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來了一群麻雀 居民:寧願被吃光也要保護它們

2020-11-25 騰訊大渝網

昨日,南濱路,密密麻麻的麻雀在空中飛舞。 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近半個月來,一大群麻雀在南濱路江邊的玉米地裡追逐嬉戲。玉米地主人寧願讓麻雀吃光玉米,也要保護它們的安全。

昨日上午10點過,記者來到南濱路長江複線橋往巴濱路方向沿線,只見江邊玉米地上空密密麻麻的全是麻雀,黑壓壓的一片。玉米地主人陳國珍說,她每天都要來看看這片玉米地,「月初我看到有幾隻麻雀在附近覓食,後來越來越多,變成了一大群」。

陳國珍說,這片玉米地有兩畝左右,是她自己在江邊開闢的。如今麻雀來了,常把玉米啄得亂七八糟的,但她一點也不生氣,「很多年沒見過這麼多鳥兒了,寧願玉米被它們吃光,也要保護它們」。

常在附近釣魚的市民周世川說,這群麻雀的生活作息很有規律,一般早上8點到11點飛出去覓食,下午躲進玉米地裡,晚上7點後就不出來了。「沒有人打鳥捕鳥,大家都很喜歡它們。」周世川說。

市環保局自然處有關人士表示,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主城還有很多麻雀。「後來幾乎全飛走了,一是因為主城高樓越修越多,麻雀無處安家;二是因為汽車尾氣大量排放汙染空氣。」該人士稱,近幾年來,隨著主城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麻雀又飛回來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麻雀的身影。

