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水質量資源年報

2020-11-23 中國網

一、評價標準與方法

評價範圍:2008年度根據全國水資源保護監測站網的監測資料,對全國10個水資源一級區170個水系的1300餘條河流、44個重點湖泊、378座重要水庫及298個省界斷面的水體水質進行了評價。共評價河流長度14.77萬km、湖泊面積1.8萬km2、水庫蓄水量約1295.0億m3。

評價方法:《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

評價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評價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規定的基本項目和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即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湖、庫)、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鉻(六價)、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共29項。

評價內容:

1、河流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

2、湖泊水資源質量與營養狀況評價;

3、水庫水資源質量與營養狀況評價;

4、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

5、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

二、河流水資源質量狀況

2008年度對全國10個水資源一級區的主要河流或河段水質狀況按全年、汛期、非汛期進行了監測評價。全年總評價河長147727.5km,其中Ⅰ~Ⅲ類水河長佔總評價河長的61.2%,Ⅳ~Ⅴ類水河長佔18.2%,劣Ⅴ類水河長佔20.6%;汛期總評價河長146824.0km,其中Ⅰ~Ⅲ類水河長佔總評價河長的60.1%,Ⅳ~Ⅴ類水河長佔21.6%,劣Ⅴ類水河長佔18.3%;非汛期總評價河長146650.4km,其中Ⅰ~Ⅲ類水河長佔總評價河長的61.6%,Ⅳ~Ⅴ類水河長佔16.3%,劣Ⅴ類水河長佔22.1%。全年、汛期、非汛期Ⅰ~Ⅲ類水河長比例變化不大,與2007年度相比,全年Ⅰ~Ⅲ類水河長比例上升了1.7個百分點,主要超標項目是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揮發酚。2008年度全國河流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見圖2.1及表2.1。

圖2.1 2008年度全國河流全年水質類別比例

表2.1 全國河流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

年度

水情期

評價河長

(km)

分類河長佔評價河長比例(%)

~Ⅲ類

2008

全年

147727.5

3.5

31.8

25.9

11.4

6.8

20.6

61.2

汛期

146824.0

2.7

28.9

28.5

14.2

7.4

18.3

60.1

非汛期

146650.4

6.0

31.6

24.0

10.3

6.0

22.1

61.6

 

2007

全年

143604.4

4.1

28.2

27.2

13.5

5.3

21.7

59.5

汛期

142732.9

2.5

28.2

27.3

16.8

6.6

18.6

58.0

非汛期

142282.2

6.0

28.3

25.2

12.8

5.5

22.2

59.5

 各水資源一級區中,西南諸河區、西北諸河區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90%以上,分別為94.3%、94.0%;長江區、珠江區和東南諸河區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60%以上,分別為69.1%、68.6%、64.2%;松花江區和遼河區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45%以上,分別為47.0%和46.0%;淮河區、黃河區和海河區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35%以上,分別為39.4%、39.2%和35.2%。與2007年度相比,西南諸河區、西北諸河區、遼河區和海河區Ⅰ~Ⅲ類水河長比例有所增加,其它一級區變化不大。2008年度全國10個水資源一級區河流水資源質量評價成果見圖2.2和表2.2。

表2.2 2008年度水資源一級區河流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

水資源一級區

評價河長

分類河長佔評價河長比例(%)

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Ⅴ類

劣Ⅴ類

~

全國

147727.5

3.5

31.8

25.9

11.4

6.8

20.6

61.2

松花江區

13562.4

0.8

17.0

29.2

25.2

6.3

21.5

47.0

其中:松花江

10945.7

1.0

17.9

33.3

19.6

5.6

22.6

52.2

遼河區

5496.7

1.5

27.1

17.4

10.8

13.1

30.1

46.0

其中:遼河

2552.6

0.0

4.6

27.8

9.2

24.8

33.6

32.4

海河區

12996.2

2.4

19.6

13.2

10.7

2.2

51.9

35.2

其中:海河

10309.5

2.4

16.1

6.8

11.9

2.0

60.8

25.3

黃河區

13847.7

5.2

12.7

21.3

13.5

10.5

36.8

39.2

淮河區

14130.5

0.5

15.6

23.3

18.1

11.3

31.2

39.4

其中:淮河

12025.6

0.5

15.6

22.3

20.2

12.8

28.6

38.4

長江區

41176.6

3.7

36.2

29.2

9.0

7.5

14.4

69.1

其中:太湖

3028.7

0.0

4.2

10.6

13.6

15.9

55.7

14.8

東南諸河區

5035.2

5.2

38.3

20.7

12.1

8.9

14.8

64.2

珠江區

18541.5

0.0

38.8

29.8

11.0

6.8

13.6

68.6

其中:珠江

13886.4

0.0

32.4

35.2

11.1

7.0

14.3

67.6

西南諸河區

13406.7

0.2

48.0

46.1

2.8

0.2

2.7

94.3

西北諸河區

9534.0

21.2

65.8

7.0

3.5

1.7

0.8

94.0

七大水系評價的101715.4km河長中,Ⅰ~Ⅲ類水河長佔總評價河長的55.6%,Ⅳ~Ⅴ類水河長佔20.5%,劣Ⅴ類水河長佔23.9%。如圖2.3所示,長江水系、珠江水系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70%左右,分別為73.4%和67.6%;松花江水系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52.2%;黃河水系、淮河水系Ⅰ~Ⅲ類水河長比接近40%,分別為39.2%、38.4%;遼河水系、海河水系Ⅰ~Ⅲ類水河長比在30%左右,分別為32.4%和25.3%,其中海河水系劣Ⅴ類水河長比例達60%。與2007年度相比,遼河水系Ⅰ~Ⅲ類水河長比例有所增加,其他水系變化不大。

