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般的轟鳴聲。數千米長的大型鋼管,沿著渤海灣被分割的海岸鋪設。眾多的管口對準被圈起的濱海溼地,像一門門巨炮。
伴隨著轟鳴,褐色的泥漿從海底被抽出,沿著管道,被源源不斷地噴射到指定海域裡。不出幾個月,經過排水和沉澱,滄海將變「桑田」。不遠處,東方白鸛、反嘴鷸、豆雁、銀鷗等候鳥,正在這片即將消失的溼地中覓食。
渤海灣,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咽喉地帶」。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渤海灣沿線的關鍵區域的濱海溼地消失了59%,情況將持續惡化。
相對於人類捕獵而言,鳥類專家們調查發現,棲息地喪失,才是導致候鳥死亡的「頭號殺手」。
這裡隨處可見的填海、開發等項目,正在逐漸扼住候鳥們南飛的「咽喉」。
東方白鸛飛越大洲和國家,是全球和當地最出色的環境指示標。候鳥的滅絕,意味著環境的災難。
無路可退
「約500隻的『集團軍』並不常見,這說明另外的棲息地狀況堪憂,它們無處可去,只能擠在北大港溼地。」
近一個月來,天津北大港溼地保護區這個地名,被人們所熟知。
11月11日,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生莫訓強,在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萬畝魚塘」水域,觀測到多達500隻東方白鸛一起覓食棲息。
不僅如此,北大港溼地的「萬畝魚塘」水域,護鳥志願者還觀測到,大天鵝、豆雁、野鴨及多種鷗類也棲息於此,成千上萬。
「東方白鸛全球僅存約2500隻,一次性觀察到如此大規模群體,絕非好事。」國際鶴類基金會鳥類專家蘇立英說。
研究資料表明,上世紀80年代,東方白鸛在秋季集群期間,既有3到5隻、10到20隻不等的小群,也有120到160隻不等的大群。
「但約500隻的『集團軍』並不常見,這說明另外的棲息地狀況堪憂,它們無處可去,只能擠在北大港溼地。」蘇立英說。
「這是一個物種走向滅絕的徵兆。」蘇立英解釋,分散的群落有利於族群延續,如果迫於環境破壞擠在一處,一旦遭受瘟疫、捕獵、毒殺,將導致大規模死亡。
蘇立英擔心的事發生了。
11月11日之後的一周,因魚塘內被人投毒,東方白鸛聚食毒餌,至少20隻死亡。如果沒有志願者和相關部門的救助,死亡數量還會增加。
「即便不被投毒,這些鳥也性命堪憂。」張正旺說。
張正旺是中國鳥類學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他說,對於數萬隻水鳥,一萬畝的水域能提供的食物極為有限。在毒殺案事發的「萬畝魚塘」,常常是這一波候鳥尚未填飽肚子,下一波候鳥就來覓食了。
渤海灣區域溼地眾多,號稱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咽喉地帶」。除了天津北大港溼地,難道候鳥們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在我們調查的渤海灣周邊五處關鍵溼地中,包括七裏海在內的幾處溼地,都因人為因素幹擾,候鳥很少落腳,北大港溼地算是『碩果僅存』,東方白鸛們真的無路可退了。」張正旺說。
鳥兒不見了
這裡一位擔綱綠色規劃的負責人卻有了疑惑:「我們植樹造林,環境美化了,可鳥卻不見了。」
渤海灣濱海溼地區域,包括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天津沿海灘涂、唐山沿海灘涂、團泊窪溼地等等。
11月23日起,新京報記者隨多位專家,沿渤海灣踏查。
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天津北部,是世界級古海岸溼地。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在七裏海溼地多次觀測到東方白鸛的身影。
今年11月29日,在保護區西側,沿著核心區,幾公裡長的人造走廊延伸到溼地中的蘆葦叢裡,在溼地中可見大量歐式風情建築。附近居民說,到了晚上,建築上的各色射燈會照到蘆葦叢裡。
