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山東蝶變】人和水美「潤」齊魯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山東新聞

  中新網山東新聞11月26日電(沙見龍)山東是中國北方沿海大省,水資源卻極為緊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中國人均水平的1/6,屬於聯合國確定的嚴重缺水地區,這一因素成為制約該省高質量發展的「命門」。但相信「人定勝天」的山東經多年不懈努力,構築起日漸完善的水網體系「解渴」齊魯發展,防洪減災效能持續顯現,水生態顏值不斷刷新,呈現出一幅「人和水美」的新畫卷。

  骨幹水網布局穩民心、促發展

  從高空俯瞰,會發現有一條「T」字型「大動脈」鑲嵌在山東版圖。這條人工打造的動脈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在山東境內分為南北(從蘇魯省界臺兒莊泵站到德州大屯水庫)、東西(從東平湖到威海米山水庫)兩條輸水幹線,全長1191公裡,總投資244.34億元(人民幣,下同)。

資料圖: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的工作人員介紹南水北調東線的相關情況。 沙見龍 攝

  這條線路引長江水,緩解魯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城市缺水困境,兼顧生態和環境用水,並為向河北、天津應急供水創造條件。山東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規劃供水區分為魯北片、膠東片、魯南片,共為14個單項、38個供水單元工程,涉及濟南、青島、濰坊、德州、菏澤等13個市、58個縣(市、區)。

  位於山東省西北部的德州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直接受惠城市之一。當地地下水具有較高的含氟量,80%區域的地下水達不到國家飲水安全標準,長期引用會導致骨質疏鬆,用於灌溉田地會導致莊稼死亡、田地貧瘠。自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啟動調水以來,這「南來北往」的水讓德州市居民張金雲格外興奮,「幾十年來都幻想喝上乾淨的水」「最大的困擾解決了,想想就覺得樂開了花」。

  自中國城鄉一體化工程啟動後,德州的居民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觸手可及」的長江水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飲水狀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山東段自2013年建成通水以來,已順利完成7個年度調水任務,累計調入山東水量46.24億m3,為濟南、青島、煙臺等地區解決了乾旱問題,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200萬畝以上,超3000萬人受惠。

資料圖:棘洪灘水庫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惟一調蓄水庫,位於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交界處,庫區面積達14.422平方公裡,設計水位14.2米,總庫容1.46億立方米。 沙見龍 攝

  南水北調工程構建了山東骨幹水網,每年可為該省增加淨供水量13.53億m3,藉助這一水網體系,山東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優化配置。在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交界處,有一座總庫容1.46億立方米的棘洪灘水庫,這裡儲存的不僅是長江水,還有引來的黃河水,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惟一調蓄水庫,供應著青島市區八成以上居民用水。

  雖然是沿海城市,但是以青島市為中心的膠東四市(青島、煙臺、威海、濰坊)卻是山東出了名的乾旱區。引黃濟青工程建成30年多年來,累計引水超90億立方米,累計配水79億立方米以上,在城市供水、農業灌溉等方面,保證了青島及工程沿線地區用水安全,解決沿途缺水地區75萬人口飲水困難問題,且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00多萬畝。

  南水北調山東段、引黃濟青、膠東調水、黃水東調、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工程……在多年的水網工程建設中,山東 「一縱多橫、兩湖多庫、三源多口」 骨幹水網工程格局加速形成,同時初步實現了骨幹水網統一調度管理。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馬承新曾表示,骨幹水網工程在最關鍵時刻起到了穩定民心、穩定發展的作用。

  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山東預計完成水利投資超過20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8倍。其中,2020年可完成600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

  水利工程建設構築防災減災屏障

  2018、2019年的颱風災害給受災地區造成巨大損失,同時讓人們意識到水利建設在防患水災方面的重要性。儘管不像中國南方省份洪水颱風等自然災害嚴重,但山東卻屬於水患多發、治水任務繁重的省份。針對強颱風中暴露出的防洪短板和薄弱環節,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總目標,山東自2018年汛末開始,相繼開展了災後重點防洪減災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兩大攻堅戰。

  在總結山東省「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時,山東省水利廳廳長劉中會給出一組數據,該省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以上的小清河、徒駭河、馬頰河等10條河道重點河段防洪治理,完成流域面積200至3000平方公裡的丹河等128條中小河流治理1336公裡,實施了32座大中型水庫、225座大中型水閘、238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資料圖:「五一」勞動節期間,山東省淄博市桓臺段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現場一片忙碌。建設者們奮戰在施工一線,保證工程按期完工。 翟慎安 攝

