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

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溼地是物種「基因庫」,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溼地是淡水的天然「儲存庫」,其強大的降解汙染和淨化水質功能,對於保障人們喝上乾淨的水,維持多種生物的水環境安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溼地還是降低自然災害風險的「緩衝器」,其調洪蓄水、預防侵蝕、抗禦乾旱、調節氣候等功能,對於構建防災減災體系,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等起著十分獨特的作用。

我國森林面積29.32億畝,覆蓋率20.36%,單塊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自然溼地面積5.43億畝,佔國土面積的3.77%。森林和自然溼地覆蓋面積佔國土面積的24.13%。被譽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的森林和「淡水之源」、「地球之腎」的溼地,共同構築了我國生態安全的強大屏障。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和儲碳庫,陸地生態系統一半以上的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溼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視,特別是泥炭溼地在緩解溫室效應、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佔全球陸地面積6%的溼地儲存了約7700億噸碳,佔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35%。

溼地和森林對保持陸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起著中樞和槓桿作用,無論損害和破壞哪一個系統,都會影響地球的生態平衡,影響地球的健康,危及人類生存的根基。有科學家斷言,假如森林和溼地從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將流入大海,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生物固氮、生物放氧將分別減少90%和60%,同時將產生溫室效應等一系列生態問題,生態平衡就無法維持。因此,保護好溼地和森林,是關係到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林業的重大歷史使命。

「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加強溼地和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溼地保護與管理工作取得了許多新突破。

一是以加強溼地保護和修復為重點,有效維護了國家生態安全。實施了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完成國家項目201個,建立了長江、黑龍江等流域溼地保護網絡,溼地自然保護區達550多處,國家溼地公園達140多處,國際重要溼地達37處。全國每年新增溼地保護面積30多萬公頃,恢復溼地1萬多公頃,自然溼地保護率達到50.3%。

二是以完善溼地政策措施為保障,顯著增強了溼地保護能力。國家出臺了溼地保護政策,制定了宏觀戰略規劃,將溼地總面積、溼地保護面積納入了國家資源環境指標體系,設立了中央專項資金,開展了溼地保護補助試點。加強了機構建設,成立了中國履行溼地公約國家委員會,強化了履約協調機制。開展了溼地資源調查監測和科研工作。

三是以模範履約爭當表率為目標,充分展示我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認真實施《溼地公約》相關決議,連續兩屆當選為公約常委會成員國,在相關決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強了國際重要溼地管理,公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溼地生態狀況公報》。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維護國家形象和權益,受到公約秘書處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一致讚揚。

四是以提升全社會溼地保護意識為手段,有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中國溼地文化節、沿海溼地萬裡行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單一主題內容的國家溼地博物館。樹立了一批「溼地保護好、增收致富好、生態觀念好」的溼地文明村、文明戶。中國溼地保護已經成為自然生態保護領域的熱點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