2.2 2008年全國水資源一級區主要河流水資源質量評價成果圖

2.3 2008年七大水系全年河流水質類別比例對比圖

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評價的河流中(不含長江和黃河幹流),Ⅰ~Ⅲ類水河長比例高於全國61.2%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15個,其中Ⅰ~Ⅲ類水河長比例超過80%的有8個,介於80%~60%之間的有7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在60%~40%之間的有7個,40%~20%之間的有6個,低於20%的有3個。4個直轄市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由高至低排序依次是重慶市、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2008年度全國省級行政區主要河流水質評價成果見圖2.4。

從東、中、西地區分布看,我國西部地區河流水質好於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好於東部地區,東部地區水質相對較差。西部地區的重慶市、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雲南省所評河段水質較好,Ⅰ~Ⅲ類水河長均佔其評價河長的75%以上,寧夏回族自治區所評河段水質汙染嚴重,劣Ⅴ類水河長佔其評價河長的86.3%;中部地區的湖北省、江西省所評河段水質較好,Ⅰ~Ⅲ類水河長佔其評價河長的75%以上,山西省、河南省所評河段水質較差,劣Ⅴ類水河長分別佔其評價河長的74.5%和53.4%;東部地區的福建省、海南省所評河段水質較好,Ⅰ~Ⅲ類水河長佔其評價河長的75%以上,天津市、山東省所評河段水質較差,劣Ⅴ類水河長分別佔其評價河長的66.2%和52.8%。與2007年度相比,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Ⅰ~Ⅲ類水的河長比例變化不大。

2.4 2008年省級行政區全年河流水質類別比例對比圖

三、主要湖泊水資源質量與營養狀況

2008年度對全國44個重點湖泊的18356.2km2水面進行了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從評價湖泊個數看,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20個,佔評價湖泊總數的45.5%;Ⅳ~Ⅴ類湖泊13個,佔評價總數的29.5%;劣Ⅴ類湖泊11個,佔評價總數的25.0%。從評價湖泊水面面積看:全年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水面有8119.6km2,佔評價面積的44.2%;Ⅳ~Ⅴ類水面5954.8km2,佔評價面積的32.5%;劣Ⅴ類水面4281.8km2,佔23.3%。與2007年度相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個數比例和水面面積比例均有所增加。

2008年度對上述44個湖泊進行的營養化狀況評價結果表明:貧營養湖泊有1個,中營養湖泊有22個,輕度富營養湖泊有10個,中度富營養湖泊有11個。在中度富營養湖泊中,河北省的白洋澱、千頃窪,上海市的澱山湖,浙江省的鑑湖,安徽省的巢湖,江西省的甘棠湖,山東省的大明湖,雲南省的滇池富營養化程度較重。全國重點湖泊的主要超標項目是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和氨氮。2008年全國重點湖泊水質及營養狀況見表3.1、圖3.1及附表1。

表3.1 2008年度主要湖泊水資源質量和營養狀態評價結果

水質類別

按個數(%

按水面面積(%

營養狀態

按個數(%

4.5

1.2

營養

2.3

9.1

4.1

中營養

50.0

31.8

38.9

輕度富營養

22.7

9.1

9.7

中度富營養

25.0

20.5

22.8

重度富營養

0.0

劣Ⅴ

25.0

23.3

 

 

3.1全國重點湖泊水質類別個數比例及水面面積比例對比圖

1、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水資源質量

l   太湖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338km2。按湖區自然分布和水汙染狀況劃分為五裡湖、梅梁湖、竺山湖、貢湖、東太湖、湖心區、東部沿岸區、西部沿岸區和南部沿岸區九個湖區,共設監測點26個。

3.2太湖全年水質狀況分布(總磷、總氮參評)

若總磷、總氮不參加評價,竺山湖為劣Ⅴ類,佔評價水面的2.9%;梅梁湖和西部沿岸區為Ⅳ類,佔13.814.1%;五裡湖、貢湖、湖心區和南部沿岸區為Ⅲ類,佔64.5%;其餘湖區為Ⅱ類,佔18.8%;總體水質為Ⅲ類。與2007年度相比,五裡湖水質由Ⅳ類上升為Ⅲ類,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區水質由Ⅲ類上升為Ⅱ類,其他湖區變化不大。若總磷、總氮參加評價,東太湖為Ⅳ類,佔評價水面的7.4%;五裡湖、東部沿岸區和南部沿岸區為Ⅴ類,佔27.2%;其餘湖區均為劣Ⅴ類,佔65.4%;總體水質為劣Ⅴ類,見圖3.2。與2007年相比,南部沿岸區水質由劣Ⅴ類上升為Ⅴ類,其他湖區變化不大。營養狀態與2007年相同,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區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其它湖區均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l   滇池

耗氧有機物及總磷、總氮汙染均十分嚴重。無論總磷、總氮是否參加評價,Ⅴ類水面均佔評價水面的28.3%,劣Ⅴ類水面佔71.7%,總體水質為劣Ⅴ類。營養狀態與2007年相同,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l   巢湖

