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 山東描繪"三生三美"的斑斕...

2021-01-13 半島網官網

新華社濟南3月8日電題:山東:描繪「三生三美」的斑斕畫卷

新華社記者邵琨

  從泰山之巔到黃渤海之濱,從田間勞作到耕海牧漁,驚蟄後的齊魯大地,踏響了農業復工復產的堅實步點。

  兩年來,山東立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始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全方位實踐。而今,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三生三美」的斑斕畫卷正在齊魯大地徐徐展現。

生產美、產業強,現代農業又發新枝

  在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的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裡,土壤是否有養分已不重要,種姜有專利、不用土、不打藥、不拔草、自動灌溉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在一年前,姜農還背著噴霧器打藥,藥水順著衣服往下淌。

  科技賦能農業,物聯網、智能化設備應用更加廣泛,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在使山東這棵農業大樹又生發出新的枝丫。

  地裡的氮磷鉀濃度和水分含量自動監測,缺水能自動澆水、缺肥能自動施肥,衛星遙感觀測作物長勢,大數據分析指導種植,一部手機管理整片農田、大棚……山東農業生產技術越來越先進,而且開始引領行業發展。

  黃色的番茄、三色水果椒、拇指黃瓜……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蔬菜小鎮裡,擺放著幾十種近兩年研發出來的新果蔬。去年,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戶山東。壽光主導、參與制修訂24項農業領域地方標準和6項團體標準,成為全國蔬菜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不僅省內市場供應充足,還能保障外調需求。春節以來,山東已累計向湖北調運蔬菜7060噸。

  山東以佔全國1%的淡水和6%的耕地,貢獻了8%的糧食、9%的肉類、12%的水果和13%的蔬菜產量,農產品出口總額連續21年領跑全國。

生態美、環境優,農村農民迸發新活力

  走在五蓮縣松柏鎮竇家臺子村,青石路、磚瓦、竹木、卵石等鄉土材料打造的街頭小品和庭院微景觀讓人賞心悅目。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成為省級旅遊特色村、生態旅遊採摘村。

  山東針對沿海、陸地等不同環境,探索鄉村振興的適宜路徑,目前已有1300多個試點村莊完成規劃編制,將陸續走上「富民興村」的「快車道」。2019年,山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比2018年增加1.3個百分點,邁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在尋山愛倫灣海洋牧場固定平臺上,配備了海上生態衛生間,來此休閒垂釣、餐飲觀光遊客的洗漱用水進入灰水艙,糞汙進入黑水艙,再經過生態菌處理,確保汙水不直排海洋。愛倫灣海洋休閒旅遊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卞大鵬說:「這裡海水常年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養殖環境非常好。」

  環境好了,鄉村煥發出新吸引力,人才返鄉創業態勢加快形成,鄉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9年,山東培訓各類高素質農民3.5萬人,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培訓13萬人次,公費師範生、醫學生、農科生招生錄取人數分別達到5000人、1300人、360人。

  越來越多的青年回到農村,為「三農」帶來了新理解,注入了新內涵。「未來,我們這裡會有民宿、休閒娛樂、文化、科普教育等多種形態。」棗莊雲嶺農業「90後」姑娘李悅說。

生活美、家園好,齊風魯韻又添新景致

  穿行在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沿巖馬湖的各個村莊,仿佛置身公園。依託每個村的山水文化特色,當地逐步形成了藝術部落、古村居、民宿體驗、醉桃源等主題突出的美麗鄉村旅遊片區。

  馮卯鎮的發展秘訣之一就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馮卯鎮黨委書記田琨說:「基層黨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路人、村級班子的帶頭人。其作用發揮如何,直接影響著村莊的發展。」

  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2019年山東又新增了50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20年將達到2000個左右。串點成線、以線連片、聚片成面,膠東、魯中、魯南、魯西北4大風貌區,10條風貌帶正在打造,「齊魯風情畫」上的一批新景色正在著墨。

