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月6日消息(記者陳鵬)記者從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重慶市4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以下簡稱「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辛世傑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在全國率先發布「三線一單」空間管控指導意見,探索建立「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其中2019年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0.73噸/萬元,優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同時,重慶市加強城鄉生活汙水治理,累計建成73座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建成鄉鎮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2600餘座;加強工業汙水集中處理,累計建成94個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市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出臺《重慶市溼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累計修復人工溼地1萬餘畝,自然恢復溼地35萬畝。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十四五」的總體目標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治理,著力防控環境風險,讓重慶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