  特別是2018年汛後,山東啟動實施災後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項目12957個,按期實現防洪隱患治理任務;2019年汛後掀起新一輪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熱潮,2020年主汛期前按期完成1643個重點項目的既定建設任務。通過擴挖、疏浚、改造,有效改善和增強了南水北調利用現有河道段的防洪排澇功能,如梁濟運河、柳長河、小清河及分洪道、小運河、趙王河、周公河等;改善了部分區域和地方的排澇條件;打通了部分防洪通道。經連續實施大規模防洪隱患治理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山東水庫水閘、河道堤防防洪除澇標準大幅提升,水利工程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具備了防禦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

  2020年,山東平均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多近三成,列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第6位,局地降雨突破極值。經過科學防禦和有效應對,山東所有大中型水庫、重要湖泊、骨幹河道無一出險,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因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與近1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分別減少77%、89%、62%,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效益顯著。同時,至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總蓄水量76.95億立方米,較汛前增加31.17億立方米,顯著發揮了水利工程的興利功能。

  環境健康優美 水生態「紅利」不斷釋放

  水利工程發揮的不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脈」作用,另一大功效在生態涵養,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習總書記的治水思路和治水重要論述,山東編制實施《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其中包括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促進人水和諧、綠色發展。

  坐落在濟南西部的偌大溼地園區內植被繁茂,景觀以水景為主,水流清冽,蘆葦叢生,港汊縱橫,近百座形狀各異的島嶼錯落有致。黑天鵝等鳥類在水面自由嬉戲。這片曾經荒草遍地、地表裸露的溼地現已成為集溼地保護與利用、研究、交流、展示於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公園,在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不斷釋放「紅利」。

圖為濟西溼地,遊客在觀賞天鵝。 沙見龍 攝

  濟西溼地是由黃河、小清河、玉符河、長江南水北調濟平乾渠、玉清湖5方面水源交匯形成的溼地水景,水質達到二級標準,總面積11.3平方千米,離濟南主城中心區域約20公裡,橫跨濟南長清、槐蔭兩區。濟南市對這片受調水工程惠及的溼地的規劃打造,使其對濟南西部景觀體系和抗洪排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優化,不僅提升了濟南西部乃至濟南市的人居吸引力、豐富旅遊產品類型、還為社會各界提供了全新的休閒場所、科普原地和科研基地。

  近幾年,在山東有一項備受矚目的「頭號」水利工程——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項目。小清河是山東省著名的內河,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灘坊等5市地18個縣市區,全長237km,是省內唯一一條具有水陸聯運、河海聯運、農田灌溉、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的河道。早些年因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湧入,小清河受到嚴重汙染,變成了沿線城市心中揮之不去的痛。這一項目治理後的作用不僅要承擔防洪減災,還有著優化生態環境、助力濟南實現河海復通的「夢想」。

  從源頭濟南段開始,小清河的治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控盡控、應管儘管,從各個方面全面保障了水環境質量,且不僅僅追求「水清、河暢」,還要實現「岸綠、景美、宜遊」的生態環境質量。2019年濟南市政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了小清河生態景觀帶規劃,啟動了小清河沿線48公裡風貌帶和齊煙攬華、泉城印象等4個景觀公園工程。據了解,48公裡風貌帶中已有35公裡建成並對市民開放,其餘風貌帶也將在今年4月底全線完工與市民見面。

  2020年濟南還將統籌考慮河道生態建設,開展秀美河湖示範工程,完成柳行河、全福河等河道有水工程,推出一批美麗河湖、文化河湖、智慧河湖、生態河湖樣板段,讓河湖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小河縈九曲,茂木鬱千章。」天藍水闊、綠蔭夾岸、清波萬裡的小清河,將輝映泉城今後的每一個春天。下遊的4各地市也瞄準小清河發力推進建設。

  小清河的蛻變只是山東水利工程建設、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方面。自建成通水以來,南水北調工程改變了南四湖、東平湖無法有效補充長江水的歷史,先後向兩湖進行生態補水3億m3;濟平乾渠工程先後通過調引長江水、黃河水累計為小清河補源和濟南保泉補源3.36億m3,極大改善了小清河濟南市區段水質和生態環境。