  鄉村振興需要塑形,更要鑄魂。昌邑市龍池鎮將紅色文化融入居民生活,村民在逢年過節之際,先祭拜烈士,再走親訪友;濱州市濱城區開展的發掘身邊好人活動,引領村民崇德向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市、區)增加到29個,數量居全國首位,181個村鎮入選全國文明村鎮。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濟南在新藍圖中描繪「美」的畫卷
    7月23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賦予了「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幅濟南藍圖更加豐富的內涵,對城市之美提出了更加具體的目標任務,讓人滿懷憧憬和期待。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濟南應當展現怎樣的「美」,如何做活「美」字篇章——「『美』,就是人文生態美、社會生態美、自然生態美,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活力、魅力、吸引力,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把濟南打造成自然與人文蘊藉、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品質之城。
  • 嘉善大雲:「三生融合」逐夢「金山銀山」
    ;集觀賞、體驗、互動、生態於一體,以「花園式園區、3A級景區」為標準的中德生態產業園強勢崛起,退低進高間,整出的美麗空間做強了綠色發展新引擎;內外兼修傾力打造美麗城鎮,一個有記憶、有鄉愁、能「詩意棲居」的家園讓人流連忘返……在嘉善大雲,生態建設的蝶變故事接連上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印證,「全域美麗、城鄉一體、鄉風文明、生活美好」的立體之美處處可見……其背後,是大雲——這個富有沿海平原特色的小鎮逐漸探索出的一條以生態優先
  • 如何將鄭州西部建得更「美」 鄭州上街描繪出發展路線圖
    在鄭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針對鄭州城市功能布局提出了「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布局發展思路,為鄭州城市發展和建設指明了方向。8月27日,記者從上街區委十屆九次全會上獲悉,圍繞「美」起來這一目標,上街描繪出了發展路徑,如何讓鄭州西部「美」起來,上街區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呢?
  • 永吉:產業富鄉村 環境美田園
    通過多項技術集成,每畝生產成本減少近100元,增產200斤,增加效益400元。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永吉縣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不僅每年可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收益,還可以就近打工或外出勞務,成為雙份收入的新型「工薪族」,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的20%。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基礎設施配套、鄉村道路暢通,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使農村真正成為美好家園。
  • 八桂綠再綠 生態美更美—廣西全面推進國土綠化工程
    全民愛綠、植綠、護綠,一處處家園,一片片荒山,一株株綠化大苗落地生根,當年植樹當年成林,改善生態環境立竿見影。對國土綠化的執著追求和堅韌打造,讓「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廣西最亮麗品牌。  領導垂範全民響應  「五級書記抓綠化」   挖坑、扶苗、培土、澆水。
  • 習近平這樣描繪未來中國的美麗圖畫
    (圖片來源:新華網)「畫」出美好鄉村「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以多樣化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說。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 幸福小康入畫來——齊魯大地描繪小康新畫卷
    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兩岸,從魯西平原到黃渤海之濱,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高大上」現代農業轉變;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生態經濟帶來「金山銀山」;向海而興、向海圖強,耕海牧漁升級換代,海洋經濟挺進新藍海……山東正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幸福小康「齊魯畫卷」越繪越清晰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連日來,青海省各地幹部群眾熱議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生產好產業強、生態好環境優、生活好家園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共享古城之美
    「咱平遙是個好地方,處處美景不一般。四面都有古城牆,還有票號日升昌……」金秋時節,平遙古城牆的一角,耄耋老人王超平彈著三弦哼著小曲曬著暖暖的太陽,一口濃濃的鄉音抒發了對家鄉的無限熱愛。近年來,平遙縣堅持古城與新區齊飛,生活和文明相伴,取得了文物有效保護、文脈良好傳承、城市品質大幅提升的多贏效果,千年古城日益迸發出新活力,讓廣大市民、遊客共享古城之美。
