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1 22:05:51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比例、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等8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
趙英民說,今年1~9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7.2%,預計到年底能夠完成84.5%的約束性目標。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面完成。
趙英民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5年,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地增強。
截至2019年,「十三五」期間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了18.2%,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炭機組達到8.9億千瓦,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6%,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系統,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3.4%,京津冀地區煤炭集疏港實現了「公轉鐵」,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
趙英民表示,通過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硬約束,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通過大力整頓散亂汙企業,有效解決了市場競爭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為環境守法企業創造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逐步調整提高汙染物的排放標準,促進了產業技術升級和行業企業綠色發展。
「在看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生態環境質量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還有差距,國內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處於高位。」
趙英民強調,最突出的就是表現在「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為此,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把做好「十三五」收官特別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趙英民說,大氣汙染防治的情況,歷來是廣大公眾十分關心的一個話題,大氣環境的改善情況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中取得成效最突出的一個領域。
對於「十三五」大氣汙染防治的成效,趙英民歸納了五個方面: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成效;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低碳化;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綠色化;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整治;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在完成火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後,我國正在積極推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重點地區的39個城市列入2018、2019年「散亂汙」企業清單臺帳的7萬餘家企業清理整頓開展專項排查,發現問題及時移交地方政府並督促進行整改。
與此同時,去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從去年1月1日開始,全國範圍全面供應國六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並軌」,普通柴油實現國四、國五、國六的「三級跳」。全國範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汽車。2010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目前全國公交車電動化比例從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趙英民強調,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進一步突出重點管控時段、空間、行業領域和汙染物,特別是加強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進一步優化大氣汙染防治的重點區域範圍,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提升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不斷深化空氣汙染治理成果,進一步提升空氣品質,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清新的空氣品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