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發布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2020-11-24 中國環境報

  中國環境報記者 王昆婷 北京報導 1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介紹環境監測及《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工作進展情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介紹,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總體向好,重點區域主要汙染物濃度同比下降,但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8.8%

  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舟山、麗水、福州、廈門、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海口、昆明等84個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好於國家二級標準),佔24.9%;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比例為2.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

  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海口、舟山、惠州、廈門、福州、深圳、麗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衡水、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唐山、鄭州、西安、濟南和太原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6.8%,區域PM2.5年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PM10年均濃度為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

  長三角區域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76.1%,區域PM2.5年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PM10年均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

  珠三角區域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9.5%,區域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年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是大氣汙染最重區域

  總體上看,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形勢向好。一是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數和優良天數穩步增加。2016年,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84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達標城市數同比增加11個;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二是城市顆粒物濃度和重汙染天數持續下降。全國338個城市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重汙染天數比例為2.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PM2.5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與2013年相比下降30.6%;優良天數平均比例為74.2%,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與2013年相比上升13.7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為3.0%,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與2013年相比下降5.7個百分點。三是重點區域汙染物濃度持續改善。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與2013年相比下降33.0%。長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與2013年相比下降31.3%。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與2013年相比下降31.9%。

  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汙染依然較重,從監測數據分析,3~10月份空氣品質相對較好,重汙染天氣多出現在冬季,特別是北方地區進入採暖期後的時段。2016年,京津冀區域11月15日~12月31日供暖期期間,PM2.5濃度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濃度的2.4倍,僅12月份就發生了5次大範圍空氣重汙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國大氣汙染最重的區域。區域內河南、北京、河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優良天數比例仍不足60%;74個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中,9個城市位於該區域。區域內PM2.5、PM10、SO2、NO2、CO和O3濃度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京津冀區域優良天數比例為56.8%,比全國平均比例低22.0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為9.2%;比全國平均比例高6.6個百分點。

  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網

  吳季友還介紹了2016年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工作開展情況。2016年,環境保護部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核心,全力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實施工作,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全面完成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事權上收工作。2016年全國1436個國控站點已全部完成上收任務,為進一步釐清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有效避免行政幹擾,確保監測數據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網。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設置19個顆粒物組分自動監測站、23個手工採樣點、31個雷射雷達觀測站,並布置多臺移動觀測車,為準確研判重汙染天氣汙染成因,客觀評估應對措施及效果提供支撐,提高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汙染天氣應對的精細化水平。三是積極推進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工作。建成國家、區域、省級和城市級空氣品質和重汙染天氣預警預報系統,並在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中經受了檢驗,發揮積極作用。為冬季重汙染過程研判、防控及應急應對提供了非常關鍵的技術支持。

  大氣汙染治理方向正確、保障得力、效果初現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介紹了《大氣十條》工作進展情況。《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經中國工程院評估,大氣汙染治理方向正確、保障得力、效果初現。一是建立了以改善空氣品質為核心的評估考核體系,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運用約談、督察等多種手段,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責任。二是各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全國累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達到了4.25億千瓦,佔燃煤火電47%;京津冀地區共完成80萬戶散煤替代工作,削減散煤約200萬噸;淘汰老舊車、黃標車390萬輛,完成了年度指標;發布了《關於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及輕型機動車的國六排放標準。三是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保、公安開展聯動執法1.7萬次,聯合整治突出問題6500餘個,對涉及汙染大氣環境類違法案件的1500餘人予以行政拘留。四是完善環境管理政策。完成排汙費徵收標準的調整工作,發布實施超低排放環保電價、北方採暖季水泥錯峰生產、船舶排放控制區等政策措施。五是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定期會商,運用多種高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空氣品質預報能力;統一了京津冀區域重汙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實施大範圍高級別應急聯動;多次派出督查組,督查各地重汙染天氣應對情況。