這些變化讓莫訓強擔心,這位南開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生分析,顏色各異的光芒會讓棲息的候鳥恐懼;旅遊公園興建時砍掉了很多蘆葦,種上了南方的花草,這就破壞了周邊的溼地結構,對東方白鸛來說等於完全營造出一個陌生的環境。
張正旺的實地科研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七裏海溼地的水鳥總數量為120隻,到2007年,只剩下4隻。
在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生態城,方圓35平方公裡的地方,打算建成一個集綠化、自然、節能、環保的生態城。
「我們投入15億資金,改造鹽場,治理修復了已嚴重汙染和不流通的兩處水域,力求把生態城打造成環渤海灣的綠色宜居標籤。」生態城管委會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可這裡一位擔綱綠色規劃的負責人卻有了疑惑:「我們植樹造林,環境美化了,可鳥卻不見了。」
生態城南側,彩虹橋附近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裡的小淺灘,名叫三合島。這裡原是小型鷸類棲息啄食的天堂。「在對岸,不用望遠鏡就能清楚地看到各種水鳥。」莫訓強說。
可現今,為了美觀和方便人鳥近距離接觸,島上架起了觀鳥臺。「人上了島,鳥還敢來嗎?」莫訓強說。
最後的「聖地」
「今年,反嘴鷸的數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其他候鳥的數量也急劇減少,這裡變成陸地後,鳥兒們又失去一處樂園。」
王建民,天津生態城攝影師,拍鳥七年,是候鳥們不折不扣的「粉絲」。他每年必到唐山豐南港濱海溼地取景,他稱這裡為「拍鳥聖地」。
11月26日上午,他驅車來到河北唐山市豐南區的海邊,但眼前的「聖地」讓他震驚。
幾個足球場大小的「水汪子」,四周被大型鋼管圈起,泥漿通過鋼管,噴湧進圈內。
數百隻反嘴鷸停在水面上,任由泥漿噴淋。它們有的試圖掙扎,但剛張開翅膀,就被泥漿砸落。
「這片水域上,每年都有上萬隻南飛的反嘴鷸棲息,它們是東方白鸛遷徙路上的夥伴。」王建民說,雖然這裡環境變遷,但它們捨不得離開。
沿著海岸線行走,附近的施工人員指著遠處說,現在港前路的位置,多年前其實是海灘,「明年,這塊區域將全部填成陸地。」
施工人員手指的方向,有幾隻大型水鳥,工人們並不認識那是什麼鳥,可王建民一眼認出,那是東方白鸛。
王建民迅速支起三腳架和單眼相機,眼睛向相機取景器湊過去。
他壓低聲音,「11隻!」生怕驚擾了它們。
這些黑白羽翼的精靈,覓食中不住地抬頭,警覺地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泥塘中還有豆雁、鴻雁、紅嘴鷗、銀鷗、蒼鷺……甚至還有與東方白鸛同樣瀕臨滅絕的黑嘴鷗的身影。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在『拍鳥聖地』看見它們了。」王建民說這話時,握相機的手抖了一下。
他搖搖頭,「今年,反嘴鷸的數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其他候鳥的數量也急劇減少,這裡變成陸地後,鳥兒們又失去一處樂園。」
消失的淺灘
幾年前,這裡還是濱海溼地,東方白鸛也常來覓食。現在經過吹填造陸,海沙從海底被抽出,填埋到岸上。如今,溼地變成了「沙漠」。
建設中的「唐山港豐南港區」,數百萬平方米的海面,被劃分為A1到A7區,7個吹填造陸區。
一份「豐南港區開工介紹圖」顯示,港區內,吹填造陸工程量約1620萬方,造陸面積約762.82萬平方米。
豐南港區建成後,碼頭岸線將長20.5公裡,港區規劃陸域面積約40平方公裡,相當於約6000個足球場。
距離豐南不到20公裡的唐山灤南縣南部,正是曹妃甸工業園的填海造陸區。
在一片數千平方米的「沙田」上,散落著大小貝殼,小如米粒,大如巴掌,它們都曾是候鳥的食物。現在,已經死去的貝殼,鳥類無法眷顧。
