已隨大群遷飛至安徽境內,目前仍繼續在南遷途中。這條小小的短訊,讓志願者們心頭暖暖的,如同這一年最後一天北方難得的暖陽天氣。要知道,這兩隻東方白鸛是今年冬天整個遷徙季裡唯一的兩隻倖存者,其餘32隻同伴則永遠地留在了環渤海。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 兩男子在沉湖溼地毒殺260隻鳥
    兩男子在沉湖溼地毒殺260隻鳥  案發後迫於壓力投案自首  本報訊(記者明眺生通訊員趙靜)兩名男子在武漢沉湖國際重要溼地投毒殺死
  • 東方白鸛巢湖「跨年」 系其2019年冬天在合肥的第一次停留
    2019年的最後一天,合肥的觀鳥愛好者終於在巢湖邊看到了一隻東方白鸛從天空飛過。這是東方白鸛2019年冬天在合肥的第一次停留。據悉,合肥作為東方白鸛的「加油站」,是它們冬季南遷的必經之地。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何東方白鸛每年都會來到合肥?
  • 鄱陽湖16隻白琵鷺遭毒殺,6人落網
    鄱陽湖16隻白琵鷺遭毒殺警方通報「非法毒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一案。經查,6名嫌疑人在鄱陽湖畔,用投毒方式毒死16隻白琵鷺。目前6人全部落網,案件在進一步偵辦。
  • 商丘古城迎來上百隻東方白鸛
    商丘新聞網訊 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共計總數僅約3000多隻,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資料記載,東方白鸛越冬於長江下遊及以南地區。而眼下,商丘古城也迎來了上百隻東方白鸛,在這裡棲息越冬。   在商丘古城南湖冰面上,上百隻東方白鸛或悠閒散步,或展翅飛翔,縈繞於古城邊,場面十分壯觀,吸引許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圍觀、拍攝。
  • 德國國鳥 白鸛
    看著德國的國徽,很多人可能都以為德國的國鳥一定是一種猛禽、一種鷹,但是實際上德國的國鳥其實是一種特別優雅特別美麗的水鳥——白鸛。
  • 一對白鸛,一隻獨自等待,一隻獨自遷徙,13000km譜寫最動人的「愛情」
    (什麼鬼……請觀看短片,兩隻白鸛持續15年的「愛情」  每年三月,一隻叫做Klepetan的雄性白鸛跟著遷徙大軍從南非飛往克羅埃西亞Brodski Varoš小鎮,他知道Malena——另一隻雌性白鸛在這裡等他。  Malena不能飛,她只有一隻翅膀。在22年前,她在這裡被獵人打傷,再與天空無緣。
  • 「送子鳥」首次起舞九段沙 白鸛為一級保護動物(圖)
    近日,九段沙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的工作人員和上海野鳥會的志願者在九段沙溼地進行常規鳥類調查時,首次發現並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這隻白色大鳥正張開著黑色翅膀,優雅地在灘涂上散步起舞。  白鸛一直被人們視為吉祥鳥,素有「送子鳥」之稱。分布在亞洲東部的白鸛全球僅餘3000隻。
  • 大部隊已走,僅剩5隻東方白鸛亞成遺留梅河口
    12月21日上午,中國綠髮會研究室收到吉林長春志願者緊急反映,在吉林梅河口市某小水壩附近飛來了5隻東方白鸛,看體型還是亞成鳥,目前已經飛到此處4—5天。
  • 東方白鸛中獵夾掛高壓線死亡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被倒掛的東方白鸛。本文圖片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方微博10月15日,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民發現,一隻東方白鸛被倒掛在30多米高的高壓線上掙扎。經過當地政府和電力部門一夜的施救,最終白鸛被解救下來,但受傷的白鸛未能在救助站被搶救過來。據光明日報16日報導,被哈爾濱市民發現的東方白鸛疑似被盜獵分子布設的鐵質踩盤夾夾住腳後,帶著夾子及固定木樁飛行,木樁和連接繩掛在了高壓線上。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50多隻小精靈汶河邊覓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1月1日,新年第一天,泰山愛鳥協會會員清渠等在泰山區域調查時,發現了50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沿著大汶河向上遊飛去。據推測,這一群東方白鸛可能是2020年12月28日左右最後一批離開天津的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