西半湖汙染程度明顯重於東半湖。若總磷、總氮不參加評價,東半湖評價水面水質為Ⅲ類,西半湖評價水面水質為Ⅳ類,總體水質為Ⅳ類。若總磷、總氮參加評價,東半湖評價水面水質為Ⅳ~Ⅴ類,西半湖為劣Ⅴ類,總體水質為劣Ⅴ類。巢湖的營養狀態同樣是西半湖重於東半湖,東半湖的中廟湖區處於中營養狀態,巢湖市一水廠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西半湖則全部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2、城市內湖水資源質量

在評價的城市內湖中,北京市的昆明湖水質為Ⅱ類,杭州市的西湖水質為Ⅳ類,濟南市的大明湖水質為Ⅴ類。

3、其它評價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湖泊水資源質量

本年度評價水面面積在100km2以上的20個大湖中,除太湖、滇池、巢湖外,其它17個湖泊的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成果是:河北省的白洋澱Ⅳ類水面佔81.5%、Ⅴ類水面佔4.8%、劣Ⅴ類水面佔13.7%,總體水質為Ⅴ類。江西省的鄱陽湖Ⅲ類水面佔63.9%、Ⅳ類水面佔35.6%,Ⅴ類~劣Ⅴ類水面佔0.5%,總體水質為Ⅳ類。山東省的南四湖Ⅲ類水面佔13.1%、Ⅳ類~Ⅴ類水面佔79.0%,劣Ⅴ類水面佔7.9%,總體水質為Ⅴ類。湖北省的長湖、梁子湖水質為Ⅲ類,洪湖為Ⅳ類。雲南省的撫仙湖總體水質為Ⅱ類,洱海為Ⅲ類。西藏自治區的普莫雍錯水質為Ⅲ類,羊卓雍錯和納木錯為Ⅴ類。青海省的青海湖水質為Ⅲ類。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賽裡木湖水質為Ⅱ類,博斯騰湖總體水質為Ⅳ類,烏倫古湖和艾比湖總體水質為劣Ⅴ類。

四、主要水庫水資源質量與營養狀況

2008年度對全國378座重點水庫的約1295.0億m3蓄水量進行了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從評價水庫個數看,全年水質為Ⅰ~Ⅲ類的水庫有303個,佔評價總數的80.2%,Ⅳ~Ⅴ類水庫59個,佔評價總數的15.6%,劣Ⅴ類水庫16個,佔評價總數的4.2%。從評價水庫蓄水量看,全年水質為Ⅰ~Ⅲ類的蓄水量有823.0億m3,佔評價蓄水總量的63.6%,水質為Ⅳ~Ⅴ類的蓄水量有443.4億m3,佔評價蓄水總量的34.2%,水質為劣Ⅴ類的蓄水量有28.6億m3,佔2.2%。與2007年度相比,水質為Ⅰ~Ⅲ類的水庫個數比例變化不大,蓄水量比例有所下降。

2008年度進行營養狀態評價的水庫有347座,無貧營養水庫;中營養水庫241座,佔評價水庫總數的69.5%;富營養水庫106座,佔總數的30.5%。在富營養水庫中,處於輕度富營養的水庫86座,佔富營養水庫總數的81.1%;中度富營養水庫18座,佔富營養水庫的17.0%;重度富營養水庫2座,佔富營養水庫的1.9%。全國重點水庫的主要超標項目是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和氨氮。2008年全國重點水庫水質及營養狀況見表4.1、圖4.1及附表2。

表4.1 2008年度主要水庫水資源質量和營養狀態評價結果

水質類別

按個數(%

按蓄水量(%

營養狀態

按個數(%

6.4

11.9

營養

0.0

44.2

37.4

中營養

69.5

29.6

14.2

輕度富營養

24.7

13.2

33.7

中度富營養

5.2

2.4

0.6

重度富營養

0.6

劣Ⅴ

4.2

2.2

 

 

4.1全國重點水庫水質類別個數比例及蓄水量比例對比圖

五、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

(一)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概述

2008年度對全國298個省界斷面水體的水資源質量狀況進行的評價結果表明,全年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44.6%、Ⅳ~Ⅴ類斷面佔27.9%、劣Ⅴ類斷面佔27.5%。主要超標項目是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揮發酚。與2007年度相比,全國Ⅰ~Ⅲ類省界斷面上升了2.4個百分點。2008年全國省界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見圖5.1及附表3。

5.1 2008年全國省界斷面水體水質類別分布圖

(二)水資源一級區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

各水資源一級區中,按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由高至低排序,西南諸河區省界斷面水質相對較好,所評斷面水質均為Ⅲ類;東南諸河區Ⅰ~Ⅲ類水質斷面佔其評價斷面總數的80%以上;長江區、珠江區、遼河區佔其評價斷面總數的50%左右;松花江區和黃河區約佔其評價斷面總數的40%;淮河區、海河區佔其評價斷面數的30%左右,但海河區有1/2以上的省界斷面水質為劣Ⅴ類。與2007年度相比,符合Ⅰ~Ⅲ類水質標準的省界斷面比例遼河區、淮河區、東南諸河區、珠江區有所增加,松花江區有所減少,黃河區、長江區、西南諸河區、海河區變化不大,見表5.1、圖5.2。2008年各水資源一級區省界斷面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結果分述如下:

松花江區:在12條跨省(區)河流上的26個省界監測斷面中,全年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其評價斷面總數的42.3%,Ⅳ~Ⅴ類斷面佔53.9%,劣Ⅴ類斷面佔3.8%。劣Ⅴ類斷面主要位於拉林河的吉林省—黑龍江省交界處。該區汛期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比例低於非汛期,但劣Ⅴ類斷面比例非汛期高於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

表5.1 2008年度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評價結果

水資源一級區

斷面

水質類別比例(%

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Ⅴ類

劣Ⅴ類

~

全國

298

2.3

20.5

21.8

15.5

12.4

27.5

44.6

松花江區

26

0

15.4

26.9

30.8

23.1

3.8

42.3

遼河區

13

0

30.8

15.4

7.7

15.4

30.7

46.2

海河區

38

0

23.7

5.3

10.5

2.6

57.9

29.0

黃河區

30

0

23.3

16.7

23.3

10.0

26.7

40.0

淮河區

47

0

10.6

21.3

21.3

14.9

31.9

31.9

長江區

104

3.8

20.2

26.9

12.5

15.4

21.2

50.9

其中太湖流域

36

0

2.8

33.3

16.7

16.7

30.5

36.1

東南諸河區

13

23.1

53.8

7.7

0

0

15.4

84.6

珠江區

25

0

16.0

32.0

12.0

8.0

32.0

48.0

西南諸河區

2

0

0

100

0

0

0

100

3.2 2007年、2008年水資源一級區Ⅰ~Ⅲ類省界斷面比例對比圖

遼河區:在11條跨省(區)河流上的13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46.2%,Ⅳ~Ⅴ類斷面佔23.1%,劣Ⅴ類斷面佔30.7%。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東遼河的遼寧省—吉林省交界處,老哈河的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以及招蘇臺河、條子河的吉林省—遼寧省交界處。該區省界斷面汛期水質優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化學需氧量、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海河區:在30條跨省(區、市)河流上的38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29.0%,Ⅳ~Ⅴ類斷面佔13.1%,劣Ⅴ類斷面佔57.9%。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潮白河、泃河、小清河、琉璃河的北京市—河北省交界處,御河的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交界處,桑乾河的山西省—河北省交界處,北運河、滄浪渠、北排水河的河北省—天津市交界處,永定河的河北省—北京市交界處,衛運河、漳衛新河的河北省—山東省交界處,南運河、漳衛新河的山東省—河北省交界處及衛河、馬頰河的河南省—河北省交界處等。該區省界斷面汛期、非汛期水質基本持平,主要超標項目是化學需氧量、氨氮、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鉛、六價鉻、溶解氧、總汞、氟化物、揮發酚等。

黃河區:在19條跨省(區)河流上的30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40.0%,Ⅳ~Ⅴ類斷面佔33.3%,劣Ⅴ類斷面佔26.7%。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三川河、汾河、涑水河的山西省入黃處,延河的陝西省入黃處,渭河的甘肅省、陝西省入黃處,雙橋河、宏農澗河的河南省入黃處及黃河的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交界處。該區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優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氨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汞、石油類、揮發酚等。

淮河區:在43條跨省(區)河流上的47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31.9%,Ⅳ~Ⅴ類斷面佔36.2%,劣Ⅴ類斷面佔31.9%。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潁河、渦河、泉河、黑茨河、惠濟河、大沙河、包河的河南省—安徽省交界處,武河、沙溝河、黃泥溝河、東西邳蒼分洪道、石門頭河等河流的山東省—江蘇省交界處。該區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優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磷、砷和揮發酚等。

長江區:在85條跨省(區、市)河流上的104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50.9%,Ⅳ~Ⅴ類斷面佔27.9%,劣Ⅴ類斷面佔21.2%。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的四川省—雲南省交界處,御臨河的四川省與重慶市交界處、烏江的貴州省與重慶市交界處、寧蒗河的雲南省—四川省交界處,白河的河南省—湖北省交界處,滁河、清流河、石舀湖的安徽省—江蘇省交界處,藕池河的湖北省—湖南省交界處及太湖流域相關各省交界處。該區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劣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氮和糞大腸菌群等。

長江區太湖水系的省界斷面水質較差,在35條跨省(區、市)河流的36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36.1%,Ⅳ~Ⅴ類斷面佔33.4%,劣Ⅴ類斷面佔30.5%。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鹽鐵塘、吳淞江、千燈浦、急水港的江蘇省—上海市交界處,秀州塘、清涼港、麵杖港、黃姑塘、六裡塘、上海塘的浙江省—上海市交界處等。太湖水系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劣於非汛期。

總體來說,長江區的長江幹流、嘉陵江水系、烏江水系和漢江水系的省界水體水質相對較好。金沙江支流水系、上遊支流水系、洞庭湖水系以及下遊支流水系的省界水體汙染較重。

東南諸河區:在11條跨省(區、市)河流上的13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84.6%,劣Ⅴ類斷面佔15.4%。劣Ⅴ類斷面主要位於甘歧水庫、水尾溪的浙江省—福建省交界處。該區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優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pH值。