王建民說,幾年前這裡還是濱海溼地,東方白鸛也常來覓食。現在經過吹填造陸,海沙從海底被抽出,填埋到岸上。如今,溼地變成了「沙漠」。
一名施工人員說,每逢大風,沙田裡都會形成沙塵暴。
但和渤海灣沿岸填海造陸工程「世界最大」的宏偉目標相比,沙塵暴顯得微不足道。
2008年2月,新華社報導,未來5年內,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港集團將建設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三個港區填海造陸總面積達160平方公裡。
這一紀錄隨後被河北刷新。在2010年,時任河北省省長陳全國介紹,曹妃甸的填海造陸在當年已完成170多平方公裡,超過了天津。
按規劃,唐山曹妃甸工業區最終目標,是達到約380平方公裡,成為新的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所在地。
2009年,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劉心成表示,渤海周邊向海要地的情況非常嚴重。查處的案子中大部分是違法填海造陸,當年查處的違法造陸,僅曹妃甸就有10多起。
溼地和淺灘對東方白鸛至關重要,不會遊泳但長了一雙長腿的它們,只有在水深不足1米的溼地淺灘中,才能吃到魚類。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中,對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途中,22個國家的濱海溼地喪失情況的評估顯示,中國渤海灣以59%的溼地喪失排在前列。
蘇立英說,填海造陸帶來的破壞,是無法逆轉的。
溼地紅線
鳥類學專家蘇立英呼籲,在溼地保護區建立像耕地紅線一樣的溼地紅線,以便保護濱海地區僅存的灘涂溼地。
踏查行動中,一位日本學者全程跟隨。
百瀨邦和,日本丹頂鶴保護協會會長,從事水鳥保護及研究30年,這次,他為東方白鸛等候鳥而來。
「看,那有一群東方白鸛。」這位61歲的老人見到東方白鸛後,極其興奮,「一共有11隻,多美的鳥啊。」老人一邊仔細地數,一邊嘆氣。
1971年,日本最後一隻野生東方白鸛死亡,標誌著這一物種在日本滅絕。
野生東方白鸛在日本的那些年,受迫於溼地被破壞,最後聚集於北鄰日本海的兵庫縣。但工業經濟的發展,導致兵庫縣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改變,土地大多受汙染。魚類、青蛙賴以生存的食物枯竭,東方白鸛食物鏈斷裂。
「現在的渤海灣像極了40年前的東京灣。」百瀨邦和說。
他回憶,那時的日本沿海造田,大規模開墾灘涂。之後的幾十年,海灘上約十萬隻不同種類的水鳥消亡。
百瀨邦和感嘆:「過度開發的惡果已造成不可修復的情形,希望中國不要步日本的後塵,悲劇不能重演。」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自然保護立法研究組總協調員解焱博士表示,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可依,她希望立刻建立一部全國性的有關自然保護地的法規。
「國家需要通過統一的綜合管理部門,建立自上而下的詳細的管理制度,必須有法規明確每一個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緩衝區域的邊界,對每個區域能進行的經濟和旅遊開發活動有嚴格規定。再碰到填海造陸、抽水養殖等類似問題時,相應管理部門擁有與當地政府直接協商、監督甚至制止的權力。」
國際鶴類基金會鳥類專家蘇立英博士呼籲,在溼地保護區建立像耕地紅線一樣的溼地紅線,以便保護濱海地區僅存的灘涂溼地。
(明日將推出東方白鸛在黃河三角洲溼地棲息狀況調查)
●第1站 東北繁殖區
●第2站 渤海灣中停區
●第3站 黃河三角洲中停區
●第4站 鄱陽湖越冬區
A12-A13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易方興 實習生 劉若溪 天津 河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