引黃濟青通水30年後,受益民眾介紹家中用水情況及感受。 沙見龍 攝

  引黃濟青工程通水運行30多年來,補充地下水約6.89億立方米,既抬高了地下水位,又壓制了鹹水的入侵;黃水東調工程調引黃河水入廣南水庫進行調蓄,使廣南水庫(天鵝湖)重現生機。21項中水截蓄導用工程與防洪除澇、灌溉、生態保護等結合實施,使山東30個縣市區直接獲益,每年可消化中水2億m3,增加灌溉面積200萬畝。

  2017年底,山東全面實行了河長制,2018年9月底全面實行湖長制,全省落實河湖長7萬餘人,建立各項制度1.3萬餘項,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湖529萬人次。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清河行動、「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等專項行動,整治河湖違法問題8.5萬餘處,實現全省河流、湖庫全覆蓋,明顯河湖違法問題基本「清零」。

  山東創新開展了美麗示範河湖建設,加快推進沂河臨沂段創建國家級示範河湖,2020年全省完成不少於80條省級美麗示範河湖建設任務。18個省級重要河流(段)、12個省級重要湖泊(水庫)「一河(湖)一策」印發實施,14個省級河湖(段)的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編制完成,縣級以上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全面完成。

  「十四五」時期,是山東水利建設新一輪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劉中會表示,山東水利系統將牢牢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重大機遇,認真落實新時代治水興水思路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和實施好《山東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為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完)