相關焦點

  • 新疆阿克蘇新和縣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維護生物多樣性
    央廣網阿克蘇9月29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阿克蘇臺記者陳雄飛 新和臺記者王軍偉)近年來,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不斷加大溼地修復力度,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縣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李毅告訴記者:「我們這個魚塘現在生態環境好了,養魚成活率現在也很高。」以前住在五一水庫溼地周邊的農民環保意識薄弱,砍伐樹木等,導致溼地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近年來,新和縣加強了對溼地生態環境的監管,保護了溼地生態系統。
  • 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  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  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
  • 溼地保護盼春天(生態論苑)
    ■有人認為,溼地保護遠不比大氣、水汙染治理來得急迫,排排座次,資金、人力都很難安排到前面,這樣的想法十分偏頗。生態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了生態安全,生物滅絕、災害頻發,哪有高質量的生存環境?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森林、溼地、草地三大生態系統,在「綠色水庫」、「綠色碳庫」、「淨化環境氧吧庫」和「生物多樣性基因庫」這「四庫」方面價值突出,在保水、固碳、淨化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於遼寧省生態安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為比較全面、客觀、準確地展示這些年來我省林業生態建設成就,深入分析我省林業生態系統綜合效益,更好推動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從2017年開始,江西省林業廳委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對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開展了全面研究和評估,形成了《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報告》。今年2月,這項評估成果已經專家評審通過。
  • UNDP-GEF項目推進大興安嶺森林溼地保護
    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大興安嶺地區溼地總面積為27339平方公裡,約佔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14.4%,對保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國際執行機構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內執行機構為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實施機構為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黑龍江),項目示範點為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和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項目旨在消除大興安嶺地區具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體系的管理水平。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溼地的重要功能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溼地既是獨特的自然資源,又是重要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在維護生態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氣候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溼地維護著淡水安全。
  • 江西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1.49萬億元
    記者5月30日從省政府新聞辦、省林業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歷時2年完成了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總體評估,算出一本詳盡的「生態帳」——2016年,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3510.22億元,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41.12億元。
  • 以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為核心 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商友江在看溼地公園效果圖 商友江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統籌規劃、體現特色、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建設好白果坨國家溼地公園。要從維護溼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防止溼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發,通過適度人工幹預,保護、修復或重建溼地景觀,維護溼地生態過程,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實現溼地可持續發展;要根據溼地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等進行統籌規劃,根據溼地的地域特點和保護目標合理布局,先易後難、分步實施、分期建設;要重點突出溼地景觀,保留溼地的生態特徵,最大限度維持區域的自然風貌,體現特色,在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和溼地合理利用示範
  • 我國森林、溼地、荒漠及生態系統修復取得重大進展
    張建龍表示,我國將把29.66億畝天然林資源全部保護起來,到2017年,全部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通過建設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和在國際市場取得部分木材資源,我國的木材安全能夠得到保障。  我國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成效顯著  張建龍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在森林、溼地、荒漠及其生態系統的修復,以及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成為全球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一大亮點。  一是森林資源持續增長。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溼地的功益是指溼地實際支持或潛在支持與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生態過程,支持和保護人類活動與生命財產的能力,即經濟學上的間接利用價值;直接利用價值則是指溼地的用途,即溼地的生產價值,是溼地的某些資源直接利用所產生的價值。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於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點定位,高效落實,積極探索溼地保護和管理的「包河模式」,著力繪就「水綠交織、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態畫卷。
  • 我省將劃森林溼地沙區植被物種4條生態保護紅線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記者從1月16日召開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將科學劃定森林、溼地、沙區植被、物種4條生態保護紅線,在此基礎上把劃定的紅線落實到地圖上、地塊上,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 遼寧森林溼地草原生態服務功能評估完成 森林覆蓋率達40.9%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王恩重)12月24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由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情況。據介紹,為更好的評價新形勢下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更深入的貫徹「兩山論」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遼寧省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於2020年完成了《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遼寧在全國率先實現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服務...
    央廣網瀋陽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靜)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昨天發布: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已經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什麼是溼地,為什麼保護溼地...溼地知識你知多少?戳進來為你科普!
    這個定義包括海岸地帶地區的珊瑚灘和海草床、灘涂、紅樹林、泛洪平原、河口、河流、淡水沼澤、沼澤森林、溼草甸、湖泊、鹽沼及鹽湖、泥炭地、河邊窪地或漫灘等。 溼地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不同的國家和專家對溼地有不同的定義。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2006年11月,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彭鎮華教授帶隊的「國家森林城市」評選考察驗收組在成都的第一站即選擇了活水公園,考察完畢後,專家們給予了活水公園這樣的評價:活水公園的人工溼地,是一個森林作用於水、水反過來滋養森林的典範!
  • 黑龍江省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居全國之首
    12日,「黑龍江省森林與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研究與評估」通過專家鑑定。項目研究認為:黑龍江省森林生態及溼地生態效益總價值達1.8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全省森林涵養水源5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半三峽大壩水儲量。