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2020-12-05 新華網甘肅頻道

    原標題:碧水 甘肅省38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12月1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省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情況進行發布。在水生態管理方面,今年1至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高於國家平均水質優良比例約17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在自然生態管理方面,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增容」並重,以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強化自然生態監管,著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全力做好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甘肅省位於黃河、長江上遊,是兩大「母親河」的重要水資源補給區,境內主要有9大水系。為確保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碧水保衛戰,甘肅省於2015年12月印發《甘肅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結合甘肅省地處國家生態環境屏障區和長江黃河源頭區的實際,明確了黃河、長江、內陸河3大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城市黑臭水體及飲用水水源地等4類水體的水質目標,從水汙染治理、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3個方面,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地提出了甘肅省水汙染防治工作的12條「工作任務」和8條「保障措施」。

    同時,持續推進工業企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的水汙染防治工作。工業企業方面,排查取締了16家涉水「十小」企業;重點督促全省沿江河湖庫的工業企業、工業集聚區開展環境風險評估並劃定環境風險等級。城鎮生活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底,甘肅省共建成城市、縣城汙水處理廠93座,設計處理能力213.62萬噸/日,全省城市、縣城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7%、93%以上。農業農村方面,國家「十三五」期間共下達甘肅省250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截至2020年底已超額完成2689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通過治理,於2019年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國家下達的水汙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有效地促進了全省水環境質量改善。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嚴肅查處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調查編制完成《祁連山地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報告》,通過核查,以祁連山為重點的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和生態修復治理已初見成效。組織開展了「綠盾2020」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運用「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監管系統」,完成2019年下半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衛星遙感監測實地核查工作;截至11月底,全省自然保護區自查發現1845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822個,整改完成率98.75%。同時,組織完成甘肅省黃河流域1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成效評估工作,真實掌握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護成效,為下步整體推進自然保護區監管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工作要求,在前期劃定的基礎上,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開展科學評估,強調生態保護紅線的權威性,探索建立過程監管體系,確保紅線劃得實、守得住、可持續。目前已完成評估工作,正在國家層面審核;同時,繼續開展生態保護紅線數據監管平臺建設。

    初步建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基礎資料庫

    為做好黃河流域保護工作,甘肅省研究形成《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工作思路》《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專題研究報告》和《甘肅省「十四五」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對策研究分析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三水統籌」,即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堅持「水陸並舉、三源齊控」,推進「五河共治」,以及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保好水」、中部沿黃地區生態走廊「用中水」、隴東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治差水」的工作思路。同時圍繞《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在前期完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汙染防治專項規劃》大綱和框架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汙染防治專項規劃(初稿)》。

    此外,甘肅省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啟動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以入河排汙口調查為切入點,完成黃河流域4個水系36條重要幹支流8大類22小類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基礎資料庫,形成「2+4」成果報告(《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水資源調查報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調查報告》《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評估報告》《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報告》),構建了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成果展示系統,為黃河流域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奠定了基礎,調查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杜志超)

相關焦點

  • 今年1至10月份 我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2020年1至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高於國家平均水質優良比例約17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城市建成區18條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17個重點監管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94.1%,如果扣除地質背景值的影響,比例達到100%;35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極差控制比例為5.7%。
  • 重慶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100%
    央廣網重慶1月6日消息(記者陳鵬)記者從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重慶市4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以下簡稱「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
  • 湖北1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0.4%
    湖北日報訊(記者祝華)1月6日,在全省河湖長制工作現場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通報,去年1月至11月,我省103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優良,佔總數的90.4%,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省生態環境廳介紹,2020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中,將47個斷面(水體)列為年度攻堅重點,將責任細化到1252個鄉鎮。各地積極開展碧水保衛戰「攻堅行動」,加快推進水質提升攻堅,重點流域整治成效明顯。荊門累計投入10億元,完成十大整治工程,鋪改汙水管網58公裡,封堵排汙口8個,疏通清淤129公裡。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甘肅38個地表水水質高於國家平均優良比例21個...
    甘肅省位於黃河、長江上遊,是兩大「母親河」的重要水資源補給區,境內主要為黃河、長江、內陸河3大流域,包括黃河幹流、洮河、渭河、涇河、嘉陵江、白龍江、疏勒河、黑河、石羊河9大水系。「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穩步推進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甘肅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關鍵節點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不斷為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築牢基礎。
  • 環保立體聲|甘肅:今年1-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100%優良
    2020年1-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高於國家平均水質優良比例約17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18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17個重點監管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94.1%,如果扣除地質背景值的影響,比例達到100%;35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極差控制比例為5.7%。
  • 1-7月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0.7%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
    1-7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0.7%,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其中,7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3.3%,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2.7%,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
  • 今年前8月,我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1.0%
    生態環境部近日通報了今年前8個月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8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0%,同比上升6.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這個「81.0%」來之不易!
  •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關鍵詞:環境質量空氣品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賀澤群介紹,從大氣環境質量來看,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濃度5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於「十三五」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上半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斷面比例為74.5% 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陳銳海)7月15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記者獲悉,上半年,全國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4.5%,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4.3%,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圖為2019年1-6月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比例。
  • 封面可視丨「十三五」重慶空氣品質向好 國考優質水斷面優良比例100%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辛世傑介紹,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優於國家考核目標4.8個百分點,較2015年上升14.3個百分點。重慶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3天,其中優的天數為135天。與2015年相比,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增加41天,優的天數增加80天。
  • 2020年第一季度東莞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報告顯示,去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78.1%。今年1-3月,4個國考斷面消除劣五類水質。2個國考斷面去年年底消除劣五類報告顯示,2019年,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整體水質有所好轉,但劣五類斷面控制比例未達省目標要求。
  • 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高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高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餘璐)生態環境部今日(7日)通報2018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1-12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
  • 11月江西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9.7%
    通報顯示,11月,全省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同比下降20.9%,優良天數比例為99.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6個百分點。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優,主要河流水質均為優。空氣環境質量狀況方面,2020年11月,全省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9%,11個城市PM2.5月均濃度同比均下降;優良天數比例為99.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6個百分點,11個城市中,景德鎮市、上饒市、新餘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持平,其餘8個城市上升。
  • 前8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86.7% 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6個...
    本報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寇江澤)生態環境部16日通報2020年1—8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0%,同比上升6.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
  • 江蘇發布地表水環境狀況 看看你的家鄉水質如何
    中國江蘇網1月23日訊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1月23日向社會通報了2018年全省地表水環境狀況,2018年,全省地表水環境同比有所改善,國考斷面水質優Ⅲ、劣Ⅴ比例分別為68.3%、1.0%,均達國家年度考核目標。
  • 10月份湖南14市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4.2%
    華聲在線11月26日訊(記者 龍騰 通訊員 蔣睿曉)今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10月湖南省環境質量狀況:全省14個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環境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4.2%,與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上升6.4個百分點。
  • 「生態環境局」我市優良水體比例達77.7%
    12日,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結果顯示:2020年,長春市9個國家考核斷面(含公主嶺市)水質全部達標,劣五類國考斷面歷史首次全部清零,優良水體比例達77.7%,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 雲南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83%
    趙嘉 攝中新網昆明12月29日電 (杜瀟瀟)記者29日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11月,雲南省200個重要河湖庫渠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9.5%,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優良水體(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83%。
  • 前9月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劣Ⅴ類斷面比例為5.3%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號消息,9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公布,前9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2.4% ,劣Ⅴ類斷面比例為5.3%。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等十大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佔75.7%,劣Ⅴ類佔5.3%。
  • 2020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
    中新網1月15日電 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3.4%,同比上升8.5個百分點;2020年1-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