珠江區:在25條跨省(區、市)河流上的25個省界監測斷面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斷面佔評價斷面總數的48.0%,Ⅳ~Ⅴ類斷面佔20.0%,劣Ⅴ類斷面佔32.0%。劣Ⅴ類斷面主要分布在九洲江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交界處,安遠水、尋鄔水的江西省—廣東省交界處,以及珠江5條入海水道的入海口處。該區省界斷面水質汛期劣於非汛期,主要超標項目是糞大腸菌群、氨氮、總磷、砷、溶解氧等。

西南諸河區:共評價2個省界斷面,水質均為Ⅲ類。

六、重點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

2008年度按《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規定的評價方法,對全國3219個重點水功能區進行了水資源質量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全年水功能區達標率為42.9%,其中一級水功能區1197個(不包括開發利用區),達標率為53.2%;二級水功能區2022個,達標率36.7%。與2007年相比,一級水功能區達標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二級水功能區達標率下降了1.3個百分點。在一級水功能中,評價保護區339個,達標率為65.5%;保留區461個,達標率為67.7%;緩衝區397個,達標率為25.9%。在二級水功能區中,評價飲用水源區709個,達標率為44.4%;評價工業用水區、農業用水區和漁業用水區381個、442個和71個,達標率分別是38.8%、37.6%和36.6%;評價景觀娛樂用水區、過渡區、排汙控制區250個、92個和77個,達標率分別是24.4%、16.3%和15.6%。

從水體類型看,河流類水功能區評價河流長度123195.0km,達標率為53.5%,其中河流類一級水功能區評價河長67979.8萬km,達標率64.3%;二級水功能區評價河長55215.2萬km,達標率40.1%。湖泊類水功能區評價湖泊水面面積22204.0萬km2,達標率為30.8%,其一級水功能區評價湖泊水面面積16564.0 萬km2,達標率34.1%;二級水功能區評價湖泊水面面積5640.0萬km2,達標率21.3%。水庫類水功能區評價水庫蓄水量818.9億m3,達標率為68.8%,其一級水功能區評價水庫蓄水量666.6億m3,達標率72.9%;二級水功能區評價水庫蓄水量152.3億m3,達標率51.0%。與2007年相比,河流類、水庫類功能區的達標率有所上升,湖泊類水功能區的達標率下降較明顯。全國重點水功能區的主要汙染項目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2008年全國重點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達標情況評價結果見表6.1和圖6.1。

表6.1 2008年各類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達標情況統計表

水功能區

類型

評價數()

個數達標率(%)

河長達標率(%)

水面面積達標率%

水庫蓄水量達標率(%

全國

3219

42.9

53.5

30.8

68.8

保護區

339

65.5

72.5

35.0

94.3

保留區

461

67.7

70.4

36.4

29.5

緩衝區

397

25.9

29.2

0.0

100.0

飲用水源區

709

44.4

49.7

12.0

43.2

工業用水區

381

38.8

34.9

86.9

68.7

農業用水區

442

37.6

41.0

23.0

90.8

漁業用水區

71

36.6

44.2

23.6

100.0

景觀娛樂用水區

250

24.4

22.3

69.0

30.6

過渡區

92

16.3

12.4

 

 

保護區:全國共評價保護區339個,有222個達標,達標率為65.5%。其中,河流型保護區評價河長16078.0km,河長達標率為72.5%;湖泊型保護區評價水面面積14041.2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35.0%;水庫型保護區評價蓄水量446.0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94.3%。水庫型保護區達標率高於河流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保留區:全國共評價保留區461個,有312個達標,達標率為67.7%。其中,河流型保留區評價河長41035.2km,河長達標率為70.4%;湖泊型保留區評價水面面積1999.3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36.4%;水庫型保留區評價蓄水量220.1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29.5%。河流型保留區達標率高於水庫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緩衝區:全國共評價緩衝區397個,有103個達標,達標率為25.9%。其中,河流型緩衝區評價河長10866.6km,河長達標率為29.2%;湖泊型緩衝區評價水面面積523.6km2,均不達標;水庫型緩衝區評價蓄水量0.5億m3,均達標。水庫型緩衝區達標率高於河流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飲用水源區:全國共評價飲用水源區709個,有315個達標,達標率為44.4%。其中,河流型飲用水源區評價河長14438.2km,河長達標率為49.7%;湖泊型飲用水源區評價水面面積2795.6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12.0%;水庫型飲用水源區評價蓄水量119.1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43.2%。河流型飲用水源區達標率高於水庫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工業用水區:全國共評價工業用水區381個,有148個達標,達標率為38.8%。其中,河流型工業用水區評價河長8085.3km,河長達標率為34.9%;湖泊型工業用水區評價水面面積62.0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86.9%;水庫型工業用水區評價蓄水量4.1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68.7%。湖泊型工業用水區的達標率高於河流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農業用水區:全國共評價農業用水區442個,有166個達標,達標率為37.6%。其中,河流型農業用水區評價河長24641.0km,河長達標率為41.0%;湖泊型農業用水區評價水面面積500.7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23.0%;水庫型農業用水區評價蓄水量24.0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90.8%。水庫型農業用水區的達標率高於河流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漁業用水區:全國共評價漁業用水區71個,有26個達標,達標率為36.6%。其中,河流型漁業用水區評價河長1757.3km,河長達標率為44.2%;湖泊型漁業用水區評價水面面積1926.2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23.6%;水庫型漁業用水區評價蓄水量0.1億m3,均達標。水庫型漁業用水區的達標率高於河流型和湖泊型水功能區。