  • 「耕育足跡」大足跡促進三生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生足跡在「耕育足跡」與生產足跡、生活足跡、生存足跡、生命足跡融合的基礎上,通過生活指數、生命指數可以體現三生足跡的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力。生活質量指數(PQLI):用于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營養、衛生保健和國民教育水平的綜合指標,生活質量指數的評價標準大於80為高素質人口,小於60為低素質人口。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 綠了生態 好了環境 美了生活?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三變」改革掃描
    綠了生態 好了環境 美了生活——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三變」改革掃描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曉霞秋冬之交的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田地裡還有人在忙著收穫白菜等農作物。大澇池村變了,環境更好、生活更美!這是特色種植帶來的變化。村子裡養起了肉驢變革,永不止步。市農業農村局在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三變」改革全面推開。
  • ...好了環境 美了生活——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三變」改革掃描
    在這塊土地上勞作的人們,如今不再是單純的農民,他們有的同時還是肉驢養殖產業基地工人、股東。  「身份」的變化,源於一個帶頭人、一個特色產業,更源於蘭州市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的農村「三變」改革。  大澇池村變了,環境更好、生活更美!這是特色種植帶來的變化。  村子裡養起了肉驢  變革,永不止步。  市農業農村局在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三變」改革全面推開。蘭州市農業、農村再次迎來了大好發展機遇,發展潛力再次釋放,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大澇池村也不例外。
  • 「環境美」與「經濟強」並駕齊驅
    原標題:「環境美」與「經濟強」並駕齊驅   安居區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
  • 火爆單品-肽美佳績不斷:好產品、優服務、迎信賴!
    陳總:肽美是一款小肽類添加劑產品,而小肽又叫納米膠原蛋白(Nano Oligopeptide Collagen,簡寫OCO),也稱寡肽、微肽、短肽,一般是指由2-3個胺基酸組成的寡肽。那麼,動物為了達到最佳生產性能,必須需要一定數量的小肽,在生豬生產中,小肽可以被用作功能性飼料添加劑。
  • 廈門:彩紅楊百畝苗木產業園 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此前,褒美村以種植蔬菜為主要產業,芋頭及加工產品成了村民收益主要來源,2018年,村裡引進了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的彩紅楊苗木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新產業。「我剛剛在苗木基地嫁接彩紅楊樹苗,趁著植樹造林的好時節,多嫁接些苗木,為下一步的移植銷售做準備。」褒美村村主任葉躍新戴著鬥笠、挽著袖子,滿是笑意出現在記者面前。「彩紅楊樹葉很美,市場效益非常好!
  • 等線美的置業X超級物種 |超美生活的精彩碰撞入渝三載,感恩同行,美...
    催生出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新理念,新業態,不斷創造需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生存環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在此大的機遇環境下,很多企業紛紛專注於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的產業,創造巨大市場需求,讓其更加適應時代所需:如美的置業,憑藉深厚的製造業根基及科技化基因,不斷革新傳統地產行業的產品及服務模式,為人們帶來更智能美好的生活方式。
  • 翔安區召開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向「農業強」「農村美」「百姓富...
    翔安區深知,鄉村產業發展不能單單靠獨點單片的發展,更要順應市場需求和產能結構調整,促進全域發展。因而接下來,翔安將「聚沙成塔」,把「散戶」聯成「主體」,持續推進規模經營,以培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培育打造一批高優產業片區,形成集中連片規模效益。
  • 「原創」談聞一多「建築美」在當代自由詩體環境下的狹隘性
    談聞一多「建築美」在當代自由詩體環境下的狹隘性《詩的格律》是聞一多先生系列詩論中最重要的一篇。在這篇論文中,他系統的提出「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這一關於新詩「三美」主張遂成為新格律詩派的理論綱領。中國老一輩詩人深受其影響,而當代新詩人,特別是草根詩人,似乎對此並不買帳。
  • 「木美土裡杯」中國好蘋果大賽暨第二屆中國好蘋果博覽會圓滿成功!
    「木美土裡杯」中國好蘋果大賽助力「種好果,賣好價,富果農」2020年11月15日,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陝西省果業協會,國家「十三五」蘋果產業藥肥雙減項目組主辦,在陝西省果業中心,楊凌示範區管委會,楊凌示範區展覽局大力支持下,「木美土裡杯」中國好蘋果大賽2020總決賽在陝西楊凌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