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麻雀對居住地有較高要求,要有水、有草、有食物,而南濱路到巴濱路沿線能滿足這些條件,且相對僻靜,「所以麻雀們在這裡安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千隻麻雀安家永陵路兩樟樹 居民稱它們生活很安逸
    其實,這個「小區」沒有真正的樓房,只是兩棵香樟樹,「業主」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附近居民說,至少5年了,它們的生活過得很安逸。昨日,記者來到永陵路,對這些「業主」的居住滿意度進行調查,它們很健談,跟記者嘰嘰喳喳地擺了半個多小時的龍門陣。雖然我們互相都聽不懂,但看得出來,它們生活得很快樂。
  • 純種中華麻雀幾乎在中國絕跡,為什麼要進口麻雀?
    二、麻雀的劫難史1、國外滅雀記錄1774年,普魯士國王排特烈大帝非常討厭麻雀,認為麻雀啄食櫻桃等水果,於是懸賞消滅麻雀,大家爭相捕雀,很快,麻雀就沒有了,然而,來年卻爆發了蟲害,櫻桃樹的葉子都被吃光了,這才發覺麻雀的重要性,於是下令停止捕捉麻雀,並從外地運來了新的麻雀。
  • 麻雀冬天吃什麼呢?它們一天能吃多少呢?看完終於明白了!
    麻雀冬天吃什麼呢?它們一天能吃多少呢?看完終於明白了! 麻雀算是本地鳥,沒有遷徙越冬習性,主要是因它們為群居活動鳥類,身軀比較小,可以輕鬆獲取安全棲息之地,再加上麻雀的羽毛一到秋冬寒冷季節就會膨脹,將麻雀裹得肥肥胖胖,具有很強的保溫作用,可以為其提供40℃左右的體溫。
  • 麻雀遍地都是?其實我國絕大多數麻雀是進口的,中華麻雀幾近滅絕
    麻雀應該是目前我國數量最多的鳥類了,在農村、城市、山區、草原,幾乎無處不在,特別是,近幾年來,生態環境的恢復以及人們保護意識的增強,麻雀的數量有了飛速的增加。,包括薛德等科研院所的科學家和部分蘇聯科學家持類似觀點,同時,有部分地區居民也看到了打麻雀的危害,一位山東人介紹了當地打麻雀的後果:白楊樹的葉子不見了,上面布滿了皮蟲,呈現冬枯現象。
  • 關注世界麻雀日,保護鳥類,不要讓麻雀滅絕
    這種鳥一度廣泛存在於城市,鄉鎮和農村的人類定居點之中,但是近些年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甚至到了快要絕跡的程度,在城市裡更是如此。與其他普通鳥類相比,麻雀消失的速度要快得多。多年來,棲息地的喪失,混凝土高樓和手機輻射的擴散,本土植物的滅絕,殺蟲劑的濫用都影響到了麻雀的數量。世界麻雀日致力於喚起人們對保護鳥類的必要性的認識。作為當天的一部分,公民和環保主義者在全國各地發起了一系列倡議。
  • 麻雀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許多小夥伴私信問:麻雀為什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首先糾正一下哈,麻雀並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二級」和「二類」的區別還是很大。國家將動物的瀕危等級不同分為了一級和二級保護動物,其中一級比二級要瀕危,比如東北虎、大熊貓是一級保護動物,而原雞、黑熊等等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它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中的分級。
  • 居民天天餵養麻雀 數百隻麻雀準時飛到進餐
    每天早晨,鼓樓區多倫路79幢和81幢的幾家居民又在自家窗臺上撒上了一碗米。不一會兒,數百隻麻雀飛到窗臺上吃了起來。沒有想到一餵就是兩年多。據鄰居胡先生介紹,我每天一早起床烤山芋,看見幾戶人家天天給麻雀餵小米。
  • 麻雀·彈弓·燕子窩
    也許正是由於它們太普遍,才未能引起我們對它足夠的重視和關愛。然而,即便是人們對它重視了,也未必是什麼好事。比如,等待收割的莊稼地裡,為了預防麻雀偷吃谷穗,人們往往會在田間地頭插上很多稻草人,還會敲鑼、放炮來驅趕它們;再有,誰家屋簷下被麻雀築了窩,都會想方設法把它戳掉。
  • 中國進口數百萬隻外國麻雀,原中華麻雀為什麼幾乎滅絕了?
    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小鳥,它們是和人類距離最近的鳥類,很多麻雀在家庭小院的樹枝上,家裡院牆的縫隙裡,甚至門廳燕子的巢穴裡,大樹上喜鵲的巢穴裡,都可以看見它們生活的痕跡,然而,這種與人類幾乎相伴相生的雀類卻不大受人喜愛,市民嫌棄它吵鬧,農民嫌棄它偷食莊稼,因此它們曾經幾乎遭受滅頂之災,而之後,卻又不得不從蘇聯進口了數百萬隻麻雀來補充國內麻雀的不足,這是怎麼回事呢?
  • 饞嘴麻雀偷吃小番茄,如何不傷害野生動物又保護番茄?於是……