景觀娛樂用水區:全國共評價景觀娛樂用水區250個,有61達標,達標率為24.4%。其中,河流型景觀娛樂用水區評價河長3386.1km,河長達標率為22.3%;湖泊型景觀娛樂用水區評價水面面積350.4km2,湖泊水面面積達標率為69.0%;水庫型景觀娛樂用水區評價蓄水量4.9億m3,水庫蓄水量達標率為30.6%。湖泊型漁業用水區的達標率高於水庫型和河流型水功能區。

過渡區:全國共評價92個河流型過渡區,有15個達標,個數達標率為16.3%。評價河長1624.9km,河長達標率為12.4%。

排汙控制區:全國共評價77個河流型排汙控制區,有12個達標,達標率為15.6%。評價河長1282.4km,河長達標率為24.9%。

七、重要水事

(一)引調水工程及水質監測

12008年引黃濟應急生態調水水質監測工作圓滿完成

2008年6月17日,隨著位山引黃閘門的落下,引黃濟澱應急生態調水任務圓滿結束,歷時144天的第二次引黃濟澱水質監測工作也順利完成。為確保2008年引黃濟澱應急生態調水水質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監測中心編制了《2008年度引黃濟澱應急生態調水水質監測實施方案》,並向有關單位下發了「關於做好引黃濟澱應急生態調水水質監測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水質監測的要求和任務分工。在本次引黃濟澱調水期間,共開展水質旬測15次,調查性監測3次,取得監測數據2000餘個,潼關、花園口兩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共取得監測數據1194個,發布引黃濟澱水質旬報15期,及時為相關部門提供了準確的監測數據和調水水質的實時變化情況。

2、提前實施引江濟太,保障供水安全

2008年太湖流域管理局提前實施引江濟太,確保太湖未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現象,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1月10日啟用常熟水利樞紐泵站實施引江濟太,較常年提早4個月,至6月8日停止流域性調水,期間常熟水利樞紐共調引長江水22.0億m3;望亭水利樞紐入太湖8.9億m3。同期監測表明,太湖貢湖、梅梁湖藍藻發生程度較2007年明顯減輕,無錫、蘇州等主要水源地水質有所改善,特別是2007年引發無錫供水危機的無錫南泉水廠取水口水質改善明顯。

3、開展應急水源水質監測,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海委派出工作組趕赴四川災區開展應急水源水質監測工作。在災區的20多天中,工作組不間斷巡迴監測,累計行程約1.3萬公裡,為災區群眾供水保障提供監測數據6400餘個,完成了重災區青川、平武、北川、江油等81個集中水源地3輪水質監測任務,確保了災區209萬人飲用水水質安全。

2008年5月17~19日,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派出的水利部抗震救災供水專業組技術人員於分批趕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長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應急監測小組與四川省水環境監測中心並肩戰鬥,對北川、青川、都江堰等重災區和成都等重要城市共計13個市、縣的河流、水庫供水水源地開展了現場水質監測,並及時將監測結果上報到有關部門。

至2008年6月15日,黃河流域水保局的兩個水質監測梯隊也在四川災區連續工作了27天,行程近萬公裡,摸清了重災區的飲用水水質狀況,為國家和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為保障地震重災區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做出了貢獻。

4、開展三峽水庫175試驗性蓄水期間的水質監測工作

按照國務院批覆意見,中國三峽總公司於9月28日零點開始試驗性蓄水。長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及時派出「水環監2000」監測船和相關技術人員,按照擬定的水質監測方案,在135米及156米蓄水期水質監測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本次試驗性蓄水的特點,採取移動巡測與固定斷面監測相結合,遠程自動在線監控與定點連續觀測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反映試驗性蓄水期間的水質變化情況,為三峽庫區水質保護與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水汙染控制與水資源保護對策

1、國務院批准了《長江口綜合整治開發規劃》

2008年3月,為加強長江口整治開發、保護和管理,保障長江口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務院批准了水利部上報的《長江口綜合整治開發規劃》。該《規劃》針對長江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以及加強長江口整治開發和保護的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在認真分析長江口演變規律和總結治理開發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全面規劃、遠近結合、統籌兼顧、綜合治理,正確處理長江口治理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以穩定河勢為重點,維護深水航道和其它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和岸線資源,保障防洪(潮)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河口河道的管理,促進長江口地區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2008年,國務院批覆《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為加快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利項目實施,促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協調,水利部會同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利工作協調小組,建立了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省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按照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在流域規劃、治理、防洪、水資源管理、保護和水事矛盾調處等方面積極推進流域與區域事權劃分。

3、《黃河水環境質量監測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通過專家鑑定

2008年5月17日,黃委國科局受河南省科技廳委託,在鄭州主持召開了《黃河水環境質量監測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鑑定會。與會專家和代表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黃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匯報,審閱了有關技術報告與資料,經認真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在COD與泥沙的關係及其樣品前處理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舉辦海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

2008年8月,海河流域水資源保護暨規劃工作座談會在津召開。會議認為,近年來,海委大力加強海河流域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是按時完成了水功能區劃工作,並相繼得到流域內省市區人民政府的批覆;提出了流域納汙能力及限制排汙總量意見,並通報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二是完成了入河排汙口分級管理實施方案,並得到水利部的批覆;水資源保護的執法檢查也得到了加強。三是水質監測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在重點水功能區、重要水源地、主要跨省界斷面、應急輸水調水工作中及重大水安全事件的處置過程中都為水資源保護提供了基礎保證。四是水資源保護及水生態修復保護規劃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還成功地應對了數起突發性水安全事件,初步形成處置水安全事件的良性機制。