  發布會上,劉炳江、吳季友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回答了記者提問。

  環境保護部自2017年1月起將每月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及時向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介紹環境保護的有關情況,回應社會關切。

相關焦點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保護部4日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2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423.7萬噸,氨氮排放量為253.6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3.05%、2.62%;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117.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337.8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4.52%、2.77%。
  • 環保部公布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PM2.5和PM10雙降
    【原標題】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環境保護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
  • 3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比去年同期下降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2016年3月及第一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總體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有所下降。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說,3月,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評價,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1.3%,輕度汙染天數比例為19.3%,中度汙染天數比例為5.9%,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為3.5%。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比例下降4.0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上升1.2個百分點。
  • 2015年昆明空氣品質全國第八 九大湖泊四個劣Ⅴ
    雲南網訊(記者張成)「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與此同時,在九大高原湖泊當中,依然有四個水質為劣Ⅴ類。2015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穩定向好,但局部地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2015年,我省圍繞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生態環境狀況等開展了環境保護等工作。在空氣品質方面,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7.3%,其中,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
  • 環保部就《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答記者問
    環保部就《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答記者問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環保部網站消息,近日,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就《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生態環境部公布2020年1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0年1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2020年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9.5%,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101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同比增加33個;PM10濃度為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O3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4%;SO2濃度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NO2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
  • 全國33個監測城市空氣品質指數超300 我們的空氣怎麼了
    13日零時,全國33個監測城市空氣品質指數超過300,屬嚴重汙染我們的空氣怎麼了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平臺2013年1月12日33城市空氣嚴重汙染,北京PM2.5濃度達700微克/立方米以上記者查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1月12日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24小時均值(21時更新)顯示,北京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為786微克/立方米,天津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為500微克/立方米,石家莊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為960微克/立方米。
  • 60個2016年實施的國家、各省環保相關法規標準
    月29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4、新空氣品質標準在全國各地實施2012年,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按有關法律規定,該標準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在當年2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通過。
  • 中國擬將PM2.5納入常規空氣品質評價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16日通報說,《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於16日起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二次徵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品質評價,並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  今年入秋以來,北京等城市接連出現灰霾天氣。
  • 隨州發布2018年環境質量狀況 空氣優良天數286天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羅成)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6月3日,隨州舉行2018年度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2018年度隨州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據介紹,2018年隨州境內10個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12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2日,日本政府根據《國際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的規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定為7級,即最高級,與車諾比核事故同級。這是日本政府根據放射性釋放量對福島核事故的重新定級。
  • 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增設PM2.5濃度限值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 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已正式發布,新標準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汙染物控制項目實現與國際標準「低軌」相接。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環保部已下發通知,明確規定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在全國實施新標準的分期實施要求。因此2016年1月1日是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時間」。
  • 高德上線環境地圖 身邊空氣品質、水質、汙染源全國可查
    創業家&i黑馬訊(王躍霞) 6月5日消息,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高德地圖三方聯合發布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網際網路公眾參與平臺——環境地圖,在高德地圖客戶端正式上線。據了解,現在用戶到高德地圖客戶端搜索「環境地圖」,即可點擊進入。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附件:1.國務院關於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的批覆(略,詳情請      登錄中國政府網站)     2.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                         環境保護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 PM2.5入空氣品質評價指標
    在12月21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明年起,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將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中新社發 韋亮 攝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30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空氣品質實現持續好轉。
  • 環境保護部發布五項汙染物排放及測量方法新標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制定、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制定了《船舶發動機排氣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一、二階段)》(GB 15097—2016)、《摩託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四階段)》(GB
  • 2016中國霧霾最嚴重的城市排名 濟南又是倒數第三
    近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和9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品質狀況。其中,前三季度和9月份,在空氣品質較差的後10位城市中,濟南均位列第三。
  • 「環境地圖」上線 手機可查空氣品質及周邊水質
    「環境地圖」上線 手機可查空氣品質及周邊水質 2018-06-06 07:51:00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孫珺)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