相關焦點

  • 「醫美快訊」醫斯美《名媛蝶變盛典》盛大啟幕
    巍巍大秦嶺,悠悠渭水畔問道樓觀臺,養生化女泉公元2018年10月29日,醫斯美《名媛蝶變盛典》如期在西安周至——樓觀道溫泉酒店恢弘啟幕,醫斯美國際醫學美容連鎖集團總經理、全國運營總裁、行政院長、美學設計總監、協力系統等親臨現場,共鑑美麗時刻。
  • 美若康隱形眼鏡 水潤舒適佩戴盡在視客眼鏡網
    美若康隱形眼鏡 水潤舒適佩戴盡在視客眼鏡網 2017-11-24 16:48:54   來源:網際網路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先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先生,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先生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張建東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 亨潤、瀘河陽光太陽能熱水器不合格
    根據抽查結果,山東瀘河陽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個批次瀘河陽光太陽能熱水器(Φ58×1800×18支2010-04)、濟南大亨潤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的一個批次亨潤太陽能熱水器(HYGL-FD5.8-1.8-182010-5-20),不合格項目涉及熱性能之日有用得熱量。據了解,「日有用得熱量」高,家用太陽能熱水器提供的熱水就越多,溫度也越高。
  • 理上網來|山東:從「齊魯星座」到「天羅地網」
    近日,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公布「齊魯星座」計劃。首期齊魯一號、齊魯四號兩顆遙感衛星,計劃今年10月份發射。當前,信息技術產業已從移動互聯時代進入空天資訊時代。山東也應緊抓這一歷史機遇和產業機遇,努力在新一輪信息化浪潮中搶佔先機。何為「齊魯星座」齊魯星座屬於低軌遙感星座,未來將由包括光學衛星、雷達衛星在內的多種衛星組成。
  • 山東電視臺九集數字紀錄片《飛越齊魯》簡介
    1999年至2000年,山東電視臺《飛越齊魯》攝製組歷時八個月,航拍150多個小時,製作了九集數字紀錄片《飛越齊魯》。影片運用當時最先進的航拍手段與理念,採取了空中拍攝與地面故事相結合的方法,以獨特的視角,真實地紀錄了山東的自然風光與文化景觀,展現了山東省在20世紀最後的5年中,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對外開放等方面之發生的巨大變化。
  • 團山東省委設立「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張建偉 通訊員 田秀研)日前,由大智教育集團冠名的「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在山東濟南設立,團山東省委書記張濤出席獎學金設立儀式並講話,團山東省委副書記陳必昌和大智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維東等參加活動。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通過推動醫工交叉開展學科特色建設
    6月25日,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科主任李建民及科研處副處長楊曉雲帶領下,骨科劉培來教授、劉新宇教授以及山東大學校內交叉學科方向的材料學院王協彬副研究員、機械工程學院劉文強工程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科的多位青年骨幹醫生,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九院)骨科交流訪問。
  • 鄭爽2020雜誌首刊封面曝光 持續在線的水潤初戀臉美的倔強!
    鄭爽2020雜誌首刊封面曝光 持續在線的水潤初戀臉美的倔強!時間:2019-12-26 16:47   來源:蘇州都市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鄭爽2020雜誌首刊封面曝光 持續在線的水潤初戀臉美的倔強!
  • 11月25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大家都知道,山東屬於水患多發、治水任務繁重的省份,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並存、嚴重乾旱和嚴重水患並存,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命門」。「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事關山東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安全問題,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水利改革發展進入「快車道」,尤其是水利建設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 幸福小康入畫來——齊魯大地描繪小康新畫卷
    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兩岸,從魯西平原到黃渤海之濱,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高大上」現代農業轉變;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生態經濟帶來「金山銀山」;向海而興、向海圖強,耕海牧漁升級換代,海洋經濟挺進新藍海……山東正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幸福小康「齊魯畫卷」越繪越清晰
  • "齊魯拍客"是咱自己的鄉村文明使者
    黨的十八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成員一行將踏上齊魯大地,親身領略這片土地在村容村貌、村風民俗、鄉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莊、文化惠民等建設方面的巨大成就,感受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神奇的變化。從9月10日開始,齊魯網推出系列評論報導《聚焦鄉村文明行動: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 齊魯醫學院併入山東大學後實力下滑嚴重,「東齊魯」已不負盛名
    1911年4月17日,山東共合醫道學堂舉行慶祝儀式,正式定址濟南並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醫科,這一天被齊魯大學醫學院定為建院紀念日。1917年,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濟南主校園落成,中文名稱改為基督教齊魯大學。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醫科隨之更名為齊魯大學醫科,學制七年。1924年,齊魯大學被加拿大政府批准立案,畢業生獲得了加拿大政府承認的文憑與學位。
  • 「輝煌「十三五」 奮進奔小康」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百姓...
    「十三五」時期,我區緊緊圍繞「安全、潔淨、生態、優美、為民」全市水務工作五大發展目標,牢牢把握「轉觀念、抓統籌、補短板、強監管」工作思路,按照「潔淨龍鄉 水潤雄安」中長期戰略,經過5年的發展,在「管水、潔水、保水」上持續深入發力,在多個方面取得較好成果,為「一區一城」新房山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 齊魯最美職工|張金海:山東環衛系統的「發明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總工會、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承辦的《齊魯最美人物發布廳——齊魯最美職工》發布儀式於今晚舉行,東營市市容環境衛生處職工張金海榮膺「齊魯最美職工」稱號。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終身教授」張茂宏教授逝世,山東省大內科領域...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 日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官網發布消息,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張茂宏教授逝世。消息稱,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醫學教育家、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終身教授」,我院腫瘤中心及血液科原主任張茂宏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7時22分在濟南逝世,享年92歲。張茂宏教授,男,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1929年2月2日出生。
  • ...山東車市40人(品牌)」 頒獎典禮暨「2018年齊魯汽車人當紅盛典...
    1月25日,由大眾網、齊魯晚報共同主辦,喜馬拉雅FM戰略支持的「改革開放40年,山東車市40人(品牌)」頒獎典禮,在南郊賓館舉行。頒獎典禮上,匯聚了改革開放40年來,為山東車市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汽車行業精英,一同回顧激情燃燒的歲月,向歷史致敬,為改革點讚。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啟用
      半島網12月1日消息   為滿足患者就醫需求,提升醫院慢病及康復醫療服務水平,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在第二住院部新開設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於12月1日正式啟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副院長張彤,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郭媛出席啟用儀式並分別為「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帕金森病康復治療中心」和「骨質疏鬆專病治療中心」揭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全科醫學科主任譚東、康復科副主任於少平參加活動,由譚東主持儀式。
  • 煙臺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曉丹 通訊員 羅湘12月29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市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專場。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振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晨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明川出席發布會,通報了全市「十三五」期間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工作情況。據了解,煙臺市農業農村系統「十三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 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 山東描繪"三生三美"的斑斕...
    新華社濟南3月8日電題:山東:描繪「三生三美」的斑斕畫卷新華社記者邵琨  從泰山之巔到黃渤海之濱,從田間勞作到耕海牧漁,驚蟄後的齊魯大地,踏響了農業復工復產的堅實步點。  兩年來,山東立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始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全方位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