5、珠江幹流西江馬口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完成驗收

2008年9月3日,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和廣東省水文局聯合對馬口水質自動監測站進行驗收,與會代表聽取了驗收工作報告,實地考察了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儀器設備、設施、遠程數據管理中心,並對系統運行情況進行了充分了解。

該項目在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研發了兩級可調式水樣前處理技術和設備;開發了超標在線報警技術;取水配水系統設計具有新意,解決了大流量河流水位落差大、多泥沙河流自動監測的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成果已在西江幹流河段日常水質監測工作中得到了數年的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6、安徽省政府通過《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

2008年2月29日,安徽省政府通過根治巢湖汙染的「行動綱領」—《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並將陸續啟動八大工程,採取技術措施、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三管齊下」改善巢湖水質。用5年時間使巢湖富營養化加重趨勢得到遏制,環湖支流水質明顯改善,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80%,農村達到20%,畜禽糞便處理率達到50%;用10年時間使巢湖水體達到Ⅲ~Ⅳ類水質標準,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5%,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以及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恢復建設沿湖溼地30平方公裡。

7、湖南省正式啟動了洞庭湖四口河系防洪、水資源和水環境研究項目

9月25日,湖南省正式啟動了洞庭湖四口河系防洪、水資源和水環境研究項目,主要內容包括:三峽工程蓄水運用後四口河系河道演變規律研究;洞庭湖四口河系水情變化研究;對四口河系河網地區防洪、水資源配置和水環境影響研究以及洞庭湖四口河系綜合調控體系研究。該項目將為四口水系河網地區防洪、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三)水汙染事故

1、雲南富寧縣交通事故引發跨界水汙染

2008年6月7日,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境內發生交通事故,一輛裝載33.6t危險化學品粗酚溶液的槽車從高速公路上側翻,車上粗酚溶液全部洩漏流入者桑河(右江支流那馬河的支流),造成者桑河及入流後的那馬河及百色水庫庫尾水體(雲南省境內)嚴重汙染。直接影響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居民飲用水,並可能危及百色水庫下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約20萬人飲用水安全。本次事件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李克強副總理分別作了批示,要求確保當地人民飲用水安全。經過各級政府和水利、環保等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事件很快得到控制。事件造成的水汙染範圍在事發地點至下遊24km的河段內,基本控制在百色水庫庫尾(雲南省境內),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界緩衝區的控制斷面沒有受到水汙染的影響,汙染水團在省界斷面前16km處平息下來。未發現人、畜飲用水中毒的情況。

2淮河流域跨省河流大沙河發生汙染

2008年8月,淮河水保局在日常水質監測工作中發現大沙河省界斷麵包公廟閘上斷面水質砷濃度嚴重超標,經調查是由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成城化工有限公司超標排放的含砷廢水所致。河南省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依法取締了該公司,並進行了相關處理措施,阻止了汙染進一步擴散。

3、陝西省山陽縣發生釩礦尾礦庫洩漏導致水汙染事件

2008年7月22日,陝西省山陽縣發生一起由釩礦尾礦庫洩漏導致的突發水汙染事件,影響到漢江支流天河陝鄂省界的水質。事故發生後長江水資源保護局迅速啟動了Ⅲ級響應,與丹江口庫區及上遊地區的地方政府及水利和環保部門初步建立了突發水汙染事件的信息交流和協作機制,此次事故未造成人畜傷害。