    今年3月中旬,正當一排排大棚內植株上掛滿的番茄即將採摘上市時,突然從四面八方飛來一群群麻雀,它們從透風窗戶處鑽進大棚內,見紅彤彤番茄便亂吃亂啄。 「一群麻雀少說有十幾隻,它們一進大棚內就亂吃亂啄,這些『小精靈』喜歡嘗鮮,躲在一株番茄上東咬一口,西啄一下
  • 我國麻雀大多是從蘇聯進口的?研究發現純種中華麻雀幾近絕種
    二、麻雀的劫難史國外滅雀記錄1774年,普魯士國王排特烈大帝非常討厭麻雀,認為麻雀啄食櫻桃等水果,於是懸賞消滅麻雀,大家爭相捕雀,很快,麻雀就沒有了,然而,來年卻爆發了蟲害,櫻桃樹的葉子都被吃光了,這才發覺麻雀的重要性,於是下令停止捕捉麻雀,並從外地運來了新的麻雀。
  • 麻雀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卻很少看見它們的屍體?
    一般來說,鳥類生物常年飛行使它們的體力消耗的極快,所以它們的壽命相應的也會比同等大小的其它生物的壽命要長。研究表明,麻雀的平均壽命是5-10年,如果生存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的話,麻雀還會活的時間長一些,如果條件惡劣的話,再加上食物短缺,那就會大大縮短它們的壽命。它們繁殖能力較強。
  • 我家狗在後院養了一窩麻雀,每天給它們吃狗糧,結果……
    "餵養動物篇"話說我家狗在院子裡養了一院子麻雀,每天都會拿自己的食物分給麻雀們吃。我推門出來的時候,它會跑過去給麻雀們報警,讓它們趕快走,看我進屋之後,麻雀們馬上又回來了,它就安靜的看著麻雀吃它的狗糧,眼裡流露出慈愛和欣慰。Via:知乎@雷神皮卡丘以前我家有隻狗,養在院子裡。附近總有野貓從院子進我家廚房偷東西吃,我媽很討厭野貓,看一次打一次。
  • 小麻雀受傷獲老人救養 麻雀爸媽天天來餵食(圖)
    小麻雀受傷獲老人救養 麻雀爸媽天天來餵食(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03:18 來源: 專題:圖片頻道
  • 玉米棒子上尋食的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和麻雀差不多大小。 一袋袋的玉米倒地上晾曬的時候,它們最關注的是玉米棒子上的那些肉滾滾的蟲子。那些活潑的小肉蟲,是它們可口的食物。
  • 歸來吧,麻雀
    記得十來天前,還沒長出羽毛的雛雀,一隻只從窩巢裡探出頭來,望著五彩繽紛的世界,亮亮的小眼裡充滿了好奇。可是,沒過幾天,那些可愛的雛雀都死了,死得那麼突然,那麼匪夷所思。大明的父親說,一定是麻雀給它們的兒女餵食了帶有農藥的蟲子,中了毒。  雛雀們死了,它們的父母也不想再留在這片傷心之地。它們飛到哪裡去了呢?大明十分失落。
  • 居民家中出現大螞蟻 滅掉一群又來一群(圖)
    賈先生家住在紡織城東街紡醫小區一棟多層樓房的一層,前天一大早起床後走到廚房,抬頭一看被嚇了一跳,紗窗和窗臺上竟然爬了一群黑螞蟻,有的還長著翅膀。  「每扇窗戶上的螞蟻有幾百隻,有些甚至爬到了窗臺上和灶臺、案板上。」賈先生說,他仔細看了看,成群的螞蟻中有的不光長著翅膀,體型還特別大,足有一釐米長,有的趴在窗子上不動,有的在屋子裡到處飛。
  • 大家要注意了!以前麻雀是農村四害之一,現在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我們小時候的農村上,經常看到麻雀成群結隊地穿梭在竹林和森林之中,尤其是在曬穀物時,只要人離開一會,就會有很多麻雀來偷吃,但是麻雀的警惕性非常高,人稍微一接近就會飛走。那時候我們還會用棕樹須和馬尾,來編制一種綁腳套,放在麻雀經常出沒的地方,就很容易把麻雀套住,後來市場上有了專門捕捉麻雀的大網,而且捕捉麻雀的人也多了,近幾年農村上麻雀就少了很多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趙序茅 麻雀由於太常見,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種類,以為見到的麻雀都是一個樣。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第一類鳥。
  • 麻雀骨頭的硬度
    仔細辨識,哦,那是麻雀的叫聲。不知何時,幾隻麻雀光臨窗外,在那裡高興地交談著什麼。聲音絲絲縷縷,像一根棉花棒在掏耳朵,讓人痒痒的、酥酥的,直擊神經與心跳。久居都市,鳥聲漸遠。有時在公園裡和居民區裡,才看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在跳來跳去。偶爾飛過幾隻麻雀,或者見到幾隻麻雀嬉戲飛起,剎時會湧出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懷想。麻雀,我們已經分開得太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