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夏嘉欣 通訊員 粵環宣
三年汙染防治攻堅戰(2018-2020)即將收官,當前廣東治汙攻堅工作進入最關鍵、最艱難的衝刺階段,目前廣東工作進展和成效如何?
11月30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上線省人民政府門戶網「政府工作話你知」訪談欄目,暢聊治汙工作成效,分析下一步攻堅難點,並與網友線上互動,解答當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
9項生態考核指標已完成8項
魯修祿表示,近年來全省生態環境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以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為方向,以解決累積型生態環境沉痾重疾為重點,廣東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從環境質量數據上看,9項生態環境考核指標有8項提前完成和按期完成。大氣環境質量創歷史最高水平,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為97.5%。
「今年1-10月份,臭氧作為全省首要汙染物的比例超過70%。」魯修祿表示,廣東堅持臭氧汙染問題早發現、早部署,積極探索以臭氧為核心的多汙染物協同控制,開展汙染物排放動態精準監測,強化重點汙染源精準管控,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臭氧評價濃度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
早在2010年,廣東就實施臭氧產生的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控制,開展新建項目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控制,嚴格涉揮發性有機物建設項目準入,先後開展了三輪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工作。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貨櫃等5個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標準,先後將4700多家企業納入整治清單,重點石化企業完成LDAR治理,貨櫃製造業完成水性塗料改造,1012家重點監管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治理,5000多家加油站已開展第二輪強化治理。
河流劣Ⅴ類斷面實現階段性「清零」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劣Ⅴ類斷面實現階段性『清零』,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3.1%,9個劣Ⅴ類斷面全部消除。」魯修祿表示,茅洲河、練江汙染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曾經的黑水河變成了景觀河、清水河,從「汙染典型」變成「治汙典範」,為全面完成「十三五」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1-10月,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面水質為Ⅳ類,階段性消除劣Ⅴ類,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與去年同期相比,綜合汙染指數下降45%,總磷、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57.2%、70.9%;練江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水質為Ⅴ類,階段性消除劣Ⅴ類,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與去年同期相比,綜合汙染指數下降22.5%,氨氮濃度下降55.4%。水質改善實現質的變化。
「雖然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 魯修祿直言,大氣臭氧防控仍面臨挑戰,水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仍需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還很艱巨,生態環境的全要素提升才剛剛起步,遠遠還未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
「接下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服務高質量發展,努力在低碳發展、美麗海灣、碧道建設、大氣質量、治理能力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美麗一流生態灣區建設竭力奉獻。」魯修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