4、湖北境內漢江三條支流(興隆河、田關河、東荊河)遭受汙染

2008年2月26日湖北省境內的漢江3條支流興隆河、田關河、東荊河水體變紅,水面有泡沫,沿線居民飲水受影響。根據長江委領導的批示,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按照水利部《重大水汙染事件報告暫行辦法》要求,對事件及時進行了初報,並立即派出調查人員趕赴事發現場進行事件調查,完成《漢江下遊支流汙染造成大範圍停水事件的調查報告》,此次水汙染事件是受「水華」影響所致。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政策文件 關於組織開展2008年全省環境統計年報...
    2008年 10 月,綜合報表文號改變為國統制〔2008〕89 號。2007 年開始執行「十一五」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文號為國統制〔2007〕44 號。 九、環境統計季報直報 2008 年6 月20 號,環境保護部下發環辦[2008]40 號文「關於開展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相關數據季報直報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8 年7月起開展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相關數據季報直報工作,請各設區市級環保局按照《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
  • 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2019年年報...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關於對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報問詢函》(公司部年報問詢函[2020]第43號)(以下簡稱「《問詢函》」)的要求,本公司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和核查,現對《問詢函》中提出的問題回復如下(如無特別說明,本回復公告中出現的簡稱均與《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中的釋義內容相同。
  •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腫瘤年報專欄」——最權威的中國腫瘤年報數據
    》英文雜誌,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抗癌協會主辦、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承辦的全英文雜誌。CJCR創辦於1988年,現為雙月刊,主要刊載腫瘤學基礎研究、臨床研究以及腫瘤預防控制等領域所取得的最新科研進展和學術成果。CJCR是國內第一本被SCI和PubMed資料庫同時收錄的腫瘤學期刊,2013年JCR影響因子為0.932。
  • 2020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考驗下,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積極踐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系列有關再生資源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在「雙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2017年中國專利統計年報》發布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編制的《2017年中國專利統計年報》正式發布。專利統計年報收錄了2017年我國各省市區及世界177個國家來華的專利數據,涉及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申請、授權和有效狀況,以及中國向國外專利申請狀況,全面反映了2017年我國專利事業的發展態勢。
  • 嶽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2008—2015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嶽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五總規劃綱要
  • [年報]中國石油(601857)2009年年度報告
    [年報]中國石油(601857)2009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0年03月26日 06:43:17&nbsp中財網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009 本年度報告所涉及2007 年及2008 年比較財務數據因涉及同一控制下業務合併進行了重述。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以下簡稱「本集團」)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財務報告。
  • [年報]北海港(000582)2009年年度報告
    2004 年 12 月至2008 年 12 月於本公司任證券部經理、職工監事;2007 年6 月至2008 年3 月任董事會秘書;2008 年4 月至今任董事長助理;2008 年 5 月至今任董事、證券事務代表;2008 年 12 月至今任綜合辦主任。 6. 張忠國先生:獨立董事。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及2021年展望
    伴隨著資本開支周期、庫存周期和經濟恢復周期共振,預計2021年有色金屬將進入新一輪補庫周期,2020年四季度以來,部分金屬出現現貨升水,反映出消費市場逐漸步入景氣區間。五、下遊市場需求結構性變化明顯2020年二季度以來,電力、家電、建築、交通、電子等有色金屬下遊需求重點領域進入修復周期。
  • 五類公司五大領域 2020年年報審計重點劃定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郭新志)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月11日發布《關於做好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審計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在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審計工作中,要重點關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上市公司、文化教育行業上市公司、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的上市公司
  • 2008年中國的國防_白皮書_中國政府網
    年中國軍隊主要對外交往情況        附錄2:2007—2008年中國軍隊與外國軍隊舉行聯合演習和訓練情況        附錄3:中國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情況        附錄4:2007年中國七大類常規武器進出口情況        附錄5:1978—2007年中國國防費基本數據        附錄6:2007—2008年頒發的主要軍事法規
  • [年報]正邦科技:2011年年度報告
    6、2008年9月,控股子公司「江西省養豬育種中心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江西正邦養殖有限公司」。7、2008年9月,將「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分公司」變更為「眉山正邦飼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公司持有其100%的股權;經營範圍為生產畜禽、水產、特種養殖等所需系列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及飼料原料。
  • [年報]TCL集團(000100)2009年年度報告- CFi.CN 中財網
    0 無變動 王紅波 董事會秘書 男 40 2008年6 月20 日 2011年6 月20 日 0 0 無變動 許芳 人力資源總監 女 46 2008年6 月20 日 2011年6 月20 日 0
  • [年報]四川長虹(600839)2009年年度報告
    [年報]四川長虹(600839)2009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0年04月07日 04:04:06&nbsp中財網 為了鞏固活動成果,2008 年,公司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關於公司治理專項活動公告的通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8]27 號)及四川省證監局《關於開展上市公司資金佔用自查自糾,進一步規範公司運作的通知》(川證監上市[2008]35 號)文件精神,重點從增強公司獨立性、防止大股東佔用資金、規範信息披露行為三方面,深入推進公司治理專項活動的開展。
  • 國際航運公會ICS發布中文版《2020年年報》首發
    國際航運公會發布中文版《2020年年報》 2020年11月26日,國際航運公會(ICS)首次以中文發布《2020年年報》。ICS希望通過中文版《年報》的發布,跨越任何語言障礙,向中國航運業界提供ICS代表國際航運業在過去一年參與並處理的主要問題的全面簡介。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Q1區,影響因… 2020-12-1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報]開創國際:2011年年度報告
    [年報]開創國際:2011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2年04月28日 18:32:54&nbsp中財網 年 12月 22日 12.53 87,148,012 2008年 12月 22日 2008年12月22日 2008年 12月 22日,公司向特定對象 (上海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 87,148,012股股份購買資產的事宜已實施完畢。
  • 用65頁更正2019年年報 延安必康這兩年都在動蕩中 財務數據質量...
    原標題:用65頁更正2019年年報 延安必康這兩年都在動蕩中 財務數據質量存疑,大客戶「賒帳」數億,控股股東去向不明短短兩年時間,延安必康(002411,SZ;昨日收盤價6.15元)二次遷址。只是,回顧這一段延安之旅,「動蕩」或是較為準確的註解。
  • [年報]森源電氣:2012年年度報告
    公司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通過ISO9001:1994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分別於2001年、2009年通過ISO9001標準2000版、2008版換版認證,努力實現公司產品的標準、體系、技術與國際對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4、營銷網絡 公司堅持直銷的銷售模式,建立了覆蓋中國大陸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銷售網絡,並進一步向地、市、縣等區域拓展,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 RGC資源2020財年年報歸母淨利潤1056.45萬美元 同比增加21.45%
    12月3日RGC資源(股票代碼:RGCO)公布財報,公告顯示公司2020財年年報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056.45萬美元,同比增長21.45%;營業收入為6307.54萬美元,同比下跌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